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反馈与频率补偿

第五讲,反馈与频率补偿

理解运放的频率补偿和单位增益稳定

运放的电压追随电路,如图1所示,利用虚短、虚断,一眼看上去简单 明了,没有什么太多内容需要注意,那你可能就大错特错了。理解好运放的 电压追随电路,对于理解运放同相、反相、差分、以及各种各样的运放的电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图1 运放电压追随电路 电压追随电路分析 如果我们连接运放的输出到它的反相输入端,然后在同相输入端施加一 个电压信号,我们会发现运放的输出电压会很好的追随着输入电压。 假设初始状态运放的输入、输出电压都为0V,然后当Vin从0V开始增 加的时候,Vout也会增加,而且是往正电压的方向增加。这是因为假设Vin 突然增大,Vout还没有响应依然是0V的时候,Ve=Vin-Vout是大于0的, 所以乘上运放的开环增益,Vout=Ve*A,使得运放的输出Vout开始往正电压 的方向增加。 当随着Vout增加的时候,输出电压被反馈回到反相输入端,然后会减 小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压差,也就是Ve会减小,在同样的开环增益的情 况下,Vout自然会降低。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论输入是多大的输入电压(当 然是在运放的输入电压范围内),运放始终会输出一个十分接近Vin的电压,但是这个输出电压Vout是刚好低于Vin的,以保证的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 有足够的电压差Ve,来维持运放的输出,也就是Vout=Ve*A。 运放电路中的负反馈 这个电路很快就会达到一个稳定状态,输出电压的幅值会很准确的维持 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压差,这个压差Ve反过来会产生准确的运放输出电 压的幅值。将运放的输出与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起来,这样的方式被称为 负反馈,这是使系统达到自稳定的关键。这不仅仅适用于运放,同样适用于 任何常见的动态系统。这种稳定使得运放具备工作在线性模式的能力,而不 是仅仅处于饱和的状态,全“开”或者全“关”,就像它被用于没有任何负 反馈的比较器一样。 由于运放的增益很高,在运放反相输入端维持的电压几乎与Vin相等。 举例来说,一个运放的开环增益为200 000。如果Vin等于6V,这时输出电 压会是5.999 970 000 149 999V。这在运放的输入端产生了足够的电压差 Ve=6V-5.999 970 000 149 999V=29.999 85uV,这个电压会被放大然后在 输出端产生幅值为5.999 970 000 149 999V的电压,从而这个系统会稳定 在这里。正如你所见,29.999 85uV是一个很小的电压,因此对于实际计算 来说,我们可以认为由负反馈维持的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压差Ve=0V,整 个过程如图2所示。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虚短”,而由于运放的两个输入

反馈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第十六讲反馈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负反馈 的四种基本组 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 [教学目的]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判断放大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反馈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理解多种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会根据实际要求在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 3、掌握负反馈的一般表达式,会计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4、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会在放大电路中接入校正环节以消除振荡。[教学重点和难点] 1、负反馈组态的判断 2、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3、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判断及消除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 二、反馈的判断 第二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要点 二、四种负反馈组态 三、反馈组态的判断 第三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表示法 二、四种组态的方框图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第四节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倍数的分析 第五节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一、稳定放大倍数 二、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三、展宽频带 四、减小非线性失真 五、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第六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分析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的判断 四、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本章讨论的问题: 1.什么是反馈?什么是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什么是正 反馈和负反馈?为什么要引入反馈? 2.如何判断电路中有无引入反馈?引入的是直流反馈还 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3.交流负反馈有哪四种组态?如何判断? 4.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 5.放大电路中引入不同组态的负反馈后,将对性能分别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6.什么是深度负反馈?在深度负反馈下,如何估算反馈 系数和放大倍数? 7.为什么放大电路以三级为最常见? 8.负反馈愈深愈好吗?什么是自激振荡?什么样的负 反馈容易产生自激振荡?如何消除自激振荡?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6.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在放大电路中,信号的传输是从输入端到输出端,这个方向称为正向传输。反馈就是将输出信号取出一部分或全部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相加或相减后再作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反馈信号的传输是反向传输。所以,放大电路无反馈也称开环,放大电路有反馈也称闭环。反馈的示意图见图。 图中i X 是输入信号,f X 是反馈信号,i X 称为净输 入信号。所以有 f i i X X X 6.1.2反馈的判断 一、有无反馈的判断

东南大学模电实验六多级放大器的频率补偿和反馈

实验六多级放大器的频率补偿和反馈 实验目的: 1. 掌握多级放大器的设计,通过仿真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核心电路结构; 2. 掌握多级放大器基本电参数的定义,掌握基本的仿真方法; 3. 熟悉多级放大器频率补偿的基本方法; 4. 掌握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 实验内容: 1. 多级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及直流工作点设计 基本的多级放大器如图 1 所示,主要由偏置电路,输入差分放大器和输出级构成,是构成集成运算放大器核心电路的电路结构之一。其中偏置电路由电阻 R1 和三极管Q4 构成,差分放大器由三极管Q3、NPN 差分对管U2 以及PNP 差分对管U1 构成,输出级由三极管 Q2 和PNP 差分对管U3 构成。 实验任务: 图 1. 基本的多级放大器

