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筋瘤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 格式:doc
- 大小:55.51 KB
- 文档页数:3
各科临床路径表单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ICD-10:N00 + B95.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急性菌痢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菌痢(A03、8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行扁桃体切除术(ICD-9-CM-3:28.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10:I62.006)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ICD-9-CM-3:01.31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9天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 ICD-10 住院号:性别: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患者姓名:年龄:脑梗死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为主要表现,属中医“中风”范畴。
中医辨证治疗如下:1.风痰入络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大秦艽汤加减。
2.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3.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ICD10:D25)行经腹子宫全/次全切除术(ICD9CM-3:68.39/68.4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1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尺桡骨干骨折(ICD-10:S52.401 )行尺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3/79.12/79.3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ICD10:K35)行急诊阑尾切除术(ICD9CM-3:47.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 E04. 9)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ICD9CM-3:06.2-06.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K80.1/K81.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 51.2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筋瘤临床路径表合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筋瘤( 大隐静脉曲张 )患者姓名:性别:年纪:岁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11 天时间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3 天□ 咨询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司医师查房□ 收集中医四诊信息□ 达成术前准备及评估□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主□ 达成术前小结、上司医师查房记录等□ 惯例实验室及协助检查要□ 依据体检以及协助检查结果议论制定手□ 达成住院记录和初次病程诊术方案□ 初步制定诊断方案疗□ 确立手术方式和日期□ 必需的有关科室会诊工□ 签订手术知情赞同书□ 签订手术赞同书、自花费品赞同书、输血作□ 向患者及家眷交代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赞同书等文件事项□ 向患者及家眷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施治长久医嘱:长久医嘱:□ 外科疾病护理惯例□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重□ 二级护理暂时医嘱:□ 一般饮食□ 必需的会诊建议及办理点暂时医嘱:□ 明天准备于◎硬膜外麻醉◎大隐静脉高□ 血惯例、尿惯例、大便惯例位结扎、抽剥术◎小腿曲张静脉切除医□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 术前禁饮食病筛查□ 备皮嘱□ 胸片、心电图、下肢血管彩超□ 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阿托品)□ 必需时下肢静脉造影□ 准备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次性导尿包(必需时)□ 耳穴压豆主要□ 介绍病房环境及设备□ 宣传教育及心理护理□ 见告手术有关注意事项□ 履行术前医嘱护理□ 见告医院规章制度□ 心理护理工作□ 住院护理评估病情□无□有,原由:□无□有,原由:变异 1. 1.记录 2. 2.护士署名医师署名住院第 3-4 天时间(手术日)□手术□达成手术记录主要□术后病程记录诊断□上司医师查房工作□向患者及家眷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中医辨证施治长久医嘱 :□外科护理惯例□ 6 小时后普食□抬高患肢 30 度重□ 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察看患肢血运状况点□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中药治疗医□补中益气汤加减□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嘱□活血散瘀汤加减暂时医嘱 :□ 吸氧(酌情)□ 补液(酌情)□ 抗菌药物□ 察看生命体征、胃肠道反响及麻醉恢复主要状况护理□ 察看患肢状况工作□ 伤口溢出状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病情□无□有,原由:变异 1.记录 2.护士署名医师署名住院第 4-5 天(术后第 1 天)□上司医师查房□达成术后病程记录□查察患肢状况及伤□察看生命体征变化□中医辨证施治长久医嘱 :□普食□二级护理□ 中药治疗□补中益气汤加减□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活血散瘀汤加减□中成药暂时医嘱 :□止呕、止痛药物□依据状况决定能否补液□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口状况优秀,无显然红肿时能够停止抗菌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察看患肢状况□伤口溢出状况□心理和生活护理□无□有,原由:1.2.时间主要诊断工作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护士署名医师署名住院第 5-6 天住院第 6-7 天住院第 8-11 天(术后第 2 天)(术后第 3-4 天)(出院日)□ 上司医师查房□ 上司医师查房□ 上司医师查房,进行伤口□ 术后病程记录□ 术后病程记录评估,决定能否能够出院□ 查察患肢状况及伤口□ 查察患肢状况及伤□ 达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 察看生命体征变化□ 察看生命体征变化出院证明等文件□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施治□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复查时间、出现疾病不测状况时的办理等长久医嘱:长久医嘱:暂时医嘱:□ 二级护理□二 / 三级护理□ 拆线、换药□ 一般饮食□ 依据患者状况治疗□ 出院带药□ 中药治疗暂时医嘱:□补中益气汤加减□ 视详细状况而定□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活血散瘀汤加减□ 中成药暂时医嘱:□ 伤口换药□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指导办理出院手续□ 察看患肢状况□ 察看患肢状况□ 伤口溢出状况□ 伤口溢出状况□ 心理和生活护理□ 心理和生活护理□无□有,原由:□无□有,原由:□无□有,原由:1. 1. 1.2. 2. 2.。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xx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xx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xx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xx以内。
(2)中期:伤后2xx~4xx。
