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9.58 KB
- 文档页数:17
吉林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第一篇: 吉林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第一课缺一不可教学目标:1.使生知道人生存所必备的条件, 感受空气、水、食物对人生存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及难点: 热爱大自然, 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人体成分表、一株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同学们, 我们每天都快乐的生活, 你知道我们生存都离不开什么吗?二、探求新知, 感悟生命的要素1.试一试。
同学交流, 一株花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一只小狗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写在工作纸上2.小组同学交流: 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最基本的条件?把讨论结果写在工作纸上。
3.用“假如……”作为话题进行讨论。
比如:“假如没有阳光, 世界会怎样?”4.读一读: 生命的要素三、课堂小结。
水、空气、阳光、食物是维持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
珍爱大自然, 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条件。
第二课生活在地球上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珍惜这个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保护地球, 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 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
1.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是我们生存必备的条件。
2.地球给我们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大气、水、太阳提供的光和热,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哺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至今, 我们还没有找到能够代替地球的家园。
二、试一试:1.地球上有许多土地, 草原、耕地、林地、沼泽地……为什么说土地是资源呢?家乡的土地资源是怎么被利用的?2.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在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 昼夜温差大。
人道月球上生活, 会怎样呢?如果到其他星球上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三、课堂小结:保护地球, 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布置作业:宣传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第三课煤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煤的用途, 了解吉林省煤炭分布情况。
2.知道煤是不可再生资源。
3.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准备: 吉林省煤炭分布图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走进我的家乡长春版《走进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帮助他们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
2.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获得的信息,学会和他人积极沟通和交流,向他人介绍、推荐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建立对家乡的自豪感。
难点:利用搜集的资料,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1.把自己了解的家乡景观、美食或传统文化以图片的形式上传至班级群。
2.小组合作收集家乡风景名胜资料,建立档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咱们家乡安徽的地理位置,认识了一些安徽的特产,可谓收获不少。
其实,安徽还是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访我们美丽的家乡,感受她的魅力。
(出示课题)师:课前老师收到了同学们发来的图片,了解了你们心中家乡最美的地方。
老师你们发来的图片中选取了一些,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PPT上出示了哪位同学上传的图片就请哪位同学站起来用一句话简单地介绍图片上的内容。
(出示图片,学生介绍,师相机评价:1.黄山景色秀丽,怪石嶙峋,不愧为“天下第一奇山”2.沱湖的螃蟹质优味美,营养丰富,也是杨老师的最爱。
3 .天堂寨最有名的就是水了,“东南第一清白地,山是本色水是源”这是对天堂寨水的真诚赞美。
4你介绍的是合肥的包公园,包拯贴面无私,清正廉洁,是当时老百姓的父母官。
5美丽的天柱山被誉为“江淮第一山”是世界地质公园。
6.黄梅戏起源于湖北,但发扬于安徽。
一首“天仙配”让黄梅戏红遍大江南北。
师:看来,咱们家乡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一个拥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地方。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去欣赏欣赏她那迷人的芳姿。
(播放旅游宣传片)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指名、评价)看来大家都被这段视频震撼住了。
咱们安徽的风景名胜确实吸引着很多中外游客。
吉林版家乡教案教案标题:吉林版家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
2. 学习吉林省的历史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吉林省的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
3. 吉林省的历史和重要事件。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吉林省的美景和特色文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主体:1.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a. 讲解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包括与其他省份的接壤关系。
b. 介绍吉林省的自然资源,如农田、森林、矿产资源等。
c. 引导学生思考吉林省的自然资源对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2. 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a. 介绍吉林省的特色文化,如长春电影节、吉林冰雪旅游节等。
b. 讲解吉林省的民俗风情,如吉林省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c.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吉林省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相关的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唱吉林民歌等。
3. 历史和重要事件:a. 介绍吉林省的历史沿革,包括吉林省的建省时间和历史变迁。
b. 讲解吉林省的重要事件,如吉林省的解放、经济发展等。
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吉林省的历史和重要事件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总结:1. 总结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特色文化和历史。
2. 引导学生对吉林省的家乡热爱和自豪感。
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传承吉林省的文化。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检查学生对吉林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如绘制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图、写一篇关于吉林省历史的小短文等。
3. 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情况。
教学资源:1. 吉林省地图和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吉林省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3. 相关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吉林省的重要景点和文化遗址。
三年级家乡学科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要求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旨在通过教师指导下的体验、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吉林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与民俗等知识,使学生了解家乡,培养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树立将来建设家乡的理想。
2、吉林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山川秀美,资源丰富。
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们,家乡的资源需要我们保护,家乡的明天需要我们建设。
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中,安排了3个大的活动主题,把有关生态、环保、乡情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其中,在每个大主题中又设计了5个二级主题。
教材中渗透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
同时,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依据,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题地球母亲5课时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课时地球不堪重负 1课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课时地球亮起了红灯 1课时保护我们的地球 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学会保护地球和环境。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我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在保护地球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
教学难点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交流展示、情境渲染、实践体验课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5课时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走进动物世界 1课时食物链与生态平衡 1课时动物与人息息相关 1课时动物的危机 1课时关爱动物 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走进动物世界,重点了解我们家乡的动物资源。