○1 若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压为2V,通过仿真得到图1 中节点1,节点2 和节点3 的直流工作点电压; V1(V)V2(V)V3(V) ○2 若输出级的NPN 管Q2 采两只管子并联,则放大器的输出直流电压为多少结合仿真结果给出输出级直流工作点电流的设置方法。

V1(V)V2(V)V3(V) 解:将①和②对比可以发现,V3的数值产生明显的变化。Q2之所以采用单只管子,是因为这样可以增大输出直流电压,使得工作点更稳定,提高直流工作点。 2. 多级放大器的基本电参数仿真 实验任务: ○差模增益及放大器带宽 将输入信号V2 和V3 的直流电压设置为2V,AC 输入幅度都设置为,相位相差180°, 采用AC 分析得到电路的低频差模增益A,并提交输出电压V(3)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仿真结果图;在幅频特性曲线中标注出电路的-3dB 带宽,即上限频率f;在相频特性曲线中标注出0dB 处的相位。 解: 低频差模增益AvdI= 电压V(3)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仿真结果图:

判断反馈类型的好方法

摘要:反馈类型的判别是电子电路基础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近年来技校学生文化理论和专业基础普遍较差的特点,笔者总结出一种简单的直观判 别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反馈类型、判别方法、直观判别法 电子电路是电子、电工专业和电气维修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电子电路能很好地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而反馈部分是电子电路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反馈类型的判别是技校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套克服有关反馈类型的判别知识难点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学生已学过的晶体三极管的各电极间的相对相位关系和电工基础的串并联电路及电容器导电性能等知识应用进来,并尽可能地使判别方法简单直观化,最后归纳总结,巧记关键知识要点。现将反馈类型的 直观判别方法逐一分析如下: 一、辨认电路中的反馈元件 一个电路是否存在反馈,要看该电路有没有反馈元件。要判别反馈类型,也首先要找到反馈元件的位置。因此,准确辨认电路中的反馈元件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同时连接着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并且影响着输入回路的元件,都是反馈元件。所以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电路的方法,很快地辨认出电路的反馈元件。例如课件图1所示,图a)中电阻Rf是反馈元件;而图b)中电阻Rf就不是反馈元件,因为它只连接到输入端的接地点,并没有对输入端起到任何影响。 二、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判别 首先,明确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 根据反馈极性的不同,可将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使放大器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反之称为负反馈。 考虑到技校学生的文化理论和专业基础都较差,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判别,笔者把这一概念简单直观化,即通过课件图2,向学生形象地介绍:当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放大器输入端的同一个电极时,

频率补偿电路设计报告---电子设计大赛资料

频率补偿电路设计报告 摘要 本系统基于零极点补偿的理论,设计了一个频率补偿电路,能够补偿“模拟某传感器特性的电路模块”(以下简称“模拟模块”)的高频特性。该系统主要由前端模拟模块、中间级频率补偿模块、后端低通滤波模块组成。其中,频率补偿模块由并联的三个滤波电路和一个比例加法电路组成,通过调节增益比例关系,可以将补偿网络的传递函数分解成易于硬件实现的一阶并联系统,最终使其频率特性向高频拓展。通过测试,该系统的模拟模块能达到4.53KHz的截止频率;而串联补偿网络电路后,整个系统的截止频率能达到98.5KHz,且电压波动很好的控制在了12%以内,噪声均方根电压也小于10mv。其它方面,系统依赖MSP430F149单片机最小系统和辅助电路,完成了补偿电路的输出采样,能够记录各个频率点的电压波动,并通过液晶显示出通频带内的幅频特性。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方案一:程控增益控制抬高补偿频率范围内的电压。通过分析,程控增益能够实现频率补偿,利用单片机通过AD实时采样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比较,从而控制程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输出与输入信号幅度基本一致。但是该方案在低频段很不稳定,且单片机的控制增益的速度有限,不能满足本题目的要求,舍去。方案二:幅值补偿法。根据模拟模块的输出Vb,通过一个移相网络使Vb的相位与输入信号Vs相同,经过一个减法器得到两者之差,然后在通过一个移相网络,使减法器的输出与Vb相位相同,最后它们经过一个加法器输出,达到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幅度基本相同,且不随频率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拓宽通频带,达到频率补偿的目的。但是输入信号经过模拟模块的输出Vb与Vs的相位差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锁相环构成的移相网络锁定频率很难跟上其变化,故输出信号的幅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舍去该方案。 方案三:零极点补偿法的串联实现。根据模拟模块的传递函数() G s,用补偿网 O 络() H s的零点消去原传递函数的极点,补偿传递函数的极点就变成了补偿后传 S 递函数的极点。因此,通过改变传递函数极点的方式可以拓展系统的高频特性。但是采用串联方式设计硬件电路时,可能会在传递函数化简时得到一阶积分系统,容易出现过冲,很难保证补偿网络的电压稳定。故舍去该方案。 方案四:零极点补偿法的并联实现。理论同方案三,只需将串联补偿传递函数化简成并联形式。其结构框图如图1。该方案将传递函数分解出真分式形式,且分子项不含零点,电路容易实现,所以最终选择该方案。 图1、并联补偿结构框图 虽然系统要求中不包含软件设计,但该系统进行了拓展,设计了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显示器,能够很好的显示输出电压。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声反馈及消除方法.

