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年讲座稿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4
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讲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全球约有1.6亿哮喘病人,中国约有两千万,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一半的哮喘病人是在12岁以前发病。
约20%的哮喘病人有家族史。
老百姓常说: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就是以往对哮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自从1993年开始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后,国际卫生组织制订了全球哮喘防治创意,并每两年修订一次,就是在全世界范围统一了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我们所说的炎症,不是说有火了,化脓了要用抗菌素了这种炎症,它是一种过敏性炎症,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这种炎症导致病人反复的咳嗽、憋喘、胸闷和呼吸困难,炎症导致支气管对各种刺激都敏感,如花粉、烟草、油漆、二硫化碳、冷空气或运动等。
支气管哮喘的四大主要症:憋喘、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二、临床表现:1、症状:哮喘的主要症状有喘息、气紧、胸闷和哮喘。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
临床上还存在没有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其他症状。
2、体征:发作时典型的体征是双肺可闻记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但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未闻及哮鸣音并不能排除哮喘。
3、支气管哮喘具有4性:高反应性——由于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也就是对各种刺激过度敏感,接触过敏原即出现哮喘。
什么叫高反应性:比方说,我们的两只手,一只手被蒸气烫伤了,皮肤有点发红,另一只手是正常的,如果我们把两只手同时放在自来水中或者大温水中,烫伤的手马上就会伸出来,因为冷热刺激刺激非常敏感,这就叫反应性增高了可逆性——哮喘所致的咳嗽、胸闷、气迫、憋喘是可逆的,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就是气管因为受到刺激收缩了,痉挛了,气体通过困难了,这时候你咳嗽、憋喘、出不来气,但经用药后气管又舒张开了,气能通过了,症状消失了。
熊继柏教授讲座录音稿——哮喘哮喘在许多教材中是两个病,但我为什么要将二者放在一起讲呢?因为哮和喘都是呼吸道疾病。
哮就是喉中有痰鸣声,《金匮要略》形容为“喉中水鸡声”,水鸡叫声即田鸡叫声,实为痰鸣声。
喘是指呼吸急促,《素问·奇病论》描述为“喘息气逆”。
由于二者均为呼吸道疾病,故朱丹溪提出将二者合而为一,称为哮喘。
一、哮喘的主症哮是以声音而言,指喉中有痰鸣声;喘是以气息而言,指呼吸急促。
故《医学入门》云:“呼吸急促者谓之喘,喉中有痰声者谓之哮。
”哮必兼喘,因为哮乃痰阻喉头所致,必然同时引起呼吸不利而喘,且兼咳嗽。
故哮证实为三位一体之证,即哮、喘、咳三位,但以哮为主,由于哮必兼喘,故哮喘往往同时并见。
而喘主要指呼吸急促,有喉中有痰鸣声者,亦有无痰鸣声者,故喘不一定兼哮。
但由于哮必兼喘,故二者名称可合并。
二、哮喘的辨治要领(一)哮证因其症状主要为喉中痰鸣,故其关键在痰。
陈修园认为,哮喘的病因是“痰窠”,窠即窝。
《证治汇补·哮病》说:“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从古人论述可见,哮证的关键是痰,故治哮必治痰。
哮证的治疗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两期。
《丹溪治法心要·喘》云:“未发以扶正气为要,已发以攻邪为主。
”此为治疗哮证的基本原则。
故发作期以祛邪为主,但需分清痰之寒热。
痰从何来呢?痰的产生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水液代谢失调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相关,“痰者水所聚也”,故缓解期要补其三脏之虚,但要辨清以何脏虚为主。
发作期(1)寒哮症状:除喉中痰鸣外,兼呼吸急促,痰多色白,口不渴,天冷或遇寒则发,舌苔白滑,脉缓而滑。
治疗: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用射干麻黄汤或苏子降气汤。
(2)热哮症状:除喉中痰鸣外,兼呼吸急促,痰多色黄稠,口苦,舌苔黄腻或黄滑,脉滑数。
治疗: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用定喘汤。
缓解期(1)肺虚症状:除喉中痰鸣外,兼短气,自汗,易感冒,每因劳倦、气候变化等诱发,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支气管哮喘教案讲稿第一章:支气管哮喘概述1.1 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点是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
1.2 发病率支气管哮喘是全球常见的疾病,全球约有3.3亿人受到哮喘的影响。
在我国,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
1.3 病因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过敏原、感染、空气污染等。
第二章: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2.1 典型症状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作性呼吸困难、哮鸣音、胸闷和咳嗽。
症状通常在夜间或凌晨加重。
2.2 非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如长期咳嗽、运动后呼吸困难等。
2.3 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症。
