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购件入库检验规程
- 格式:pdf
- 大小:147.03 KB
- 文档页数:28
外购件入厂验收标准及规程一、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亚洲富士长林电梯(新余)有限责任公司所涉及的曳引机、限速器及其他外购件及企业自行提供图样,技术要求的标准件等外购产品的验收。
二、目的为了对入厂外购件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防止未经验收、未经验证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以确保入厂外购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司产品的质量要求,特别制定本规范。
三、验收规则物品进厂验收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各有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把关,凡未经进厂质量验收或进厂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外购产品一律不得入库,更不能擅自使用。
四、外购件进厂验收说明(一)物品进厂验收的依据依照外协、外购物件的技术标准(由技术部负责提供)、工艺文件等相关资料。
1.外购产品由供应商提供型式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验收单、质量保证书等技术要求、质量应具备的文件。
2.没有质量证明文件的外协、外购产品,采购部门必须与技术、外协、外购件入厂验收规范品质等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在取得相应的质量文件后才能交检,否则不予验收。
3.对产品品质性能及使用安全性将产生较大影响的入厂验收外购件:曳引机等安全部件进行全检。
4. 首次签订合同意向的供方生产的外购件进行全检。
5.技术质量部门应做好质量验收记录,并将各种质量合格资料收存归档,保证其完整性,可追溯性和检索性。
(二)外购件进厂验收程序1.外协件入场后,由采购部门人员填写《报检单》(一式三份)向技术质量部验收人员进行报检,报检单上应注明产品名称、图号、数量、生产厂家等。
2.报检时,由采购部门将质量证明书及技术要求的相关的材质、型式试验等报告提交验收人员审核。
3.凡没有生产厂家验收合格证明书及有关质量凭证的产品、标识不符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其他质量凭证不合格的产品验收员不予受理,由采购部门负责退货。
若有特殊情况,应由采购部提出书面申请,报管理者批准后,方可进厂验收。
4.原始凭证审核合格后或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后,验收人员应立即按照“外购件进厂验收说明、要求”并依据本公司产品设计样图、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或技术条件及合同规定进行验收,采购部应予以配合。
外购、外协件抽检检验规程减速机进货抽样检验规程为控制采购产品的质量,确保采购产品的安全使用性能,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减速机进厂抽样检验规程:1、减速机进货必须是由合格供货方提供的。
2、减速器进厂时,必须将配套合格证、说明书、安标证、出厂检验报告一并提供给公司质检员验对合格有效,方可入库验收。
3、减速机抽样比例为全检,执行标准MT/T681-1997。
4、除本公司检测项目,其余以出厂检验报告为据。
5、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⑴外观质量(表面光洁、油漆均匀、装配螺栓紧固完整)。
⑵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轴径、长度和键槽尺寸。
⑶啮合性能测试:应整体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咬合间隙不可过大。
⑷安装部位尺寸、形状和配合精度。
6、检测方法:⑴目测外观质量。
⑵用千分尺、卡尺、深度尺等计量器具检测输出轴和输入轴的轴径尺寸、键槽尺寸。
⑶用手转动输入轴进行啮合性能测试,应整体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咬合间隙不可过大。
⑷用卡尺、深度尺测量安装部位定位键,联接螺孔中心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
7、判定原则:⑴关键尺寸配合不合格判为不合格。
⑵转动不灵活有卡滞现象,由供应部门联系供货方处理解决,解除不了,判不合格退货。
⑶安装部位尺寸、形状不合格无法安装判不合格。
⑷在减速机组装试车中发现异常噪声、温升过高、漏油等,判不合格,及时更换及索赔。
偶合器进货抽样检验规程为控制采购产品的质量,确保采购产品的安全使用性能,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偶合器进厂抽样检验规程:1、偶合器进货必须是由合格供货方提供的。
2、偶合器进厂时,必须将配套合格证、说明书、安标证、出厂检验报告一并提供给公司质检员验对合格有效,方可入库验收。
3、偶合器抽样比例为全检,执行标准MT208-1995、MT/T100-1995。
4、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⑴外观质量—目测偶合器表面光洁、油漆均匀、配套件齐全。
⑵输入、输出端轴孔及键槽尺寸用内径量表对输出、输入轴、孔径测量,技术要求按标准,测量时应交叉测量不同位置,以保证圆度、花键孔可用标准花键轴插入测试。
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检验操作规程(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检验操作规程目的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毛坯、外协半成品及配套件进入生产过程,并为稳定正常生产秩序和保证成品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
范围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材料、外购、外协物资。
内容3.1外购件:外购物资进厂前,采购人员必须要求供货方提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保证活动的外观证明,如“厂名、厂址、检验试验报告、检验记录、技术文件、合格证”等,必须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拒绝“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
