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损害分级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本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本标准是人身伤害导致的残疾程度鉴定的重要依据,实施3年余以来,在鉴定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已暴露出部分鉴定人对于标准条款的理解仍存在差异,故本文针对本标准中涉及肾、输尿管、膀胱损伤的相关条款进行详细阐述,供大家参考。
1关于肾脏损伤1.1标准条款本标准中关于肾脏损伤共计12个条款(表1),一级至十级残疾均有相应条款,整体来讲,关于肾脏损伤的条款可以分为两类,即以肾脏原发损伤行相应手术治疗后定残及肾脏损伤后遗留功能障碍定残,本文先介绍肾脏解剖及损伤基础,然后按照上述分类分别对涉及条款进行阐述。
残疾等级条款序号条款内容一级 5.1.3.2双肾切除术后或者孤肾切除术后,需透析维持治疗;肾移植术后肾衰竭二级 5.2.4.2肾衰竭三级 5.3.4.2一侧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功能重度下降四级 5.4.4.4肾功能重度下降五级5.5.4.2一侧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功能中度下降5.5.4.3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基本正常六级 5.6.4.4肾功能中度下降七级 5.7.4.2一侧肾切除术后八级5.8.4.7损伤致肾性高血压5.8.4.8肾功能轻度下降九级 5.9.4.4一侧肾部分切除术后十级5.10.5.1肾、输尿管或者膀胱修补术后《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理解与适用———肾、输尿管、膀胱损伤沈寒坚,王飞翔,朱琨,夏文涛(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200063)摘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实施已3年,鉴定实践中对于部分条款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标准中涉及肾、输尿管、膀胱损伤的相关条款按照损伤部位进行分类,再分别从损伤基础、标准条款的理解与适用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损伤基础是伤残鉴定的基础,从解剖、病理生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对损伤基础进行了全面介绍,可以为原发残情及其后遗症的认定提供理论支撑。
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5级
肾功能不全可以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两种类型。
慢性肾脏病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5期:
1. 慢性肾脏病1期:肾脏已有损害,但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大于等于
90ml/(min·²)。
2. 慢性肾脏病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在60-89ml/(min·²)。
3. 慢性肾脏病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在30-59ml/(min·²),此时多数可出现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等症状。
4. 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29ml/(min·²)。
5. 慢性肾脏病5期: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小于15ml/min,则为肾功能不全5期。
患者已经进入尿毒症期,建议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专业医学书籍。
“肝、肾功能损害分级”判断指标肝衰竭分期a) 早期①极度疲乏,并有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进行性加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30%˂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b) 中期在肝衰竭早期表现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进展,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①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0%。
c) 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进展,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①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②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③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0%。
肾功能损害分期肾功能损害是指:①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临床上表现为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者肾损伤(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②GFR˂60mL/(min·1.73m2)达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损害分期见表B-3。
肾功能损害分期CKD分期名称诊断标准1期肾功能正常GFR≥90mL/(min·1.73m2)2期肾功能轻度下降GFR60~89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3期肾功能中度下降GFR30~59mL/(min·1.73m2)4期肾功能重度下降GFR15~29mL/(min·1.73m2)5期肾衰竭GFR<15mL/(min·1.73m2)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分度程度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腹水脑症凝血酶原时间重度<2.5g/dL >3.0mg/dL 顽固性明显明显延长(较对照组>9秒)中度 2.5~3.0g/dL 2.0~3.0mg/dL 无或者少量,治疗后消失无或者轻度延长(较对照组>6秒)轻度 3.1~3.5g/dL 1.5~2.0mg/dL 无无稍延长(较对照组>3秒)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分期分期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浓度血肌酐浓度临床症状代偿期降至正常的50%50~70mL/min正常正常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失代偿期25~49 mL/min >177μmol/L(2mg/dL)但<450μmol/L(5mg/dL)无明显临床症状,可有轻度贫血;夜尿、多尿尿毒症期<25 mL/min >21.4mmol/ L(60mg/dL)450~707μmol/L(5~8mg/dL)常伴有酸中毒和严重尿毒症临床症状【解读】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旧的分级/分度方法已不合时适,必须“与时俱进”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iris ckd分级指南Iris CKD分级指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评估肾脏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国际慢性肾脏病工作小组(International CKD Working Group)制定了Iris CKD分级指南。
