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中国药典》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酸枣仁药性与功效
导语:酸枣仁又被称作是酸枣核是一种,少数当中采摘下来的枣子酸酸的,吃剩下的果肉留下的一种酸枣里面的核子,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酸枣仁,这酸枣
酸枣仁又被称作是酸枣核是一种,少数当中采摘下来的枣子酸酸的,吃剩下的果肉留下的一种酸枣里面的核子,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酸枣仁,这酸枣人对于降血压,治疗冠心病,老年疾病有着极好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宁心安神,对于常常出现的体弱多病,起到很不错的功效,有关酸枣仁药性还有哪些,来为大家做一个相关的介绍。
酸枣仁的功效
未标题-1
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典籍记载功效
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很早就有记载,酸枣可以“安五脏,轻身延年”。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种野果,它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可以起到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作用。
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多梦、盗汗、易惊等病。
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的滋补强壮效果。
常见的中药“镇静安眠丸”,就是以酸枣仁为主要成分制成的。
现在研究功效
(1)现代研究它抗心律失常,但器质性的心悸、怔忡无效。
如风湿性心脏病,本身瓣膜出现了问题,安神药无效,是手术问题。
所以安神都是针对功能性的。
(2)酸枣仁又有一定的滋养性,对心和肝的阴血有微弱的滋养作用。
滋养心阴、心血、肝阴肝血,但不是补虚药,还不能成为一个功效,只不过比较适合虚证。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酸枣仁百科酸枣仁疾病名称:酸枣仁所属品种:籽仁类别名:进口枣仁,枣仁,酸枣核采摘贮藏:干燥什么是酸枣仁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 。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
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或有1 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 。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
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或有1 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一、概述酸枣仁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
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酸枣仁入药,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唐宋之际,对酸枣来源的认识上,曾发生过混乱;宋代马志曰:“酸枣即棘实,更非他物,若云是大枣味酸者,全非也;酸枣小而圆,其核中仁微扁;其大枣仁大而长,不相类也。
”明·《本草纲目》载:“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症,生用疗胆热好眠”而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生、熟医疗作用基本相同。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
归肝、胆、心经。
有补肝,宁心,安神,生津,敛汗。
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津少口干,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
主要成分:酸枣仁皂甙A、酸枣仁皂甙B,另含有黄酮类、白桦脂酸、白桦脂醇、多量脂肪油、蛋白质、甾醇及挥发油、维生素等。
主要药理作用:酸枣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现镇静及嗜睡,无论白天或黑夜,正常状态或咖啡因引起的兴奋状态,均能表现上述作用。
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酸枣仁1.2 汉语拼音:Suanzaoren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甲醇、酸枣仁皂苷A对照品、酸枣仁皂苷B对照品、水饱和的正丁醇、1%香草醛硫酸溶液、石油醚(60~90℃)、酸枣仁对照药材、斯皮诺素对照品、氯化钠、乙腈、乙醇。