外购物资进厂后,保管人员按《仓储管理程序》收料,并通知进料检验员检验。
外购物资按其质量特性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缺陷的严重性,分为A、B、C三类,A类是关键的,施行严格的全项检查。
B类是重要的,抽检必要的质量特性。
C类是一般的,可以凭供货质量证明文件验收。
检验人员首先验证外购物资的外观证明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按照相关的标准,图纸的特性要求对外购物资的外部形状、规格、特性、外观标记及物资外包装等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检验,对于数量较多且一般性的外购物资可按比率10﹪进行抽样检验,并做好检验结果记录。
电机:型号、规格、质量证书、合格证、供货厂家等,按技术部确定的要求逐一检查,煤安专用的外购零部件必须是申报“煤安”中心的规定厂家。
然后进行通电试验测转速和技术要求是否一致。
轴承:型号、规格、质量证书、合格证、供货厂家等,按技术部确定的要求逐一检查,煤安专用的外购零部件必须是申报“煤安”中心的规定厂家。
按抽样标准抽查,检测外径、内径和厚度。
泵、阀:型号、规格、质量证书、合格证、供货厂家等,按技术部确定的要求逐一检查,煤安专用的外购零部件必须是申报“煤安”中心的规定厂家。
上液压检测台逐一检测。
密封件、胶管等由检验员确认:型号、规格、质量证书、合格证、供货厂家等,按技术部确定的要求逐一检查,煤安专用的外购零部件必须是申报“煤安”中心的规定厂家。
原材料、外购件检验规程编号:****-C-2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厂检验要求及流程,适用于公司生产用原材料、外委、外协及外购件进货检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由技术部负责解释及修订。
2.目的为确保进货原料质量符合要求,避免不合格品进入生产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3.职责3.1 技术部是进货检验归口管理部门。
3.2 技术部设专职质检员负责进货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3.3 质检工程师负责编制关键件、主要原材料、外购及外协件的进货检验规程。
3.4 质检工程师负责指导质检员开展检验工作。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 外委、外协、外购(材料)件进货后,由物流中心采购员填写进货检验申请单,交进货质检员,质检员接到申请单后实施检验。
4.2 凡生产用关键性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进货后,采购员要向质检员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质检员只对其外形尺寸、表面质量进行检验,若有不合格品加倍抽查,再有不合格品,视本批为不合格,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3 需要做其它性能检验的材料,要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其进行验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4.4 要建立关键件、关键工序检验规程,质检员依据关键件、关键工序检验规程对重要原材料和安标受控零(元)部件进行检验。
关键件100%检查,其他件按照检验规程规定的抽检比例检查,若有不合格品,视本批为不合格,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5 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及外委、外协、外购件,质检员在进货检验申请单上签字或盖章,采购员依据此单办理入库。
4.6 质检员对验证完的采购物资要认真填写进货检验记录,如有更改在更改处划一横线,重新填写正确的,然后在更改处签名或盖章。
检验记录每月末由检验工程师收集、审核、装订、交质检工程师存档,进货检验记录保存三年。
4.7 经检验不合格的零件由物流中心负责与供应商联系改进和预防措施,待供应商解决问题以后,重新交检,合格验收,不合格退货,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由物流中心负责退货。
原材料、外购、外协件进厂验收规定为使我公司生产的板式热交换器和换热机组制造采购的材料质量符合法规、技术标准及用户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定。
包含板式换热器所应用的夹紧板、换热板片、密封垫片、密封胶套、管材、螺栓、法兰、焊材、型钢、水泵、阀门及外加工夹紧板上下梁喷塑的检验要求。
确保所使用的材料准确无误,并具有可追溯性。
一、采购材料检验及验收1、采购的材料进厂后,采购员在工作时间2 小时之内与储运部保管员办理交接手续,保管员负责将实物存放在待检区,采购员持材料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填写《进货申请检验记录单》向质检部报检。
如当时无法提供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应持传真件报检,并于7 天之内将原件交质检部存档,拖期罚责任人20 元/ 天。
质检部收到进货申请检验通知后 4 小时之内检验完毕并开具产品验收单,需复验的材料 3 天之内完成,需出具权威机构复验证明的7 个工作日之内完成。
未经质检部验收储运部不得发放使用,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每次罚款50 元。
材料责任工程师监督材料存放管理,有权对违反规定的进行批评和处罚。
2、质量证明书的审查板材进厂时应核对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内容应齐全,字迹清晰,并加盖生产单位的质量检验公章,也可以是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的有效复印件。
质量证明书中的材料牌号、规格、生产炉号必须与实物一致,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交货状态及其它试验结果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3、夹紧板3.1 检验依据GB/T699《优质碳素钢结构钢》GB/T700 《碳素结构钢》GB/T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713《锅炉及压力容器用钢板》3.2 实物检查材料商的原生产单位的标识、技术标准、炉批号、规格、牌号、生产日期,应与质量证明书上相一致。
