露天采矿对环境影响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资源之一被广泛开采和利用。
然而,露天开采煤矿作为一种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就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首先,露天开采煤矿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垦,植被被破坏,采矿区域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
这种破坏性的开采方式使得土壤侵蚀严重,土壤贫瘠化,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同时,大规模的挖掘和运输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破坏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
其次,露天开采煤矿还会引发大气污染问题。
露天开采煤矿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和废气排放,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会直接污染大气,还会参与大气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细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煤尘还会因为风力和毛细作用进入土壤和水体,对陆地和水生生物造成间接污染。
此外,露天开采煤矿还存在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开采时需要大量水进行降尘、冲洗和运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采矿活动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源减少或干旱。
开采过程中,水与煤炭接触会产生酸性水,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和附近河流,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最后,露天开采煤矿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由于露天开采煤矿需要大规模爆破、挖掘、运输等作业,会导致地表和地下结构不稳定,增加滑坡、塌陷和地震等灾害的风险。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对附近的建筑物、交通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综上所述,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破坏性的开采方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减轻露天开采煤矿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应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采矿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采矿业是一项与资源开采相关的重要经济活动,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采矿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土地破坏采矿业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占地,导致土地被破坏。
采矿所需的挖掘、爆破等活动会导致土壤侵蚀、植被破坏等问题。
尤其是露天矿的开采,往往需要移除大量土壤和岩石,破坏了地表覆盖层,导致土壤贫瘠,无法再生产植物。
解决方案:应加强采矿过程中的土地恢复和修复工作。
对于已经废弃的矿山,可以采取植被覆盖、造林等手段,促进土地的自然再生。
此外,对于新的采矿项目,应在开工前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估,并设立相应的土地保护区。
2. 水资源污染采矿业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许多矿山需要将矿石浸泡在化学物质中,以提取目标矿物,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渗入地下水或附近水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此外,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含有重金属的尾矿也会对水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解决方案: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矿山周边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这包括建造污水处理设施,并严格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和处理。
同时,应加强对尾矿的处理和处置,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大气污染采矿业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在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
这些颗粒物和气体不仅对工人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到周围的居民区域,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
尤其是煤矿等燃煤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加强大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对于粉尘排放,应加强采矿现场的扬尘控制,使用湿法或覆盖材料等手段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在燃煤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应优先发展清洁能源替代,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 生物多样性减少采矿业的活动会破坏本地区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矿山开采和废弃物堆放区域的破坏会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丧失。
露天采矿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地质环境情况下,露天采矿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分析阐述了在治理矿山环境时遇到的难题,相应的提出了整治露天采矿环境重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露天采矿;地质环境;影响;对策一、前言每一个矿山因为具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因此矿石的品种、本身具有的优势、矿山开挖办法的不同、矿山地质环境容量具有差异,虽然说露天采矿具有很多良好的效应,这样的开采办法被广泛的利用和推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造成水源污染,带来相应的地质灾害,影响到空气质量等。
因此本文对露天采矿给地质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探讨防治的办法。
二、在地质环境下露天采矿所带来的影响1、采矿活动破坏和侵占大量土地,造成水土流失。
