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生物八下《生物的无性生殖》word教案 (1)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二十一章第一节。
本节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使之在活动中获得生物无性生殖的相关知识,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过程满足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并指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验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获取新知识。
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以获得无性生殖基础知识为目标,通过再现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上,以指导进行规范实验过程为载体,利用学生要急于“生产更多产品”的迫切心理,结合教材所提供的两项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其他教学资源,获得更多生物技术相关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1.掌握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1.常见的无性生殖。
2.组织培养的概念。
3.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知道生物的种类很多,那么,生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按生物的进化趋势,我们将生物的生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性生殖,另一类是有性生殖。
我们先来学习无性生殖。
首先我们来学习无性生殖的类型。
(课件展示草履虫的分裂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蘑菇的孢子生殖、草莓的营养生殖过程。
)二、新课讲解(一)生物的无性生殖提问:谁能用较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一下以上4种生物的生殖过程?思考:1.大家在观看这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是否观察到了生殖细胞的结合?(没有。
)2.新个体与母体的关系是什么?(新个体是从母体直接产生出来的。
)教师:以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无性生殖的概念。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篇一:《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案例】《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案例程桥初级中学俞新凤一、背景知识:本节内容位于苏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第十四章。
生物的无性生殖哨要概括了无性生殖的概念、出芽生殖的特点、营养生殖中嫁接的原理和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上的意义。
生物的无性生殖与营养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本章重点。
教学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是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实习植物的嫁接,本案例是第一课时。
教科书意图让学生懂得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通过生殖与发育维持种族的延续,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具有初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经验。
学习障碍]:学生对动手操作的课程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对本章内容尚不具备感性认识,对他们而言,这些基本上是陌生的知识,课前准备不太充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尤其是整体化、系统化及应用方面,仍需教师指导。
心理特征]:学生毕竟年龄还小,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转移,好奇心强。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使命。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因此,教学中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观察现象一一提出问题一一设计实验方案一一进行实验论证一一交流与合作一一课内评价等科学的探究过程;感受探究的意义。
本节课安排两个活动:活动一是教师准备好的酵母菌的培养液指导学生制作玻片标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活动二是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实习植物的嫁接。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归纳等自主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习惯。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分析】《生物的无性生殖》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一章的第一节,教学时安排两课时,本案例是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是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实习植物的嫁接。
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使之在活动中获得生物无性生殖的概念、出芽生殖的特点、营养生殖中嫁接的原理和方法。
结合教材所提供的两项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珍爱生命、热爱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举例说出植物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3、嫁接的关键步骤。
【教学难点】尝试植物的嫁接。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和理解,设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联系生活列举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2、举例说出植物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能力目标:1、运用酵母菌培养液制作玻片标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2、尝试植物的嫁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以及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且更有逻辑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对日常生活所接触的酵母菌和嫁接技术既熟悉又陌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较七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教法分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索法、实验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分析】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主要方法有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课前培养好的带种子的葫芦苗和水培的绿萝。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点。
学生回答:葫芦苗是小麦种子发芽成的,葫芦的种子是葫芦受精作用后形成的;绿萝则是有一个枝条水培生根而来的(学生有感而发,各抒己见)。
及时提出:绿萝的培育过程中有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吗?小结入题:像绿萝这样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
生物的无性生殖
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研究酵母菌,说出出芽生
的方法。
教学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单细胞生物进行的无性生殖,在认识多细胞生物水螅的出。
教学辅助手段
生物学的什么原
②复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
母菌临时玻片标本第一节
植物的有性生殖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过程
3、举例说出果实和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对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认识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果实和种子利于传播的特点及意义
难点:理解并能描述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查找资料法
教学过程:
提出“传粉”概念
(注)有条件的学生可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路卵,进而发育成新个
认识到此方式需要借助传媒进行
虫媒——依靠昆虫
成减产
观察、并积极思考
回忆复习:子房的结构
P9
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教学反思:。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苏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第二十一章。
“生物的无性生殖”简要概括了无性生殖的概念、出芽生殖的特点、营养生殖中嫁接的原理和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上的意义。
生物的无性生殖与营养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本章重点。
教学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是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实习植物的嫁接,本案例是第一课时。
教科书意图让学生懂得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通过生殖与发育维持种族的延续,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具有初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特征]: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转移,好奇心强。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使命。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因此,教学中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论证——交流与合作——课内评价等科学的探究过程;感受探究的意义。
本节课安排两个活动:活动一是教师准备好的酵母菌的培养液指导学生制作玻片标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活动二是观看微课视频,并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实习植物的嫁接。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归纳等自主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习惯。
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列举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2、尝试植物的嫁接或扦插。
3、尝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生物的无性生殖》(第1课时)教材分析《生物的无性生殖》是初中生物课程十个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生殖和发育》教学单元开篇第一课,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一生》一章中设计了《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两节,学生对大多数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初步的了解,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与发育》一章中学生又对人的新生命诞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又是对接下来四节教学内容的铺垫与延伸,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表述无性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几个科学概念。