7.2 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回流装置、索氏提取器、烘箱、马福炉、水浴锅、硅胶G薄层板、紫外光灯、高效液相色谱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横切面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酸枣仁皂苷A对照品、酸枣仁皂苷B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立即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酸枣仁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斯皮诺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中药鉴定学酸枣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药鉴定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中药材进行鉴定和评价。
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和质量是确保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酸枣仁,又称酸枣核,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见成分之一。
它是由枣属植物酸枣的种子经过处理后形成的一种药材。
酸枣仁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物价值,因此在中药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酸枣仁的概述、鉴定方法和药理作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使用者提供便利。
首先,我们将对酸枣仁的起源、形态特征、产地分布等进行简要概述,以便读者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酸枣仁的鉴定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显微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读者能够对酸枣仁进行准确的鉴别和辨析。
最后,我们将着重阐述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以及其在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领域的前景,以期激发读者对酸枣仁研究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酸枣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和开发酸枣仁的药物价值,同时也为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酸枣仁作为中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使用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推动中药鉴定学的进一步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全面介绍酸枣仁的中药鉴定学。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中药鉴定学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对于酸枣仁鉴定的需求。
1.2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文章结构,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1.3 目的在这一部分,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图,即通过对酸枣仁的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深入探讨其概述、鉴定方法和药理作用,以及对酸枣仁的重要性、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的展望。
1 目的:明确酸枣仁质量标准,确定质量、生产、采供质控依据。
2 范围:酸枣仁。
3 责任者:质量部、生产部、采供部。
4 内容 4.1基本信息4.1.1 物料代码:原药材Y120-1;饮片:Y120-2。
4.1.2 供应商:亳州市远光中药饮片厂甘肃渭源颜裕药业有限公司4.1.3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P124。
4.2 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 4.2.1 取样管理规程SOP-QA-1005-00。
4.2.2 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4.2.2.1 酸枣仁检验操作规程SOP-QC-6120-00。
4.2.2.2 检验方法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SOP-QC-5007-00;薄层色谱法SOP-QC-5010-00; 杂质检查法 SOP-QC-5018-00;水分测定法 SOP-QC-5024-00; 灰分测定法 SOP-QC-5025-00;黄曲霉毒素测定法SOP-QC-5054-00; 高效液相色谱法SOP-QC-5011-00。
