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采血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项操作,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评分对于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 环境准备。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首先要确保采血场所的环境整洁、明亮,同时保持空气流通。
操作台面应干净整洁,器械应摆放整齐,有序。
医护人员要认真准备好所需的采血器具、绷带、消毒液等。
2. 患者准备。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询问和解释,让患者了解采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保持放松状态,有助于采血的顺利进行。
3. 采血器具准备。
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头和采血管,确保其干净、完整,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器具。
同时要检查采血器具的标签和编号,确保与患者信息一致。
4. 皮肤消毒。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要对采血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消毒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消毒液,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 采血操作。
在进行采血操作时,医护人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角度,避免出现血管穿透或其他意外情况。
同时要掌握正确的采血技巧,确保采血过程顺利进行,避免出现血栓形成或其他并发症。
6. 采血后处理。
采血完成后,要及时停止出血,给患者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
同时要妥善处理采血器具和废弃物,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评分标准。
针对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可以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用于评估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患者的安全情况。
评分标准可以包括操作流程的完整性、消毒操作的规范性、采血技巧的熟练程度等方面。
通过评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中的不足,提高采血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结。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而重要的临床操作,正确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静脉采血方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 确认患者身份,并解释采血过程。
- 让患者坐在舒适的位置上,暴露采血部位。
2. 选择合适的静脉- 寻找可见且易于穿刺的静脉,如前臂内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
- 检查患者是否有坚实的肌肉,并选择避开静脉瓣膜的位置。
3. 准备采血设备- 戴好无菌手套。
-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采血管,并确保其无损坏。
4. 消毒采血部位- 使用酒精消毒液清洁采血部位。
- 确保酒精干燥后才进行下一步操作。
5. 静脉穿刺- 使用一只手定位静脉,并将注视点锁定于此。
- 用另一只手握住针头,以约30度的角度穿刺皮肤,将针头插入静脉。
6. 确保采血进展顺利- 用一只手稳定针头,用另一只手将采血管的针头插入针尖,同时确保它与静脉相连接。
- 观察血液是否流动,并调整针头的角度和深度以获得满意的采血速度。
7. 采集血液样本- 用采血管收集所需的血液量。
- 轻轻混合血液样本,以确保其均匀。
8. 完成采血- 用棉球或注射带轻轻按压采血点,避免出血。
- 适当处理采血废弃物和用过的采血设备。
评分标准- 采血部位清洁度(10分):包括是否正确消毒,部位干燥等。
- 静脉穿刺技术(20分):包括准确定位静脉、正确插入针头等。
- 采血进展和操作顺利性(30分):包括血液流动是否顺畅、采血速度等。
- 血液样本采集质量(30分):包括采集到足够血液量、样本的混合程度等。
- 采血后的清理和处理(10分):包括正确按压采血点、合理处理废弃物等。
---*注意:以上流程和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和评分标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规范确定。
*。
静脉采血操作及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操作是通过静脉穿刺获取患者静脉血液样本的过程。
以下是一般的静脉采血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操作步骤:
1.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采血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2. 供应准备:准备所需的采血设备,如一次性静脉穿刺针、采血管、消毒剂、棉球等。
3. 位置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常见的有手腕、前臂静脉等。
4. 皮肤准备:用消毒剂消毒采血部位,保持局部清洁。
5. 穿刺操作:用穿刺针快速、准确地穿刺到血管内,注意角度和深度,确保血管损伤最小。
6. 固定操作:穿刺成功后,一手保持针柄稳定,另一手用采血管采集血液。
7. 采血操作:将采血针接到采血管上,轻轻抽血,待血液采集完毕后,拔出针头。
8. 压迫止血: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按压采血部位,避免出血。
9. 丢弃及处理:将用过的一次性器械丢弃到医疗废品容器,清洗双手。
评分标准:
1. 穿刺的准确性:根据穿刺是否成功、是否产生血肿或疼痛进行评分。
2. 是否注意无菌操作:如是否使用消毒剂、是否一次性使用器械等,进行评分。
3. 采血量的准确性:根据采血量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分。
