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资源状况及用水结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4.14 KB
- 文档页数:6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
在许多地方,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因此,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和影响其效率的因素。
一、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1. 定义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水资源利用量与投入的水资源利用量之比。
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是确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探讨提高效率的途径。
2.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1)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是指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比率,它是反映用水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
(2)单位水资源产值单位水资源产值是指单位时间内水资源的经济效益,通常用GDP和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衡量。
这是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的关键指标。
(3)水资源利用管理水平水资源利用管理水平是指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上的综合能力。
3.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1)ELOS(经济、环保、公平、可持续)ELOS是传统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式,主要是评估经济、环境、社会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因素。
这种评估方法,主要是面向整个水资源利用系统,从宏观和微观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2)FAO-WaterFAO-Water是一种针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评估方法,它包括水资源、土壤和气象因素。
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将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上游和下游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考虑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评估指标。
(3) WATERNOMICS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估方法,WATERNOMICS包含水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它主要关注的是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并且计算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决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 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因素之一。
水资源的供应量、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量,以及水文周期、水文地质条件等,都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分析一、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1. 水资源短缺:全球范围内,水资源日益减少。
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导致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紧张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水污染与环境损害:工业生产、城市化和农业活动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废水排放和农药、肥料的过度使用,使得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这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还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不均衡的供水与用水结构:尽管某些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供水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不善,导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此外,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先进的农田灌溉技术,造成了大量浪费。
4. 水土流失与河岸侵蚀:在过度开垦和滥伐森林的情况下,土壤容易流失,并堆积在河道中导致淤积。
同时河岸侵蚀也是一个难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正常运行。
5. 水利基础设施老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早期建设,到了使用寿命的尽头,存在着大规模维修和更新需求。
然而,资金短缺与技术问题使得基础设施维护和更新变得困难。
6. 水资源跨界问题:许多河流流经多个国家,在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争议与纷争。
这些跨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国际间达成共识,协调各方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7. 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影响: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威胁着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也对水利建设带来了额外挑战。
二、水利存在的主要难点1. 技术难题: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复杂而先进的技术支持。
例如,治理河流污染需要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灌溉系统的建设需要先进的灌溉技术。
在解决水利问题时,我们面临着技术研发与推广的巨大挑战。
2. 资金与投资难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和长期投资,包括新建、改造、维护等各个环节。
然而,许多地区财政紧张,在保证粮食、教育和医疗方面也需投入重要资源,因此很难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
3. 土地与资源争夺: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有限且昂贵,为了满足人们对用地的需求,常常会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合理分配。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综合指标与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基础,而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评估旨在评估和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的综合指标与方法。
一、综合指标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中,常用的综合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保护程度、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结构等。
1.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与供应的高效性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衡量供水系统的漏损率、农业用水的灌溉效率、工业用水的回用率等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浪费、提高供需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
2. 水资源保护程度水资源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对水资源保护行动的力度和效果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水源地的保护措施等来评估水资源的保护程度。
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3. 水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是衡量水体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等来评估水环境的状况。
保持水环境的健康状况,有利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4. 水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利用结构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性和多样性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水资源利用比例,如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的比例等来评估水资源利用结构。
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使其更加多样化和适应性强,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二、评估方法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1.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定性分析,通过对水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可持续性水平。