(3)晚期:伤后4xx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目录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2脑出血临床路径73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路径124多发性硬化临床路径185癫痫临床路径236重症肌无力临床路径287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33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439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路径51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路径5811颈动脉狭窄临床路径661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7113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路径78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8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195)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199)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204)蝮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 (209)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215)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 (219)烧伤中医临床路径 (223)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肿(TCD 编码:BWC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 编码:I80.205)。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
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4周至3个月。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TCD 编码:BWC220)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 编码:I80.205)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动脉栓塞、原发性盆腔肿瘤、淋巴性水肿、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9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伤筋病(TCD 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腕管综合征(ICD-10 编码:G56.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医骨伤科学》“伤筋篇”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针刀医学》“周围神经疾病篇”。
2.证候诊断采用《神经病针灸治疗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麻痹)的证候分类。
[3](1)气滞血瘀证(2)气血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伤筋病(腕管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日(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伤筋病(腕管综合征)的患者。
2.病情顽固、病程1年以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询问有病因与否如外伤、劳损,患者是否手腕和手掌内侧疼痛、麻木。
气滞血瘀轻者患手活动或抓握较久时出现酸胀不适、休息后消失,重者麻木可放射至前臂,有夜间麻醒史;气血两虚证者是否局部皮肤发白,指甲失泽变脆,患侧早期手部桡侧三指麻木,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萎缩。
晚期大鱼际肌可有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乙肝、梅毒、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片;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肌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腕关节CT或MRI,B超,血脂、ASO、类风湿因子、CRP等。
下肢静脉曲张【定义】下肢静脉曲张(lower extremity varicose veins)是指仅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成曲张状态,多见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者。
本病属中医学的“筋瘤”范畴【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外科学》(陆德铭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早期可见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
患肢逐渐静脉怒张,尤其是小腿部静脉盘曲成团,如蚯蚓集结,表面呈青蓝色,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
病程长久者,患肢皮肤血运营养障碍,可发生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发生湿疮和形成溃疡。
(二)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辨证分型】(一)劳倦伤气久站或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之气虚之证,中期不足则见脘腹坠胀,肾气亏损则见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二)寒湿凝筋或者骤受风寒或涉水淋浴、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寒邪伤及阳气,则见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三)外伤瘀滞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1.劳倦伤气治法:补中益气,活血舒筋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8g,人参8g,炙甘草9g,白术15g,当归6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红花10g,三七粉10g,丹参15g,伸筋草15g,白芍15g。
目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建议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股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或合并多项症状的住院患者:中、重度疼痛症状;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Ⅱ度以上;门诊治疗症状不缓解者;手术治疗后症状不缓解者;术后复发患者。
一、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育症(TCD编码:BWN090),第二诊断为筋瘤(TCD 编码:BWL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男性不育症(ICD-10编码:N46.x00),第二诊断为精索静脉曲张(ICD-10编码:I86.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男科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2016版)》。
精液特性的参考值下限参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检验手册(第5版)》;各种精液状态的诊断名称,依据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2016年发布的男性不育症诊断与治疗指南。
对于精索静脉曲张之阴囊疼痛者可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来进行半定量评估。