Iris CKD分级指南是基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和尿蛋白定量(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两个关键指标来评估慢性肾脏病的严重程度。
根据这两个指标的数值,将CKD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GFR正常,尿蛋白定量正常(G1A1)。
在这个阶段,肾脏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损伤迹象。
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在90ml/min/1.73m²以上,尿蛋白定量低于30 mg/g。
第二阶段:轻度肾功能损害(G2A1-G2A2)。
在这个阶段,肾小球滤过率稍有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60-89 ml/min/1.73m²)。
尿蛋白定量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轻度升高(30-299 mg/g)。
第三阶段:中度肾功能损害(G3A1-G3A3)。
在这个阶段,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30-59 ml/min/1.73m²)。
尿蛋白定量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中度升高(30-299 mg/g)。
第四阶段:重度肾功能损害(G4A1-G4A3)。
在这个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15-29 ml/min/1.73m²)。
尿蛋白定量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重度升高(≥300 mg/g)。
第五阶段:肾衰竭(G5A1-G5A3)。
在这个阶段,肾小球滤过率非常低(<15 ml/min/1.73m²),即肾衰竭。
尿蛋白定量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非常高(≥300 mg/g)。
通过Iris CKD分级指南,医生和患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肾衰的分级标准肾衰竭(肾功能衰竭)通常根据肾功能的丧失程度分为不同的分级,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性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最常用的肾衰分级标准是肾病改善全球倡议(KDIGO)制定的,该标准包括以下五个分级:1.G1 分级:正常肾功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90 mL/min/1.73m²•可能存在其他肾损害的证据(如蛋白尿、血尿、肾脏影像异常等)2.G2 分级:轻度肾损害•eGFR在60-89 mL/min/1.73m²之间•可能存在其他肾损害的证据3.G3 分级:中度肾损害•eGFR在30-59 mL/min/1.73m²之间•进一步细分为:•G3a:eGFR在45-59 mL/min/1.73m²之间•G3b:eGFR在30-44 mL/min/1.73m²之间4.G4 分级:重度肾损害•eGFR在15-29 mL/min/1.73m²之间5.G5 分级:肾功能衰竭•eGFR < 15 mL/min/1.73m²,或需要透析治疗这些分级标准基于eGFR的值来评估肾功能,eGFR是根据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计算得出的。
根据患者的eGFR 值和其他肾损害证据,医生可以将肾衰分为不同的分级,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监测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肾衰分级标准只是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方法,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肾衰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
如果您有肾脏健康问题或担心患有肾病,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和治疗。
肾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
肾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分为急性肾功能损害和慢性肾功能损害。
1.急性肾功能损害:血肌酐绝对值升高超过26.5μmol/L,或血肌酐在1周内升高超过50%,可明确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另外,如果病人血肌酐在1周内升高超过50%,也能达到急性肾损伤的标准。
发生急性肾损伤要注意寻找原因,给予相应治疗后,急性肾损伤是有可能恢复的。
2.慢性肾功能损害:通常肾小球滤过率小于90ml/min,甚至是小于60ml/min,有血尿蛋白尿或者是肾脏的其他的形态和功能改变,可诊断为慢性肾功能损害。
通常自身存在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长期应用肾毒性药物,可伴随较长时间的夜尿增多、力、食欲缺乏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请注意,具体诊断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单位或研究机构而略有差异。
因此,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准确的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
制表:审核:批准:。
肾功能分期诊断标准肾功能分期诊断标准是临床上对慢性肾脏疾病进行评估和分期的重要依据。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小管功能的情况,将慢性肾脏疾病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阶段,GFR≥90ml/min/1.73m2,正常肾功能,但可能存在其他肾脏损害的证据,如蛋白尿、血尿等。
第二阶段,GFR=60-89ml/min/1.73m2,轻度肾功能减退,可能伴有轻微蛋白尿。