2、过程与方法:采用竞赛、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们家乡的动物资源。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案第一课缺一不可(1)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生知道人生存所必备的条件,感受空气、水、食物对人生存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人体成分表、一株花。
教学重点及难点: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课时分配: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快乐的生活,你知道我们生存都离不开什么吗?二.探求新知,感悟生命的要素1.试一试。
同学交流,一株花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一只小狗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写在工作纸上2 .小组同学交流: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最基本的条件?把讨论结果写在工作纸上。
3.用“假如……”作为话题进行讨论。
比如:“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怎样?”4.读一读生命的要素三、课堂小结:水、空气、阳光、食物是维持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
珍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条件。
板书设计:第一课缺一不可水、空气、阳光、食物教学反思:教案第二课生活在地球上(2)集体备课教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珍惜这个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地球仪。
课时分配: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
1.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是我们生存必备的条件。
2.地球给我们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大气、水、太阳提供的光和热,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哺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能够代替地球的家园。
二、试一试:1.地球上有许多土地,草原、耕地、林地、沼泽地……为什么说土地是资源呢?家乡的土地资源是怎么被利用的?2.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在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
人道月球上生活,会怎样呢?如果到其他星球上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二、课堂小结: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三、布置作业:宣传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板书设计:第二课生活在地球上珍惜这个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吉林省家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吉林省家乡的特色文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 掌握吉林省的特色文化,包括传统艺术、民俗习惯等。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吉林省的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
3. 吉林省的传统艺术和民俗习惯。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了解吉林省的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吉林省的传统艺术和民俗习惯的背后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索吉林省特色文化的任务,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合作探讨。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吉林省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吉林省的自然资源。
2. 呈现: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吉林省的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如长白山、吉林市的冰雪节等。
3. 梳理:引导学生回顾所呈现的内容,总结吉林省的特色文化。
4. 小结: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阅读任务。
第二课时:1. 复习:通过学生阅读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探索: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调查吉林省的传统艺术和民俗习惯,例如长春的二人转、吉林市的舞龙舞狮等。
3. 分享: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调查结果,并与全班交流,了解更多吉林省的传统艺术和民俗习惯。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吉林省的特色文化,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著名景点、传统艺术和民俗习惯等。
5. 结束:鼓励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并展示他们自己的作品或手工制品。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合作学习等。
2. 作业评估:评价学生完成的阅读任务和调查报告,检查他们对吉林省特色文化的理解程度。
《走进我的家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人文特色。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地图和图片等工具,描述家乡的特点。
3. 培养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使用地图和图片等工具描述家乡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们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家乡还不太了解,对地理概念和描述能力也比较薄弱。
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导入阶段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思考,让他们谈论自己家乡的特点和风景。
可以采用以下步骤:a. 教师展示一张家乡的图片或者携带一个代表家乡的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你们的家乡有哪些特点和风景?可以是自然风景、地理位置、人文特色等方面。
c. 学生们自由交流,分享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观察。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家乡?了解家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a. 教师提出问题:了解家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家乡?b. 学生们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提到以下观点:了解家乡可以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促进文化传承、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等。
二、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 呈现阶段的目标是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通过地图和图片或视频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a. 教师准备一份简单的地图,并标出学校和学生家乡的位置。
教师可以解释家乡的地理位置,比如所在省份、靠近的河流或山脉等。
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建筑特色等。
3. 家乡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保护与环境建设:环保意识、垃圾分类、绿化行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运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resources,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图片或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课堂展示:各小组选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家乡的风景画,并写一段介绍家乡的文字。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体验感受。
4. 评价学生对家乡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活动,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吉林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家乡三年级上册第一周缺一不可教学
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空气、水、食物是我们生活中缺一不可的条件。
2.了解这些条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水、食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懂得生命的基本要素,体会生命的可贵。
教具
图片
教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活着需要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人的生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而有一些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例如:空气、水、食物等。
二、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过我们如果没有水喝会怎么样?那没有食物呢?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由回答。
2.讨论:
和同学们交流,一株花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一只小狗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
3.写一写:
小组同学交流:
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最基本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教材中的工作纸上。
4.话题讨论:
用“假如……”作为话题进行讨论。
比如:“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怎们样?”