2.证候诊断参考《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肝肾亏虚证肾阳不足证气血两虚证(三)诊疗方案选择参考《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符合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不育症,第二诊断符合精索静脉曲张,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或合并多项症状的住院患者:①中、重度疼痛症状;②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Ⅱ度及以上;③门诊治疗症状不缓解者;④手术治疗后症状不缓解者;⑤术后复发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目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 (2)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 (5)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 (8)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11)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14)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17)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 (20)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23)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26)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29)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31)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33)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表单. (35)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38)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41)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建议表单. (45)股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48)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51)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临床路径表单. (54)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57)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60)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62)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65)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68)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ICD-10 :M41.1)行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 :81.05/81.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0 天时间住院第 1 天住院第 2 天住院第3-5 天(术前日)□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和决定手术方案□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估主要诊疗□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等病历书写□开检查检验单□确定诊断和手术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善术前检查项目□收集检查检验结果并评估□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向患者及/ 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自费用品协议书工病情□麻醉医师查房,向患者及/ 作或家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请相关科室会诊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完成各项术前准备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同前□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护理常规临时医嘱:□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病用侧凸矫形、内固定□二级护理□饮食□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术前医嘱□明日在全麻下行后路脊柱□术前指导术中唤醒及患者相关配合事宜、植骨融临时医嘱:药合□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重主要护理点医嘱工作□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病情 1. 1. 1.变异记录2. 2. 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2-6 天(手术日)住院第7 天(术后第 1 日)住院第8 天(术后第 2 日)□手术□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主□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过□完成常规病程记录□完成病程记录要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根据病情拔除引流管诊□完成手术记录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切口更换敷料疗□完成术后病程应处理□康复训练工□上级医师查房□观察下肢运动、感觉作□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观察下肢运动、感觉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骨科术后护理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饮食□饮食□饮食□轴线翻身□轴线翻身□轴线翻身□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抗菌药物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其他特殊医嘱点□其他特殊医嘱□其他特殊医嘱□必要时术后激素医□必要时术后激素□必要时术后激素临时医嘱: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心电监护、吸氧(根据□复查血常规□换药,拔除引流管病情需要)□补液(酌情)□拔尿管(根据病情)□止吐、止痛等对症处理□镇痛等对症处理□止痛等对症处理□必要时血常规□补液(酌情)□输血(根据病情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主要时报告医师量等相关记录□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工作□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正确的翻身及坐起方法□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1. 1. 1.病情变异记录2. 2. 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9 天(术后第 3 日)住院第10-19 天(术后第4-13 日)住院第20 天(术后第14 日)□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主要诊疗工作录□伤口换药(必要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复查术后全脊柱X 片(根据患者情况)□定做术后支具(必要时)□伤口换药(必要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正确使用支具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确定畸形矫正情况,明确是否出院□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病历□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如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骨科术后护理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出院带药□二级护理□二级护理□日后拆线换药(根据□饮食□饮食伤口愈合情况,预约伤口重□抗菌药物:如体温正□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换药及必要时拆线时间)常,伤口情况良好,无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 3 个月后门诊复查点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不适随诊抗菌药物治疗物治疗□术后康复治疗医□其他特殊医嘱□其他特殊医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嘱□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必(必要时)要时)□补液(必要时)□补液(必要时)□换药(必要时)□换药(必要时)□止痛等对症处理□止痛等对症处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主要□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出院宣教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工作□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3. 1. 1.病情变异记录4. 2. 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ICD-10:M40.1)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 :81.04-81.