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损害分级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人身损害致残程度等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GB/T 16180-2014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31147 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3 术语和定义3.1 损伤各种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
3.2 残疾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或者功能障碍,以及个体在现代临床医疗条件下难以恢复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丧失。
4 总则4.1 鉴定原则应以损伤治疗后果或者结局为依据,客观评价组织器官缺失和/或功能障碍程度,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
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致残程度等级者,鉴定意见中应该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
4.2 鉴定时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鉴定。
4.3 伤病关系处理当损伤与原有伤、病共存时,应分析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损伤在残疾后果中的作用力大小确定因果关系的不同形式,可依次分别表述为:完全作用、主要作用、同等作用、次要作用、轻微作用、没有作用。
除损伤“没有作用”以外,均应按照实际残情鉴定致残程度等级,同时说明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损伤“没有作用”的,不应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4.4 致残等级划分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
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见附录A。
4.5 判断依据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
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本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本标准是人身伤害导致的残疾程度鉴定的重要依据,实施3年余以来,在鉴定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已暴露出部分鉴定人对于标准条款的理解仍存在差异,故本文针对本标准中涉及肾、输尿管、膀胱损伤的相关条款进行详细阐述,供大家参考。
1关于肾脏损伤1.1标准条款本标准中关于肾脏损伤共计12个条款(表1),一级至十级残疾均有相应条款,整体来讲,关于肾脏损伤的条款可以分为两类,即以肾脏原发损伤行相应手术治疗后定残及肾脏损伤后遗留功能障碍定残,本文先介绍肾脏解剖及损伤基础,然后按照上述分类分别对涉及条款进行阐述。
残疾等级条款序号条款内容一级 5.1.3.2双肾切除术后或者孤肾切除术后,需透析维持治疗;肾移植术后肾衰竭二级 5.2.4.2肾衰竭三级 5.3.4.2一侧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功能重度下降四级 5.4.4.4肾功能重度下降五级5.5.4.2一侧肾切除术后,另一侧肾功能中度下降5.5.4.3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基本正常六级 5.6.4.4肾功能中度下降七级 5.7.4.2一侧肾切除术后八级5.8.4.7损伤致肾性高血压5.8.4.8肾功能轻度下降九级 5.9.4.4一侧肾部分切除术后十级5.10.5.1肾、输尿管或者膀胱修补术后《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理解与适用———肾、输尿管、膀胱损伤沈寒坚,王飞翔,朱琨,夏文涛(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司法部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200063)摘要:《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实施已3年,鉴定实践中对于部分条款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标准中涉及肾、输尿管、膀胱损伤的相关条款按照损伤部位进行分类,再分别从损伤基础、标准条款的理解与适用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损伤基础是伤残鉴定的基础,从解剖、病理生理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对损伤基础进行了全面介绍,可以为原发残情及其后遗症的认定提供理论支撑。
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5级
肾功能不全可以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两种类型。
慢性肾脏病可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5期:
1. 慢性肾脏病1期:肾脏已有损害,但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大于等于
90ml/(min·²)。
2. 慢性肾脏病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在60-89ml/(min·²)。
3. 慢性肾脏病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在30-59ml/(min·²),此时多数可出现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等症状。
4. 慢性肾脏病4期:肾小球滤过率降至15-29ml/(min·²)。
5. 慢性肾脏病5期: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小于15ml/min,则为肾功能不全5期。
患者已经进入尿毒症期,建议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专业医学书籍。
“肝、肾功能损害分级”判断指标肝衰竭分期a) 早期①极度疲乏,并有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进行性加重(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有出血倾向,30%˂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b) 中期在肝衰竭早期表现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进展,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①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②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瘀斑),且20%˂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0%。
