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集体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一、除法第二课时:除法(二)试商方法第三课时:除法(三)解决问题第四课时:练习课二. 混合运算第二课时:除加、除减第三课时:练习课第四课时: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第五课时:练习课三、方向与路线第一课时:辨认方向第二课时:认识路线第三课时:练习课四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课时数一数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
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
(同学跟着计算机数)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
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
),数到10个;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 个一百就是多少?(出示)。
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生:一千一千地数。
计算机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数到一万。
(学生一起数)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
(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①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②师:我只看到3个十?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次备课优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比如有几个相同的物品,需要计算它们的总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2.出示课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探究新知1.学习乘法符号“×”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它是由两个圆点“·”和一个横线“—”组成的,表示相乘的意思。
2.学习乘法各部分名称师: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上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下面的数叫做“乘数”,等号下面的数叫做“积”。
3.学习乘法口诀师: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
比如,2×3,我们可以这样说:“二三得六”。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些常用的乘法口诀。
(1)出示乘法口诀表,让学生跟读。
(2)让学生独立说出一些乘法口诀。
4.实践操作,理解乘法意义(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计算。
我们来通过一个活动来体会一下。
(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3)师:这里有3个苹果,每堆有4个,请同学们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4+4=12(5)师: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个算式,那就是3×4。
这里的3表示有3堆,4表示每堆有4个,乘号表示相乘,等号表示结果。
(6)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的意义。
5.学习乘法计算方法(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乘法的意义,那么乘法是怎样计算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乘法的计算方法。
(2)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以《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为主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运算速度较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
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练习题、学习卡片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比体重,引出加减法的运算。
让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运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巩固加减法运算。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挑战,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物品等。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周集体备课教案(新教材人教版)体育东路小学学科第周备主备人:杨晓荣备课范围页码:P7-15完成时间:本周相关知识点列举、知识网络分析【本周知识点列举】【知识的前后联系】除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学生理解了除法运算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学习用2~6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材中新课和课后练习的分析新课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
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后练习的分析:练习二安排了9道练习题,主要意图是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平均分的方法,初步渗透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其中第1~4题是对平均分中等分情况进行巩固,第5、6题是对平均分中包含情况的练习,第7题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对比编排,第8题渗透了与乘法的关系,第9题对平均分的意义做了整合。
摘录教学参考书、课程标准、广州市评价标准中重要提示及分析本周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掌握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
学情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属于表内除法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除法方面的知识,而且概念的教学也比较抽象,所以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有一定的难度,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多本学辅资料好题精选以往相关知识点测试情况与分析、其他区测试题分析精备一节教学设计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一、课程目标1.掌握和理解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2.掌握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如购物、测量、计算等。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加减乘除基础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几何形状与测量: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3.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4.生活中的数字: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知识和技能,如购物、测量、计算等,三、教字方法1.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购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3游戏教学: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授课,每节课时间根据教学内容而定。
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评估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小测验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结合家长反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学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直尺、圆规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教学辅导资料: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辅导书籍和练习册。
七、教师分工每位教师将承担一部分课程内容的备课和授课任务,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之间将互相协作,共同解决学生在字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八、家长沟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习惯。
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引导家长正确地辅导孩子学习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难度适中。
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章《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数的读写有一定的了解,但万以内数的读写以及整数加减法运算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快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学生能够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理解并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知识点。
2.学具: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小棒等学具,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万以内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加深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卡片游戏,通过实际的读写操作,巩固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整数加减法运算,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示例文章篇一:《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今天呀,咱们就来说说我们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集体备课活动。
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特别有用的活动呢!一进备课室,就能感觉到一种特别的氛围。
老师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的,眼睛里透着那种对教学的热情。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我们都可期待这个备课活动啦,就像期待拆开一份神秘的礼物一样。
李老师先开了口,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就像上课敲的小铃铛一样。
“咱们这个第二单元啊,主要是关于加减法的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加减法的算式。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像小娃娃刚学会走路,现在咱们要让他们跑得更快、更稳。
”这比喻可真形象呀,我在心里暗暗想着。
这时候,张老师忍不住说话了:“是啊,可是咱们怎么才能让他们跑得更快更稳呢?我觉得要从生活实例入手。
比如说,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他2个,那他现在有几个苹果呀?这多简单,孩子们肯定能理解。
”张老师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自信。
旁边的王老师马上接话了:“对呀对呀,生活实例是很好,可咱们也不能老是苹果呀、糖果呀的。
我觉得还可以从班级里的人数入手呢。
咱们班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那全班一共多少人呢?这样孩子们会觉得数学就在身边,离他们很近很近,就像他们的小伙伴一样。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像一群小麻雀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这时候,平时比较文静的赵老师也说话了:“那在教学的时候,咱们怎么检查孩子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呢?总不能光看他们做题吧?”她的声音轻轻的,但是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李老师又站了起来,她就像一个小将军指挥作战一样,特别有气势。
“我觉得咱们可以搞一些小活动呀,就像数学小竞赛。
把孩子们分成小组,给他们一些加减法的题目,让他们比赛谁算得又快又准。
这就像跑步比赛一样,孩子们肯定都想争第一呢。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就像小鸡啄米一样。
可是,孙老师却皱起了眉头,她有点担忧地说:“这样是挺好,可是那些学习稍微差一点的孩子会不会就没信心了呢?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肯定比不过那些聪明的孩子呀?”这个问题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水里,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开始思考。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集体备课
一、引入(10分钟)
在开始备课之前,我将通过一些引入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注意力。
我会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图片来引导他们思考。
二、研究目标(5分钟)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研究以下内容:
- 数字的读法和书写
- 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 通过游戏和练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30分钟)
1. 数字的读法和书写(10分钟)
我将使用一些贴纸和卡片,让学生亲自动手将数字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然后让他们在纸上书写相应的数字并进行演算。
2. 数字的比较和排序(10分钟)
我将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大小、值进行比较和排序。
我会使用一些游戏和小组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 数字的计数和加法(10分钟)
通过一些具体示例和练题,我将让学生熟悉数字的计数和加法运算。
我会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互相研究和纠正。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布置一些巩固练和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还会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参与一些数学游戏和活动,来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技能。
五、结束语(5分钟)
在结束备课之前,我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上是我对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的计划。
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充满趣味和有效的教学环境。
二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乐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加法(1)教学内容:加法的意义、加法运算、加法算式。
(2)教学活动:讲解加法的意义,示范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
2. 第二课时:100以内的减法(1)教学内容:减法的意义、减法运算、减法算式。
(2)教学活动:讲解减法的意义,示范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
3. 第三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法(1)教学内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加减法混合运算。
(2)教学活动: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示范加减法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
4. 第四课时: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活动: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并进行练习。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复习(1)教学内容:总结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复习。
(2)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练习等形式,巩固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加减法运算的过程。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是否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给出实际问题,观察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