小组同学讨论,集体汇报。
5.读一读:生命的要素
默读资料。
思考从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何体会?
四、总结: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他离不开水、空气、食物,我们要珍爱生命。
板书设计
1、缺一不可
空气水食物。
吉林省家乡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吉林省家乡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
2. 掌握吉林省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
3. 了解吉林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4.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2. 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
3. 吉林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教学难点:1. 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的描述。
2. 吉林省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2. 吉林省地图和相关资料。
3. 吉林省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吗?”然后简要复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吉林省的知识。
”Step 2: 学习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15分钟)使用课件或地图,向学生展示吉林省的位置,并介绍吉林省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吉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兴趣。
Step 3: 学习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20分钟)展示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如长白山、长春市的平原和吉林市的湖泊。
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吉林省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Step 4: 学习吉林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20分钟)展示吉林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吉林省的传统节日、民间舞蹈、传统音乐等。
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吉林省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与他们的家乡文化进行比较和对比。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吉林省的知识,并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吉林省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吉林省的认识和感受。
三年级家乡上册教学计划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更新,对现代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有着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形式的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速度,特制定地方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几学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
大部分学生成绩较好,出错的学生有个别的是知识的掌握较差,大部分学生是由于粗心,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小组合作,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有部分学生有时存在不受课堂约束的情况,显得“自由”,所以这期还要加大课堂常规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材分析本册地方课程是内容丰富。
有面对面对灾难,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学会接受丧失;有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有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此外还有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四、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我们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
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课飞吧!小鸟教学目的: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中鸟的种类和数量,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知道我们吉林省的省鸟的相关知识,了解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育学生热爱、保护家乡的鸟类。
教学准备: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中鸟的种类和数量,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教学时间:累计节数:1教学过程:一、引入:吉林省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家乡的鸟类品种也点有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下面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授1、学生汇报。
2、教师提问: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啊?3、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4、教师介绍:我国鸟的种类很多,约有1250多种,排在巴西、秘鲁、哥伦比亚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我们吉林省共有鸟类3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吉林常见的鸟有灰雀,长尾雀,锡嘴雀,朱雀,沼泽山雀,太平鸟,大斑啄木鸟,银喉长尾山雀,喜鹊,灰喜鹊,渡鸦,寒鸦,松鸦,【币鸟】,野鸡,雀鹰,苍鹰,鵟,灰林鸮,鸳鸯,秋沙鸭,绿头鸭,鹬,鸻,苍鹭等等。
那你们知道吉林的省鸟是什么吗?5、学生回答。
6、教师介绍丹顶鹤: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
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等。
7、师:同学生,你们知道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吗?8、学生讨论回答。
9、虽然这些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可我们周围的人们对待它们却有着不同的态度。
作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10、了解吉林省的爱鸟周活动及所采取的措施,学生拟保护鸟类倡议书。
三、总结,下课课后反思:第2课游戏中快乐成长教学目的:了解家乡游戏的名称及游戏规则,分享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准备:向我们周围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游戏有哪些,并了解其游戏规则。
教学时间:累计节数:2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是美好的,是特别值得留恋的。
童年家乡的游戏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二、新授:1、说一说,你与小伙伴最爱玩哪些游戏?2、学生汇报:跳皮盘、跳房子、捉迷藏、打雪仗、踢毽子等等。