在各种地质环境之下进行的露天采掘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地质遭到显著的破坏,露天采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石块、渣滓以及矿渣,堆积在地表,使得土地空间受到占用。
通过查阅一些相关数据,发现在我国整体范围之内,因为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占用面积已经超过了500多万hm2,加上被占用的植被面积,被占用的整体面积整整700多万hm2。
因为露天矿石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表植被,由于土壤没有了土地植被的依附,就会带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遭到破坏的土壤,在自然的循环中,就会受到风和雨水的侵蚀,土壤慢慢的就会变得沙漠化。
还有就是,矿石在冶炼过程中,就会产生带有酸质的液体,这些废弃液体给矿山的土壤带来很严重的污染,同时也会污染到矿山周围的农田和土地,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田土的荒废。
因为矿石的开采,所带来的地质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给人类带来了很严重的人身和经济方面的损害。
因为矿石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山体,使得山体失去了平衡,产生了变形,在风雨侵蚀下,山体就会产生塌方、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3、导致地貌景观的改变与重塑。
如果开采的矿山在在风景区附近,就会因为开采矿石而破坏了该风景区的自然形态和美观,这样就使得风景区失去了旅游的效果。
190城市地理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肖艳郭涛雷绍龙(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昌都854000)摘要:露天采矿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地质环境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对于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都要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法律作用,同时还要提高露天采矿科学技术,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本文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的提高露天采矿技术水平。
关键词:露天采矿地质环境治理对策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财富,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矿产资源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没有矿产资源人们的生活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于露天采矿工作环境十分的特殊,对于地质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导致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更好的提高采矿过程中的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同时还要规范对露天采矿活动,加强采矿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在保障人员安全和降低地质灾害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1、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1对土地影响在进行露天采矿过程中会破坏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很多土地不能使用,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和矿物占用大量的土地,通过对露天采矿进行不完全统计,我国矿产占用的土地达到了600多万平方米土地,对原有森林的破坏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在我国山西省有大量煤矿堆积,占地超过了2000平方米,对于这种情况导致大量的土地闲置,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对于地表植物受到大面积的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十分严重。
1.2对水的影响露天采矿对地表水产生严重的污染,大量的矿物元素残留在水中,导致饮水受到污染,同时在采矿的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影响也十分严重,对于地下水层受到破坏,地表也就会出现严重的下沉和裂缝,对于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地球水质,很多时候地表水通过被破坏的岩层流入到地下,导致河流水系中的水量大量的减小,导致地表河流大面积的断流,同时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采矿等空间上的影响,对水质的污染十分的严重,对于地下水也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对于采矿的过程中还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干涸。
露天开采矿山环保问题和生态治理措施摘要:当前,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主要聚焦点在于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加强矿山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矿山,实现矿山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企业尤其是生态环保责任、压力大的大型国有矿山企业很有必要率先改革,以整合资源和专业技术为基础,以改善环境治理为核心,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管理,降低政府监管压力,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生态优势的标杆企业,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和谐并进。
关键词:露天开采;矿山环保;生态治理1露天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1.1破坏当地的自然系统一般来说,露天开采不仅会严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还会对区域地质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露天开采将占用大量土地面积,矿山基坑开挖区将设置排土场和尾矿,这将对该区域的微生物、绿色植物及其地质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以露天煤矿开采为例,每10000吨煤矿开采资源将破坏800平方米的纯自然土地资源。
即使在中后期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导致矿区绿色生态失衡。
1.2破坏水环境的绿色生态露天开采将破坏周围地区水文和水力系统的平衡。
在进行露天开采之前,首先需要统一地抽取矿区内的所有地表水。
然而,它将对周围地区的水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坏。
一旦矿区水位下降或地表水立即稀缺,将增加地表水稀缺位置的岩石形成边坡坍塌的风险,不利于采矿工作的发展。
更严重的是,将威胁采矿工人的人身安全。
此外,挖掘时把地下土壤翻转到地面上来后,地下土壤将立即暴露在外部环境中。