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6 天时间住院第 1 天住院第 2 天住院第 3 天(术前日)□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和决□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定手术方案□上级医师查房前评估主要诊□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等病历书写□确定诊断和手术方案□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患□开检查检验单□完善术前检查项目疗者本人不能签字时)、自费用品□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收集检查检验结果并协议书工作评估病情□请相关科室会诊□麻醉医师查房并与患者及/或家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完成各项术前准备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同前□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护理常规临时医嘱:□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形、内固定、植骨融合□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病用□一级护理□术前医嘱:□饮食□明日在全麻下行脊柱后凸矫临时医嘱:□术前用抗菌药物皮试,手术抗□电解质、肝肾功能□ESR、CRP、ASO 、RF、HLA-B27□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菌药物带药□感染性疾病筛查排检查和化验□一次性导尿包术中用□胸部X 线平片、心电图、肺功能、□镇痛等对症处理□术区备皮□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像、颈椎正□呼吸功能锻炼□术前灌肠侧位片□配血□根据病情:全脊柱CT 及三维重药□术前禁食水□凝血功能重点医嘱□其他特殊医嘱建、MRI 、肌电图、血气分析、激素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必要时术中带声□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入院护理评估□防止皮肤压疮护理主要□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护理□术前心理护理□观察心肺功能、劳动耐力□心理和生活护理□术前指导术中唤醒及患者相关工作□指导呼吸功能锻炼配合事宜□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病情 1. 1. 1.变异记录2. 2. 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1-4 天(手术日)住院第 5 天(术后第 1 日)住院第 6 天(术后第 2 日)□手术□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主要诊疗工作□向患者及/ 或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术者完成手术记录□完成术后病程□上级医师查房□麻醉医师查房□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完成常规病程记录□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观察下肢运动、感觉□完成病程记录□拔除引流管,伤口换药□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坐起(根据病情)应处理,观察下肢运动、感觉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骨科术后护理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一级护理□一级护理□饮食□饮食□饮食□轴线翻身□轴线翻身□轴线翻身□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其他特殊医嘱□抗菌药物□其他特殊医嘱重点医嘱□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根要时)需要)据病情需要)□换药,拔引流管□补液□胃粘膜保护剂(必要时)□镇痛等对症处理□拔尿管(根据病情)□止吐、止痛等对症处理(必□止痛等对症处理要时)□急查血常规□输血(根据病情需要)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师□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量等相关记录□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正确的翻身及坐起方法□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5. 1. 1.病情变异记录 2. 2. 2.护士签名医师时间住院第7 天(术后第 3 日)住院第8 天(术后第 4 日)住院第9-16 天(术后第5-12 日)□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伤口换药(必要时)□伤口换药(必要时)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主□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情况,确定畸形矫正情况,要□指导正确使用支具明确是否出院□复查术后全脊柱X 片(根诊据患者情况)□出院前复查ESR、CRP 疗□定做术后支具(必要时)□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工出院诊断证明书等病历作□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如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骨科术后护理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出院带药□二级护理□二级护理□日后拆线换药(根据□饮食□饮食伤口愈合情况,预约伤口重□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换药及必要时拆线时间)伤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 3 个月后门诊复查点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不适随诊疗□其他特殊医嘱□继续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医□其他特殊医嘱临时医嘱:临时医嘱:□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必要嘱□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必时)要时)□补液(必要时)□补液(必要时)□换药(必要时)□换药(必要时)□止痛等对症处理□止痛等对症处理主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出院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6. 1. 1.病情变异记录 2. 2. 2.护士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 :M47.1↑G99.2*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5 天时间住院第 1 天住院第 2 天住院第3-5 天(术前日)□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史、体检、平片、□完成病历书写□继续完成术前化验检查CT、MRI 等,行术前讨论,主□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确定手术方案要□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诊□上级医师查房□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疗□根据化验及相关检查结果□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工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房记录等病历书写作估,必要者请相关科室会诊□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长期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骨科护理常规□骨科护理常规□术前医嘱:重□二级护理□饮食□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二级护理□饮食□患者既往基础用药常规准备明日在□全麻/局麻+强化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点临时医嘱:◎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排检◎颈前路+颈后路手术□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医查和化验单□术前禁食水□感染性疾病筛查□抗生素皮试嘱□胸片、心电图□颈椎平片、CT、MRI□心肌酶、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根据病情需要决定)□请相关科室会诊□配血□一次性导尿包主要□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护理□入院宣教□心理和生活护理□提醒患者明晨禁水工作□入院护理评估□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病情1. 