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执教教
- 格式:pdf
- 大小:219.81 KB
- 文档页数:9
特教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五篇特教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一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教学由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些变化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执教培训日益受到重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最近一次教师执教培训中学到的经验,并提炼出我的培训心得。
一、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最近一次的培训课程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
过去,我教学时以讲解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然而,现在我意识到我需要改变我的教学模式。
所以我找到了适合我的教学方式。
我尝试了一些教学方式,例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和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我发现,在培训中了解不同的讲解方式可以帮助我应对不同的教学场景,从而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情感教育学生情感健康与学习成绩密不可分。
我在培训中意识到了如何将学生情感教育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例如,我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分享我的故事来加强学生与我的联系,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我注意到学生在学习时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的兴趣、自信心、自主意识、参与性和爱心等。
通过重视这些情感因素,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课程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更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三、实践与反思我意识到实践和反思对我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会反思学生的反应和自己的表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这样,我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要求。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可以发现我的不足,并提高自己在教学场合中的表现。
这不仅让我更加自省,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
四、协同办公教学不止是一个人的事情。
我认为与同事互动和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培训中,我与教育专家互动和提问,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帮助我更好地与同事协调,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从教师培训中我也学到了发掘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和优势,以便更好地分配任务。
2023小学英语组教研工作计划6篇2023学校英语组教研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英语组将以学校和教育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搞好常态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通过教学讨论,提高老师驾驭课堂技能,使老师尽心尽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教育工作中,让同学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中,性格得到充分的进展,使“后进生”能够顺当摘帽。
同时老师在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中,使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1继续以课改为中心,抓实英语学科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四非常要效益。
2利用网络资源,围绕各班级教学重点组织听、评课,探讨常态化教学的实施和操作。
3本学期围绕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分低、中、高三个阶段不同年龄和基础之上如何实施教育教学开展研讨,探究英语教学与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继续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英语老师的整体素养,特别是英语语言专业素养,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同时要求老师学习并娴熟掌控电脑技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并适当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规范英语教学常规管理。
规范和加强教学“五仔细”管理。
钻研教材,细心备课,要做到: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其与前后内容的联系;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初步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分课时备课。
分课时备课,要留意做到教学目标详细化;重点和难点精确定位;进行学情分析和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媒体的运用和活动形式的设计,以形成性格化的设计方案。
坚决杜绝任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力求轻负优质,练习设计要留意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业杜绝过重,无效。
“生本课堂”生为本幸福教育长幸福——“一课五教”教后心得为了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有效推进“生本导学”课堂改革,从第三周开始我校举行了“一课五教”活动。
从此“生本教育”的理念就像一阵春风吹进每一位教育者的心田。
本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上课教师面对不同学生,进行常态课教学的别样风格,也看到了上课教师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时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