1、引言 啸叫是扩声系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广大专业音响工作者为了消除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不可能将声反馈完全消除掉。笔者认为,消除声反馈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从研究声反馈发生机理入手,探索消除声反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声反馈的抑制水平。 2、声反馈产生的原因 声反馈是音箱声音能量的一部分通过声传播的方式传到传声器而引起的啸叫现象,在出现啸叫前的临界状态,会出现振铃声(即声音停止后的高频尾声),此时一般也认为是声反馈现象。将音量衰减6dB后,定义为最高可用增益,无声反馈现象发生。 2.1 声反馈产生的条件 (1)传声器与音箱同时使用; (2)音箱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 (3)音箱发出的声音能量足够大、传声器的拾音灵敏度足够高。 在扩声系统中,当使用传声器拾音时,由于传声器的拾音区域与音箱的放音区域不可能采取隔离措施时,音箱发出的声音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由于放大电路增益过高而导致声反馈(回授)。一般来说,只有在扩声系统中才存在啸叫问题,在录音和还音系统中根本不具备产生啸叫条件。如录音系统中只有监听用音箱,录音棚中传声器的使用区域与监听音箱的确良放音区域是互相隔离的,不具备声音回授的条件;而在电影还音系统中几乎不使用传声器,即使偶尔使用传声器,也是在放映室中做语言近讲拾音,放映音箱距传声器很远,所以也就不可能发生声反馈。 扩声系统出现啸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某些频率的声音(信号)过强,当提升传声器通路增益时,由于这些过强的频率率先到达声反馈所需要的强度条件如果该频率的反馈类型恰为正反馈,则必然在此频率上出现自激振荡现象,自激振荡频率的高低,表现为啸叫声音音调的高低。 2.2 声反馈产生的原因

课堂反馈典型方法集锦

课堂反馈典型方法集锦

课堂反馈典型方法集锦 课堂反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双向或多向信息 的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学生要了解教师指导的信息,存在差异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传递互助信息。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后及时做出调控,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必要的补习、指导和矫正。有效的课堂反馈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及时发现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困惑,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新的想法的生成,提升思维水平。 借助课堂反馈记录表,我们总结了新授课课堂中我校教师常用的一些反馈方式,其中有教师观察法、适时提问法、练习反馈法、竞赛反馈法、纸质测试法、学生自评法,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及使用方法。 一、教师观察法 这种反馈方式可以快捷、迅速的了解学生的课堂状况,这种反馈方法是平时课堂上很有效的方式。我们研究发现在课堂纪律比较混乱的课堂上,这种反馈方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听讲效果差的学生比较多,影响教师对学生听讲情况的判断。另一方面混

果,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提问的效果。 三、课堂测试反馈法 课堂测试反馈法对提高学生听讲的积极性是有效的。课堂测试包括课前测试、课后测试。课堂测试反馈法能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为有效查漏补缺提供了基础。课堂测试本的准备很重要,每次老师讲解后学生要认真仔细改错题,教师每次批改测试结果前要先检查学生的改错情况,这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测试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善意的指点也是很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测试后的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测试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全班??面测试、个别口答测试、抽样随机测试,批改方式可以是先批后讲,也可以是先讲后批,还可以采用教师巡视观察法,选择哪种测试方式和批改方式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需要进行。试卷批改可以采用加分制也可以采用减分制,测试后讲评要及时根据测试内容有时可以创新运用一下课堂测试补救法效果也很不错。 四、练习反馈法 这种反馈法是在我们课堂上使用频率最多的反馈方式,练习能够比较快捷有效的了解学生知识掌握