4. 采血的操作技巧:如是否顺利采集血液、是否造成疼痛或经过多次穿刺等,进行评分。
5. 术后处理:如是否适当地进行压迫止血等,进行评分。
具体评分标准可能因机构、地区和个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操作者而言,需要持续学习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以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 患者应保持舒适和放松的姿势。
- 确保患者的手臂暴露以便于操作。
2. 洗手与佩戴手套- 执行洗手程序,彻底清洁双手。
- 佩戴干净的一次性手套,以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3. 准备设备- 确保所需设备齐全,包括一次性静脉针、消毒药物、棉球、胶布等。
4. 寻找合适的静脉- 轻轻按压患者的上臂,使静脉突出。
- 通过视觉和触觉寻找适合采血的静脉。
5. 皮肤消毒- 使用适当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清洁皮肤周围区域。
6. 静脉穿刺- 将一次性静脉针的尖端插入所选静脉,角度约为15°至30°。
- 保持适当的穿刺角度和深度,以避免损伤静脉。
7. 连接采血设备- 将采血设备(如抽血管)连接到静脉针上。
- 确保连接牢固并无渗漏。
8. 固定静脉针- 使用透明胶布或绷带固定静脉针和连接器。
- 确保固定牢固而不影响血液流动。
9. 采集血液样本- 根据需要收集所需量的血液样本。
- 在不损害静脉和患者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快完成采集。
10. 停止采血- 完成采集后,轻轻将设备从静脉中取出。
- 快速压迫采血部位,以促进凝血和止血。
11. 处理废弃物- 将使用过的一次性设备和材料放入专门的垃圾袋中。
- 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准则进行处理。
12. 与患者交流- 向患者解释操作已完成,并询问是否感觉不适或有其他症状。
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静脉采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以下评分标准可用于评估操作质量:1. 患者准备和舒适度得分:操作人员是否正确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和保持舒适?2. 洗手和佩戴手套得分:操作人员是否正确执行洗手程序,并佩戴干净的一次性手套?3. 设备准备得分:操作人员是否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4. 找到适当的静脉得分:操作人员是否能准确找到适合采血的静脉?5. 皮肤消毒得分:操作人员是否正确执行皮肤消毒程序?6. 静脉穿刺得分:操作人员是否准确插入一次性静脉针?7. 连接采血设备得分:操作人员是否正确连接采血设备?8. 固定静脉针得分:操作人员是否正确固定静脉针和连接器?9. 血液采集得分:操作人员是否能顺利和快速采集所需的血液样本?10. 采血停止和处理废弃物得分:操作人员是否正确停止采血并妥善处理废弃物?11. 与患者交流得分:操作人员是否有效与患者交流并提供必要的解释和询问?以上评分标准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静脉采血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执行操作,并保证采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静脉采血操作。
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清洁双手并佩戴消毒手套。
- 检查采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 确认患者身份并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和采血目的选择合适的静脉采血部位。
- 考虑患者的生理特征和静脉的可见性、可触性等因素。
3. 寻找静脉:- 用乙醚棉球或清洁的纱布带,以适当的压迫寻找可见的静脉。
- 在找到合适的位置后,清洁该部位。
4. 静脉穿刺:- 选择合适的采血针。
- 用无菌技术穿刺静脉并顺利插入针管。
- 观察针管内是否出现闪现的血液,确认采血成功。
5. 完成采血过程:- 缓慢稳定地抽取血液,维持合适的采血速度。
- 在采血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和不适症状,及时停止采血并采取措施缓解不适。
6. 采血后处理:- 将采血针及时取出,用棉球或纱布迅速按压静脉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 识别和标记采血标本,确保和患者信息一致。
- 清洁采血部位,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
评分标准根据操作人员执行操作的准确性、效率和安全性,可以使用以下评分标准评估静脉采血操作的质量:1. 操作准备:- 执行缺失次数:用于评估是否按照规定清洁双手并佩戴消毒手套,是否检查采血设备完整性和有效性,是否确认患者身份。
- 缺陷发现率:用于评估是否识别与采血相关的患者特殊情况或条件。
2. 采血过程:- 静脉穿刺准确率:用于评估是否准确选择静脉采血部位和正确穿刺。
- 采血成功率:用于评估是否成功采集到足够的血液。
3. 操作完成:- 患者反应处理:用于评估是否及时观察患者反应和不适症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 采血后处理准确性:用于评估是否正确取出采血针,正确迅速处理采血部位,正确标识和处理采血标本。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评估结果将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以确保操作人员的操作符合规程要求。
静脉抽血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1. 操作规程1.1 准备工作- 准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注射器、针头、无菌消毒剂、绷带等。
- 检查患者的身份和医嘱,确认需要进行静脉抽血。
1.2 消毒准备- 洗手并戴上手套。
- 选择合适的抽血部位,通常是患者手腕靠近手心的位置。
- 用无菌消毒剂彻底清洁抽血部位,注意不要让抽血部位受到任何污染。
1.3 抽血过程- 在抽血部位上绑紧绷带,以增加血管的充盈度。
- 拿起注射器和针头,注意保持其无菌。
- 以30度角插入针头并顺利穿过皮肤和血管,注意保持稳定和准确。
- 抽取所需血液量后,轻轻松开绷带并逐渐拔出针头。
- 用无菌纱布轻轻按压抽血部位,以防止出血。
- 将血液倒入标有患者信息的被试管中。
- 将被试管封好并标记清楚。