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使我对当前数学教学运用“生本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
在本次“一课五教”活动中,根据教学进度我选择执教的是《分数除法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备课时由于考虑到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根据“生本教育”理念,于是我在预习导学环节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复习回顾和预习指南。
在复习回顾环节中我设计了说出数的倒数和比一比、算一算两道题,说数的倒数为后面分数除法的计算服务。
比一比、算一算中设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计算,让孩子们在计算时发现分数除法的题目没学过,从而激起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探究环节设计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小组合作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这种摸索中,我初步设计好了“生本导学”案。
于是我满怀信心的给五(3)班进行了第一次执教,一踏进教室我就按照自己的思路讲了起来,虽然自己准备的很充分,但在执教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的学。
课中我引导学生浪费了太多时间,再加上课件多而不精,也浪费了一些时间,致使时间紧迫,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三分之二。
凯尔特人的教练们:王朝还需名帅造自1946年成立到现在,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共有过16任主教练。
这16位主教练中,有8位具有名人堂身份;16位主教练中,有4位是红衣主教奥尔巴赫教练的直传弟子,这4位加上红衣主教本人,他们执教了凯尔特人成立至今50%以上的比赛、拿下了凯尔特人成立至今80%以上的总冠军。
--------------------------------------------------------------------------------1.约翰-拉塞尔(JohnRussell)是凯尔特人的第一任主教练,任期是1946-48年。
1964年,约翰-拉塞尔以球员身份入选篮球名人堂。
1946年,44岁的约翰-拉塞尔出任凯尔特人主教练时,已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自16岁起,他几乎涉略了前NBA时代所有的职业联盟,先后效力20多支球队打过3200多场比赛,并兼任或专司教练执教过10多支职业/大学球队;而凯尔特人是新成立的BAA(NBA前身)创始球队之一。
昵称Honey的约翰-拉塞尔执教的凯尔特人第一场比赛并不甜蜜,在客场对普罗维登斯蒸气压路机队的比赛中,凯尔特人以53:59率先输掉队史首战;他执教的凯尔特人第一场主场比赛是对阵芝加哥公鹿队,凯尔特人再以55:57输掉队史首个主场。
2.阿尔文-朱利安(AlvinJulian)是凯尔特人的第二任主教练,任期1948-1950年。
1968年,朱利安以教练身份入选名人堂。
做为篮球教练,朱利安的主要成就在大学篮球领域。
朱利安1927年起先后执教大学篮球近四十年。
1947年,他带领圣十字学院赢得NCAA锦标赛冠军,1948年带领圣十字学院打进NCAA锦标赛最后四强。
执教凯尔特人两个赛季后,朱利安重回大学,带领达特茅斯学院赢得了1956、1958和1959年常青藤联盟冠军。
1948年就任凯尔特人主教练的朱利安,尽管上个赛季刚刚带领圣十字学院赢得新英格兰地区第一个NCAA冠军,却没能在BAA续写神话,这一年凯尔特人甚至无缘季后赛,下一年依旧如此。
关于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篇1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
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
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
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
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
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
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
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
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篇2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
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关于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篇1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
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
细细反思取得以下感悟: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
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
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
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
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
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
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研课磨课工作心得体会篇2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
磨课工作总结最新5篇磨课工作总结篇一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研修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为了更好的发展,现对我们组这次研修情况进行总结。
1、磨课让我们的教学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
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
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2、磨课让我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不足。
磨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潜能。
在磨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对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
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
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等等。