c) 晚期在肝衰竭中期表现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进展,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①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②出现Ⅲ度以上肝性脑病;③有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等),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0%。
肾功能损害分期肾功能损害是指:①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临床上表现为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者肾损伤(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②GFR˂60mL/(min·1.73m2)达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损害分期见表B-3。
肾功能损害分期CKD分期名称诊断标准1期肾功能正常GFR≥90mL/(min·1.73m2)2期肾功能轻度下降GFR60~89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3期肾功能中度下降GFR30~59mL/(min·1.73m2)4期肾功能重度下降GFR15~29mL/(min·1.73m2)5期肾衰竭GFR<15mL/(min·1.73m2)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分度程度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腹水脑症凝血酶原时间重度<2.5g/dL >3.0mg/dL 顽固性明显明显延长(较对照组>9秒)中度 2.5~3.0g/dL 2.0~3.0mg/dL 无或者少量,治疗后消失无或者轻度延长(较对照组>6秒)轻度 3.1~3.5g/dL 1.5~2.0mg/dL 无无稍延长(较对照组>3秒)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分期分期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浓度血肌酐浓度临床症状代偿期降至正常的50%50~70mL/min正常正常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失代偿期25~49 mL/min >177μmol/L(2mg/dL)但<450μmol/L(5mg/dL)无明显临床症状,可有轻度贫血;夜尿、多尿尿毒症期<25 mL/min >21.4mmol/ L(60mg/dL)450~707μmol/L(5~8mg/dL)常伴有酸中毒和严重尿毒症临床症状【解读】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旧的分级/分度方法已不合时适,必须“与时俱进”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肾衰的分级标准肾衰竭(肾功能衰竭)通常根据肾功能的丧失程度分为不同的分级,这些分级标准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性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最常用的肾衰分级标准是肾病改善全球倡议(KDIGO)制定的,该标准包括以下五个分级:1.G1 分级:正常肾功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90 mL/min/1.73m²•可能存在其他肾损害的证据(如蛋白尿、血尿、肾脏影像异常等)2.G2 分级:轻度肾损害•eGFR在60-89 mL/min/1.73m²之间•可能存在其他肾损害的证据3.G3 分级:中度肾损害•eGFR在30-59 mL/min/1.73m²之间•进一步细分为:•G3a:eGFR在45-59 mL/min/1.73m²之间•G3b:eGFR在30-44 mL/min/1.73m²之间4.G4 分级:重度肾损害•eGFR在15-29 mL/min/1.73m²之间5.G5 分级:肾功能衰竭•eGFR < 15 mL/min/1.73m²,或需要透析治疗这些分级标准基于eGFR的值来评估肾功能,eGFR是根据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因素计算得出的。
根据患者的eGFR 值和其他肾损害证据,医生可以将肾衰分为不同的分级,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监测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肾衰分级标准只是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方法,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肾衰时,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
如果您有肾脏健康问题或担心患有肾病,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和治疗。
肾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
肾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分为急性肾功能损害和慢性肾功能损害。
1.急性肾功能损害:血肌酐绝对值升高超过26.5μmol/L,或血肌酐在1周内升高超过50%,可明确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另外,如果病人血肌酐在1周内升高超过50%,也能达到急性肾损伤的标准。
发生急性肾损伤要注意寻找原因,给予相应治疗后,急性肾损伤是有可能恢复的。
2.慢性肾功能损害:通常肾小球滤过率小于90ml/min,甚至是小于60ml/min,有血尿蛋白尿或者是肾脏的其他的形态和功能改变,可诊断为慢性肾功能损害。
通常自身存在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长期应用肾毒性药物,可伴随较长时间的夜尿增多、力、食欲缺乏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请注意,具体诊断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单位或研究机构而略有差异。
因此,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准确的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
制表:审核:批准:。