4.3 标准内容 4.3.1 药材:酸枣仁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 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文件编号 酸枣仁质量标准颁发部门QS-QC-0120-00GMP 办公室 版本号 生效日期1.0编制人/修订人审核人 批准人 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会签(分发)质量部、生产部、采供部总页数5页标准文件酸枣仁质量标准文件编号QS-QC-0120-00 版本号 1.0 第 2 页共 5 页H.F.Chou干燥成熟种子。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4.3.1.1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
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总线纹;另一面稍突起。
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理枣仁与酸枣仁的生药、化学、药理比较摘要】通过比较理枣仁和酸枣仁的原植物、生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情况,表明两药材均无显著的区别。
因此,建议对理枣仁作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能否替代酸枣仁药用,载入法定的药品标准,以充分开发药材资源,缓解中药材资源紧缺的现象,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需求。
【关键词】理枣仁;酸枣仁;比较【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82-02理枣仁为云南地方习用品。
多年来,由于酸枣仁供应不足,临床上一直作为酸枣仁应用。
而近来部分地区对理枣仁的使用提出异议,因此,现就理枣仁与酸枣仁从原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作比较如下:1 原植物和名称1.1理枣仁《云南省药品标准》(1996年版)收载的理枣仁为鼠李科植物滇酸枣(Ziziphus mauriti ana Lam)的成熟种子,原产小亚细亚南部、北非、中国及印度东部。
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及非洲;在印度、泰国、缅甸等有大量栽培,作为紫胶虫及信德紫胶虫的优良寄生树种。
由于滇酸枣具有蜜盘,因虫媒授粉,反复多次杂交,出现了多种栽培品种。
据文献报道,仅印度旁遮普帮就有37个品种。
我国滇酸枣主要分布于云南,主要生长在海拔130~1300米地带,以金沙江河谷、元谋河谷、怒江河谷等流域为主要分布区;四川省攀枝花市、广西东兴、广东、海南岛、福建及台湾省等地有分布,一般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下山坡、丘陵、河边灌木丛中。
据方子年等[1]报道,另有缅甸枣仁作为理枣仁应用。
缅甸枣仁的原植物为鼠李科滇刺枣(Ziziphus mauriti ana Lam)作为砧木与同属植物印度枣(Z. incurvea Roxb)作接穗嫁接后之果实的种子,被认为是一新的嫁接植物。
根据其嫁接植物所描述的特征与滇酸枣比较极为相似,仅是叶片稍大,其药材性状与理枣仁相同。
酸枣仁【异名/别名】枣仁(《药品化义》),酸枣核。
【酸枣仁的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
【结酸枣仁的植物形态】酸枣(《本经》),又名:棘(《诗经》),槭(《尔雅》),山枣(陶弘景),野枣(任防《述异记》)。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
老枝褐色,幼枝绿色;枝上有两种刺,一为针形刺,长约2厘米,一为反曲刺,长约5毫米。
叶互生;叶柄极短;托叶细长,针状;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短尖而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主脉3条。
花2~3朵簇生叶腋,小形,黄绿色;花梗极短1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小,5片,与萼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比花瓣稍长;花盘10浅裂;子房椭圆形,2室,埋于花盘中,花柱短,柱头2 裂。
核果近球形,直径1~1.4厘米,先端钝,熟时暗红色,有酸味。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生长于阳坡或干燥瘠土处,常形成灌木丛。
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等地。
本植物的根皮(酸枣根皮)、棘刺(棘针)、叶(棘叶)、花(棘刺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酸枣仁是什么时候怎么采集的】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浸泡一宿,搓去果肉,捞出,用石碾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
【酸枣仁化学成分到底有哪些】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并有两种甾醇:一种为C26H42O2,熔点288~290℃,易溶于醇;另一种的熔点为259~260℃,易溶于氯仿。
