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 格式:wps
- 大小:74.54 KB
- 文档页数:2
【新提醒】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97例报告展开全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97例报告①刘志国,①韩涛,①高玉国,①林以彦,①曹慧,②汪国和①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博爱医院,池州青阳 242800②安徽省祁门县蛇伤研究所,安徽祁门,245600我院坐落在皖南山区,青阳县陵阳镇,该地区山林密茂,生态环境均衡,蛇种类繁多,常见的毒蛇有:神经毒类的银环蛇,血液毒类的五步蛇(蕲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白头蝰蛇,混合毒类的蝮蛇、眼镜蛇。
其中青阳县陵阳镇、杨田镇、庙前镇、九华山、杜村以蝮蛇、银环蛇分布为主,酉华乡、乔木乡以蝮蛇、五步蛇分布为主,石台黄山区、贵池区以蝮蛇、五步蛇、银环蛇、眼镜蛇分布为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197例。
其中男:122例;女:75例;年龄最大的84岁,年龄最小的9岁。
咬伤部位:上肢87例(占44.2%);下肢104例(占52.8%);臀部2例(占1.0%);毒液伤眼1例(占0.5%);头面部3例(占1.5%)。
其中蝮蛇咬伤128例,竹叶青蛇咬伤26例,五步蛇咬伤32例,眼镜蛇咬伤7例,银环蛇咬伤2例(其中一例因耽误治疗时间,来院途中死亡),烙铁头蛇咬伤2例。
咬伤就诊时间为15min~11天。
1.2临床表现①蝮蛇咬伤:局部症状:可见毒牙痕2个或者4个,牙痕呈“八”字形或倒“八”字形,深而清晰,牙痕间距0.3-0.6cm,肿胀后一般辨认牙痕不明显。
蛇伤早期局部有刺痛麻木感,并逐渐加重。
伤后30min左右疼痛最为明显,伤肢活动疼痛加重。
伤口一般出血不多,常有少量淡黄色或血性液体渗出,周围红肿发展迅速,并有水泡和血泡,甚至皮下瘀斑,周围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少数出现伤口局部组织坏死出现。
全身症状:多在咬伤后4-12小时出现,表现为眼脸下垂,视物模糊,头晕目眩,尤其复视明显,为蝮蛇咬伤特有症候之一。
继而出现畏寒、发热、胸闷、颈部及全身肌肉酸痛,并出现心肺循环、呼吸系统、肾功能衰竭(尿量减少或血尿,酱油色尿)。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轻型的住院患者。
一、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病(蝮蛇咬伤)(TCD编码:BWV0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ICD10编码:T63.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蛇伤治疗学》(舒普荣,舒小红,崔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病情程度(1)轻型(2)重型(3)危重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临床常见证候:风火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毒蛇咬伤(蝮蛇咬伤)的患者。
2.病情程度属于轻型。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以下任何一项即不进入本路径:(1)病情程度属于重型或危重型者。
(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婴幼儿被蝮蛇咬伤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动脉血气分析、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风火毒证:清热解毒、祛风凉血、通利二便。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火毒证蛇伤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研究(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火毒型蛇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火毒证毒蛇咬伤患者60例作为临床路径组按照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回顾性调查2010年火毒证毒蛇咬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
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火毒型蛇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无影响,但是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下降。
【关键词】火毒证;蛇伤;临床路径【基金项目】”福建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专科(专病)主要病种临床诊疗优化方案研究”项目课题(zlcwk02)【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64-01 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变化快,症状多种多样,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不良后果,轻者致残,重者丧失生命。
我院是福建省蛇伤救治中心,每年收治大量蛇伤患者,为优化临床诊疗,2011年我科对火毒证蛇伤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接受并完成临床路径管理与治疗的火毒证蛇伤患者60例作为临床路径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5.74±0.96岁;以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火毒证蛇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4.65±1.47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3临床分型与评分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委员会蛇伤急救专业委员会2001年12月制订的《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临床路径组轻型60例,对照组轻型60例。