这种方法具有较低的数据要求,适用于初步评估和问题发现阶段,但主观性较强。
2.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主要基于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通过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可持续性水平。
浅谈我国用水结构情况摘要: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使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用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水资源规划和供水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总用水情况;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一、引言20世纪中期世界总用水量迅速增长,到20世纪后期世界先进国家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期间中国用水量也经历了快速增长、低速稳定增长阶段。
由于水在一切生命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和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水资源状况及其发展态势是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程度标志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1]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用水量增加,各行业间相对独立、互无联系、粗放浪费,也造成了许多严重问题,如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及其利用率低等,这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就必须摒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模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我国用水现状(一)我国用水结构分析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若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名之后。
缺水状况在中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其中严重缺水的有一百一十多个。
目前,中国耗用水量达到最大可利用量和安全极限量的70%。
[2] 中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
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
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0.6%。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2012)一、北京市水资源基本情况北京境内由西向东共分布有5大水系,分别是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河蓟运河水系。
除北运河发源于北京外,其他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
为了支撑不断扩大的用水需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务建设。
先后建设了88座水库,300余座大中型闸坝,30多座大中型自来水厂,30多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历了30多年长期、快速的发展时期。
跨入新世纪以来,更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以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标志,北京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北京的水资源就处于长期入不敷出的状态: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连续干旱更加剧了北京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为保障城乡用水需求,我们不得不大量动用水库蓄水和超采地下水,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代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务部门积极应对持续干旱,努力挖掘水资源潜力,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
由于自然禀赋不足、连年干旱和用水需求的刚性增长,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越来越突出。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
以下四方面来看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一)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首先,从天然降水和水资源形成情况分析。
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特点:年内6月-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上旬的几场暴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积水。
降水年际间丰枯交替,连丰、连枯时有发生。
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近4倍。
水资源:根据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年-2000年),全市降水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17.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5.6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亿立方米)。
用水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对某个特定地区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的报告。
通过对该地区用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供应情况、用水结构和用水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2. 用水资源供应情况2.1 地区总体水资源供应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该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XXX毫米,其中有效降水XXX 毫米。
通过渗入地下水和蓄水等方式,该地区年平均可获得可利用水资源XXX立方米。
2.2 地表水供应情况该地区拥有XXX个水库和XXX个水文测站。
根据统计数据,水库总蓄水量为XXX万立方米,水文测站监测到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为XXX万立方米。
2.3 地下水供应情况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位的监测,发现地下水储量丰富,地下水位年平均深度为XXX米。
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地下水资源可供年平均开采量为XXX万立方米。
3. 用水结构分析3.1 农业用水根据统计数据,该地区农业用水总量为XXX万立方米。
主要用于灌溉农田和养殖用水。
其中,灌溉农田用水占比约为XX%,养殖用水占比约为XX%。
3.2 工业用水该地区工业用水主要集中于工业园区和生产企业。
根据统计数据,该地区工业用水总量为XXX万立方米。
工业用水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清洗和制造等方面。
3.3 居民用水根据居民抄表数据,该地区居民用水总量为XXX万立方米。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居民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和生活设施用水。
生活用水占比约为XX%,生活设施用水占比约为XX%。
4. 用水效率分析4.1 农业用水效率通过对农田灌溉设施和养殖场的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农业用水效率较低。
其中,灌溉农田通过非节水灌溉方式进行灌溉,导致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养殖场的用水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用水效率较低。
4.2 工业用水效率该地区工业用水效率较高。
工业园区和生产企业在用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如使用节水型设备、优化生产工艺等,有效提高了工业用水效率。
4.3 居民用水效率居民用水效率较为一般。
虽然居民用水量相对较少,但由于缺乏用水意识和节水设施的普及,居民用水也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七年级下册地理同步检测训练及解析——北京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未命名一、选择题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受灰霾天气影响严重,图10是某日北京市灰霾主要污染源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京市的污染源比重最大是来自A.工业B.餐饮C.燃煤D.机动车2.针对最大的污染源,我们要提倡北京市民A.骑单车,坐公交地铁B.为方便,多开私家车C.禁止使用煤炭资源D.关闭所有工厂【答案】1.D2.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据北京市灰霾主要污染源结构图可知:机动车、燃煤、餐饮、工业等是造成北京雾霾的主要污染源,其中机动车辆占25%,比重最大,是最主要的污染源,故本题选D。
2.据图可知:机动车辆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最大污染源,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因此骑单车,坐公交地铁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3.2013年3月3日——17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体现北京城市职能是:A.文化中心B.政治中心C.经济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首都北京的地理概况。