又谓本品主含两种三萜化合物:白桦脂醇、白桦脂酸。
另含酸枣皂甙,甙元为酸枣甙元,水解所得到的厄北林内酯是皂甙的第二步产物。
还含多量维生素C。
【酸枣仁药理和副作用和它的功效】①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现镇静及嗜眠,无论白天或黑夜,正常状态或咖啡,因引起的兴奋状态,酸枣仁均能表现上述作用,小白鼠口服时的镇静指数为1.95,与巴比妥类药物表现协同作用,酸枣仁连续应用6天,可使动物睡眠变浅,持续时间缩短,即产生耐受性,但停药1周后可消失。
识别真假酸枣仁(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酸枣仁又名枣仁、山枣仁、酸枣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主产于河北、山西、辽宁、河南、山东等地。
酸枣仁又名枣仁、山枣仁、酸枣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主产于河北、山西、辽宁、河南、山东等地。
其性甘、酸,平。
入肝、胆、心经。
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酸枣仁是全部来源于野生的品种,以产于太行山麓河北邢台及同区域的酸枣仁质量最佳,由于受产量的限制,酸枣仁价格几年来涨幅很大,因此市场上用理枣仁、枳椇子伪充酸枣仁使用,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真品酸枣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毫米,宽5~7毫米,厚约3毫米。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或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
一端凹陷,可见线状种脐;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伪品理枣仁为鼠李科植物滇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4~8毫米,宽4~6毫米,厚1~3毫米。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光泽,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黄色或棕黄色斑点。
一端宽而圆钝,另一端渐窄,呈拱嘴状。
味酸,带油腻性。
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干燥成熟种子。
呈扁圆形,直径3~3.5毫米,厚1.5~2.5毫米,厚1.5~2.5毫米。
表面棕红色、棕黑色或绿棕色,有光泽,平滑或可见散在的小凹点,顶端有微凸的合点,基部凹陷处有点状种脐,背面稍隆起,腹面有一条纵行隆起的种脊。
种皮坚硬,不易破碎,胚乳乳白色,子叶淡黄色,肥厚,均富油性。
气微,味微涩。
总体看酸枣仁正品个体大,颜色紫红或紫褐色、发亮,而理枣仁、枳椇子个体小,颜色和酸枣仁差异大,这都是鉴别的主要特征。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酸枣仁对睡眠的影响及作用摘要:焦虑失眠等症状不断困扰着现代人的正常生活, 对于养心安神药的研究开发日益迫切。
酸枣仁是常用的补肝、宁心、安神药,在安神、失眠领域有其独到的作用, 且疗效显著, 被医生患者美称为“东方睡果”。
本文对酸枣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对睡眠的影响方面做一阐述。
关键词:酸枣仁,化学成分,对睡眠的影响酸枣仁,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气微、味淡。
具有滋养心肝、养血安树, 的功能,为养心安神要药。
酸枣仁入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神农本草经》云:” 主烦心不得眠”被列为上品。
酸枣仁性味甘、酸、平, 归肝、胆、心经, 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作用, 多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 是较为常用的镇静催眠的中药[ 1]生用酸枣仁用生枣仁与菜叶等份可治神经衰弱, 时时入睡者。
睡眠:造成失眠的原因虽多,但不外虚实两种。
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论:“不寐证虽病由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
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
”一般而言,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心火偏亢,气滞血瘀,或痰火内扰,胃气不和致令脏腑气机升降失调,阴阳不循其道,阳气不得入于阴,心神不安所致者多为实证失眠;若因老年体衰,气血不足,或病后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令心失所养,神无所主,或血虚胆怯,肝失所养,或心肾不交,虚火上扰所致者,多为虚证失眠。
但在一定条件下,虚实可以相互转化,彼此相互影响,形成顽固性失眠。
总之,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神志不宁是发生失眠的基本病机。