轻度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较少受到影响,重度哮喘患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第三章: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1 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依据包括:1) 典型的临床表现;2) 肺功能检查显示气道阻塞;3) 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
3.2 鉴别诊断需要与支气管哮喘鉴别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心脏病等。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的治疗4.1 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包括:1) 缓解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2) 控制药物: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皮质激素等。
4.2 非药物治疗包括:1) 避免过敏原和刺激因素;2) 康复锻炼;3) 中医中药治疗。
第五章: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与护理5.1 预防措施1)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因素;2)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3) 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5.2 护理要点1)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刺激;3)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
第六章: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管理6.1 急性发作的症状识别了解哮喘急性发作的早期迹象,如咳嗽、胸闷、呼吸加快等。
6.2 急性发作的处理1) 立即使用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吸入剂;2) 保持冷静,采取舒适的坐姿或半躺位;3)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和刺激性气味;4) 寻求紧急医疗帮助。
支气管哮喘教案讲稿一、课程目标1.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3. 学习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
4.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发作期管理。
5. 提高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能力和健康教育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和发病机制:介绍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解释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特点。
2.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介绍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如喘息、气促、咳嗽和胸闷,并解释不同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症状差异。
3.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介绍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和常用诊断方法,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并讲解如何鉴别哮喘与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
4.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介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标,讲解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法用量。
5.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发作期管理:介绍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措施,如避免过敏原和刺激物接触、定期监测肺功能等,并讲解发作期的紧急处理和家庭治疗计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管理策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角色扮演:模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场景,训练学生进行呼吸道急救和护理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能力和诊断思路。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护理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有关支气管哮喘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学和参考。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的医学网站和在线资源,帮助学生获取最新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哮喘病健康知识讲座【篇一:哮喘病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讲座《支气管哮喘》上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谈一谈什么是支气管哮喘和它的诱发因素。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全球约有 1.6 亿哮喘病人?中国约有两千万?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一半的哮喘病人是在 12 岁以前发病。