点评: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历史上有多个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等,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其中一些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明代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
4.下列能代表首都北京的符号是()A.人民大会堂B.四合院C.水立方D.故宫【答案】A【解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水立方、故宫体现北京的文化中心职能,人民大会堂体现北京的政治中心职能,四合院只是北京的传统民居,故选B.5.北京有许多国际组织代表机构、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A.国际交往的中心B.全国的政治中心C.全国的文化中心D.全国的经济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北京有许多国际组织代表机构、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说明北京是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故选A。
北京市普通高校用水定额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北京市普通高校的不断增多和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城市用水压力的增大,高校的用水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城市用水压力,并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计划实行普通高校用水定额制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北京市普通高校用水定额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可能的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研究高校用水现状和城市用水压力,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建立一种合理的用水定额制度,以平衡高校的水资源需求和城市用水的供需关系。
我们相信,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高校的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也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面临一定的挑战,如高校需要调整用水习惯和鼓励节水意识,以及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等问题,但我们坚信通过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制度,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推动高校和城市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对于北京市普通高校用水定额制度的关注,并为相关部门在实施该制度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可以在合理利用水资源、减轻城市用水压力的同时,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北京市普通高校用水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文章结构部分将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便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
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探讨北京市普通高校用水定额,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来缓解城市用水压力。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高校用水现状和城市用水压力。
在高校用水现状部分,将详细描述北京市普通高校的用水情况,包括用水量、用水方式等;同时探讨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浪费、没有科学合理的用水管理制度等。
在城市用水压力部分,将分析北京市城市用水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包括水资源供给紧张、人口增长导致的用水增加等。
北京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结构与功能耦合机理研究孟楚;王琦;郑小贤【摘要】Four main forest types(Pinus tabuliformis plantation,Acer truncatum plantation,Cotinus coggygria plantation andQuercus liaotungensis natural forest)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in Badaling forest farm of Beijing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 nine factors related to forest stand structure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a coupling relation model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including density, biomass, mingling degree, uniform angle and so on. The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different forest types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were evaluated through the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function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natural forest is Optimal. The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s with better ecological function are characterized: they originated from natural forests, they are mixed forests, the degrees of closure are between 0.6 to 0.8, their coverage of shrub and grass are higher, their soil thickness are higher and they have good stand spatial structure.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in the study area.%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四种主要森林类型(油松人工林、元宝枫人工林、黄栌人工林、辽东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林分郁闭度、生物量、混交度、角尺度等9个林分结构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并对水源涵养林不同森林类型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
【课题】八下第六章第四节首都北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概况及相互关系。
同时以相关机构和院所的空间分布,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了解北京的历史发展及文化景观、建筑等,感受岁月沧桑。
同时,继往开来了解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状况和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模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中国有中国梦,作为中学生,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梦想,其中考大学是我们最常见的梦想之一。
那么,同学们心目中最向往、最仰慕的国内大学是哪一所啊?(学生纷纷回答)同学们多是提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这两所最高学府均位于首都北京。
(展示清华、北大)既然北京是我们众多同学心目中的梦想之地,就让我们提前了解一下吧!利用同学的大学梦,激起学生对北京的美好向往之情。
自主学习一、北京的位置1、读图:看课本26页“北京市在全国的位置”图、“北京及周边行政区域”图和27页“华北平原地形”图,由每一个图得出一句话,用来描述北京的位置。
追问:由枣庄坐火车去北京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河北、天津)(展示三幅图片)1、学生看书思考,划下图中重要地理事物;2、结合课本第一段文字进行总结;3、梳理回答:(1)北京在我国的东部,离渤海较近;(2)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3)与河北和天津接壤,几乎被河北所环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由此可见,河北和天津起到了卫戍的功能。
其实,在历史上,北京周围的山脉也起到过防卫的功能,但是这些山脉更大的作用是影响着北京其它自然环境,有了它们的存在,不得不说,北京是一块“风水宝地”。
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的标准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水资源供应一直是北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大致呈现出一个盆地状。
燕山山脉是北京市的北部天然屏障,保护了北京的水资源,但同时也导致了北京的地理特点——水资源不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北京的水资源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因此,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成为北京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般来说,人均水资源量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年总水资源量与当地总人口的比值。