第三阶段,GFR=30-59ml/min/1.73m2,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第四阶段,GFR=15-29ml/min/1.73m2,重度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第五阶段,GFR<15ml/min/1.73m2,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GFR值、尿常规、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等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情况,来确定患者的肾功能分期,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除了评估肾功能分期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并发症的评估,以及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评估,制定全面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此外,患者在不同的肾功能分期下,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干预措施,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肾功能分期诊断标准是临床上对慢性肾脏疾病进行评估和分期的重要依据,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肾功能分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安徽省成人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安徽省成人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引言: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蛋白尿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严重程度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
为了规范安徽省成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促进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特制定本指南。
一、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指标,将成人肾病综合征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分级:1.轻度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正常范围内,仅有少量蛋白尿(每天小于0.5g),无明显症状。
2.中度肾病综合征:患者的GFR略有下降(每分钟在60-89ml),存在中度蛋白尿(每天0.5-3.5g),可能有轻度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3.重度肾病综合征:患者的GFR明显下降(每分钟低于60ml),存在大量蛋白尿(每天大于 3.5g),伴有明显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二、诊断标准:1.明确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多尿、眼睑浮肿、下肢水肿、血尿等症状。
2.检测尿液蛋白含量:正常人每天蛋白排泄量小于0.15g,超过此范围可判断为异常。
3.肾活检:经尿液蛋白检测筛选出的患者,需进行肾活检以明确病因和病理类型。
三、治疗原则:针对不同阶段的肾病综合征,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1.轻度肾病综合征:控制血压,使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降低尿蛋白排泄,定期随访监测病情。
2.中度肾病综合征:除了控制血压和使用ACEI或ARB,还需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病理类型,决定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辅助治疗。
3.重度肾病综合征:提倡早期肾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全身支持治疗,如严格控制液体摄入和监测电解质平衡。
四、随访及复查:对于不同阶段的患者,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随访及复查计划。
1.轻度肾病综合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尿蛋白定量,定期测量血压。
2.中度肾病综合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指标,定期测量血压。
Wagner 分级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肾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该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电解质紊乱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的。
Wagner 分级标准分为5 级,如下所示:
1. 级别1:肾功能损害初期,血清肌酐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1.2 mg/dL),尿素氮水平正常。
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
2. 级别2:肾功能损害中期,血清肌酐水平轻度至中度升高(1.2-2.0 mg/dL),尿素氮水平轻度升高。
患者可能出现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
3. 级别3:肾功能损害晚期,血清肌酐水平中度至重度升高(2.1-
4.0 mg/dL),尿素氮水平中度升高。
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心力衰竭、肺水肿、神经系统症状等。
4. 级别4:肾衰竭,血清肌酐水平重度升高(>4.0 mg/dL),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
患者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5. 级别5:肾衰竭晚期,伴有严重并发症,如严重高血压、心衰、神经系统损害等。
患者可能需要紧急肾脏替代治疗。
Wagner 分级标准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肾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Wagner 分级标准并非绝对,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随着医学进展和治疗方法的改进,Wagner 分级标准也可能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急性肾损伤(AKI)的定义1. 定义及分期(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定义为AKI(未分级):①在48 h 内血清肌酐(SCr)上升身0.3 mg/dl(≥ 26.5μmol/L);②已知或假定肾功能损害发生在7d 之内,SCr 上升至> 基础值的 1.5 倍;③尿量<0.5 ml/(kg·h),持续6 h。
(2)AKI 分期标准见表1(未分级)。
(3)任何时候都应尽可能明确AKI 的病因(未分级)。
2. AKI 风险分级(1)推荐根据暴露因素及易感因素对AKI 风险进行分级(1B)。
(2)参考相关指南根据暴露因素及易感因素进行管理,以降低AKI 风险(未分级)。
(3)检测AKI 高危患者的SCr 及尿量发现AKI(未分级)。
表1AKI 分期标准(4)根据危险程度及临床经过制订个体化的监测频率及间期(未分级)。
3. AKI 病情评估(1)快速评估AKI 患者并明确病因,尤其应寻找可逆因素(未分级)。
(2)按照AKI 分期标准,根据SCr 和尿量对AKI 进行严重程度分期(未分级)。
(3)根据AKI 的分期及病因(图1)管理AKI 患者(未分级)。
(4)AKI3 月后再次评估患者,以确定AKI 恢复程度,新发AKI 或原有慢性肾脏病(CKD)的恶化(未分级)。
①若患者进展至CKD,应按照KDOQI CKD 指南进行管理(未分级)。
②若患者未进展至CKD,应评估其发生CKD 的风险,并按照KDOQI CKD 指南进行管理(未分级)。
图1AKI 不同分期患者的管理阴影表示优先等级;固定阴影:适用于所有分期;渐变阴影:随着密度增加优先级别升高AKI 的预防与治疗1. 休克患者的补液建议(1)非失血性休克的AKI 高危患者或AKI 患者,建议用等张晶体补液而非胶体补液(白蛋白,羟乙基淀粉)扩容(2B)。
(2)合并血管收缩性休克的AKI 高危患者或AKI 患者,推荐联合使用补液与升压药(1C)。