约 20?的哮喘病人有家族史。
老百姓常说?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就是以往对哮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自从 1993年开始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后?国际卫生组织制订了全球哮喘防治创意?并每两年修订一次?就是在全世界范围统一了诊断标准?治疗方法。
我县从 1997 年开始使用这一诊断、治疗标准的。
一、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我们所说的炎症?不是说有火了?化脓了要用抗菌素了这种炎症?它是一种过敏性炎症?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这种炎症导致病人反复的咳嗽、憋喘、胸闷和呼吸困难?炎症导致支气管对各种刺激都敏感?如花粉、烟草、油漆、二硫化碳、冷空气或运动等。
支气管哮喘的四大主要症 ?憋喘、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具有 4 性? 高反应性由于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 也就是对各种刺激过度敏感? 接触过敏原即出现哮喘。
什么叫高反应性?比方说?我们的两只手?一只手被蒸气烫伤了?皮肤有点发红?另一只手是正常的?如果我们把两只手同时放在自来水中或者大温水中?烫伤的手马上就会伸出来?因为冷热刺激刺激非常敏感?这就叫反应性增高了可逆性哮喘所致的咳嗽、胸闷、气迫、憋喘是可逆的?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就是气管因为受到刺激收缩了?痉挛了?气体通过困难了?这时候你咳嗽、憋喘、出不来气?但经用药后气管又舒张开了?气能通过了?症状消失了。
所以哮喘的咳嗽是阵发性的?说咳嗽就咳嗽?不咳嗽在一定时间内能一声也不咳嗽。
弥漫性这一条是给医生说的?发作时双肺弥漫性的呼气性哮鸣音?胸前背后都能听到?重的时候病人自己就能听到。
中医治疗哮喘已故老中医朱星江擅长小儿内科和内科杂病,对哮喘尤多心得,我跟随朱老多年,现将哮喘治疗经验简介如下:学术经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朱老对哮喘治疗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他认为哮喘病患者多虚实夹杂,而以“本虚标实”更为常见,单纯属虚属实的较少。
他提出了哮喘治疗的法则为三句话,九个字。
即:泻肺气(平气化痰);保元气(健脾利湿);纳肾气(温补肾阳)。
哮喘主要病机在于体内伏痰,遇诱因而触发,使气机升降出纳失常所致。
实喘则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泻肺气就是泻肺行水,痰水去则喘平。
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脾主运化,输布水液,脾虚则水湿停滞,停于肺部可凝聚为痰,故健脾以运化水湿,杜绝生痰之源。
脾为后天之本,脾健则元气足,而病体自复。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哮喘日久,病深及肾,肾为气之根,下元不固,失于摄纳,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温肾使肾气得以封藏,以助阳纳气。
朱老治哮喘的基本方为:葶苈子30~60g,大枣30~60g,炙马兜铃9g~肾气丸12g(包),生白术30~60g,生甘草9g。
方中葶苈子、大枣为葶苈大枣泻肺汤为方中主药,有泻痰行水、下气平喘作用。
葶苈子,辛,苦,大寒,泻肺平喘,用于肺经邪实之喘咳痰多,且有利水消肿作用。
据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葶苈子具有强心甙作用特点,能使衰弱心脏收缩力加强,输出量增多,静脉压降低。
因此对于因哮喘年久而影响心脏功能者,更为适用。
大枣缓中补脾,以防泻痰伤正。
葶苈子常用量为3g~9g,而朱老实践证明,只要配合得当,辨证正确,用量可以适当加大,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尤其是对于个别顽固性哮喘可用到60g。
此时有些病人可能出现腹泻,极个别病人出现呕吐。
如有呕吐,剂量应适当减少;如腹泻,一般剂量不减,再加煨诃子9g。
一般病人用量在30g左右时,就可达到明显的泻肺平喘作用。
生白术健脾补中,善能燥湿。
脾主运化,其性善燥恶湿。
生白术功偏除湿,白术配红,加强其健脾补中之力,有培土生金之意,用量同葶苈子。
从经典到临床: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经验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治疗20余年,采用自拟哮灵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结合临床治验,将哮灵汤治疗哮喘的经验介绍如下。
1.基本方哮灵汤组成:桑白皮12g,苏子12g,冬瓜子24g,炙麻黄9g,杏仁12g,地龙18g,熟地18g,党参18g。
方中桑白皮、炙麻黄、杏仁宣降肺气;冬瓜子、地龙利痰解痉;熟地、党参补肺健脾益肾。
治疗中可随证加减:有热或在夏季发作者加石膏;便秘加瓜蒌;咳嗽加冬花、百部;经常感冒者加黄芪、防风;每因郁怒而导致哮喘发作者去党参、熟地,加香附、白芍、枳壳、沉香;兼见食后腹胀,不欲饮食者加陈皮、半夏、白术等。
2.典型病例例1:梁某某,女,16岁,1988年7月24日初诊。
患支气管哮喘8年余。
自幼体弱,每因遇热则感冒,且常引发哮喘,近日胸憋、气喘明显加重,伴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数。
就诊前每日口服氨茶碱、异丙嗪、地塞米松各2片,每日3次维持治疗。
治予哮灵汤加减治疗。
处方:炙麻黄10g,生石膏24g,杏仁12g,甘草9g,桑白皮12g,熟地18g,苏子18g,莱菔子15g,党参24g,陈皮12g,半夏12g。
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停服西药。
7月27日二诊:服药3剂,并遵嘱停服西药,哮喘未再发作,现仍感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手足心热。
上方继服3剂。