北京是华北地区的直辖市,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人均水资源量的标准应当不少于3800立方米。
然而,由于北京地处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受到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导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根据数据统计,在2019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50立方米左右,严重低于国家标准。
因此,北京市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
首先,要解决北京的水资源问题,需要通过改善水资源管理的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通过推广水资源节约型技术设备,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合理分配水资源等措施,以期提高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
其次,可以通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例如,可以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净化河流湖泊水质,遏制环境污染等措施,以期提高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
最后,可以通过引进外部水资源或者开发替代水资源,以应对北京水资源的短缺。
例如,可以修建输水工程,引进外部水源,或者通过水资源调度平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等措施,以期提高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
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家标准,这不仅仅是北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共同问题。
因此,解决北京的水资源问题,不仅仅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问题,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环境问题。
北京水资源现状宣传语
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因此水资源的供给和管理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
首先,北京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地下水埋深等原因,北京的水资源储备有限。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
其次,北京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市区内的自然水源非常有限,主要依赖外迁水源的供水。
同时,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和迅猛,一些城市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调配和保护,确保每一个地区都能够有足够的用水。
另外,北京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工、农业的大量污染物排放,这对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人们购买的瓶装水数量庞大,增加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倡导大家喝自来水,减少塑料瓶的使用,保护水资源。
最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的根本大计。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外部水源,应该加强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开展废水处理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加大科研力度,探索新的水资源开发技术,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更多的方案和方法。
总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保护好、科学利用好我们的宝贵水资源。
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的价值,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水资源总量构成结构及人均水资源量分析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影响,中国水资源呈现地区和时程变化两大特征.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而西北内陆只有50亳米;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也不均匀:中国大部分降水分布在5月到9月,涝灾时有发生;而春冬季气候干燥,易发生旱灾. 水资源分布的不均,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讣年鉴2018显示:2016年底中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立方米,2017年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761.2亿立方米.数据显示:中国水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其中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现象严重.2017年底西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1127.20亿立方米,占同期中国水资源总量的38.69%;华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558.50亿立方米,资源占比为15.85%;华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为5043.40亿立方米,水资源占比为17.54%.云贵高原是中国水资源富集区,2017年西藏、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区水资源总量在2000亿立方米以上.2017年中国各省市水资源总量及构成情况统计表2017年底中国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7746.3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309.6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7294.70亿立方米.2007-2017年中国地表示资源及地下水资源统计表:亿立方米2016年底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54.9立方米,2017年底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074.5立方米.就人均水资源量区域分布而言,全国各省市之间“贫富差距〃更为明显.2017 年西藏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142311.3立方米,居全国之首,青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13188.9立方米,广西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4912.1立方米,云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4602.4立方米,新媼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4206.4立方米,海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4165.7立方米.而河北宇夏、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其中天津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83.4立方米.2017年中国各省市人均水资源量统计表。
中国水资源总量、供水量、用水量及用水结构分析一、水资源总量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INTERNATIONALGLOSSARYOFHYDROLOGY》(国际水文学名词术语,第三版,2012年)中有关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水资源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作用,总体来看中国水资源总量呈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水资源总量达29520亿立方米,较2014年的27266.9亿立方米增加了2253.1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点,。
了241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553.5亿立方米,较2019年增加了362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7355.3亿立方米,较2019年增加了211.5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2021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0.21万立方米/人,较2020年减少了0.01万立方米/人,同比减少6.63%。
二、供水总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和质量要求随之增加,2019年中国供水总量达6021.2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加了5.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09%,2020年较2019年有所减少,2020年中国供水总量为5812.9亿立方米,较2019年减少了208.30亿立方米,同比减少3.46%。
少了190.2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总量为892.5亿立方米,较2019年减少了41.7亿立方米;其他供水总量为128.1亿立方米,较2019年增加了23.6亿立方米。
2020年中国地表水供水总量占全国供水总量的82.44%,较2019年减少了0.31%;地下水供水总量占全国供水总量的15.35%,较2019年减少了0.16%;其他供水总量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20%,较2019年增长了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