蛇串疮中医临床路径一、蛇串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BWP020 带状疱疹ICD10:B02.901);(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带状疱疹协作组制定的蛇串疮诊疗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急性起病,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2)主要症状: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3)主要体征: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4)辅助检查:无特殊。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肝胆湿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优化验证的中医治疗方案。
1、内治法(1)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清热解毒除湿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针剂,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健脾除湿的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健脾益气中药针剂,如黄芪注射液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余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活血止痛中成药如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丸等。
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针剂,如丹参注射液等。
2、外治法(1)药物外治疗法:①抽疱液:水疱较大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②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湿敷,如黄柏、马齿苋等中药按3-10%比例加水,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待凉至室温,以6~8层纱布浸于药液中,稍拧干至不流水为度,湿敷患处,每隔10分钟,交替1次,共计湿敷30~40分钟。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有蝮蛇咬伤史。
(2)被咬部位疼痛,或局部麻木,伤肢肿胀,2~3天后最为严重。
(3)咬伤处有两点大而深的牙痕,其周围可出现血疱、水疱、瘀斑。
(4)可有发热,头昏,嗜睡,复视。
严重者出现视觉、听觉障碍,神情淡漠或神志昏蒙,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流涎,瞳孔散大,或皮下、内脏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蛇伤治疗学》(舒普荣,舒小红,崔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明确的蝮蛇蛇咬伤病史(时间、地点、咬伤部位)。
(2)局部症状:一般有牙痕两个,间距较小,深而清晰,伤口出血不多,有刺痛及麻木感。
伤肢肿胀严重,伤口附近可有大小不等的血、水疱,破溃后组织溃烂,产生炎性溃疡,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
(3)全身症状:一般咬伤后1~6小时出现头晕头痛、或有发热,胸闷、心悸、烦躁、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四肢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不适。
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或衰竭,心功能损害或衰竭或呼吸肌麻痹而呼吸停止。
(二)证候诊断风火毒证:主症:患肢红肿、疼痛、青紫, 皮下瘀点、瘀斑;全身症状有眼睑下垂,张口不利,颈项强硬,头晕,眼花,胸闷,心悸,小便短赤或不利,大便秘结。
兼症:局部症状或有水疱,血疱,或伤处溃烂;全身症状可有头痛,寒战发热、伸舌不利,颈项强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四肢关节酸痛,严重者烦躁抽搐,甚至神志昏愦。
舌苔黄白相兼,后期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三)病情程度1.轻型:蝮蛇咬伤后无明显脏腑功能损害。
2.重型:蝮蛇咬伤后出现明显脏腑功能损害。
3.危重型:蝮蛇咬伤后出现脏腑功能衰竭。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风火毒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熄风、通利二便推荐方药:重楼、半边莲、半枝莲、生大黄、白茅根、车前草、防风、蝉衣、生地、白芷、野菊花、生甘草等。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2022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 编码:BW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21年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带状疱疹治疗指南》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临床常见证候: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与《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蛇串疮(带状疱疹)。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蛇串疮(TCD 编码为:BWP020)和带状疱疹(ICD-10 编码:B02.901)或带状疱疹性神经痛(ICD-10 编码:B02.202+)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首先需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
---------------------------------------------------------------最新资料推荐------------------------------------------------------ 毒蛇咬伤入院记录-主诉及现病史主诉 [频率] 【阵发性;反复;频发;突发;持续性;偶发;间断性】(默认值) ___年/月/ (数值) ____ [时间单位]【年;月;周;天;小时;分钟】(默认值)伴随症状 {其他不适;胸痛;气促;心悸;出汗;濒死感;烦躁不安;头痛;黑朦;头晕;视物模糊;不能动弹;面部发红;极度紧张;紧张;眩晕;视物需旋转;旋转感}(默认值)类型描述单选【A; B;C;D; 】多选 { A; B;C;D;} 文本 ____ 主诉:蝮蛇咬伤(数值)____ [时间单位]【周;天;小时;分钟】(默认值)。