第一课缺一不可教学目标:1.使生知道人生存所必备的条件,感受空气、水、食物对人生存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及难点: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人体成分表、一株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快乐的生活,你知道我们生存都离不开什么吗?二、探求新知,感悟生命的要素1.试一试。
同学交流,一株花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一只小狗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写在工作纸上2.小组同学交流: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最基本的条件?把讨论结果写在工作纸上。
3.用“假如……”作为话题进行讨论。
比如:“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怎样?”4.读一读:生命的要素三、课堂小结。
水、空气、阳光、食物是维持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
珍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条件。
第二课生活在地球上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珍惜这个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
1.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是我们生存必备的条件。
2.地球给我们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大气、水、太阳提供的光和热,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哺育了地球上的生命。
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能够代替地球的家园。
二、试一试:1.地球上有许多土地,草原、耕地、林地、沼泽地……为什么说土地是资源呢?家乡的土地资源是怎么被利用的?2.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在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
人道月球上生活,会怎样呢?如果到其他星球上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三、课堂小结: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布置作业:宣传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第三课煤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煤的用途,了解吉林省煤炭分布情况。
2.知道煤是不可再生资源。
3.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学准备:吉林省煤炭分布图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我们冬天教室里取暖要靠煤炭,你知道有关煤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煤的形成。
古代植物遗体在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
经历了漫长的年代,逐渐变成了煤。
2.读一读。
吉林省煤炭分布情况(1)生自读了解。
(2)看图讲解。
3.试一试。
生讨论煤的用途。
4.了解煤是不可再生资源。
5.根据煤的特点说说它对我们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说说你对煤的认识。
6.课堂小结: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第四课石油教学目标:1.使生知道石油的用途,石油的产生。
2.了解吉林省石油的分布情况。
3.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教学重点及难点:石油的用途,石油的产生。
教学准备:吉林省石油分布图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引起兴趣。
古代的植物可以变成煤,那古代的动物可以变成什么呢?二、探究新知。
1.了解石油的形成。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的尸体变化形成的。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
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形成石油。
人们通过钻井和泵取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
2.读一读。
了解吉林省石油分布情况。
3.讨论一下石油是否可以制造。
4.石油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什么意思?讨论一下:石油有哪些用途?要是没有石油,生活会怎样?再利用石油资源方面,你有什么好主意?三、课堂小结:你知道了什么?第五课水教学目标:1.知道水是生命之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2.了解吉林省河流与湖泊的分布。
3.知道水有哪些用途?4.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及难点:知道水有哪些用途?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这节课我们就来揭示这个奥秘。
二、探究新课。
1.了解地球水资源情况。
2.我国水资源拥有情况。
3.读一读。
吉林省的河流与湖泊。
4.小组讨论:水有哪些用途?5.以“当……时候,我们才能认识到水是宝贵的”为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总结“节水妙招”。
三、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第六课寸土寸金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省土地资源的情况。
2.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土地资源。
3.教育学生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
教学重点及难点:人类怎样利用土地资源。
教学准备:吉林省土地类型划分示意图。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激情引入。
土地是我们重要的资源。
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宝贵的财富。
二、探究新课1.吉林省土地类型分布情况吉林省的土地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4%,人均耕地约0.2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2.读一读土地资源的利用3.试一试在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方面,你有哪些设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4.课堂小结:你懂得了什么?第七课煤气和天然气教学目标:1.了解煤气和天然气的用途与生产。
2.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煤气和天然气的用途,知道节约能源。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谁会做菜,妈妈经常用煤气给我们炒菜做饭,你知道煤气除了做饭还能干什么吗、二、探究新课1.了解煤气和天然气的用途。
照明、做饭、取暖、发电、交通运输等。
2.读一读。
煤气与天然气的生产。
3.试一试煤气和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用完就没了。
所以我们应节约利用。
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节约煤气或者天然气的小妙招?我们开展一个创意比赛吧。
三、课堂小结:你有哪些收获?第八课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电的用途,来源与运输。
2.教育学生节约用电。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电的来源与用途。