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2.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尝试植物嫁接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1.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聆听他人观点,学会分享他人成果。
2.感悟并认可生物的无性生殖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知识方面:1.初一上学期孩子们已经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一生》教学单元,知道大多数植物的一生是从一粒种子的萌发开始的。
2.初一下学期孩子们又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教学单元,知道人的一生是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的。
3.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很少接触嫁接等无性生殖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但家庭中盆栽植物的嫁接、扦插、分根栽培方法有些孩子还是见过的,有的甚至还动手参与过。
以上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储备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做好了铺垫。
能力方面:1.从初一第一节课开始,我就采用以生为本的“自学-合学-展学”教学主线,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能力已初步具备。
2.学生动手能力强,合作意识强,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尝试植物嫁接的一般方法提供了保障。
情感方面:孩子们普遍喜欢生物课,许多孩子参加了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昨天刚刚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植树造林活动,相信本节课孩子们的情绪更高,主动性更强。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在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尝试植物嫁接的一般方法。
生物的无性生殖课题生物的无性生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举例说出无性生殖的类型。
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了解生物生殖类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奥秘的兴趣。
体会生物新技术——组织培养的神奇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嫁接的操作过程。
教法选择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型新授课前准备常见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素材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1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
果真如此吗?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
二.新课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三.水螅的出芽生殖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它生活在水流缓慢、清澈、水草丰富的小水沟或小池塘中。
在水域污染的地方,是很难找到它的。
因此,它常常被作为一种监测环境的生物。
那么,水螅是怎样进行生殖的呢?1.无性生殖的概念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完成的。
剥开香蕉:同学们,请看看我手中的香蕉,它的种子在哪儿呢?没有种子,它能进行繁殖吗?它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多媒体展示:大屏幕显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根霉的孢子生殖、草霉的营养生殖过程。
提问:大家在观看这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是否观察到了生殖细胞的结合?观察老师手中的香蕉讨论交流:通过观察小水螅形成的过程,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小水螅有没有父亲和母亲?总结:水螅的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它属于无性生殖的方式。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像水螅那样,生物在产生它们的后代时,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无性生殖。
2.植物的营养生殖嫁接、扦插、压条等过程都是利用植物的茎来繁殖后代的,植物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用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的无性生殖方式,又称为营养生殖。
“生物的无性生殖”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的无性生殖”是苏教版八下第21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的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本节是“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第一课时,即植物的无性生殖,包括无性生殖的概念,营养生殖中的嫁接原理和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上的意义,本课时还包括一项学生活动:实习植物的嫁接。
其他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第2课时。
本课时内容意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也反应了生物科学进展和社会热点,联系了生产和生活实际。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具有初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经验。
学习障碍:学生对动手操作的课程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对本章内容尚不具备理性认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尤其是植物嫁接的操作仍需教师指导。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节采用探究性学习,变学生被动为动手、动脑主要参与活动,主动获取新知识,学生课前搜集信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无性生殖的方式;2.尝试植物的嫁接;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应用练习嫁接(芽接)2.通过交流展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动亲近自然,亲近动物,培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探究合作活动,使学生增强生物的发育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1.无性生殖的概念;2.嫁接和植物组织培养;五:课前准备1.录像片段《孙悟空》、《嫁接果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制作“植物嫁接——芽接”的微课3.准备植物芽接的分组实验器材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孙悟空拔毫毛变很多小猴子,设疑: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生殖方式?学生畅所欲言。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生殖方式。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够进行植物的嫁接或扦插。
3.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5.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6.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讨论,领悟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工农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
7.通过对“植物的嫁接”实习活动,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举例说出植物体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3.尝试植物的嫁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三、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知识诊断及嫁接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习步骤有哪些,开始研究嫁接的叶片剪掉,留下一段叶柄,以便四、嫁接中的枝接及嫁接概念)、在砧木的枝条中部,用刀论是芽接五、组织培养物组织培养、请同学们看图,说说利用胡萝卜根的组织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的主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一、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常见的无性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营养生殖——扦插、压条、嫁接三、植物的嫁接实习1、目的2、器材3、背景知识芽接步骤和枝接步骤四、嫁接定义1、嫁接的意义2、嫁接举例:扦插、压条、嫁接五、植物的组织培养1、组织培养的过程2、组织培养的意义3、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三、实验及交流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主备教师马爱霞参与教师审核人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植物的嫁接和组织培养;实习——植物的嫁接,课外探究和课外阅读。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资料,能够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通过阅读文本,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能够举例说出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认识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果实和种子利于传播的特点及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描述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食物果实及种子材料,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食品包装袋,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植物的传粉与受精
1.传粉: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2.受精过程
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1.子房——果实:果皮(子房壁)、种子(胚珠)
2.种子:种皮(珠被)、胚(受精卵)、胚乳(受精极核)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生殖方式。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够进行植物的嫁接或扦插。
3.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举例说出植物体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尝试植物的嫁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实验探究相关的器材和材料,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一、无性生殖
1.概念(区别有性生殖)
2.方式:出芽生殖(酵母菌)营养生殖(嫁接、杆插、压条)
二、植物组织培养
1.方法
2.用途:快速繁殖、无病毒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