现病史:(数值)____ [时间单位]【周;天;小时;分钟】(默认值)前患者[部位]【左手;右手;左足;右足】(默认值)蝮蛇咬伤。
伤口疼痛,[出血情况]【无明显;有少量;有较多】出血(默认值),咬伤部位及其周围迅速肿胀,并向周围扩展,随后局部出现[局部其他症状]{ 皮下出血;淤斑;水泡;皮肤颜色发黑;}(默认值)等症状。
伤后[有无全身症状]【有;无】(默认值){全身乏力;视物模糊;复视;呼吸困难;嗜睡;血尿;少尿;无尿;其他不适;}(默认值)等症状。
出现[部位]【胸骨后;心前区;剑突下;胸骨后;心前区;剑1 / 13突下】(默认值){心绞痛症状}{胸闷;胸痛;闷痛;压榨感;紧缩感;心悸;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头晕;头痛}(默认值)感,一般持续(数值)____[时间]【分钟;小时;天;秒】(默认值)左右, {心绞痛症状}{胸闷;胸痛;闷痛;压榨感;紧缩感;心悸;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头晕;头痛}(默认值)经过[缓解因素]【自行休息;持续不缓解;服用硝酸脂类药物;服用药物(不详);服用镇静类药物;运动;进食】默认值)约(数值)____[时间]【分钟;小时;天;秒】(默认值)后缓解, {心绞痛症状}{胸闷;胸痛;闷痛;压榨感;紧缩感;心悸;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头晕;头痛}(默认值)时[是否伴有]【伴;不伴】(默认值)有{伴随症状}{其他不适;胸痛;气促;心悸;出汗;濒死感;烦躁不安;头痛;黑朦;头晕;视物模糊;不能动弹;面部发红;极度紧张;紧张;眩晕;视物需旋转;旋转感}(默认值)。
蛇串疮中医临床路径一、蛇串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蛇串疮(TCD:BWP020 带状疱疹ICD10:B02.901);(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管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带状疱疹协作组制定的蛇串疮诊疗方案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急性起病,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2)主要症状: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3)主要体征: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4)辅助检查:无特殊。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肝胆湿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优化验证的中医治疗方案。
1、内治法(1)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清热解毒除湿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针剂,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健脾除湿的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等。
疼痛剧烈者可配合内服元胡止痛胶囊。
可选用健脾益气中药针剂,如黄芪注射液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余毒。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可予活血止痛中成药如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丸等。
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针剂,如丹参注射液等。
2、外治法(1)药物外治疗法:①抽疱液:水疱较大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②中药湿敷:红斑、水疱、渗出皮疹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湿敷,如黄柏、马齿苋等中药按3-10%比例加水,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待凉至室温,以6~8层纱布浸于药液中,稍拧干至不流水为度,湿敷患处,每隔10分钟,交替1次,共计湿敷30~40分钟。
毒蛇咬伤求生手册(图文)毒蛇咬伤求生手册(图文)被毒蛇不幸咬伤时首先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扩散。
然后立即用止血带、橡胶带或随身所带绳子等在肢体被咬伤的上方扎紧,以防止毒液扩散。
缠扎紧度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准;缠扎时应留一较长的活的结头,便于解开,每15~3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缠扎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
急救处理结束后,解除所扎止血带。
缠扎止血带后,可用消过毒的刀(如来不及消毒,可将刀放在火上烧一烧)在伤口处划开一个小口子,用手指直接从咬伤处挤出毒液,紧急情况时可用口吸吮,但一定要注意口腔内应无破损或龋齿,以免吸吮者中毒。
吸吮时要边吸边吐,再以清水、盐水或酒漱口。
一、认识毒蛇(一)常见分类世界上有毒蛇近500种,我国至少有50种,常见的毒蛇主要有:①眼镜科(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②蝰蛇科分为蝰亚蛇科(蝰蛇),③蝮亚蛇科(尖吻蝮、竹叶青和蝮蛇);④海蛇科(海蛇)。
长江以北以蝮蛇为常见,东南沿海有海蛇。
全世界每年被毒蛇咬伤(venomous snake bite)致死者约有20000~25000人。
被毒蛇咬伤机会较多的人群为农民、渔民、野外工作者和从事毒蛇研究人员.咬伤部位以手、臂、足和下肢为常见。
毒蛇咬伤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眼镜蛇眼镜蛇依靠神经性毒液杀死猎物。
神经性毒液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因而出现肌肉麻痹而致命。
眼镜蛇(尤其是较大型种类)的噬咬可以致命,取决于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影响呼吸;尽管抗蛇毒血清是有效的,但也必须在被咬伤后尽快注射。
在南亚和东南亚,每年发生数千起相关的死亡案例。
尖吻蝮(五步蛇)通身棕褐色为主,头大,三角形,鼻子上翘(看上去象叼个烟头):尖吻蝮(五步蛇)凶狠,主动袭击,症状发病凶,全身出血,伤口剧痛、组织坏死。
蝰蛇通身棕褐色为主,头三角形略长:蝰蛇。
受惊时,能长时间对峙。
全长1米,重达1.5千克,蝰蛇原产泰国,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