一旦长时间暴露在阳光和雨水下,一些矿物质会蒸发并进入地面土壤,破坏土壤平衡,对土壤结构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下雨后,矿物质会再次被带到地下,这不仅会破坏地表水的平衡,而且可能导致水污染。
矿区水源一旦受到环境污染,将危及矿区周围动植物的日常生活和生长。
同时,如果矿区周围有家庭或农业生产制造业,水源的环境污染将十分显著的损害身体和精神健康。
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露天开采具有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投资快等优点,露天矿在矿物开采中所占的比例和地位不断提高。
但露天矿山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地质灾害、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及水环境污染等危害。
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标签:露天采矿;污染;对策1 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1)水体污染。
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各类废石、废渣、尾矿的堆放也侵占大量土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矿山累计占压土地达586万hm2,破坏森林约106万hm2,草地26.3万hm2。
山西省大的煤研石山有100多座,占地超过2 000 hm2,大小建材矿山(点)1.5万余处,取土采石挖沙破坏土地8万hm2。
矿山表土剥离通常忽略了对可耕种土壤的保存,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后,受风力水力的侵蚀加剧,大片土地出现沙化。
此外,矿山选冶排出的酸性废液、洗煤废水污染浸蚀着矿区周围的土地,导致大片农田荒芜损毁。
(2)地质灾害。
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矿山排放的废石(渣)常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泥石流。
抚顺西露天矿曾发生滑坡60余次;白银露天采坑曾发生100万m3的大型滑坡;襄樊万山采石场滑坡造成11人死亡;攀钢石灰石矿发生大滑坡3次,造成设施严重损毁;2003年,铜川矿区因连续降雨诱发大而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达94起,直接经济损失2 000余万元;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滑坡造成多人死亡。
(3) 固体废弃物污染。
在风景区附近的露天矿,因采矿对地貌景观的破坏使旅游观光环境极不协调。
许多矿山随意倾倒固体排弃物,导致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水患不断。
(4)对水环境系统的破坏。
采矿废渣、尾矿暴露在大气中,其中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使降水成为酸雨,加上选冶废水的未达标排放,往往造成矿区附近的地表水体遭受污染,甚至无法饮用、灌溉。
另外,采场内疏干排水改变了地下水自然流场及补、排条件,打破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均衡转化,常常形成以采区为中心的大而积降落漏斗,造成泉眼干涸、水源枯竭。
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摘要:我国是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而且部分矿藏资源也比较容易开采,因此部分矿藏资源都是通过露天采矿方式进行开发,在我国致力于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时期,露天采矿在经济发展增速和社会生产资源供应等方面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地表塌陷、土地表层植被破坏等诸多环境问题,由于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采矿行业和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笔者主要探讨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防治策略。
关键词:露天采矿;地质环境;影响;防治对策引言所谓的露天采矿,就是讲地下矿物资源上部的覆盖物尽数移除,然后进行矿物资源开采作业,这种采矿方式对矿区地质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是非常严重的,除此之外,矿物资源开采过程中废水废液等污染物的肆意排放,也会对附近的水资源和土壤造成一定污染,从而引发水土流失、农作物欠收等后果,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害附近居民的体质健康,要想切实扭转这种现象,最关键的就是合理探索和深度落实科学有效的露天采矿地质环境影响问题防治策略。
1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1.1地表塌陷问题露天采矿工作开展的时候会对地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方甚至会造成地表变形或岩层的移动。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矿山的开采区域也随之扩张,伴随着过度开采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尤为突出,矿山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开展需要排水,这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
因此在露天采矿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地下水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可以采取增大水利坡度的措施,但是这样的话局部可能会形成漏斗状水位下降区,致使地表沉陷。
1.2大量侵占和破坏土地、植被问题一方面,矿山的开采使矿区的植被和地表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煤矿资源的开采必然伴随着煤矸石的产生,而煤矸石作为一种固体废物,它的存放需要占用大片土地,而煤矸石中硫化物的溢出会对矿区的土壤、大气等造成污染,影响矿区固有的生态系统。
露天开采矿山环保问题和生态治理措施发布时间:2022-09-06T02:01:00.561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8卷9期作者:寇明军[导读] 矿产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
寇明军新疆金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富蕴县 836100摘要:矿产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露天开采矿产资源,可能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不仅降低了开采的效率,还会给开采周围住户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露天开采的方法,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给采矿企业带来良好经济利益的同时,带动采矿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
关键词:露天开采;矿山环保;生态治理;措施引言随着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提出,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环保工作,并不断调整自身生产发展行为,使其顺应绿色环保理念。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开始注意开采行为的环保性,寻求绿色环保的开采方式,大多数企业都在为绿色矿山的构建而努力,但是不乏还有少部分企业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不注重绿色环保开采的要求,对矿山开采行为给周围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未进行管控,阻碍了绿色矿山的构建。