失眠又与人们的心理、心境、情绪密切相关《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悲哀愁忧等情志致病,对内脏的影响各有所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七情内伤,心为先导,心神损伤而后涉及其他脏腑。
所以生理上的心病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心病。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44801 炒酸枣仁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5.1 酸枣仁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炒酸枣仁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炒酸枣仁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炒酸枣仁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酸枣仁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O.05m o 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 (每100m 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 H值为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
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置,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m l含90.5埤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盐酸(100:1)的混合溶液50m 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 H 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 l,置10m 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M1,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以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的峰面积为对照,分别计算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的含量,用待测成分色谱峰与盐酸小檗碱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确定。
表小檗喊、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峰位,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5%范围之内,即得。
相对保留时间见下表:待测成分(蜂)相对保留时间表小檗碱0. 71黄连碱0. 78巴马汀0. 91小檗碱 1. 00本品按干燥品计算.,以盐酸小檗碱(C^H u C l N C X)计,含小檗碱(C^H n N C U不得少于5.5%,表小檗碱(^。
叶7~04)不得少于0.80%,黄连碱((:1943:^04)不得少于1.6%,巴马汀(C21H21 N04)不得少于1.5%。
雅连按干燥品计算,以盐酸小檗碱(C^H uC lN O,)计,含小檗碱(Q。
H17 N04)不得少于4. 5%。
云连按干燥品计算,以盐酸小檗碱(C2Q H1B C1N(^)计,■含小檗碱(C2。
H17 NO, )_[i T i E]不得少于7. 0%。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 2023,Vol.16,No.5977 ㊃争鸣㊃基金项目:威海市中医药科技项目(2021N⁃26)作者单位:264200 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中医科作者简介:倪博文(1987-),硕士,主治医师㊂研究方向:经方治疗常见病㊁疑难病的研究; 平脉用药”范式研究; 脉 证 方相应”模式研究㊂E⁃mail:490250030@通信作者:林雁(1962-),本科,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㊂研究方向:经方治疗脾胃病㊁恶性肿瘤及亚健康的研究㊂E⁃mail:qingp2021@酸枣仁性味归经辨析及酸枣仁汤平脉辨证应用经验倪博文 林雁 于明【摘要】 中药酸枣仁,现代大多数学者沿用其味甘㊁酸,归肝㊁心经,补肝养心㊁安神㊁生津㊁敛汗,主治失眠㊁心悸㊁自汗的概念框架㊂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其药味㊁归经认识的偏差源于医者将酸枣实与酸枣仁混淆,酸枣仁局限于治疗失眠是被酸枣仁汤治疗 不得眠”所束缚㊂提出酸枣仁性能应为气味甘㊁香,性平,归脾㊁心经而滋脾养心,进而提出酸枣仁汤的主治应为脾胃气阴虚损㊁阴火上乘之证㊂ 平脉辨证用(方)药”是仲景医学的核心,酸枣仁汤的应用要点亦在于平脉用方,提出酸枣仁汤的脉证应为:右关和(或)左寸脉或浮大芤迟,或浮虚弱涩,或沉弦细微,或沉小迟紧㊂脉同症异,可异病同治;脉异症同,同病须异治㊂如此运用酸枣仁汤可以开阔其用方思路,并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与治疗的有效率,最大程度地恢复中医学 