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科版《环境和我们》教案分析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2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全单元教案设计1、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教案1、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1、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教科版_科学_六年级下册_环境和我们_4_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设计一、背景和目标生活中,我们每天要产生很多废弃物,面对这些废弃物——垃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让学生认清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创建清洁美丽的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分类和回收利用》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2004年5月第1版)《环境和我们》一单元中的第4课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理念是:“人类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类的活动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本课是在学生对垃圾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为后面《污水和污水处理》、《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使《课标》中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二)教材处理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一是因为学校门口就有一个小型废品回收站和部分学生的家长就是废品回收者的缘故,这些都为调查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是因为课堂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对身边的伙伴讲述这部分内容,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对担当汇报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对听取汇报的学生来说,觉得更亲切,更贴近。
三是因为调查活动本身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课前指名让两三名学生上网查阅“有毒垃圾”的信息,这是因为:其一,学生家庭条件所限——班上只有两三名学生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网络。
其二,学生信息素养所限——班上只有两三名学生具备上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课前要求其他同学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课本搜集整理“有毒垃圾”的信息,既发挥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课本的优势,又弥补了这部分同学无法上网的不足。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关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视频等。
2.实践材料: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理论学习(1)教师讲解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2)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介绍一些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2)让学生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环保行动付诸实践。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题目自拟。
2.观察家庭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合作交流、实践探究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环境污染有哪些种类吗?它们分别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3.教师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们可以选择绿色出行,比如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一、教材简析:本课是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是学生认识了《减少垃圾及从头使用》的基础长进一步对从头使用垃圾的研究。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很多垃圾能够从头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垃圾能够节俭大批资源和能源,节俭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
本课共三个活动:认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学习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第一个活动需要部署学生课前先进行检查,认识哪些垃圾能够回收利用,而垃圾的回收利用一定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由此进入第二个活动,利用学生自己带来的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在分类和分装时,学生会发现垃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厨余垃圾,对这部分垃圾怎么办理呢?于是又进入第三个活动:做一个堆肥箱。
二、教课背景:垃圾的回收利用已经愈来愈遇到人们的重视,而垃圾的回收利用一定以垃圾的分类和分装为前提,此刻一些国家已经推行垃圾源泉分类,我国也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试点实行垃圾分类分装。
垃圾的分类波及到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可否让学生从小养成对垃圾进行分类和装的习惯是我们教课的任务,由于学生是垃圾的受害者,也是垃圾的产生者,更是垃圾的治理者,他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对垃圾进行治理,垃圾分类是对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
三、教课方案:(一)科学观点:1.垃圾中的一些原资料能够从头回收利用,这样能够减少垃圾、节俭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办理。
3.堆肥法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教(二)过程与方法:学1. 检查当地废品回收状况。
目2. 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加回收利用的活动。
标3.展开做堆肥的活动。
(三)感情 , 态度 , 价值观 :1.培育激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俭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要点:正确划分可回收与不行回收垃圾,并学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难点难点:正确划分和办理不一样垃圾。
教具学具说明与提示有回收标记的不一样垃圾教课品种的塑料瓶,相关准备图片,做堆肥箱用的空箱子等。
⋯⋯⋯⋯⋯⋯⋯⋯⋯⋯⋯⋯⋯⋯⋯⋯⋯⋯⋯⋯⋯⋯⋯最新料推荐⋯⋯⋯⋯⋯⋯⋯⋯⋯⋯⋯⋯⋯⋯⋯⋯⋯⋯⋯《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加深人与境关系的,增境保的意和任感。
【教学点】、极地待当今世界复的越来越重的境。
【教学准】配合教学用的像、照片及其他料【教学程】一、入同学,今天我在你班上公开,是因你班里的境很美。
我在上新之前,先大家欣几副画面(播放幻灯片——苗广、洋河)。
我的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都是和人保境有关,正因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美、舒适的生活境。
可也有多人故意破坏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境(播放幻灯片——垃圾染、水源染)。
面些境染,我采取怎的行呢?今天我就一起来学第四元的第8 。
板:《境和我的行》二、新授1、提:同学,你知道哪些境?生:⋯⋯2、引:我已学的境有垃圾染、水染,今天我将学大气染、白色染、物种速度加快三大当前突出的境,探如何采取行来保我的家园,首先来学大气染。
3、出示表格,学生朗第一部分,想并真填写。
境状原因我的行大气染白色染物种速度加快4、学生用才的学方法,引他学白色染和物种速度加快两部分的内容。
(建: 4 个人一小合作探究)白色染指塑料制品造成的染。
塑料包装物因方便、巧又便于存放,成了人生活的必品,但用后又被人弃置于境,年累月不腐,不降解,人的生存境造成了重的染。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塑料的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淀粉、光敏、降解、生物等),能比容易地在自然境中分解。
点:数天或几个月的日晒雨淋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塑料制品能由原先的形状逐步分解碎片。
因此,与的不可降解或降解塑料相比,可降解塑料更符合保的要求。
5、学生牢我国的珍稀植物(朱、金猴、大熊猫、香果、秤、掌楸)几个重要的自然保区(九寨沟、白山、四川卧)等。
三、拓展1、提:目前世界上存在哪些境?(播放)建:学生看想,然后同桌之交流并。
(生)大气染加、水染重,固体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2、小:城市垃圾成灾温室效和气候暖臭氧破坏土地沙漠化酸雨染物种和生物多性减森林面减少大气染重水土流失水源染和水源危机3、面繁复的境,我不要恐慌,要极、地去面,增保意和任感。
环境和我们一、单元概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
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问题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国家已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在总日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在内容标准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要“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
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垃圾的研究”,包括1}4课。
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
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
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二部分是“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包括5}7课。
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
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为第8课。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第一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1、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2、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3、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把垃圾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一天的垃圾
第二课垃圾的处理
教学目标:
1、知道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3、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器材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
出示垃圾填埋场图。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解: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 页的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2)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汇报交流: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五、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