对此,本文将进行简要的探述分析,论述绿色矿山理念下如何进行环保矿山开采工作。
1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露天矿的开采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①由于目前经济形式严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所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造成影响,再加上有些矿企申请的矿地已至复垦的阶段,复垦阶段不能再申请矿山临时用地。
②经济环境形势导致许多企业陷入资金紧缺的危机,企业部分业务停滞,无法正常运转。
同时,征地的费用也在急剧上涨。
虽说矿区试点运行临时征用土地国家和政府都给予一定的土地补偿费用,目的是从根本降低征地成本。
浅析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露天采矿是一种以露天采掘方式进行的矿产开采活动,主要用于开采有色金属或贵金属矿石。
尽管露天采矿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的角度出发,对露天采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人士有所帮助。
一、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1. 土地资源破坏露天采矿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开采和尾矿堆放,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采和破坏,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2. 水资源污染在露天采矿过程中,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被开采和消耗,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
3. 大气污染露天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废气和尾矿堆放所释放的有害气体会造成大气污染,对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4. 生态平衡破坏由于露天采矿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的直接影响,往往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导致植被破坏、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上述问题说明了露天采矿对环境带来的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 加强环境管理在露天采矿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对采矿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在采矿过程中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采取生态恢复措施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进行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工作,使得采矿后的土地能够迅速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3.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在露天采矿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废渣和废气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对露天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环境污染得到最小化的控制。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对采矿企业和周边居民的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环保意识,促使采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居民更加积极配合环境保护工作。
试论露天矿山采选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对策作者:王荣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9期摘要:由于露天采矿具有投资快、成本低、劳动生产效率高以及生产能力强的优点,露天采矿在矿物开采中的地位和比例得到很大的提高。
然而,随着露天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露天采矿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水资源的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等。
对于露天采矿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要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露天采选;环境;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分析露天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影响。
1.1露天采矿对水资源的影响首先,在露天采矿的排水作业过程中,矿坑会在地下水系统里产生新的排泄区,这样一来就破坏了原有地下水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水的大量流失。
其次,在露天采矿的过程中,地层会出现破碎的情况,而部分地层的局部裂隙会很深并触及到地表,从而使得隔水层结构遭到破坏,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
再次,由于露天采矿会在地下水中形成人工的排泄区,而露天的矿坑又很深,甚至会贯穿整个隔水层和含水层,导致了地下漏水情况的出现,并且地下水的运动又会给水体带来更大的影响。
其次,选矿产生的生产废水多含有部分重金属元素及部分选矿药剂的残留物,如不经过水处理系统进行净化直接排放,也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
1.2露天采矿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露天采矿工艺的其中一道程序就是中深孔爆破,在爆破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以及颗粒悬浮物会使大气受到了污染。
而这些污染又会对动植物的生长以及附近的生活居民造成一定的危害。
此外,现大部分露天采矿过程都是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汽车运输作业和矿山工程机械产生的废气同样也会严重污染到大气的环境。
1.3露天采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露天采矿不仅造成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而且还会带来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应对措施摘要: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在我国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但矿产资源因人类的过度开采和不正确的开采方式对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破坏。