中国肾病分级指南肾小球滤过率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其患病率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病种之一。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功能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准确度能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中国肾病分级指南是中国肾病专家综合国际疗效评估标准以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评估肾功能情况的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依据和诊疗依据,成为中华医学界的宝贵财富。
一、肾病分级指南概述:1、指南的制定背景:中国肾病分级指南是为了解决当前我国肾病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肾病治疗领域的差距,更好地开展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工作而制定的。
2、指南的制定目的:中国肾病分级指南是为了建立起一套全面、科学、规范的评估肾功能的标准,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肾病的病情及状态,为治疗提供精准有效的指导,同时也为肾病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和革新思路。
3、指南的具体内容:中国肾病分级指南主要包括了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以及根据评估结果对肾病进行分级处理的规范。
该指南采用了CKD-EPI公式作为计算GFR的算法,并将各种疾病在不同肾小球滤过率下的分级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帮助医生和患者深入了解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二、中国肾病分级指南中关于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标准和方法:1、GFR的评估标准: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肾小球作为滤器,血浆滤液和尿液形成的速度。
中国肾病分级指南中提出,人的正常肾小球滤过率(GFR)在100-130mL/min/1.73m2范围内,这个数字随性别、年龄、肌肉量等因素而不同。
2、GFR的评估方法:中国肾病分级指南中采用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CKD-EPI公式是基于全球多中心的研究数据建立的算法,与MDRD公式相比,更适用于亚洲人种。
该公式包括血肌酐、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通过输入相关因素的值计算出个人的GFR指数。
肾功能衰竭抢救评分标准
简介
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能够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制定了肾功能衰竭抢救评分标准。
评分指标
1. 血清肌酐水平
- 分级: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
- 分数:每个等级对应一定的分数,分数越高表示肾功能衰竭越严重。
2. 尿量
- 尿量正常:标志着肾脏有一定的排泄功能。
- 尿量减少:表示肾脏排泄功能下降。
- 无尿:表示肾脏排泄功能完全丧失。
- 分数:根据尿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给予相应分数。
3. 导尿管引流
- 引流畅通:表示导尿管有效排除尿液。
- 引流不畅:表示导尿管存在堵塞等问题。
- 分数:根据导尿管引流情况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给予
相应分数。
4. 临床表现
- 各种临床表现的存在与严重程度,如呕吐、水肿、高血压等。
- 分数:根据临床表现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给予相应分数。
评分和救治策略
根据患者在以上指标中的得分,可以评估出其肾功能衰竭的严
重程度。
根据评分,可以制定相应的救治策略,如药物治疗、血液
净化等。
结论
肾功能衰竭抢救评分标准是指导医生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选择
合适救治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情
况综合评估,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争取早日恢复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急性肾功能不全(AK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临床上,对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和治疗。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主要包括RIFLE标准、AKIN标准和KDIGO标准。
RIFLE标准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分级标准之一,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肾功能损伤(R,Risk)、肾功能损伤(I,Injury)和肾功能损伤(F,Failure)三个等级。
其中,Risk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25%,肌酐增加1.5倍或尿量减少50%以上;Injury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肌酐增加2倍或尿量减少75%以上;Failure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75%,肌酐增加3倍或尿量减少90%以上。
AKIN标准是另一种常用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AKI-1、AKI-2和AKI-3三个等级。
其中,AKI-1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肌酐增加0.3mg/dl或尿量减少0.5ml/kg/h以上;AKI-2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0%,肌酐增加2倍或尿量减少0.5ml/kg/h以上;AKI-3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00%,肌酐增加3倍或尿量减少0.3ml/kg/h以上。
KDIGO标准是目前最新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stage1、stage2和stage3三个等级。
其中,stage1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肌酐增加0.3mg/dl或尿量减少6小时内小于0.5ml/kg;stage2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0%,肌酐增加2倍以上或尿量减少12小时内小于0.5ml/kg;stage3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00%,肌酐增加3倍以上或尿量减少24小时内小于0.3ml/kg。
综上所述,不同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各有其优缺点,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