频率补偿电路设计报告

频率补偿电路(B题) 电子科技大学余波何剑锋郝昊奇 摘要:本系统充分应用TI的高精度低噪放大器OPA2227,设计了噪声抑制比较好的频率补偿电路。本系统实现了题目要求的所有基本要求和发挥要求,并且频率在0到85KHz电压波动小于10%;系统所有滤波器均采用压控反馈形式,有效的防止了系统自激振荡而又可以适当的增大电压放大倍数;自制直流稳压电源及基于MSP430的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输入信号的频率。 关键词:频率补偿,压控反馈,低噪声 Abstract:This system makes application to TI's high-precision low-noise amplifier, OPA2227, and noise suppression better frequency compensation circuit. This system subjec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play requirements, and voltage fluctuations from 0 to 85KHz less than 10%; system, all filters are used to voltage-controlled feedback in the form of preventing th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system and appropriate increase the voltage amplification factor; homemade DC power supply and MSP430-ba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an display the frequency of the input signal. Keywords: frequency compensation, voltage-controlled feedback, low-noise

一种用于CMOS运算放大器的改进的频率补偿技术

一种用于CMOS运算放大器的改进的频率补偿技术 BHUPENDRA K. AHUIJ 摘要:一般常用的CMOS两级运算放大器由于二阶RC补偿网络的存在使其两方面的基本性能受到了限制.第一,这种频率补偿技术只在有限的容性负载范围内使系统稳定工作;第二,电源抑制能力在开环极点外会有严重的退化,这里要介绍的技术可以使电路在更宽的容性负载范围内稳定工作,同时V BB电源抑制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在很宽的带宽内保持较强的电源抑制能力.本文首先在其频率特性和噪声特性方面做了数学推导,然后由N阱CMOS工艺实现了此技术.实验结果显示此技术可使电路的负电源抑制比在10kHz时达到70dB,1kHz时输入噪声密度为50 nV/√Hz. Ⅰ简介 线性CMOS技术在过去的5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它可以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模拟电路模块,如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缓冲器等.这些电路能以较小的面积和较低的功耗获得可与双极型电路相比较的性能,这使得单片集成高标准的复杂的滤波器、A/D与D/A转换器等成为可能.CMOS技术由于具有相对简单的电路结构和灵活的设计,比NMOS技术更有优势,并且正在作为未来线性模拟集成电路的主要技术而被迅速接受,特别是在远程通信领域[1][2].运算放大器作为任何模拟集成电路的重要模块,两种技术都对其制成做过报道[3][6].典型的CMOS运算放大器为两级增益结构,第一级为差分输入单端输出级,第二级为A类或AB类输出倒相级.通常每一级的增益都被设计在40~100的范围之内.图1(a)所示为典型的CMOS运算放大器电路结构,图1(b)为其早期的交流等效模型.此结构是国内IC中使用的最合适驱动容性负载的结构.简单的说,M1~M5形成了差分输入级,而M6、M7形成了输出倒相级.第二级增益处的RC 网络为运算放大器提供频率补偿.这种电路,已经被很多学者分析过[5][7],包含一个主极点、两个复杂的高频级点和一个零点,该零点可以通过增大补偿电阻RZ 从频谱图的右半平面移动到左半平面,如图1(c)所示.在高频时由于补偿电容的存在使第一级输出与运算放大器输出间形成一个没有反相的前馈通路,所以运算放大器的表现出如下的性能退化: 1)负载电容达到补偿电容的量级时,电路的稳定性会大幅降低(C L必须远小于g m2C C/g m1以避免在单位增益带宽产生第二个极点). 2)在PMOS管作为差分信号的输入端时,负电源在单位增益带宽内主极点处会表现出一个零点.这会导致那些采用高频开关稳压器产生他们供电电源的数据采样系统在性能上出现严重的退化.(在NMOS管作为差分信号输入端时,正电源会使电路性能出现相同的退化),如图1(d)所示.

频率补偿电路

频率补偿电路(B题) 摘要:本系统以TI高性能音频运算放大器OPA2134为核心,组成多级模拟信号运算电路,对已知模拟模块的高频特性做补偿。模拟模块的信号输出分为两路处理,一路经过高通滤波器,补偿原电路的高频特性。另一路经过一个一阶RC低通网路,用来获取原通带特性。然后将低通信号衰减,最后将两路信号做加法线性放大、低通滤波,完成对高频特性的补偿。整个系统采用了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系统噪声小,运算电路稳定,失调电压小,波形失真小,较好的完成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频率补偿,OPA2134,模拟信号运算电路,高性能运算放大器

目录 一、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1) 1.1频率补偿电路 (1) 1.2总体方案描述 (1)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 (2) 2.1“模拟模块”电路分析 (2) 2.2频率补偿电路 (2) 2.2.1 高通滤波器 (2) 2.2.2 低通滤波器 (3) 2.2.3 衰减电路、加法电路、比例放大电路、低通滤波器 (3) 三、各部分电路设计 (4) 3.1高通滤波 (4) 3.2低通滤波与衰减电路 (4) 3.3加法电路与比例放大电路 (4) 3.4100K H Z低通滤波电路 (5) 四、系统软件设计 (5) 五、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6) 5.1测试仪器 (6) 5.2“模拟模块”电路测试 (6) 5.3频率补偿测试 (6) 5.4输出噪声电压测量 (7) 六、参考文献 (7)