1. 1.变异记录2. 2. 2.时间住院第4-6 天(手术日)住院第5-7 天(术后第 1 天)住院第6-8 天(术后第 2 天)主要诊疗工作□手术□术者完成手术记录□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神经功能变化□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完成常规病历书写□注意引流量□注意观察体温□注意神经功能变化□上级医师查房□完成常规病历书写□根据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除引流管□注意观察体温□注意神经功能变化□注意伤口情况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全麻/局麻+强化后护理常□颈椎术后护理常规□颈椎术后护理常规规□饮食□饮食重□颈椎术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一级护理□一级护理□脱水(根据情况)□拔除尿管点□明日◎普食◎糖尿病饮食□激素□拔除引流(根据情况)◎低盐低脂饮食□神经营养药物临时医嘱:医□伤口引流记量□消炎止痛药物□换药(根据情况)□留置尿管□雾化吸入(根据情况)□补液(根据情况)嘱□抗生素□抗凝治疗(根据情况)□激素临时医嘱:□神经营养药物□通便临时医嘱:□镇痛□心电血压监护、吸氧□补液□补液(根据病情)□其他特殊医嘱主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情况□观察患者情况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工作□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7. 1. 1.病情变异记录8. 2. 2.护士签名医师时间住院第7-9 天(术后第 3 天)住院第8-10 天(术后第 4 天)住院第9-15 天(术后5-11 天,出院日)□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完成常规病历书写□完成常规病历书写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主□注意观察体温□注意观察体温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要□注意神经功能变化□注意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明确是否出院诊□注意伤口情况□注意伤口情况□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疗□根据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拍摄术后颈椎平片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工除引流管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作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出院医嘱:重□颈椎术后护理常规□全麻后护理常规□出院带药:神经营养药物、□饮食□颈椎术后护理常规消炎止痛药、口服抗生素点□一级护理□饮食□预约拆线时间□停抗生素□二级护理医□拔除引流(根据情况)临时医嘱:临时医嘱:□换药(根据情况)嘱□换药(根据情况)□补液(根据情况)主要□观察患者情况□观察患者情况□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工作□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9. 1. 1.病情变异10. 2. 2.记录护士签名医师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ICD-10:M48.02 )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术/ 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融合术/ 后路环形减压内固定融合术(ICD-9-CM-3: 81.05 )。
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内动脉动脉瘤(ICD-10:I72.0/Q28.1)。
行额颞开颅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ICD-9-CM-3: 39.5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破裂动脉瘤:①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颈内动脉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出血、脑室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等。
其中SAH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
②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外斜,瞳孔散大,对光反射缺失,多由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引起。
③脑血管痉挛症状:症状通常逐渐发生,表现为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④癫痫发作:可发生抽搐,多为大发作。
⑤脑积水:动脉瘤出血后,可因凝血块阻塞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引起急性脑积水;或基底池粘连、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引起慢性脑积水。
(2)未破裂动脉瘤: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TIA发作等,或动眼神经麻痹、患侧视力视野受损,也可无任何症状,经查体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
2.辅助检查(1)头颅CT:是SAH首选诊断方法,通过CT扫描还可评定以下方面:①脑室大小:部分动脉瘤破裂患者立即发生脑积水;②血肿,有占位效应的脑内血肿或硬脑膜下血肿;③脑梗死;④脑池和脑沟中出血量:用于Fisher分级,是血管痉挛的重要预后因素;⑤合并多发动脉瘤时,CT可以初步判断责任动脉瘤;⑥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头颅CT初步预测动脉瘤的位置:出血主要在鞍上池和侧裂,可考虑颈内动脉动脉瘤。
(2)CT脑血管造影(CTA):多数情况下可以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多发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钙化情况,以及病变与骨性结构解剖关系。
2014年曹县中医医院外一科筋瘤(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诊疗规范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
《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筋瘤好发于下肢,相当于西医下肢静脉曲张交错所形成的静脉团块。
其特点是: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伴有患肢酸胀不适,病久可伴发湿疮、臁疮。
【病因病机】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筋脉纵横,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或骤受风寒或涉水淋雨,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块成瘤;或因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外科学》(陆德铭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早期可见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
患肢逐渐静脉怒张,尤其是小腿部静脉盘曲成团,如蚯蚓集结,表面呈青蓝色,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
病程长久者,患肢皮肤血运营养障碍,可发生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发生湿疮和形成溃疡。
(二)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
2.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
3.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
4.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明确。
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者或怀孕的妇女,多见于下肢的两小腿。
早期感觉患肢酸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
患肢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或向远心方向挤压,可缩小,但患肢下垂或放手顷刻充盈回复。
有的在肿胀处发生红肿、灼热、压痛等症状,经治疗后则条索状肿胀较为坚韧。
瘤体如被碰破,流出大量瘀血,经压迫或结扎后方能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