1.4 收尾工作- 用无菌纱布按压抽血部位数分钟,以确保止血。
- 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患者没有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
- 将已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放入医疗废物中。
- 清理工作区域,洗手并脱掉手套。
2. 评分标准2.1 操作流程评分- 准备工作完整性:0-10分,根据准备工作是否全面完成进行评分。
- 消毒准备准确性:0-10分,根据消毒准备是否符合规范进行评分。
- 抽血过程准确性:0-10分,根据抽血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分。
- 收尾工作完整性:0-10分,根据收尾工作是否全面完成进行评分。
2.2 患者评分- 患者合作度:0-10分,根据患者的合作程度进行评分。
- 患者反应程度:0-10分,根据患者对抽血过程的反应进行评分。
2.3 最终评分- 将操作流程评分和患者评分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最终评分。
以上是静脉抽血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的内容。
请按照规程操作,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采血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项操作,正确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并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1.准备工作。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首先要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核对医嘱,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准备好采血所需的器材和耗材,确保采血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患者交流。
与患者进行必要的交流,告知采血的目的和过程,获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亲切和耐心,尽量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3.消毒操作。
进行静脉采血前,必须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操作要求使用无菌酒精棉球或消毒棉球,按照从内向外、从上到下的原则,对采血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确保采血部位的无菌状态。
4.针头插入。
选择合适的针头,将针头插入患者的静脉血管。
在插入过程中,要保持手部的稳定,角度的适当,力度的轻柔,确保针头能够准确地插入到静脉血管内。
5.采血。
插入针头后,可以开始进行采血操作。
在采血过程中,要保持采血管的连接畅通,避免出现气泡和血栓,确保采血管内的血液能够自由地流动。
6.拔针封扎。
当采血完成后,要及时拔出针头,并对采血部位进行封扎。
封扎要求使用无菌的纱布或胶布,确保采血部位的干净和无菌,避免感染的发生。
7.丢弃废弃物。
完成采血操作后,要将使用过的针头、采血管等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的清洁。
评分标准:1.准备工作,包括确认患者信息、医嘱核对、采血部位选择、器材准备等,操作是否规范,准备是否充分。
2.患者交流,与患者的交流是否得当,语言是否亲切、耐心,是否能够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3.消毒操作,消毒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能够确保采血部位的无菌状态。
4.针头插入,插入针头的角度、力度、稳定性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准确地插入到静脉血管内。
5.采血,采血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采血管的连接畅通,避免出现气泡和血栓,确保血液能够自由地流动。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以保证采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静脉采血操作流程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采血前,医务人员应确保自身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知识,并配备必要的采血器具,如一次性采血针、试管、绷带等。
同时,确保采血室或采血区域的环境整洁、安全。
2. 询问病史与确认采血部位在采血前,应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相关病史、过敏情况和特殊需求。
同时,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常用的部位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等。
3. 消毒与穿刺操作人员应将采血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确保采血点的清洁。
然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将针头插入静脉,这一步需要非常细致和谨慎。
4. 采血成功穿刺后,使用适当的采血器具(试管、采血管等)将血液采集到容器中。
要注意采血的速度和顺序,以及采血血量的准确掌握。
5. 停止采血与封闭根据采血需要,医务人员在采血完成后应将采血针拔出,并立即用绷带或棉签进行封闭,以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6. 处理与记录采血后,医务人员应对已采集的血液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标本分离或加工。
同时,准确记录相关信息,如采血时间、采血量、采血部位等。
二、评分标准为了保证静脉采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可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和提高操作质量:1. 操作技巧评价医务人员的采血操作技巧,包括是否穿刺准确、穿刺深度是否适宜、是否封闭及处理妥当等。