露天采矿活动虽然开采简单,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对地貌、植被、水源等都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长远发展,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矿产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对露天采矿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以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的保护,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做出贡献。
关键词:露天采矿;采矿问题;环境问题;环境治理引言随着我国煤矿能源开采的深入发展,露天采矿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由于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采用合理的方法做好露天采矿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此为基础从环境问题出发,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1露天开采相关概述露天开采技术主要是直接从地表剥离矿物,依据开采所用动力的不同将其分为水力开采和机械开采两种。
开采流程为:先做好地面准备工作,而后疏干矿床,做好基建工程建设,剥离矿产及采矿,最后进行地表恢复。
但因露天开采的方向是由上至下的,加上矿产埋深低,所以可以在开采中应用大型机械设备,提高其运输及开采效率。
应用露天开采时经常会应用很多大型操作设备,这种设备能够更好地提高煤炭的开采量,同时保证矿产的实际开采速度。
整个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的施工安全性能相比于地下开采较高。
自身的煤炭损失量也较少,受到了行业内工作者的广泛喜爱。
2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2.1边坡失稳边坡失稳与露天采矿区的开挖角度、高度和岩土性质密切相关,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开挖斜坡,人为形成高陡的边坡,使原本稳定的山坡变得很不稳定,并且加快了矿体围岩节理的发育程度,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程度,还会导致危石的形成。
并且开挖过后的浅层土层在经过雨水冲刷过后会产生失稳现象,极易发生坠石、崩塌等灾害,危害了采场作业的工作人员,同时影响了正常的采矿活动。
浅谈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摘要:露天采矿工作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地质环境。
一方面,为了有效获取充足的矿产资源,必须应用一些大型设备展开挖掘工作,使得地表的破坏极为严重,甚至有可能出现沙化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实际开采的时候,往往会有酸性废液排出,使得周边的农作物被大面积感染,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基于此,本文将对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露天采矿;地质环境;防治对策1 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1.1 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对露天采矿工作而言,由于需要进行深入挖掘,因此会对地表植物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产生。
不仅如此,在开采过程之中,往往会有大量废石、废渣、尾矿产生,使得地貌景观局部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使得整个环境失去了应有的整体性特点和和谐性特点,造成土地利用率严重下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1.2 造成矿山地质灾害露天采矿不光会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地质构造也会被大面积破坏,使得山体斜坡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在雨季集中的强降雨通过裂隙渗入边坡岩土体、岩土体强度和岩体的摩擦力会降低,导致边坡失衡,上覆松散岩层厚度较大,当其失去稳定性后会沿着结构面发生滑动,可能会加剧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造成泥石流灾害产生,进而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
1.3 水系破坏露天采矿过程中,往往会有大量废石、废渣以及尾矿产生,一些残留物便有可能进入到河流之中,伴随总量的不断增加,进而导致泄洪不畅出现。
如果问题十分严重,很有可能诱发洪水灾害,影响周边人群的正常生活。
此外,一些废渣和尾矿在大气环境中出现了长时间堆积,并呈现出裸露的状态。
特别是一些硫化物,很容易发生氧化,导致酸雨产生,进而影响周边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1.4 大气污染在进行露天采矿作业时,采剥、排土、钻孔、爆破等各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粉尘、煤尘,从而直接进入到大气环境之中,造成大气污染。
此外,由于大气本身有着较强的流动性特点,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露天采矿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摘要:我国的采矿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项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采矿行业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
但过度开采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022年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扬帆煤海,逐梦天山”暑期实践团远赴新疆,在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南露天煤矿,将军二号露天煤矿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暑期实践。
实践结束后观察团成员对露天开采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露天采矿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进行修复。
在进行露天开采时,对土地造成较大程度破坏,严重影响开采地周围环境以及植被生长。