外形尺寸用游标卡尺或盒尺进行测量,材料尺寸的偏差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厚度不能有下偏差。
钢板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夹杂、分层等不允许的缺陷及腐蚀较严重的情况。
外购件检验规程1. 目的本文旨在确保公司采购的外购件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并能够准确地满足公司的生产需求。
通过实施本检验规程,将确保外购件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适用范围本检验规程适用于所有采购的外购件,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和工具等。
对于重要影响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关键外购件,应特别注意检验和控制。
3. 检验依据外购件的检验应基于以下依据:- 国家和行业标准- 供应商提供的规格和要求- 公司内部的质量标准4. 检验内容外购件的检验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外观检查:检查外观是否完整、表面是否有缺陷或损坏等。
- 尺寸测量:按照规格要求,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尺寸测量。
- 功能测试:对外购件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 包装检验:检查外购件的包装是否完好,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5. 检验程序外购件的检验程序包括以下步骤:1. 检验准备:准备所需的检查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来料检验:对外购件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功能测试,记录检验结果。
3. 合格判定: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外购件是否合格。
如不合格,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检验记录:记录外购件的检验结果,包括合格和不合格的数量、原因等信息。
5. 外购件存储:将合格的外购件妥善存储,防止损坏和混淆。
6. 检验报告对于重要的外购件,应编制检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供应商信息- 外购件规格和要求- 检验结果- 问题和改进建议7. 质量控制除了来料检验,公司还应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包括:- 供应商评估和审核- 合同和质量协议的管理- 追溯性和质量记录的维护以上为外购件检验规程的基本内容,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以满足具体的采购和质量管理需求。
外购外协件入厂检验规程一、说明1.本规程制订的依据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47009-2010《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NB/T47010-2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以及有关材料标准。
2.本规程仅作本公司制造(一、二、三类)容器外购、外协件入厂验收规定。
二、外购件的入厂验收要求3.凡入厂外购件应按表一规定进行外观检验。
4.用于主要受压的外购件应有材料熔炼单位的材料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证明书的有效复印件,其各项指标应符合本公司HN/ZQM-7-25“压力管道元件用原材料入厂检验规程”规定的要求。
5.外购件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上必须标明材质及批号,主要受压外购件合格证提供数据必须符合表2的要求,如有缺项还应补项复验。
6.凡复验结果有不合格项目,应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双倍复验,双复中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即为不合格,不合格外协件不准入库。
7.对于不合格上述规定要求的外购件,原则上不能用于容器,应提交材料责任人员研究决定。
8.外购件应按统一编号、按批号验收入库,验收合格的外购件应按本公司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材料标记移植的规定进行标记,按批上架分类保管,示明标记,严防错混。
三、外协件的入厂验收要求9.凡入厂外协封头应按有关技术协议与表一规定项目进行入厂验收。
10.发现外协封头材质标记与本公司不符时,不予验收并应予退货,调换打有本公司材质标记的外协件。
11.主要受压外协锻件,外协单位应提供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其各项数据还应符合表二规定要求,三类容器的主要受压件锻件按规定复验,供方应提供试样。
12.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外协件原则上不予验收,应提交材料责任人员研究决定。
13.主要受压外协锻件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提供的数据有缺项或对提供数据有怀疑时,应补项或对怀疑数据进行理化复验。
14.凡复验结果有不合格的外协件,应对不合格项目双倍取样复验。
汽车外购外协件入库检验抽样管理办法
1、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我公司外协件入库抽样检验的具体实施办法,以达到科学管理、精心制造的目的。
2、实施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众泰控股集团XXX汽车责任有限公司XXX分公司对多有外协件配套件的抽样,但不包括油类辅助材料等。
3、实施内容