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采血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2. 观察能力评价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包括观察采血点是否有淤血、观察采血速度和顺序是否合适等。
观察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血操作是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沟通与合作评价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包括询问患者情况的是否得当、与患者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安抚等。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在医疗领域中,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操作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输血、药物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并详细阐述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 检查所需采集器材是否齐全,包括一次性采血针、乙醇消毒棉球、胶布、采血管、试管等。
b. 检查病人的身份,确认患者姓名、住院号等信息,确保操作对象准确无误。
c. 洗手并佩戴好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d. 准备标本接收容器,将采集的血液用正确的方式储存。
2. 选择采血位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采血位置。
通常,静脉采血可选择的常见部位有前臂内侧静脉、手背静脉、手腕背静脉等。
3. 操作步骤a. 选择适当大小的一次性采血针,打开包装并将其固定在采血管上。
b. 使用乙醇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时间进行消毒。
c. 用手指轻轻按压静脉下段,使其突出。
d. 将一次性采血针的顶端插入静脉,注意角度和深度,确保成功穿刺。
e. 采集血液,通过试管或其他合适容器进行储存。
f. 取出一次性采血针,使用乙醇棉球进行止血,并用胶布固定。
4. 结束操作a. 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样本。
b. 收集和储存好采集完成的血液样本。
c. 告知患者操作已完成,移除手套并妥善处理采血器材,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二、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静脉采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必要对操作过程进行评分。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评分标准:1. 准备工作(10分)a. 操作人员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的材料是否齐全。
b. 是否正确确认了患者的身份信息,避免了错误的操作对象。
c. 检查操作人员是否进行了洗手并佩戴了手套。
d. 是否准备了标本接收容器,并进行正确的储存。
2. 操作过程(40分)a. 是否选择了适当的采血位置,遵循了相关的操作规范。
b. 操作人员在消毒采血部位时是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时间进行消毒。
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采血是临床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各项检验。
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对确保采血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并详细阐述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事先准备好所需器械,包括一次性静脉采血针、注射器、消毒棉球、胶布等。
确保工作环境整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选择采血部位:常用的静脉采血部位有桡侧腕静脉、肘窝处的股静脉等。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采血部位。
3. 洗手及戴手套:洗手后穿戴无菌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4. 确认病人身份:核对病人信息,确认其身份,避免错误采血。
5. 寻找静脉:用一只手虎口上抬,帮助静脉突出。
轻轻触摸静脉,确定其位置。
6. 消毒:用75%酒精棉球彻底消毒选定的采血部位,使其干燥。
7. 固定:将血管固定,使血管连续,并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8. 穿刺:将静脉采血针刺入选定的部位,注意角度和深度的掌握,避免疼痛和血管破坏。
9. 采血:将预先准备好的注射器连接到静脉采血针上,慢慢抽取所需血量的血液。
10. 顶压及贴胶布:采血结束后,用消毒棉球进行顶压,并贴上胶布固定。
11. 处理针具:将采血针和注射器等针具放入专用容器,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二、评分标准静脉采血的质量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为了保证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常会对操作进行评分。
1. 术前准备:评分基础分为5分。
包括准备工作的完整性,如器械准备、环境整洁、病人信息核对等。
2. 消毒操作:评分基础分为5分。
包括消毒程序是否规范、消毒时间是否足够等。
3. 静脉穿刺:评分基础分为10分。
包括寻找静脉的准确性、穿刺角度和深度的掌握、疼痛感和出血量等。
4. 采集质量:评分基础分为10分。
包括采集出的血液量是否符合要求、血液流动是否顺畅等。
5. 出血及疼痛感:评分基础分为5分。
包括术后出血情况以及疼痛感的程度。
6. 看护及后续处理:评分基础分为5分。
包括对顶压和胶布固定的及时性、对针具的处理等。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是为了采集和留取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协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需要准备基础治疗盘、注射器或采血针、止血带、胶布、化验单、学标本、备用针头或头皮针、弯盘、静脉垫枕/圈和试管架。