辨证论治”与 治病求本”的优势㊂【关键词】 酸枣仁; 性味归经; 酸枣仁汤; 平脉辨证用(方)药; 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5.027 酸枣仁是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的镇静安神类中药㊂古人云 用药如用兵”,兵性即药性,不识兵性无以谈用兵,不识药性无以论用药㊂药物的性味㊁归经㊁功效㊁主治等性能医者均应准确辨识㊂然而,笔者发现,目前中医学界对酸枣仁性能的认识存在误区㊂现代普遍认为,酸枣仁味甘㊁酸,性平,归肝㊁心经,补肝养心㊁安神㊁生津㊁敛汗,主治失眠㊁心悸㊁自汗等㊂笔者认为酸枣仁并非酸味,归经亦非在肝,主治也不可局限于失眠㊁心悸㊁自汗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㊂在重新认识酸枣仁性能的基础上,笔者以 平脉辨证用(方)药”范式为切入点讨论酸枣仁汤的应用指征,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㊂1 酸枣仁味甘㊁香,而非味酸1.1 酸枣仁药味之误源于将酸枣实与酸枣仁混淆现代教材‘中药学“‘金匮要略“皆认为酸枣仁味酸㊂如教材‘中药学“将酸枣仁之味表述为 甘㊁酸”[1];教材‘金匮要略“酸枣仁汤释义 枣仁,酸以补肝”[2]㊂通过考察不同时期本草著作中关于酸枣的记载可以发现,其药味之误源于将酸枣实与酸枣仁混淆㊂关于酸枣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经云: 酸枣,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3]㊂从‘本经“之后到北宋时期,本草著作中记载的酸枣之酸大多是在描述酸枣果实,而非其种子㊂如南北朝‘名医别录“载 酸枣,味酸”[4];唐‘新修本草“载 酸枣,味酸,平,无毒㊂主心腹寒热 烦心不得眠”[5];唐‘本草拾遗“载 (酸枣)其果酸滑,好食”[6];北宋‘本草图经“载 酸枣 似枣而圆小,味酸”[7];北宋‘证类本草“载 盖(酸枣)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8]㊂有学者[9]通过文献回顾性研究指出,隋唐以前文献记载以酸枣为主,唐宋时期文献同时出现酸枣和酸枣仁,唐宋以后酸枣仁使用进入成熟阶段,其标志为用仁较用实为多㊂可见,医学史上,酸枣的应用经历了从酸枣实到酸枣仁的演变,并且酸枣仁使用的范围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逐渐扩大,但是对酸枣仁药味的认知却依然延续古代本草著作关于酸枣果实的认知㊂如明‘神农本草经疏“载 酸枣仁,其实酸平,仁则兼甘”[10];明‘本草汇言“载 酸枣仁之酸甘而温”[11];清‘本草备要“载 酸枣仁,甘酸而润”[12];清‘本草新编“载 酸枣仁,味酸”[13];清‘本草经解“载 枣仁 味酸”[14];清‘医宗金鉴“注解酸枣仁汤亦云 枣仁,酸平”[15];清‘温热经纬“载 枣仁之酸,入肝安神”[16]㊂自明清开始,酸枣仁几乎代替了酸枣实,清‘本草述钩元“曰 本经用实,今皆用仁”[17]㊂从以上论著可以看出,明清时期著名本草典籍普遍认为酸枣仁味酸㊂直至现代教材‘中药学“‘金匮要略“依然认为酸枣仁味酸㊂‘中药学“在中药的命名部分还讲到 酸枣仁以其味酸而得名,苦参以其味苦而得名,甘草以其味甘而得名,细辛以其味辛而得名”[1]㊂然而,实际上,以味酸得名的实为酸枣果实,而非酸枣仁㊂此外,古代文献常常出现后代引用前代的情况,文献在传抄过程中受传抄者思想以及当时用药特点的影响,使得原著面貌难以完整保存,也是酸枣实和酸枣仁记载的混乱的原因[9]㊂978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1.2 酸枣仁味甘㊁香的理论依据药物的认识是先民用感官识别植物㊁动物㊁矿物的气味㊁质地㊁颜色㊁温凉属性等来实现的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药材的质地㊁颜色㊁气味等性状角度出发,将酸枣仁的性状特征描述为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片,浅黄色,富油性㊂气微㊁味淡㊂以粒大㊁饱满㊁有光泽㊁外皮红棕色㊁种仁色黄白者为佳”[18]㊂这正是对酸枣仁药材性状的客观描述,并且,近年还有中药鉴定学者对酸枣仁外观性状进行质量分析时发现,正品酸枣仁 气微㊁味淡”,而伪品酸枣仁(理枣仁) 气微,味酸”[19]㊂可见,酸枣仁的真正气味应为甘淡㊁微香(炒后油性被激发,香味变浓),并无酸味㊂或有学者云酸枣仁之酸味是对其 生津㊁敛汗”作用的概括㊂不可否认,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真实的味道(味道的味),也是对药物功效的高度概括(作用的味)[20],但是这种解释似乎并不适用于酸枣仁,因为这与其他 生津” 滋液”药物的药性相互矛盾㊂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 生津” 滋(增)液”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区别㊂ 生津”是间接的,是某种物质通过刺激感觉器官而间接地生成津液;而 滋液”是直接的,是含有液体的物质直接滋养机体组织器官㊂如柏子仁㊁火麻仁富含油性,故可 滋养阴液”,酸枣仁亦富含油脂,其机理同样是 滋液”,这种机理与乌梅通过刺激唾液腺分泌而间接地 生津”的机理不同㊂真正 生津㊁敛汗”的代表药为乌梅㊁芍药,如‘中医学“谓乌梅 味酸 善于生津液”㊁ 味酸 其性收敛”[1];白芍 味酸 酸敛肝阴 敛阴止汗”[1]㊂从另一个维度讲,即使认为酸枣仁可以 敛汗”,也不应赋予其酸味,否则具有收敛功效的药物,如牡蛎㊁麻黄根㊁浮小麦㊁肉豆蔻等均应赋予酸味,但事实并非如此㊂笔者认为,酸枣仁 