服药后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强,唯仍感手足心热。
上方加地骨皮30g,黄芪18g,继服以巩固疗效。
按:该患者虽无典型的肾气虚表现,但自幼即喘达8年之久,且遇热而发,故治疗时除宣降肺气以平喘外,还须加用石膏清热,佐以补脾肾之品方能取效。
例2:赵某某,男,29岁,1992年9月21日初诊。
患者自幼体弱,素易感冒,每因感冒或过劳而引发支气管哮喘,近1年哮喘发作频繁,伴咳嗽,痰多不利,夜间胸憋而喘,并伴有腰背酸困,舌苔薄白,脉数。
药用哮灵汤加减:桑皮15g,苏子18g,天花粉30g,冬瓜子30g,杏仁15g,地龙18g,甘草10g,炙麻黄10g,紫菀15g,党参24g,黄芪30g,防风9g,熟地21g,山药15g。
哮喘的演讲稿(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哮喘的演讲稿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哮喘的演讲稿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哮喘始终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
是大家,特别是青少年和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中国,由于工业化的发展,由于现代文明的发展,由于城市的绿化以及家庭的各种装饰、地毯、宠物等等的增加,哮喘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1994年到2001年,这7年的统计,哮喘的患病率增加了30%,最近中国哮喘联盟又要启动全国的哮喘普查,我们将进一步了解患病率的情况。
所以这种变应性的疾病是威胁我们国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今天的世界哮喘日的主题还是“哮喘是能够控制的”。
我们在谈哮喘能够控制的时候,我想谈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个是如何正确地认识哮喘和诊断哮喘。
我们知道哮喘是不难诊断的,对于一个典型的哮喘病人这不是个问题。
但是不管是家长,或者是我们的亲戚朋友,或者是我本人,甚至是一些医务工作者对一些非典型的哮喘往往得不出一个正确的诊断,这样治疗就很困难。
比如说有的青少年他主要的表现是在跟同学们参加运动,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跑一段就很快就呼吸觉得困难了,很难跟得上别的同学,一般都是认为体质差,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是哮喘的一种表现,我们叫它运动型哮喘,这样的哮喘实际上是需要治疗的。
比如说有的青少年,特别是孩子,早晨晚上总是咳嗽,干咳,总是想清嗓子,那么一般家长总认为他是得了咽炎,气管炎,于是总是给抗生素,但是老吃不好,这些相当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哮喘,我们把它叫做咳嗽型哮喘。
又比方说有的青少年孩子经常打喷嚏,每天早晨都打几十个喷嚏,流清鼻涕,打完之后就觉得有点胸闷,那么这个实际上也是哮喘的一种表现,这跟过敏性鼻炎诱发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这些现象在青少年并不少见,对于支气管哮喘,我们不要光是看它的典型的表现,而且对一些反复发作的,像我上面所说的运动以后的呼吸困难,咳嗽,或者说反复的鼻炎以后出现的胸闷,这些都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哮喘的可能。
第1篇一、讲座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公众对哮喘病的认识,普及哮喘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哮喘病健康讲座。
本次讲座以“哮喘病的防治”为主题,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科学、实用的哮喘防治知识。
二、讲座内容本次讲座由我国知名呼吸内科专家主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哮喘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
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常见。
2. 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哮喘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
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道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进而引发气道痉挛和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流受限。
3. 哮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哮喘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病史、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4. 哮喘的治疗及管理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改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等。
5. 哮喘的预防及自我管理哮喘的预防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改善居住环境、加强体育锻炼等。
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定期监测病情、正确使用药物、调整生活方式等。
三、讲座效果本次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公众对哮喘病的认识通过本次讲座,使广大听众了解了哮喘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公众对哮喘病的认识。
2. 增强了哮喘患者的防治意识讲座中,专家详细讲解了哮喘的治疗及管理方法,使哮喘患者了解了如何正确治疗和管理哮喘,增强了患者的防治意识。
3. 普及了哮喘防治知识本次讲座向公众普及了哮喘防治知识,有助于提高哮喘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浅析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疾病。