肾功能不全的分级标准主要是通过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级,从1级向5级病情逐渐加重。
1级: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低于90ml/min,则为肾功能不全。
目前只是出现轻度的肾功能下降,属于储备代偿期。
2级:肾小球滤过率在60~89ml/min,尿素氮和肌酐都会有轻度偏高,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可能会出现乏力、贫血等症状。
3级:肾小球滤过率一般为30~59ml/min,肾功能明显下降,已经开始进入失代偿期,可出现全身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
4级: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至15~29ml/min,会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贫血、血压升高等症状。
5级: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已经进入尿毒症期,会出现无尿现象。
肾功能分期诊断标准肾功能分期诊断标准是临床上对慢性肾脏疾病进行评估和分期的重要依据。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小管功能的情况,将慢性肾脏疾病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阶段,GFR≥90ml/min/1.73m2,正常肾功能,但可能存在其他肾脏损害的证据,如蛋白尿、血尿等。
第二阶段,GFR=60-89ml/min/1.73m2,轻度肾功能减退,可能伴有轻微蛋白尿。
第三阶段,GFR=30-59ml/min/1.73m2,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第四阶段,GFR=15-29ml/min/1.73m2,重度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第五阶段,GFR<15ml/min/1.73m2,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GFR值、尿常规、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等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情况,来确定患者的肾功能分期,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除了评估肾功能分期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并发症的评估,以及患者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评估,制定全面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此外,患者在不同的肾功能分期下,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干预措施,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肾功能分期诊断标准是临床上对慢性肾脏疾病进行评估和分期的重要依据,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肾功能分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与司法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原则、方法、内容与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人身损害致残程度等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GB/T 16180-2014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31147 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3 术语与定义3.1 损伤各种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与/或功能障碍。
3.2 残疾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或者功能障碍,以及个体在现代临床医疗条件下难以恢复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丧失。
4 总则4.1 鉴定原则应以损伤治疗后果或者结局为依据,客观评价组织器官缺失与/或功能障碍程度,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
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致残程度等级者,鉴定意见中应该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
4.2 鉴定时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鉴定。
4.3 伤病关系处理当损伤与原有伤、病共存时,应分析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损伤在残疾后果中的作用力大小确定因果关系的不同形式,可依次分别表述为:完全作用、主要作用、同等作用、次要作用、轻微作用、没有作用。
除损伤“没有作用”以外,均应按照实际残情鉴定致残程度等级,同时说明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损伤“没有作用”的,不应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4.4 致残等级划分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
肌酐分级标准CKD(慢性肾脏病)是根据肌酐值来划分的,以下是其分级标准:
1. CKD 1期:肌酐清除率在9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
2. CKD 2期:当肌酐值在89-60μmmol/L之间,属于肾功能代偿期。
3. CKD 3期:肌酐值在正常范围之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值上限。
4. CKD 4期:当肌酐值在正常范围下限时,属于肾功能衰竭。
这时患者会出现肾脏轻度受损,但仍可进行正常生活。
5. CKD 5a期:肾功能减退,接近尿毒症水平,即血肌酐在451-700μmol/L之间。
6. CKD 5b/5期:尿毒症阶段,即血肌酐大于700μmol/L,表明肾脏受损严重,已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级标准是基于理想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或其估算值所得出的结果。
在临床实际中,GFR测定较难,故医生主要依据血肌酐水平、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推算肾小球滤过率。
而以上各个阶段的表现也会根据具体病情表现和相关检查有所不同。
对于CKD的患者来说,改善肾功能是首要任务,包括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定期复诊等。