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如下:
1.符合护士职业规范要求;
2.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情况,以及环
境的清洁和安静程度;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下置
静脉垫圈/垫枕,系止血带(穿刺部位上方6cm),消毒皮肤(范围直径≥5cm),再次核对;
4.进行采血,需留取适量血液,采血后将标本置于不同中,采血培养标本时,需先将密封瓶纸撕开,取血后将取血瓶口棉塞取出,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将血液注入培养瓶中轻轻摇匀,再将瓶塞在火焰上消毒后塞好;
5.松开止血带,迅速拔出针头,按压局部片刻,勿按揉;
6.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按压方法;
7.处置用物、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8.洗手流动水洗手;
9.记录观察采血后患者局部反映并记录;
10.患者感觉良好,无不适,知晓告知注意事项。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需要向患者解释采血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按照检验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
根据检验项目和目的,需要准备标本,并在选择的外粘贴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静脉采血时,操作过程需要规范、准确,符合无菌操作及标准预防原则。
采集方法需要正确,标本不应发生溶血,抗凝标本不应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同时,需要指导沟通到位,体现人文关怀。
静脉采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静脉采血术
一、目的
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协助诊断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指导患者
1、按照临床检验监测目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
2、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方法按压穿刺点。
三、注意事项
1、采集方法、量和采集时间要正确,标本要及时送检,不宜放置过久,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标本留取方法正确:(1)采全血标本时,缓慢注入抗凝管中,轻轻转动试管防止血液凝固;(2)取血清标本时,缓慢注入干燥试管中,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防止红细胞破裂;(3)采血培养标本时,先将密封瓶盖中心部用消毒液消毒两遍,将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摇匀,注后中心部盖上无菌棉球固定;
3、做生化检验时应在空腹时抽血,要事先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免因进食而影响检查结果;
4、禁止在输液、输血、静脉置管处抽取血液标本;
5、特殊标本在化验单上注明采集时间;
6、细菌培养血液标本应在未用抗生素前抽取,已使用者应在检验单上注明;注入培养瓶中时不可混入消毒剂、防腐剂及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7、注意个人防护,防止针刺伤。
静脉采⾎评分标准及操作流程静脉采⾎操作评分标准静脉采⾎操作流程准备审核执⾏医嘱,绑定试管:在护⼠站审核执⾏采⾎医嘱;检查采⾎管质量(效期、是否松动、有⽆裂痕),并在抽⾎系统扫描绑定,打印采⾎汇总审核单;双⼈查对汇总单和电⼦医嘱是否相符(涉及纸质化验单时,如配⾎,需核对化验单、电⼦医嘱及采⾎管是否⼀致)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七步洗⼿法洗⼿⽤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试管架、已绑定的采⾎管、采⾎针2枚、采⾎汇总核查单、压脉带、消毒⽤碘伏棉棒或75%酒精棉⽚、棉签、⼿套、胶带、医疗垃圾桶、⽣活垃圾桶、锐器桶携⽤物⾄床旁评估:评估病情、过敏史、是否空腹、情绪、穿刺部位⽪肤及静脉情况解释、问⼆便核对:确认患者⾝份(姓名、年龄),核对采⾎汇总单条⽬与采⾎管信息是否相符戴⼿套选静脉协肋患者取合适体位,选择合适静脉,如贵要静脉、头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消毒扎压脉带:在穿刺部位以上7.5~10cm处扎压脉带消毒:使⽤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顺时针、逆时针各消毒⼀次,消毒范围≥5cm×5cm,松压脉带,待⼲检查采⾎针: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查对、进针再次查对患者⾝份,确认⽆误后扎压脉带,嘱患者握拳,进针固定⽤胶带(布)固定采⾎针针柄放⾎、混匀将针头插⼊第1个真空采⾎管放⾎,当⾎液开始流⼊采⾎管时松开⽌⾎带,嘱患者继续握拳,按照采⾎要求依次采⾎和混匀拔针和废弃针头、压迫⽌⾎所有⾎标本采集完后,让患者松拳,去除胶带(布),拔出针头,将针头弃⼊锐器盒;⽤棉签顺着⾎管按压穿刺部位3~5min,直⾄不出⾎为⽌脱⼿套查对交代注意事项若患者能⾃⼰按压,指导其按压穿刺点3~5min⾄不出⾎为⽌整理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放置呼叫器于易取处整理⽤物、垃圾分类处置洗⼿、签字及时更新采⾎时间,并送检采⾎注意事项1.采⾎前确认患者状态:平静、休息、空腹12⼩时状态下采集标本,患者在接受采⾎前24⼩时内避免运动和饮酒,不宜改变饮⾷习惯和睡眠习惯。
静脉采血的无菌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采血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无菌操作流程及相应的评分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无菌操作流程,并详细阐述了评分标准。
一、无菌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洗手:将双手用流动水和合适的洗手剂进行洗手,至少要洗净指甲缝和手腕部位,并用干净的纸巾或者洗手纸擦干。