中国众泰控股集团XXX汽车责任有限公司XXX分公司的外协配套件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标准、钣金件及总成;二是底盘件、内外饰件、电器等主要零部件及总成。
3.1正常情况下按《中华人命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828.1-2003/ISO2859-1:1999抽样
规定执行。
3.1.1标准件钣金件采用GB/T2828.1-2003/ISO2859 -1:1999抽样规定中样本量字码采
用一般检验水平Ⅲ执行
样本量字码(一般检验水平Ⅲ)
3.1.2底盘件、内外饰件、电器等汽车零部件及总成采用《中华人命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828.1 -2003/ISO2859 -1:1999抽样规定中样本量字码采用特殊标准水平S-4执行
样本量字码(特殊标准水平S-4)
抽样数量对照表
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接收质量限(AQL)
注:保安件的重要参数接收判定值AC=0,重要件接收质量限AQL2.5。
一般件接收质量限AQ14,见RX6400整车零部件重要度分类规定。
3.2 整车试装件按批量大小决定抽样检验规定
3.3若在第一次抽样检验中被判定不接收,则加倍抽样检验;若加倍抽样检验后再次出现被判定不接收,则判定整批不合格。
4附录:
《配套产品入库检验记录单》
《质量品质检验书》
配套产品入库检验记录单单据编号。
xx公司程序文件出版日期: 2009年7月21日编号:批准:外购、外协件入库检验程序1 目的对外购、外协件进行控制, 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外购器材、外协件。
3 职责质管部负责外购、外协的入公司检验工作。
4 工作程序4.1 送检4.1.1 采购的产品或物资, 按入公司检验要求, 进行检验或验证, 合格的填写“物品入库检验报告单”入库。
4.1.2 委托加工的外协产品由主管人员或供方送货员依据送货单预先查验有无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核对型号、规格、牌号、数量、生产厂、生产日期、检验外包装是否完好。
如有疑问, 应与送货单位交涉或拒收, 预验合格后, 则送质检部门签收。
4.2 检验4.2.1 检验依据:Q/JT010421 外购产品入公司验收, 按入公司检验规程执行, 检验依据依次为采购合同, 技术协议, 生产方产品标准, 本公司相关产品的检验工艺文件, 元器件检验通用规范;外协件按外协加工协议。
外协检验工艺文件或加工图纸进行检验。
4.2.2 检验人员检验后应详细填写送检单上的有关栏目。
检验内容及标准应写明具体内容。
也可写明检验所依据的文件号, 如有不合格, 应写明不合格特征。
4.2.3 检验合格的由检验人员开具验收合格证, 随同合格物品放置“待入库区”。
4.2.4 检出不合格品由检验人员隔离, 不合格品由相应部门联系退货事宜。
让步接收的, 需办理让步接收手续, 由主管经理批准后实施。
4.3 入库检验合格的产品连同入库检验报告单, 按入库程序办理入库手续。
4.4 对于在外协加工协议中规定,须在供应方进行交收检验的,由质管科指派检验人员前往供应方按协议规定实施检验。
检出不合格品责成供应方隔离并作出处置, 检验合格接受的, 仍应由供应部门及质检部门办理送检及入库手续。
外购、外协件入库检验程序表xx公司物品入库检验报告单检验部门意见: 检验人:。
1. 目的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检验依据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材料执行标准及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4. 职责4.1采购部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4.1.1采购人员负责下达《请验单》);4.1.2质检部检验员根据《请验单》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4.1.3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4.2仓储部门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4.3质检部门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工作指导,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5. 工作内容5.1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关键项(A类):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具体有:主筒材料、主法兰、支法兰、封头。
重要项(B类):即重要原材料、零部件,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具体有:支筒材料、吸附法兰、气管座等其它受压部件一般项(C类):即一般原材料、零部件,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为生产过程辅助,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具体有:吊耳、接线端子、支撑脚、保护板等非受压部件。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00%,一般项不低于95%。
5.3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送达《请验单》——〉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检验并填写《验收、入库通知单》——〉交质量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请验单》,质量负责人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验收、入库通知单》,试用必须有相关人员认可。
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入库检验规程1. 目的对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入库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入库检验。