一、系统方案设计与论证 1.1 频率补偿电路 方案一:使用VCA810组成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自动稳定输出峰值,使频率补偿模块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内输出峰值稳定,然后经过低通滤波器调整通频带宽度。达到补偿高频特性的目的,此种方案补偿相对简单,频率补偿电路输出增益波动较小,但是AGC输入电压范围较小,随输入信号变化时需要动态切换衰减网络,电路复杂,实测低频段容易失真,故不采用。 方案二:使用FIR数字滤波器,由已知电路特性可推得其传递函数,然后计算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使用FPGA或是DSP做数字滤波,实现高频补偿,此方法实现复杂,程序的复杂度较高,鉴于时间有限和调试的难度,所以不采用。 方案三:使用模拟运算电路和模拟滤波电路对“模拟模块”输出信号进行分段处理,先补偿高频段,然后叠加上低频段,实现设计要求,此方案电路模块较多,但都是线性电路,波形失真小,低频特性好,单元电路简单,故选此方案。 1.2 总体方案描述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由四部分组成:“模拟模块”电路,频率补偿模块,单片机测频模块,电源模块。输入信号先经过“模拟模块”电路,模拟出传感器特性,然后送给频率补偿模块,频率补偿模块分为两路,一路经过高通,得到一个带通特性,另一路先经过低通滤波器再经过衰减器,使输出信号和高通输出信号匹配,然后将两路信号相加,两路频率特性相互补偿,通频带得到拓宽,然后将信号放大,最后经过100kHz的低通滤波器,限制输出的频带宽度。单片机实时显示测试频率。 图1 系统框图

反馈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第十六讲反馈的概念及判断方法;负反馈的四 种基本组 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 [教学目的]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判断放大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反馈的类型以及它们在电 路中的作用 2、理解多种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会根据实际要求在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 3、掌握负反馈的一般表达式,会计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4、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会在放大电路中接入校正环节以消除振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负反馈组态的判断 2、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3、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判断及消除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 二、反馈的判断 第二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要点 二、四种负反馈组态 三、反馈组态的判断 第三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表示法 二、四种组态的方框图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第四节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倍数的分析第五节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一、稳定放大倍数 二、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三、展宽频带 四、减小非线性失真 五、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第六节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分析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的判断 四、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本章讨论的问题: 1?什么是反馈?什么是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什么是正反馈和负反馈?为什么要引入反馈?2?如何判断电路中有无引入反馈?引入的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 是负反馈?3?交流负反馈有哪四种组态?如何判断?4?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是什么?5?放大电路中引入不同组态的负反馈后,将对性能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6?什么是深度负反馈?在深度负反馈下,如何估算反馈系数和放大倍数?7?为什么放大电路以 三级为最常见? 8?负反馈愈深愈好吗?什么是自激振荡?什么样的负反馈容易产生自激振荡?如何消除自激振荡? 6.1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6.1.1反馈的基本概念 在放大电路中,信号的传输是从输入端到输出端,输出信号取出一部分或全部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反馈信号的传输是反向传输。所以, 电路有反馈也称闭环。反馈的示意图见图。 这个方向称为正向传输。反馈就是将 与原输入信号相加或相减后再作用 放大电路无反馈也称开环,放大 图中X i是输入信号,X f是反馈信号,X i称为净输入信号。所以有 X i X i X f 6.1.2反馈的判断 一、有无反馈的判断

绩效考核反馈及面谈方法

绩效考核反馈及面谈方法 新年伊始,企业每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虽然告了一个段落,但绩效考核的整体工作并没有结束。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员工一年的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作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估,更在于如何应用绩效考核的成果,使之为提升员工个人整体素质服务。要实现绩效考核的这一目标,我认为,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体现员工绩效考核的作用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建立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即通过建立绩效面谈制度,由考核者同被考核进行对话、交流,以达到被考核者认识自己不足,改进工作绩效,不断提升员工个人整体素质的目的。 据笔者所知,目前,不少企业重绩效考核,轻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笔者于2004年12月,承担了山西省临汾市一家大型超市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工作,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该公司绩效考核反馈机制不健全,对此员工也有同感。客服部的张某认为:“绩效考核信息没有反馈机制。”家纺课的王某认为:“员工绩效考核有头没尾,也就是说,只有考核而没有反馈。”建立绩效考核反馈机制的关键在于做好绩效考核反馈、面谈工作,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掌握绩效考核反馈、面谈的方法。本文仅就这一主题同大家交流。 如何做好员工绩效考核反馈,要掌握如下四个方法 一、制定反馈规范。员工绩效考核反馈是一项十分慎重、严肃的工作,为了能够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提高反馈的效果,很有必要制定反馈规范,如态度规范、语言规范、时间和场合的规范等。 二、落实反馈人员。企业人力资源部要做好绩效考核反馈人员的落实工作,一般来说,员工的绩效考核反馈由其主管负责,部门经理的绩效考核反馈则由企业副总经理负责。 三、确定反馈方式。员工绩效考核反馈有多种方式,如互动交流式、指导建议式、批评帮助式、心理暗示式等。上级领导在同下属员工作绩效考核反馈时,其选择反馈的形式应因员工绩效考核的具体状况而定。 四、整理反馈结果。员工绩效考核反馈的沟通意见,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成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反馈者,要善于整理反馈意见。一方面,能为指导、帮助员工改进工作绩效服务,另一方面,所整理的反馈意见,可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资料。 如何做好员工绩效考核面谈,以下十个方法值得同大家分享 一、精心准备绩效考核面谈。“不打无准备之仗”。上级领导同下属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面谈的准备工作包括:对下属员工工作业绩的充分了解,该员工的优点所在?如何道出待改进的缺点?怎样同下属员工就绩效改进计划达成识?以及绩效考核面谈时间、地点的选择、确定等。 二、选择绩效考核面谈的地点。绩效考核面谈应选择比较隐密且不受干扰的地方,如会议室、办公室或咖啡厅等,为上级领导和下属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面谈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频率补偿电路的设计