教学准备:电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电的发明和应用及大地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二、试一试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电?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工作纸上。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3.填写工作纸三、读一读电的来源与传输风力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四、试一试设计节约电的提示标志以及节约用电的宣传语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在节约用电方面你有什么好主意?和同学交流一下。
五、课堂小结:你懂得了什么?第九课动物与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感受动物与人的类的关系。
2.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小猫的图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一、谈话导入人类的生活是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地球这个家园。
二、探究新课1.试一试。
你与动物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些事,把你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读一读食物链3.和同学讨论下面问题:(1)如果草被破坏了,兔子还能生活吗?如果兔子多了会怎样?(2)有一些动物很讨厌,例如苍蝇、蚊子、蟑螂,如果把他们全部消灭,会产生怎样的后果?4.试一试选择一种动物与其他同学讨论:如果这种动物消失了会有什么影响?最后会影响到人类吗?三、课堂小结:你懂得了什么?第十课珍稀野生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吉林省有哪些珍稀野生动物?2.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教学准备:东北虎照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拿东北虎照片给学生看,问这是什么动物?告诉生这是野生东北虎,生长在吉林省。
我们一起去看看吉林还有那些珍稀野生动物。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了解吉林省野生动物资源分布情况2.试一试: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要保护珍稀野生动物?3.我们能够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做些什么呢?分小组讨论一下,并把结果写在右侧的工作纸上。
三、课堂延伸。
为自己喜欢的珍稀动物画一张海报或者做一份手抄报,呼吁人们加强保护意识吧》四、课堂小结:你知道了什么?第十一课十年树木教学目标:1.知道树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吉林省的森林资源。
3.教育学生保护森林资源,更好地利用森林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保护森林资源,利用森林资源。
教学准备:吉林省森林分布示意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之一,由于地形、气候的差异,吉林省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
那这些树木和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呢?二、探究新知。
1.试一试。
分小组交流:家乡有哪些树种?2.分小组讨论:树木对我们生活都有哪些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林木资源呢?三、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向你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树木的重要。
第十二课珍稀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省有哪些珍稀植物。
2.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稀野生生植物,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珍惜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准备:人参图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吉林大地上到处生长着植物,有一些植物是我们宝贵的资源。
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大地,了解那些珍稀植物。
二、新知探究1.吉林省的珍稀植物。
长白松、人参、细辛、天麻、不老草等。
2.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讨论;为什么说珍稀野生植物也是资源?4.为了保护珍稀野生植物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制作一张宣传画吧!三、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感受。
第十三课风吹草低见牛羊教学目标:1.了解吉林省草原资源。
2.树立保护草原,不能过度放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学生不过度放牧。
教学准备:吉林省主要草原分布示意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草原资源是家乡的宝贵财富。
茫茫大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衬托出草原人幸福的生活。
二、新知感悟1.了解吉林省草原分布示意图。
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
全省草地面积接近105万公顷。
2.试一试。
小组讨论:有人认为“土地上光长草是对土地的浪费”。
这种说法对吗?3.由于人们放养过多的牛羊,许多草原出现了严重退化和沙漠化的现象。
保护草原,我们做什么?4.设计两条保护草坪的宣传标语,写在下面的标牌中。
三、课堂小结:你想做些什么?第十四课人口和人力资源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人力资源。
明白人力资源不是靠人数来计算。
2.树立培养高能力人力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力资源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工作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口是社会发展的资源,人力资源应该被充分利用。
这节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人力资源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1.了解什么是人力资源。
我们周围的人都在从事着不同的职业,这些人就是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
2.试一试。
以“人多好,还是人少好”为主题开展一个辩论赛。
3.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呢?人力资源不是主要靠“人数”来计算?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写在下面的工作纸上。
三、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感受。
第十五课湿地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湿地?了解我国湿地的种类。
2.了解湿地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湿地的种类。
教学准备:地图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位于陆地和水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叫湿地,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的乐园”。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此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二、新知探究1.了解我国湿地的类型。
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库唐五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