目前已重点加强对露天开采的修复工作,希望能够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建设;修复措施;具体应用;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urface miningXu Tianxin1(1.,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ollege of energy resources, Xi’an ,shanxi,710054, China;)Abstract: China's mining industry has been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key project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mining industry has been a major trend in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over-exploitation has brought about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In 2022, the summer practice group "Sailing the Coal Sea, Dreaming for the Tianshan Mountains"of the School of Energy of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t to Xinjiang and conducted afifteen-day summer practice in the South Open-pit Coal Mine andJiangjun No. 2 Open-pit Coal Mine under Xinjiang Tianchi Energy Co., Ltd. After the practice, the members of the observation team had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open-pit mining.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adverse effects of open-pit mining on the whole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resto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open-pit mining, the land is destroyed to a great extent,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mining area and the growth of vegetation. At present, we have focu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restoration of open-pit mining in the hop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KeyWords:Open-pit mining;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Repair measures; Specific application;对于人类来说,生态环境稳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摘要:矿山在开采和利用中,必然会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减轻矿区的环境污染,减少矿山的破坏,促进绿色矿山的发展,必须加强矿区周围的地质环境保护,并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
本文简要介绍了露天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原则,并从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开采和保护的监管、宏观调控,鼓励企业兼并和)严格控制开采环节等方面分析了露天开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关键词:露天开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引言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对矿产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大小小的矿山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导致了矿产资源的开采速度越来越快,但由于好多企业开采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粗放式过度开采,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乱采乱挖,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对很多的原有的地势地貌造成破坏,在开采的地段也占有了一些土地资源,更严重的是引发很多的地质的灾害的发生。
然而,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 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 , 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不规范开采不仅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损害,还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把矿山地质环境整治摆在首位,不但要从思想上改变观念,而且要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1露天开采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1)环境保护意识差露天矿山在我国实际的开采过程中更为重视大量的矿产资源所带来的高利润,极大地忽视了露天采矿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正是这一举措,导致矿山开采后期地质环境问题频发,虽然达到低成本、高利润的目的,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显然是不可逆转的。
具体分析可知,造成露天采矿环保意识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建设起步本身较晚,因而整体上的开采效率偏低,且单一的开采活动更导致周围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工业,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仍在迅速增长,开采方式过于简单,环境恢复治理措施有所缺乏,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露天开采具有生产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投资快等优点,露天矿在矿物开采中所占的比例和地位不断提高。
但露天矿山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地质灾害、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及水环境污染等危害。
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露天采矿;污染;对策 1 露天采矿对环境的影响(1)水体污染。
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各类废石、废渣、尾矿的堆放也侵占大量土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矿山累计占压土地达586万㎡,破坏森林约106万㎡,草地26.3万㎡。
山西省大的煤研石山有100多座,占地超过2 000 ㎡,大小建材矿山(点)1.5万余处,取土采石挖沙破坏土地8万㎡。
矿山表土剥离通常忽略了对可耕种土壤的保存,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后,受风力水力的侵蚀加剧,大片土地出现沙化。
此外,矿山选冶排出的酸性废液、洗煤废水污染浸蚀着矿区周围的土地,导致大片农田荒芜损毁。
(2)地质灾害。
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矿山排放的废石(渣)常堆积于山坡或沟谷,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泥石流。
抚顺西露天矿曾发生滑坡60余次;白银露天采坑曾发生100万m3的大型滑坡;襄樊万山采石场滑坡造成11人死亡;攀钢石灰石矿发生大滑坡3次,造成设施严重损毁;2003年,铜川矿区因连续降雨诱发大而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达94起,直接经济损失2 000余万元;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滑坡造成多人死亡。