频率补偿电路的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TI提供的芯片的模拟传感器频率补偿的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模拟某传感器特性的电路模块模块、衰减网络模块、一阶有源RC低通滤波模块和加法器模块构成;电路频率补偿运用了自动控制、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知识分析通过改变原模拟某传感器特性的电路模块的零极点分布实现提高-3dB高频截止频率的功能,并通过matlab仿真计算出正确的系数保证输入基准信号在通频带范围内无失真输出、该作品具有的低功耗、低噪声等特色;最终本系统实现了50kHz 与100kHz频率段的补偿,且各项指标基本达标。 方案使用的TI芯片:OPA2227 TL082 NE5532

1.方案比较与论证 1.1系统总体方案 模拟某传感器特性 的电路模块 + ? R f 1 5.1M Ω C f 1 4.7pF V b A 5.1M Ω R f 2 C f 2 4.7pF 10M Ω R s V s 正弦波电压信号发生器 T K 频率补偿电路 V o TP1 TP2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1.2频率补偿电路 方案一:自动增益控制(AGC ) 自动增益电路具有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稳定输出的能力,可以把模拟传感器特性的电路模块衰减的幅度以稳定电压输出,通过放大电路来提升衰减的电压并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所需截止频率以下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补偿功能。 方案二:系统传递函数及零极点并联补偿法 计算出模拟模块的传输函数H 1(s ),推算出系统增益为常量时的频率补偿网络的传输函数H 2(s ),根据H 2(s )的特性求算出频率补偿网络的电路结构。由于模拟模块部分等效于一个低通滤波器,初步推测出频率补偿网络部分主要是低通滤波器,信号经模拟模块部分可变为幅度变化较小的信号,再通过截止频率50KHz 以上的低通滤波器,以及截止频率为13.27的的通滤波器和一个全通系统并联输入加法器叠加并放大便可以输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号,实现频率补偿。方案的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方案三:零极点串联补偿法 计算出模拟模块的传输函数H 1(s ),推算出系统增益为常量时的频率补偿网络的传输函数H 2(s ),根据H 2(s )的特性求算出频率补偿网络的电路结构。对各个通过串联模式连接并放大同样可以输出符合要求的信号,从而实现频率补偿 方案四:发射极电容补偿方法 发射极电容补偿方法是给发射极电阻并联一个小电容,电容的阻抗随频率的

员工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反馈办法

员工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反馈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畅通员工建言献策渠道,及时处理、反馈员工意见建议,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医院管理热情,推动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体员工。 第三条、坚持及时、准确、有效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人力资源部是职工内部意见、建议的收集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全院职工内部意见、建议的监督和管理。履行以下职责:1.统一受理意见建议 2.调查核实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及时答复意见提出人。 3.组织、协调、指导全院职工内部意见处理工作。 4.定期汇总、分析意见,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办法。 第三章管理规定 第五条、医院各部门、各科室指定至少1名负责人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投诉处理工作。

1.属医疗业务方面的由医疗运行部或护理部负责办理。 2.属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和违章违纪方面的,由医疗运行部牵头责任科室所属支部和科主任办理;人力资源部在认真履行督办职责前提下,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及时完善考评记录。 3.属劳动纪律方面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 4.属医疗业务以外的,如医院环境、设施、就餐、物资供应方面的,由后勤保障部负责办理;器械、设备方面的,由设备科负责办理;药品方面的,由药剂科负责办理。 5.属价格、收费方面的由财务科负责办理。 6.属医院管理方面的,由党政办负责办理。 7.属对外宣传、舆情管理方面的,由党政办负责办理。 第六条、提交要求 1.员工反映意见建议时,态度要诚实中肯,以事实为依据,杜绝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夸大捏造,或采用过激等不恰当言语; 2.反映问题时应说明时间、人员、事情起因等具体内容,以便问题核实调查; 3.员工反映问题时,请务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答复和沟通。 第七条、收集方式 员工可通过书面、电话短信、网络平台、面对面、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等途径提出意见建议。