3. 定义和术语采用ISO/TS16949-2009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划分4.1、采购部负责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的送检工作,并根据检验结果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
4.2、仓库负责对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行登记并入库。
4.3、技术质量部负责提供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的检验依据,并负责外购件的入库检验工作,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必要时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5. 检验人员资质为保证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入库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事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入库检验的检验员必须具备以下资格之一:5.1 具备国家认证初级以上检验师资格的检验员。
5.2 在本公司服务一年以上,并熟悉公司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的使用情况的检验员。
5.3 经本公司培训,并通过原材料、外协外购件检验员资格考试的检验员。
6. 检验场地与检验工具6.1 检验场地原材料、外协外购件检验必须有明确的检验区域和场地,能严格区分待检品、合格品、待判定品和不合格品。
6.2 检验平台原材料、外协外购件检验所使用的检验平台必须为一级以上的检验平台。
6.3 检验工具原材料、外协外购件检验须配备专用的检验工具并对其每年定期校检,以保证检具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7. 工作内容7.1、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的重要度分类根据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关键项、重要项和一般项:A、关键项: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B、重要项:即重要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C、一般项:即一般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一、目的和范围1.目的:为了确保原材料外购件的质量,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持续性,并减少生产中的废品和损失。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原材料外购件的入厂检验。
二、检验人员及职责1.检验员:负责对进厂的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2.供应商代表:负责在检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并配合检验员进行检验。
三、检验内容及方法1.外观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表面平整度、尺寸、颜色和表面的划痕等。
2.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要求。
3.物理性能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物理性能进行检验,包括强度、硬度和韧性等。
4.尺寸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包装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包装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公司的包装要求。
四、检验依据1.公司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
2.原材料外购件的技术文件和规范。
五、检验方法1.目视检查:对外观进行检查,发现明显缺陷即判定为不合格。
2.化学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3.物理性能测试:使用强度测试机、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设备对物理性能进行测试。
4.尺寸测量:利用测量仪器对原材料外购件的尺寸进行测量。
5.包装检查:对包装进行检查,确认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六、检验记录及保存1.检验记录: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2.检验报告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判定结果等内容。
3.检验记录应保留至少两年以上,并按照公司相关文件管理要求进行保存。
七、不合格处理及评审1.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以书面形式通知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不合格品应按照公司相关的退货流程及时返厂或退货,并要求供应商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3.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和评审,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1 目的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职责3.1采购部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
3.2仓库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3.3研发部负责提供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依据。
3.4质检组检验员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反馈。