支气管哮喘起病有缓急的不同,病程有长短的不一。
随着中医临床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现代医学新技术的发展,中医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对于更深层次揭示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一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的历史发展中医认为,哮是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哨鸣音为特征的一个临床常见症状。
因为哮必兼喘,所以一般也称为哮喘。
中医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哮喘的描述:“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吐上气喘也。
”明确指出了哮喘发作的机制如:虚邪侵袭,水气乘肺,脉络痹阻,阳明厥逆,肺脏本病,五脏致病等。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喉间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的发病特点,所制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迄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同时,他在《金匮要略》里详细描述了哮喘发作时的临床症状,还首创了哮喘的治疗原则: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射干麻黄汤等被后人称为治疗哮喘之祖方。
此后,随着历代医家对哮喘病的不断深入认识,至唐宋时期,无论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候及方药治疗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而到了金元时期,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即发以攻邪为急”,他指出哮喘“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一直为中医治疗哮喘的准则,在辨证论上,《医宗金鉴》将其分为寒、热、虚、实四类。
历代医学名家对哮喘的认识,为后世对该病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上,不少医家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对前人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一方面是,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直至疗效评价的认识渐趋一致;另一方面,针对支气管哮喘症情复杂,容易复发的特点,治疗方法则日趋多样,专方治疗和针灸疗法,已成为当前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治疗效果上,已越来越显示出中医的优势。
科普中医治“哮喘”作为常见呼吸系统问题之一,哮喘往往会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继而不利于充分保障患者的健康。
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出现了升高的趋势,从而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进一步实现哮喘患者治疗效果的合理提升,广大医疗工作者针对哮喘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中医疗法的合理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对于患者健康地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一、走进哮喘哮喘也称为支气管哮喘,其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疾病,是以气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的临床问题。
在临床过程中,多数患者可出现反复喘息,胸闷,咳嗽,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从而对其生活质量极为不利。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该病在夜间以及凌晨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继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在我国成年人群体中,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24%左右。
从致病因素的角度分析,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是导致患者罹患哮喘问题的重点诱因。
其中遗传因素可导致患者出现过敏体质,从而容易对生活中的相关物质产生过敏反应,进而诱发哮喘问题。
二、中医治疗哮喘的相关方法(一)宣畅肺气治疗中医的宣肺气治疗方法又称为宣法,总的来看,中医认为,肺气以布达宣畅作为重要作用,因此,只有肺气宣达才能够实现对于肺部中浊物的合理排出。
其中宣法又分为温宣法、精宣法、祛宣法三种。
温宣法主要采用性味辛温的药物帮助患者实现对于肺部寒邪的合理温散,从而实现肺气的宣畅。
在此过程中,常用的药物包括五味子、生姜、桂枝、细辛、麻黄等。
清宣法主要通过性味寒凉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宣通肺气、清热化痰,从而达到平喘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桑白皮、马兜铃、葶苈子等。
祛宣法又称为祛逐风邪法,总的来看,在药物选择方面常用祛风汤进行治疗,相关药物方剂包括地龙、细辛、白芷、荆芥、防风、木蝴蝶、蝉衣、薄荷、甘草。
(二)通降肺气治疗中医表示肺主肃降,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以壅塞上涌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