CKD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早期发现并控制各种可能影响肾脏的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及预防可能引发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如感染、过度劳累等。
这些措施对于延缓CKD的进展,保护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肾损伤(AKI)的定义1. 定义及分期(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定义为AKI(未分级):①在48 h 内血清肌酐(SCr)上升身0.3 mg/dl(≥ 26.5μmol/L);②已知或假定肾功能损害发生在7d 之内,SCr 上升至> 基础值的 1.5 倍;③尿量<0.5 ml/(kg·h),持续6 h。
(2)AKI 分期标准见表1(未分级)。
(3)任何时候都应尽可能明确AKI 的病因(未分级)。
2. AKI 风险分级(1)推荐根据暴露因素及易感因素对AKI 风险进行分级(1B)。
(2)参考相关指南根据暴露因素及易感因素进行管理,以降低AKI 风险(未分级)。
(3)检测AKI 高危患者的SCr 及尿量发现AKI(未分级)。
表1AKI 分期标准(4)根据危险程度及临床经过制订个体化的监测频率及间期(未分级)。
3. AKI 病情评估(1)快速评估AKI 患者并明确病因,尤其应寻找可逆因素(未分级)。
(2)按照AKI 分期标准,根据SCr 和尿量对AKI 进行严重程度分期(未分级)。
(3)根据AKI 的分期及病因(图1)管理AKI 患者(未分级)。
(4)AKI3 月后再次评估患者,以确定AKI 恢复程度,新发AKI 或原有慢性肾脏病(CKD)的恶化(未分级)。
①若患者进展至CKD,应按照KDOQI CKD 指南进行管理(未分级)。
②若患者未进展至CKD,应评估其发生CKD 的风险,并按照KDOQI CKD 指南进行管理(未分级)。
图1AKI 不同分期患者的管理阴影表示优先等级;固定阴影:适用于所有分期;渐变阴影:随着密度增加优先级别升高AKI 的预防与治疗1. 休克患者的补液建议(1)非失血性休克的AKI 高危患者或AKI 患者,建议用等张晶体补液而非胶体补液(白蛋白,羟乙基淀粉)扩容(2B)。
(2)合并血管收缩性休克的AKI 高危患者或AKI 患者,推荐联合使用补液与升压药(1C)。
肾功能分级通常是基于血清肌酐(Scr)水平来评估的。
以下是常见的肾功能分级标准:
1. 慢性肾病分期:
CKD 1期:肾功能正常,但有其他疾病或风险因素。
CKD 2期:轻度肾功能损伤,Scr水平在1.3-1.9 mg/dL之间。
CKD 3期:中度肾功能损伤,Scr水平在2.0-7.0 mg/dL之间。
CKD 4期:重度肾功能损伤,Scr水平在7.0-15.9 mg/dL之间。
CKD 5期:肾功能衰竭,Scr水平≥16.0 mg/dL或需要透析。
2. 急性肾损伤(AKI)分期:
AKI 1期:Scr水平上升≥0.3 mg/dL,或上升至≥1.5倍基线值,或尿量<0.5 mL/kg/h持续6小时。
AKI 2期:Scr水平上升至≥2.0倍基线值,或尿量<0.5 mL/kg/h持续12小时。
AKI 3期:Scr水平上升至≥3.0倍基线值,或尿量<0.3 mL/kg/h持续24小时或需要透析。
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急性肾功能不全(AK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临床上,对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和治疗。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主要包括RIFLE标准、AKIN标准和KDIGO标准。
RIFLE标准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分级标准之一,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肾功能损伤(R,Risk)、肾功能损伤(I,Injury)和肾功能损伤(F,Failure)三个等级。
其中,Risk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25%,肌酐增加1.5倍或尿量减少50%以上;Injury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肌酐增加2倍或尿量减少75%以上;Failure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75%,肌酐增加3倍或尿量减少90%以上。
AKIN标准是另一种常用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AKI-1、AKI-2和AKI-3三个等级。
其中,AKI-1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肌酐增加0.3mg/dl或尿量减少0.5ml/kg/h以上;AKI-2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0%,肌酐增加2倍或尿量减少0.5ml/kg/h以上;AKI-3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00%,肌酐增加3倍或尿量减少0.3ml/kg/h以上。
KDIGO标准是目前最新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其分级标准主要包括stage1、stage2和stage3三个等级。
其中,stage1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肌酐增加0.3mg/dl或尿量减少6小时内小于0.5ml/kg;stage2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0%,肌酐增加2倍以上或尿量减少12小时内小于0.5ml/kg;stage3级别是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00%,肌酐增加3倍以上或尿量减少24小时内小于0.3ml/kg。
综上所述,不同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各有其优缺点,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
标准肌酐清除率
标准肌酐清除率 =
((尿肌酐浓度(umol/L)* (尿量(ml)/血肌酐浓度(umol/L)*时间(min)* (1.73 / (BSA))
• 24 hours = 1440 minutes
Cockcroft肌酐预计公式
男性预计公式=
((140 - 年龄) * 体重 / (72 * 血清肌酐(mg/dL)))
女性预计公式=
(140 –年龄) * 体重 / (85 * 血清肌酐(mg/dL)))
说明
• 体重超过理想体重则使用理想体重
• 血清肌酐低于1 mg/dL则使用1 mg/dL
• 适用于20岁以上成人
肾功能损害分级
655, Wallach (1996); Newkirk (1978);
Table 1, Jackson and McLeod (1974)
急性肾衰鉴别
限制
• 可受到利尿剂影响
• 慢性肾实质病变合并急性肾衰可能不典型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