(3) 固体废弃物污
染。
在风景区附近的露天矿,因采矿对地貌景观的破坏使旅游观光环境极不协调。
许多矿山随意倾倒固体排弃物,导致沟壑、河道淤塞,泄洪不畅,水患不断。
(4)对水环境系统的破坏。
采矿废渣、尾矿暴露在大气中,其中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使降水成为酸雨,加上选冶废水的未达标排放,往往造成矿区附近的地表水体遭受污染,甚至无法饮用、灌溉。
另外,采场内疏干排水改变了地下水自然流场及补、排条件,打破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均衡转化,常常形成以采区为中心的大而积降落漏斗,造成泉眼干涸、水源枯竭。
(5) 大气污染。
露天采场生产因大量使用大型移动式机械设备和大爆破,使矿内空气产生一系列尘毒污染,如爆破
和采用柴油机为动力的设备等。
常见的污染物质主要有粉尘、有害有毒气体[h2s, so2, c0, no2等]和放射性气溶胶。
由于生产工序的不同,产尘量与所用的机械设备类型、生产能力、岩石性质、作业方法及自然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
露天开采强度大,机械化程度高,受地面气象条件影响,产生的气体常具突发性,如爆破,不利
的气象条件及不良的自然通风方式,甚至可使局部污染扩散全矿,
使大气污染。
选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有毒物质,也是矿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在自然及运输车辆产生的风流作用下,会
将尾矿粉直接扬起,使大气中粉尘浓度非常高,严重地污染矿区空气。
此外,矿区繁忙的交通运输产生的富含重金属物质的废气,矿区冶炼厂、烧结厂、电厂产生的浓烟以及矿区燃煤产生的有害物质,均构成矿区大气的污染。
2 对策与建议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目前,业内学者对《矿山环境管理条例》的出台呼声很高。
通过法律形式明确界定各主管部门及矿山企业的责权利,依法规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来源、使用管理、以及复垦土地的有偿转让等,建立垂直领导的矿山环境监管体系,减少重复交叉管理。
借鉴美国在露天采矿环境保护标准和配套法规制定方面的经验,在我国的矿产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的制定中,应
从以下4方面予以考虑。
(1)涵盖矿产开发造成生态影响的每个环节和所有受扰地区。
矿产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包含两方面的技术规定:矿产开发过程中采取哪些适当措施、采取的措施达到什么程度,可以将生态影响减轻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矿产开发过程中和采矿结束后对受扰地区采取什么样的生态恢复措施,将其恢复到何种程度。
矿产开发中造成生态影响的环节很多,对露天开采来说,包括剥离、排土、钻孔、爆破、采装、选矿、排尾砂(矸石)、修路、运输、生活办公区建设、电力设施建设、通讯设施建设、排水设施建设等,对所有这些造成生态影响的环节,均应规定减轻生态影响的技术要求。
对破坏后的生态恢复,除采空区、排土场、尾砂库、矸石堆等主要地区外,对开采期间所使用的临时设施,包括道路、排水沟、挡渣墙等,均应作出技术规定。
2)尽量考虑各种具体情况。
我国矿山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需要考虑多种具体情况来提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适用技术要求。
如我国大多数
矿区对表土未实行单独剥离,在进行生态恢复时就存在表土资源不足的情况。
因此,可规定在本系列标准出台前,未对表土实行单独剥
离的矿区,可根据剥离物的肥力情况,直接进行植物种植或借土覆
盖后种植;而本系列标准出台后,应对表土进行单独剥离、存放和回填。
再如对植被恢复到一定标准所需的时间,应依降水情况而不同,干旱区植被恢复时间应长一些。
关于侵蚀控制的技术要求,也要结合降水情况而定,降水丰富地区应对水力侵蚀控制提出较高要求,而对西北干旱区则对风力侵蚀控制提出较高要求。
(3)体现生态恢复的全面性。
为体现生态恢复的全面性,在制定我国矿产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时,应注意以下3点: ①除恢复土壤层和植被外,生态恢复还包括地形和水系格局的恢复;②生态恢复时应注意与周围土地利用和自然环境相协调;③废弃地用作建设用地时,也应有生态恢复的要求。
(4)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标准实施。
①完善采矿许可证制度,规定采矿许可证申请书中必须包
含满足矿产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方案;
②制定违反矿产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的处罚评估方法及相应
的检查与处罚执行制度;③建立与矿产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相挂钩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将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完成生态恢复的程度作为确定保证金返还比例的依据。
2.2 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通过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建设矿山环境监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对矿山环境实行动态监测,即时预报;建立预警机制,促进政府与矿山企业的及时交流与沟通,保障矿山环境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3 加快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科研与转化着重研究矿业开发过程中引
起的环境变化及防治技术、“二废”处理及综合利用回收技术,先进的采、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快矿山环境保护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转化。
引进和开发适于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重建新技术,开展示范性工程。
实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山。
2.4 强化监管,预防和控制矿山环境的恶化对新建矿山应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环境准入制,行政审批,一票否决。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二同时”制度,即环境保护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否则不准生产,违者吊销采矿许可证。
对生产矿山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矿山开采行为,确保环保投入,达到“二废”的合理排放与潜在隐患的及早防治。
对已破坏的环境,应限期恢复治理。
严禁在划定的保护区(禁采区)内开矿,尽可能杜绝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开采行为。
对污染大、资源浪费严重、安全性差的矿山(点)应尽早予以关闭取缔。
参考文献[1].矿山环境保护[m].成都:成都科
技大学出版社,1987.
[2].矿山环境工程[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3].国内现有露天矿大气污染源防治技术的调查与
分析[j].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8(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