优化反馈形式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担负的重要任务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年级语文教师都知道,在检测中除了“作文”这个难点外,另一块难啃的骨头恐怕就要属“阅读题”了。这道大题为什么这么容易丢分?解词也好,理解中心句也罢,甚至是到文中去找答案这样白给分的题目,学生是照错不误,分数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扣掉了。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着手从反馈形式的设计与运用入手。反馈形式多种多样,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课前根据学情制定反馈形式 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甚至思维与发言习惯心中有数,备课时才可能会得心应手,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反馈的形式。教师根据学情来制定反馈形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引导与点拨。 课中根据学情调整反馈形式 课前分析学情,教师是处于假想状态,分析可能会不准、不充分。在课中也要分析学情,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对于反馈形式进行调整。 (一)根据学生差异选择反馈形式。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处理问题时绝对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分层对待。在优生回答完后,我一般都让中等生或个别生再回答一遍,看看他们是否听明白了。或者让这些孩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给以积极的评价,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还可以让同桌或四人小组内再互相说一说,达到互相启发、强化理解的目的。 (二)根据课堂生成选择反馈形式。 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动态的,不可全部预知的。我们现在都知道要重视课堂生成,随生而定教,而不是一味走教案。 (三)根据学生学习情绪选择反馈形式。 学生的眼睛是个标志。当老师的目光碰不到他们的目光时,说明学生此时学习情绪肯定不佳,注意力不够集中了。此时,老师再往下讲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应当选择一种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反馈形式,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及教师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学法指导后的反馈,及时引导消化吸收。 语文课堂上,老师就要把读书与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我认为尤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方法时,一定要重视学法指导后的反馈,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教师对于每一种学法的指导形式一定要细致入微,并且要不断巩固,直到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为止。

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形式之一

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形式之一——数学作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作业也应如此。但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堂观下与之匹配的新作业观呈现给学生的应是开放的、整体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开放的内容,采用有效的策略,促进知识的整体优化。那么多样化作业设计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

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2.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求先动手拼一拼,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并把结果贴在纸上,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

经验反馈管理办法

xx公司 文件编号:xxxxxxxxxxxxxx 版本:V1.0 页数:7 发布日期:2015-9-25 经验反馈管理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经验反馈管理办法 1范围 本办法是xx公司承接的xx设备供货合同专项管理文件,本办法适用于本项目活动内、外部质量信息的汇总、分析、培训、反馈等各个阶段。 2目标 建立XX公司经验反馈体系,规范质量信息经验总结反馈工作,收集厂内产品制造过程及用户现场安装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产品质量信息,并进行分析,形成固定的经验反馈机制,推广成功实践经验,避免同类质量问题重复发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3定义 3.1经验:指在纠正不良事件和推进良好实践过程中总结而形成的,经验证的行之 有效且有助于指导实际工作的办法,在类似情况中具备通用性。 3.2经验反馈:是将形成的经验在特定领域内进行传递,预防不良事件再次发生和 推广成功实践的过程。 4职责 4.1质量安全中心 4.1.1负责建立经验反馈体系,持续推进经验反馈工作的顺利开展。 4.1.2负责发现、收集厂内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和典型案例。 4.1.3负责将厂内质量信息进行筛选、汇总、分析,编制经验反馈材料,定期组 织召开经验反馈会议,对问题进行讲解。 4.1.4负责对后续产品进行过程跟踪检查,对反馈结果进行验证。 4.2研发部

4.2.1负责收集自制产品由于设计方案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及典型案例。 4.2.2负责对问题设计方案进行筛选、汇总、分析,编制反馈材料,并提交质量 安全中心。 4.2.3负责配合质量安全中心开展经验反馈会议,对技术问题进行讲解和解释。 4.2.4负责对因设计方面不妥而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整改。 4.3商务部 4.3.1负责收集由供应商问题造成的质量问题和典型案例。 4.3.2负责对供应商问题进行筛选、汇总、分析,编制反馈材料,并提交质量安 全中心。 4.3.3负责配合质量安全中心开展经验反馈会议,对供应商问题进行讲解和解释。 4.3.4负责对问题供应商提出整改方案。 4.4合同部 4.4.1负责收集以往项目活动中发生的问题和典型案例。 4.4.2负责对以往项目活动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汇总、分析,编制反馈材料, 并提交质量安全中心。 4.4.3负责配合质量安全中心开展经验反馈会议,对以往项目问题进行讲解和解 释。 4.5工程服务部 4.5.1负责收集、整理用户现场提出的质量问题及典型案例。 4.5.2负责将收集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编制经验反馈材料,并提交至质 量安全中心。 4.5.3负责配合质量安全中心开展经验反馈会议,对售后质量问题进行讲解。