- 穿戴个人防护用具: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和帽子,确保头发和口鼻部分完全被遮盖住,以防止细菌的污染。
- 准备工具:准备好针头、采血管、消毒棉球、一次性注射器等相关的工具。
2. 患者准备- 人员准备:在进行操作前,医务人员应通过询问患者的相关病史等信息,确保其无禁忌症。
- 选择合适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静脉采血部位,常见的选择有桡动脉、尺动脉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 皮肤消毒- 准备无菌物品:取出已经浸泡在消毒液中的消毒棉球。
- 消毒操作:用无菌消毒棉球沿着静脉采血部位的周围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消毒,持续约30秒,确保消毒彻底。
4. 采血操作- 选择适当的针头: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针头。
- 穿刺操作:将选好的针头沿着静脉采血部位的方向插入皮肤,注意插入的深度。
- 固定针头:插入后将针头固定住,避免移动或脱落。
- 采集血样: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采血管,将该采血管插入针头的连接接口,慢慢采集所需血样。
- 采集结束:采集结束后,拔掉针头,将所采血样放入相应的容器中。
- 堵针: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穿刺点,以防止出血。
5. 垃圾处理- 处理一次性用具:将一次性手套、消毒棉球等废弃物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袋中,确保无菌操作的完整性。
- 清洁工具:对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清洁、消毒,并放置在指定位置。
二、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静脉采血的质量和安全性,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分标准:1. 洗手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具:对医务人员进行洗手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具的过程进行评分,包括严格遵守洗手程序、个人防护用具是否齐全等。
静脉采血程序及评分标准1. 引言静脉采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程序,常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监测治疗进展以及收集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静脉采血的程序和评分标准,以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静脉采血程序以下是静脉采血的一般程序:2.1 准备工作- 检查所需的采血器材,包括针头、采血管、消毒液等是否齐全。
- 为患者提供充足的信息,解答其关于采血过程和注意事项的疑问。
- 让患者保持放松,便于操作。
2.2 选择采血部位- 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静脉采血部位,如腕部、手背或手臂。
- 通过触摸或视觉检查,确认血管的位置和质量。
2.3 消毒- 使用消毒液清洁采血部位,确保无菌操作。
- 按照正确的消毒程序,用无菌棉球轻染消毒区域。
2.4 采血- 使用合适的采血器材,如针头和采血管。
- 将针头插入血管,注意角度和深度。
- 观察是否出现采血现象,如有效血流。
2.5 采血结束- 顺利采血后,缓慢拔出针头,并用无菌棉球轻压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 将采血管封闭或与适当的试管连接,以保持采血样本的完整。
3. 静脉采血评分标准为确保静脉采血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根据操作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合作程度等多个因素,可以采用以下评分标准:- 0分:操作错误,采血失败,需要重新进行采血。
- 1分:操作正确,但患者感到不适,需重新定位或更换采血部位。
- 2分:操作正确,患者无明显不适,采血顺利完成。
- 3分:操作正确,患者感到舒适,采血过程轻松顺利。
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记录每次采血的得分。
通过评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操作技巧。
4. 总结静脉采血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仔细操作的医疗程序。
本文档提供了一般的静脉采血程序和评分标准,旨在提高采血质量和准确性。
在进行静脉采血时,请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和改进。
记得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关怀和耐心,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采集血标本,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培养血液中的致病菌;查血型、配血情况。
二、物品准备:治疗车(治疗盘)、皮肤消毒剂、一次性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止血带、垫巾、利器盒、PDA或检验单,必要时带打火机、酒精灯、胶贴。
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XX科护士XX,我操作项目是XX,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面向考官)→准备用物,检查物品效期→携物到病房,问候病人→查对:床头卡、PDA扫腕带→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取止血带及垫巾,选择合适的血管(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松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大于5X5cm)→准备胶贴→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取采血针穿刺,见回血后胶贴固定,留取血标本→抽血毕,嘱患者松拳,松开止血带,拔针按压→收取止血带及垫巾→整理患者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交待注意事项→清理用物,分类放置→再次核对:试管标签及床号、姓名→洗手、摘口罩→检查PDA执行信息。