3.5采购部根据各部门反应的信息对供应商进行考评。
4 工作内容4.1 外购件的分类根据外购件的用途和性能分为标准件、钢材、铜材、铸件、辅助材料等。
4.2 进货检验判定标准4.2.1 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4.2.2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
4.3 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仓库)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全检)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检组负责人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研发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单。
研发部已制定有检验项目的,检验员可直接按原检验项目检验。
样件检验完毕后,检验单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交由研发部、质检组作出结论。
如供方连续三次供货均合格,经企业相关部门评审合格后,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合格供货方名录》,根据供方情况制定供货份额。
供方非首次供货:供方须持检验报告、合格证、采购部填写的《报检单》,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质控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4 检验工作要求4.4.1 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采购计划和交货进度,详细填写采购件名称、交检批数量、制造单位等内容。
4.4.2 检验员严格按本《检验规程》、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问题通知等要求,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测数据。
4.4.3 检查结果报研发部负责人,研发部负责人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加工及装配等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
主要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检验规程一、检验范围:主要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检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性能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硬度检测、抗拉强度检测等。
2.化学成分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包括采样、试样制备、检测方法选择等。
3.机械性能检验:对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机械性能进行检验,包括静力试验、动力试验等。
4.寿命测试:对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进行寿命测试,以验证其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
二、检验流程:1.原材料接收:原材料到货后,首先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表面是否有明显破损、变形等问题。
2.采样:根据原材料的形态和尺寸,进行合适的采样方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试样制备:根据具体的检测方法,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试样制备。
4.检测方法选择:根据原材料的性质、用途和国家标准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检验。
5.检验记录:对检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检验结果评定:根据国家标准和产品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判断原材料是否能够符合产品要求。
7.合格品处理: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标识、入库和存储。
8.不合格品处置: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进行退货和返工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投入到生产中。
9.外购件和外协件的检验流程与原材料类似,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三、检验设备和仪器:1.外观检查:显微镜、测量仪器等。
2.尺寸检测:千分尺、卡规、游标卡尺等。
3.化学成分检测: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光谱仪、色谱仪、光度计等。
4.机械性能检测:拉力试验机、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
5.寿命测试:启闭试验机、振动台、高温烤箱等。
四、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对于每次检验都需要做详细的检验记录,包括原材料的基本信息、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
2.检验报告:根据实际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并将报告交给有关部门和责任人。
原材料、外购件入厂检验规程1 目的对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进货检验。
3 职责。
4 工作内容根据外购件的用途和性能分为标准件、钢材、铜材、铸件、辅助材料等。
4.2 进货检验判定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外购件进货检验规程、产品图纸、技术标准等。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