用这样的流程进行磨课操作,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牵扯我们太多的精力,虽然我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去完成每个任务,但是,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太多太多:我们用心思考后的非常有价值的备课研讨;根据自己的观课纬度用心记录、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态度;课后评议的真知灼见等等。
这对于教师的锤炼,对于教师的成长,无疑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总之,磨课活动的开展,给许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
我们紧张、忙碌。
但我们一路走来,收获颇丰。
它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磨课工作总结篇二20某某年10月,有幸迎来了第三次远程研修的小学数学教师的磨课活动阶段,接到通知后,研修组长组织全体老师召开了第一次磨课会议,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磨课计划,大家一致决定推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的研修组长王晗老师执教,并选定了中年级段《垂直与平行》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两次执教《圆明园的哭泣》的比较与反思《圆明园的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单元。
皆在引导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和流失的惋惜之情,“勿忘国耻”。
在去年赛课,我两次执教这一课,比较着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忽然就有蚕儿破茧而出的快乐--磨练的时候是痛苦的,可破茧而出是却是美丽的。
我选取其中如何激活静态的历史,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
这一活动环节,进行了对比与反思,并希望与大家分享这份思考和成功与快乐。
【第一次执教】教学一 过渡:可是,今天当我们走进圆明园,看到的只剩下了这些:(播放残迹课件,生在如泣如诉的陶埙声中观看圆明园残迹的图片。
)师: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去哪里了?那些仙境般美丽的园林又在何方?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生: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放火烧了圆明园。
师: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胜利者把口袋装满,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师: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起了解事情的真相。
(播放音像资料《火烧圆明园》。
) 师:此刻,你的心情怎样?生:愤怒、心痛、悲愤交加、痛恨、可惜……师:现在,我们是不是也有诗人恨不能早生一个世纪与侵略者决战的心情。
让我们记住这两个强盗的名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教学二过渡:今天,当我们站在残垣断壁前,依稀还能感觉到他(播放配乐朗诵):陵园般的肃穆,清风依稀传送着悲壮与凄烈的焦味。
残雪覆盖的冰冷,那歪斜的身躯分明在瑟瑟颤抖。
听,它在诉说着什么!听,它在无声地哭泣!(课件出示:圆明园在哭泣)师:圆明园为什么哭泣?是谁让圆明园哭泣?生:圆明园为这么多珍宝被毁而哭泣;圆明园为清朝政府没有能力保护他而哭泣;圆明园为中国被侵略者欺负而哭泣。
师:屈辱的还不止于此。
(课件出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师: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烧杀抢夺,为什么我们还要赔礼还要赔钱给他们?看到这些,你的心里又有一些怎样的感受? 生:清朝政府太腐败太没有用了! 生:落后就要挨打!(板书) 生:我恨不得立刻回到清朝,帮他们一起把侵略者赶跑!师:现在我们除了愤怒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生:记住这些历史,勿忘国耻。
(板书)生:好好学习,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生:……师小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用心铭记这段耻辱的过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捍卫祖国的尊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次执教】教学一、出示课件商代的玉饰,清代的雕刻、西周的青铜、十二生肖兽铜像,猜猜陈列在哪儿?对,理应在我们自己博物馆。
可事实上他们都陈列在英国、法国两国的博物馆!学生心里满是疑惑,可老师并没有让学生质疑,而是继续把这种情趣向前推一步。
(课件演示清朝地图)再看,这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地图,不过到了清末,却发生了很大变化!香港被英国割让;东北和西北大片的领土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而台湾和澎湖列岛成为了日本的势力范围……师:同学们,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说?要问吗?生:我们中国的珍宝怎么跑到外国去了?生:我们中国怎么同意割让土地,让外国人在我土地上为所欲为呢?师:是呀,怎么会这样?要想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必须了解一件影响中国命运的东西——鸦片。
教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鸦片上揭开了近代屈辱史的序幕。
师:催学生疑问?为什么英国侵略者设法偷运鸦片到中国?为什么鸦片能在中国打开市场?为什么称鸦片为武器?为什么一个古老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进入近代后,竟如此遭受欺凌?……师:把一个个事件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时期的历史画卷,最后,老师通过板贴将教学中蕴含的这条“暗线”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英国)工业革命后扩张市场—(英国)贸易失利-走私鸦片-(中国)虎门硝烟-(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列强)瓜分中国。
教学二:老师出示表格好好读读、想想,我们在签订的这些条约中丧失了些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白了不平等条约迫使我们丧失了土地白银和权利!之后老师抓住赔白银的数据作为情感的生发点。
⑴在当时一个普通人家生活一年只需要20两白银算一算1600万两白银可以为多少户人家庭提供一年生活的生活费用?(80万户家庭,以一家5口计算的话,相当于近5个平阳的人口 )⑵这些巨额赔款从哪里来呢?(巨额的赔款导致国库空虚,使多少老百姓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流离失所!)⑶《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么多条约的赔款加起来,那是怎样沉重的负担!造成我们多少老百姓受苦受难!看着赔款数目你想说些什么?(生;英国人太霸道了!太不公平了!赔款太没道理!清朝政府太无能了……)[学生愤怒交加]教学三:出示表格不平等条约,名 称割 地赔 款丧 权 主 权《南京条约》香港岛21 O0万银元失去了关税自主权、司法自主权:一些城市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九龙司地 方一区 1 6O0万两白银增开多处通商口岸;失去航运自主权:⋯⋯《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24L两白银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清政府严禁人民进行反帝活动;允许外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等鸦片,既不是枪也不是炮,为什么称它为“武器”?让学生去讨论思考,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及国家三个层面来认识鸦片的危害,并补充一些具体例子加深体会。