四、应知应会1、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注意事项?答:①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血标本。
②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治疗,应从非输液肢体采集。
③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根据采血管说明要求依次采集标本。
④采血时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分钟。
⑤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过渡震荡。
2、采血中引起溶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①采血技术不当。
②使用了不适宜的采血针头。
③血标本处理方法不当。
3、殊病人采血技巧?答:①肥胖病人。
皮下脂肪多,静脉较深,不宜显露,但较个顶,摸准血管后再行正面刺入。
②消瘦病人。
皮下脂肪少,静脉较滑动,但静脉较明显,用于固定静脉的上下端,正面或侧面刺入。
③水肿病人。
静脉不显露,左手拇指常规消毒后,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按压局部注射部位,暂时驱散皮下水分,静脉显露后再行穿刺。
④脱水病人。
静脉塌陷,用热毛巾热敷或按摩局部,待血管扩张显露后再穿刺。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详解静脉采血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用于获取人体血液样本,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
正确的静脉采血操作流程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并介绍相关的评分标准。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 材料准备:准备好采血所需的材料,包括一次性手套、静脉穿刺针、绷带、消毒棉球、试管等。
2. 患者交流:与患者进行简要交流,了解其采血情况、可能的特殊情况以及采血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二、操作流程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准备:a. 患者体位:患者一般采用坐位或仰卧位,术前要确保患者舒适。
b. 寻找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选择手臂内侧的桡动脉或尺动脉。
c. 选择合适的针头: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针。
2. 术中操作:a. 患者皮肤准备:选定采血部位后,用消毒棉球将皮肤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污染的可能。
b. 静脉穿刺:戴上手套后,医务人员稳定患者的手臂,通过触摸找到适合的静脉,然后进行针头穿刺。
c. 采血抽管:插入静脉后,用绷带绑紧患者的上臂,增加静脉内的血液压力,然后用试管或采血针吸取所需血样。
d. 拔针及止血:完成采血后,慢慢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采血部位,避免血肿的形成。
e. 处理采血样本:将采血样本放入试管中,并妥善标记,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三、评分标准对于静脉采血操作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操作技术:评估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是否熟练,是否能够准确刺穿静脉,规避可能的并发症和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2. 疼痛评估:评估患者在采血过程中是否有明显的疼痛感觉,以及医务人员是否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
3. 采血效果:评估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样的质量,包括血流量是否充分、血样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等。
4. 患者满意度:评估患者对整个采血操作流程的满意程度,包括术前术后的交流沟通、操作过程是否舒适等。
静脉采血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修订时间2014.01 评分者日期
静脉采血的操作程序
一、目的
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
二、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例如是否空腹等。
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3.为患者讲解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的目的。
三、操作要点
1.携用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及医嘱;洗手。
2.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3.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
4.常规消毒皮肤。
5.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
6.采集适量血液。
7.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
8.血标本试管上注明采血时间与签名。
9.操作后洗手。
10.送检时间记录。
四、指导患者
1.按照检验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
2.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按压方法。
五、注意事项
1.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2.在采血过程中,应当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
3.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