4.3 检验工作程序供方供货——〉采购员(仓库)报检——〉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全检)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检组负责人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注册证书复印件等交由采购部门,研发部依据图纸等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检验单。
研发部已制定有检验项目的,检验员可直接按原检验项目检验。
样件检验完毕后,检验单交由采购部门,以据此做出鉴定报告,交由研发部、质检组作出结论。
如供方连续三次供货均合格,经企业相关部门评审合格后,采购部门通知供方并列入《合格供货方名录》,根据供方情况制定供货份额。
供方非首次供货:供方须持检验报告、合格证、采购部填写的《报检单》,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质控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采购订单上的质检组负责人签字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 进货检验抽样方式:批量2~8 9~15 16~2526~551~991~15151~50501~3203201~1000>10000样本数2 3 5 8 13 20 32 50 80 125若产品一次抽样不合格,需再次实行抽样检验,再次抽样方案如下(计算后数量不为整数的向上取整数):待检项目总数2~10 11~20 21~50 51~80 81~120 121~200 201~300 301~500 >500 抽检项目数量比例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抽样方案说明:1)检验样本须由检验人员在送检样本中随意抽取,不得由供方人员自行选样。
质量管理制度文件编号HZ/Q01-8.18修改状态A/0标题:外购件、外协件检验规程共 1 页 第 1 页一、目的:对本厂采购的外购、外协件质量进行控制,确保不合格的外购和外协件不进厂,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为顾客提供满意产品。
二、原辅材料检验1、本厂外购件为电机、制动器、电机、钢丝绳等;外协件有铸件、热处理零件等。
2、外观检验:外购外协件按采购单上的数量、规格、型号、产地进行验收。
3、性能检验本厂采购的部分外购外协件目前没有设备进行性能检验,对上述产品,本厂依据合格供方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在当地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或者合格证验收。
4、外购件和外协件检验项目及要求一览表:材料名称检验(或验证)项目要求备注厂名和商标齐全外观名称和规格符合采购要求数量符合采购要求螺钉联接紧固不松动装配质量动作机构灵活可靠电机性能有检验报告或型式试验报告外观包装、标志符合要求,表面质量捻制均匀、紧密无缺陷性能有质量证明书,并抽样送检钢丝绳直径符合采购要求外观无气孔、砂眼等缺陷碳硅锰磷硫3.4-3.6 1.9-2.30.6-1.0<0.2<0.15HT150铸件材质3.3-3.5 1.6-2.00.6-1.0<0.2<0.15HT200调质调质HB230-250偏心轴齿部高频`齿部高频HRC48-52外观无气孔、砂眼等缺陷齿圈材质符合QT500-7要求材质符合QT500-7要求齿盘齿部高频`齿部高频HRC45-48输出轴调质调质HB220-280中轴调质调质 HB230-250齿部高频`齿部高频HRC48-50。
外购件检验规程一、目的与范围1.1 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外购件的检验流程,确保外购件质量符合公司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1.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外购件的检验工作,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出货检验。
二、检验依据2.1 外购件检验应依据产品合同、规范、标准和技术协议等文件的要求进行。
2.2 检验依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物料要求(2)设计要求(3)制造要求(4)检验要求(5)质量标准(6)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进货检验(1)进货检验应当先进行检验计划的制定,明确检验任务和检验标准。
(2)检验应当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人员应当按照检验计划开展检验活动。
(3)在进货检验中,应当采取足够的样本量进行检验,对样品进行外观、尺寸、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电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4)检验内容和检验标准应当与检验依据一致。
若发现问题,应当对供应商提出要求和理由,并明确要求和处理方式。
(5)供应商应当按照公司的要求提交合格证明,检验人员应当对合格证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记录。
(1)过程检验是指在合同约定的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艺、关键部位的外购件进行检查。
(2)过程检验应当在生产过程中动态监控,并在发现质量异常时及时反馈问题,并当场确定问题原因。
(3)过程检验应当对关键性能、外观、数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不良品的处理,并督促制造商改进生产工艺。
(1)出货检验是指在外购件发货前进行的检验工作,以确保外购件的质量、数量和其他要求符合合同或技术协议的要求。
(2)出货检验应当对外观、标志、数量、包装、合格证等内容进行检查,验货时关注外观质量,排除易碎、损坏等情况。
(3)包装应满足承运运输、操作、储存和安装等方面的要求,并提供合格证明和运输文件。
(4)检验人员应当记录出货检验情况,并将检验记录填写在检验报告中,以便后续追溯质量问题。
四、典型问题处理4.1 检验时出现外观问题(1)现场技术人员应当对外观问题进行评估,并提出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