运算放大器稳定性及频率补偿学习报告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稳定性与频率补偿学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稳定性及频率补偿 2010-12-3 一、自激振荡产生原因及条件 1、自激振荡产生原因及条件 考虑图1所示的负反馈系统,其中β为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并假定β是一个与频率无关的常数,即反馈网络由纯电阻构成,不产生额外的相移(0β?= );H (s )为开环增益,则()H s β为环路增益。所以,该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相移主要由基本放大电路产生。 图1 基本负反馈系统 该系统的闭环传输函数(即系统增益)可写为: ()()1() Y H s s X H s β=+ 由上式可知,若系统增益分母1()H s j βω==-1,则系统增益趋近于∞,电路可以放大自身的噪声直到产生自激振荡,即:如果1()H j βω=-1,则该电路可以在频率1ω产生自激振荡现象。则自激振荡条件可表示为: 1|()|1H j βω= 1()180H j βω∠=- 注意到,在1ω时环绕这个环路的总相移是360 ,因为负反馈本身产生了180 的相移,这360 的相移对于振荡是必需的,因为反馈信号必须同相地加到原噪声信号上才能产生振荡。为使振荡幅值能增大,要求环路增益等于或者大于1。所以,负反馈系统在1ω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为: (1)在该频率下,围绕环路的相移能大到使负反馈变为正反馈; (2)环路增益足以使信号建立。 2、重要工具波特图 判断系统是否稳定的重要工具是波特图。波特图根据零点和极点的大小表示一个复变函数的幅值和相位的渐进特性。波特图的画法: (1)幅频曲线中,每经过一个极点P ω(零点Z ω),曲线斜率以-20dB/dec(+20dB/ dec)变化; (2)相频曲线中,相位在0.1P ω(0.1Z ω)处开始变化,每经过一个极点P ω(零点Z ω),相位变化-45 (±45 ),相位在10P ω(10Z ω)处变化-90 (±90 ); (3)一般来讲,极点(零点)对相位的影响比对幅频的影响要大一些。

1 LDO原理与频率补偿

1 LDO原理与频率补偿 LDO线性稳压器的传统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由误差放大器,缓冲器,调整管M0,分压电阻RF1,RF2,以及片外滤波电容C0和其寄生的等效串联电阻RESR组成。片外电容C0和RESR组成的零点用来抵消LDO中第2个极点,从而达到环路稳定。当没有片外电容补偿时,由于输出负载电流变化大,LDO的输出极点变化大,环路稳定性设计变得困难。Leung提出了衰减系数控制频率补偿法(Damping Factor Control Compen-sation,DFC)和引入零点补偿,在稳定性,响应时间方面具有较好的特性。Milliken采用在调整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加入一个微分器,将调整管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的2个极点分离,从而在只使用片内电容时依然保持稳定。Kwok使用动态密勒电容补偿技术,通过串联一个在线性区工作的PMOS 管作为动态可调电阻,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引入一个动态零点抵消LDO的输出极点,实现系统稳定。本文中则采用在负载端引入零点,补偿误差放大器输出极点的方法,避免了为补偿LDO输出极点,而需要大电容和动态调整电阻的要求,且减小了需要的补偿电容值,降低了芯片面积。 图2 LDO中电阻电容反馈网络

2 电路设计 图2为所设计的LDO线性稳压器电路,误差放大器为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由M1~M14组成,M0为输出调整管,反馈网络由RF1,RF2和CF1组成,电容Cc为误差放大器的补偿电容。 图2中电阻电容反馈网络的传输函数为: 这种反馈网络产生了一个零点zf和一个较高的极点pf,设置极点pf大于单位增益频率,即RF2//RF1>1/(CF1·pf)。 不施加片外电容时,LDO的传输函数为: 式中:Ca,roa为分别误差放大器输出a端的寄生电容和输出电阻;gp0,rp0分别为调整管M0的跨导和小信号输出电阻;Aamp为误差放大器的增益。由式(7)增益L0随着负载电流增大而降低,而极点p1随负载电流增大而升高,极点p2基本保持不变,对于不施加片外电容,其等效串联电阻RESR所提供的零点不存在,在输出负载电流IOUT=0时,调整管输出电阻rp0最大,gmp0最小,故小负载电流时,环路稳定性变差。为满足LDO稳定性要求,IOUT必须有一个最小输出电流,以保证M0的输出极点P1不会太低。为保证极点P2和零点zf相近而抵消,须适当减小调整管M0尺寸。在本应用中,LDO输入电压为2.5 V,用于为1.2 V核心电路供电,调整管M0的VDS=1.3 V,所以M0可以取较小尺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