⑴对于个人的危害。
如上瘾,体力衰弱,意志消沉,骨瘦如柴,三分像人,七分像鬼……⑵对家庭的危害。
如:父子失和,夫妻反目,家破人亡,倾家荡产。
⑶对于整个国家的危害。
军人吸了鸦片,战斗力下降,不能保家为国。
官员吸了鸦片,不理朝政贪污腐败……教师小结:鸦片可以毁灭一个人、一个家,乃至一个国!难怪英国人把它当作一种特殊的武器![这样的讨论,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鸦片的危害,领会教材提及的英国将鸦片当作一种特殊的武器攻打中国的深刻含义。
]鸦片是可怕的武器,打开了侵略者掠夺中国的大门、为什么我们这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却倍受欺凌?为什么每一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呢?请认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资料中分析寻找原因。
⑴科技落后,武器落后(中国手工坊里的手纺和纺织机相比;清军的火统和英军的火枪比)⑵统治者奢侈腐败(慈禧的奢侈生活和和珅的贪污腐化)⑶观念落后,思想保守(清朝大将军福康安对英国演习欧洲新武器不屑一顾;道光皇帝审问英俘时提出的可笑问题)……教师小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找到了当时清朝政府战争失败的原因。
从鸦片的背后,我们不仅看到了长长的历史的画卷,更看到了侵略者的野心、清朝政府的落后,就是因为落后,才让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充满血和泪!教材从科学技术、政治腐败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有意留下了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等方面供学生“补白。
”教师借助教材,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
这番讨论的意义不仅仅回答了中国挨打受辱的原因,更是帮助学生确立全面看待历史的方法,以及“史论结合”的思维方式。
教学四:师:历史是一面镜子。
我们了解历史,是为了吸取教训,请同学们静静地在脑海中回放这段历史。
想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生:要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否则就比不上别的国家了。
生:是啊,落后就要挨打!生:像慈禧太后那么奢侈是不行的,现在我们虽然发展了但还要节约。
生: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学校也要开展反腐倡廉活动生:我们要与外国交流,才能学到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生: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
拒绝毒品,加强自我保护。
……【比较与反思】1、课堂不需要太多“精彩”在文字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插图、照片、示意图和表格等,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直观性,也帮助学生置身于其中。
:过去的历史课往往有意无意地侧重抽象概念和宏大叙事,使人难以感受到历史曾经是活生生的人所创造的,是由人的心血浇铸而成的。
这样的内容使学生无法体会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生命涌动、热血沸腾和心灵振颤。
在收集资料时,我找到了圆明园许多相关资料、视频,第一次执教时,我选了《火烧圆明园》图片、视频,教学时让学生看录像看图片,谈感受,课堂上热闹很精彩,而学生的气氛低落,仅仅是肤浅表面的播放圆明园课件图片,让学生记忆的年代、事件、人物这些索然无味的历史筋骨。
结果,这样的教学出现学生们走马观花般感受一番,可认识仍旧是模糊的。
达不到教学目标。
在第二次执教时教师上课前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这些资源信息进行前置性对话,寻找认知、情感的冲突点,生发话题。
课堂上以此引步。
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历史画卷便在学生面前逐展开”让历史重现,把一个个事件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时期的历史画卷,最后,老师通过板贴将教学中蕴含的这条“暗线”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英国)工业革命后扩张市场—(英国)贸易失利-走私鸦片-(中国)虎门硝烟-(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列强)瓜分中国。
使我的第二次课堂教学更出色地完成达成了目标。
2、活动需走进孩子的内心课标标准指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收到实效。
比较而言,第一次教学后学生只是对历史一般了解,并停留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上,是不能称之为“达成教学目标” 的。
而历史在学生眼里是那个年代的事,他们往往会比大人还要冷静地去看待并评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但感受往往又比较浅白,容易停留在表象之上。
而在第二次执教时,我教学就有意凸现了一些细节,让历史鲜活立体起来,让学生的情感随之激荡。
出示课件商代的玉饰,清代的雕刻、西周的青铜、十二生肖兽铜像,猜猜陈列在哪儿?把珍宝作为课堂主线,通过“猜一猜”“想一想”“看一看”等多种教学活动,营造了自主参与的学习磁场,在活动中,学生全身心投入,认真思考。
学生就说:生1:我们中国的珍宝怎么跑到外国去了?生2:我们中国怎么同意割让土地,让外国人在我土地上为所欲为呢?师:是呀,怎么会这样?要想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必须了解一件影响中国命运的东西——鸦片。
教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鸦片上揭开了近代屈辱史的序幕。
从而激发学生对这段屈辱史之情。
]3、关注细节更加精彩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对一个历史事件或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深入全面的思考。
教学中,可以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动作或语言进行评述,点要选得很小,但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这样,历史属于过去, 历史也属于现在, 历史也就能驻扎在儿童的心灵之中。
了解历史,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获得智慧和力量。
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上这一课的现实意义,不仅“走近”历史、“走进”历史,还“走出历史”、“审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