敛汗”也是基于 滋液”的作用,阴液(正气)足则汗自敛,这是间接止汗法,而非敛汗法㊂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也有一些医家发现酸枣仁药味之误㊂如近年有学者[21]提出 酸枣仁味甘,归脾,养脾 不可误认为酸枣仁味酸”㊂历史中也不乏辨误之言,明㊃李时珍[22]在‘本草纲目“中载 酸枣其仁甘而润”;明㊃贾所学[23]在‘药品化义“中载 枣仁 因其味甘,炒香,香气入脾,能醒脾阴”;清㊃张璐[24]在‘本经逢原“中记载 酸枣,本酸而性收,其仁则甘润”;明㊃张志聪[25]在其注释‘本经“的著作‘本草崇原“中更是直接指出历代讹传‘本经“所致的谬误: 酸枣肉味酸,其仁味甘而不酸,今既云酸枣仁,又云气味酸平,讹也,当改正”㊂张志聪之言可谓一语中的,可惜的是,医学史上持这种观点的医家凤毛麟角,不足以影响学术界对酸枣仁药味的主流认识㊂药味与归经关系密切,药味的错误又导致了归经㊁功效认知的谬误㊂2 酸枣仁归脾㊁心经,而非肝经2.1 酸枣仁归经之误源于其药味之误教材‘中药学“将酸枣仁的归经表述为 归肝㊁胆㊁心经”[1]㊂教材‘金匮要略“指出酸枣仁汤治疗 肝阴不足的虚劳不寐”,方解说: 酸枣仁养肝阴”[2]㊂有学者统计近10年CNKI㊁VIP㊁CBM三大数据库关于酸枣仁汤的研究,结果显示酸枣仁汤证的主要病位在肝[26]㊂酸枣仁作为酸枣仁汤的君药,在全方中用量独重,决定着全方的归经走向,酸枣仁汤主治病位在肝之误亦是因酸枣仁归肝经之误㊂认为酸枣仁归肝经的医家是基于对酸枣仁味酸,又基于‘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的理论得出的结论㊂如清㊃叶天士[14]在‘本草经解“中曰: 枣仁 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㊂应看到的是,当代也有学者[9]发现其中端倪,提出酸枣果实味酸,主入肝经;而酸枣仁味甘,酸性小,以补脾为主,兼可养肝㊂此观点虽然已经发现酸枣仁味酸似有不妥,且以入脾经为主,但是遗憾的是仍未能完脱离酸枣仁味酸㊁入肝益肝的桎梏㊂2.2 酸枣仁归脾㊁心经的理论依据‘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理论认为药味是决定归经的主要因素㊂基于前文对酸枣仁气味甘㊁香的再认识,重新思考其归经,则 甘入脾” 土爱暖而喜芳香”,这种甘香之味首先入脾经而非肝经;质地油润可直接滋养脾胃之阴液而非肝阴㊂明㊃薛己在‘正体类要“中用四君子汤合酸枣仁治 心脾气血两虚”,正是取酸枣仁归脾㊁心二经而滋脾养心,故名曰 归脾汤”;明㊃张志聪的‘本草崇原“将酸枣和酸枣仁的归经做了明确的界定: 枣肉味酸,肝之果”,而 枣仁形圆色赤,禀火㊁土之气化,火归土中则神气内藏 枣仁色赤象心,能导心气以下交,肉黄象土,能助脾气㊂”基于上述文献,笔者认为,酸枣仁应以入脾经为主㊂‘中药学“言酸枣仁 养心补肝”,治疗 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之虚烦不眠,惊悸多梦”有待商榷,因为补益心肝阴血亏虚,酸枣仁远不如当归㊁川芎㊁熟地㊁芍药㊁阿胶等药㊂此外,如薛己㊁张志聪所言,酸枣仁除了入脾经,尚可入心经㊂现代有研究表明,酸枣仁经炒制后,可以增强其芳香健脾㊁养血安神的作用[27],也证明了酸枣仁入脾㊁心二经㊂3 酸枣仁功效滋脾养心,主治不可局限于失眠3.1 酸枣仁局限治疗失眠源自酸枣仁汤治疗 不得眠”的束缚教材‘中药学“将酸枣仁的功效表述为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临床应用表述为 虚烦不眠,惊悸多梦:本品味甘,入心㊁肝经,能养心阴㊁益肝血而宁心安神,为养心安神之要药”[1]㊂教材‘方剂学“将酸枣仁汤归为 补养安神剂”,主治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虚烦不眠”[28]㊂酸枣仁主治失眠是对酸枣仁汤治疗 不得眠”的桎梏㊂张仲景的酸枣仁汤开创了治疗 不得眠”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㊂仲景为医圣,仲景治疗失眠以酸枣仁为主药,以至于在后世诸多医家心目中,酸枣仁近乎成为治疗失眠的庙堂之药㊂如南北朝㊃陶弘景[4]在‘名医别录“中载 酸枣仁主治烦心不得眠”㊂唐㊃孙思邈[29]‘千金方“中的酸枣汤,唐㊃王焘[30]‘外台秘要“中的小酸枣汤,宋㊃王怀隐[31]等‘太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979平圣惠方“中的酸枣仁煎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宁志膏[32],元㊃忽思慧[33]‘饮膳正要“中的酸枣粥,元㊃危亦林[34]‘世医得效方“中的大安神丸,明‘普济方“中的酸枣仁煎[35]等均以酸枣仁为主药治疗失眠㊂清代流传最广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盛赞酸枣仁汤擅治失眠,曰: 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得卧 用酸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㊁养肝血 水壮而魂自宁,火清而神且静㊂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15]㊂不仅如此,在现代临床治疗失眠时,酸枣仁已成首选药物㊂有学者[36]统计表明,其在治疗失眠症的方药中,使用频率高达67.3%㊂并且,无论现代的理论研究㊁临床研究,还是实验研究大都以酸枣仁作为主治失眠㊁心悸㊁焦虑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专药[37⁃42]㊂虽然实验研究表明,酸枣仁有镇静㊁催眠㊁抗焦虑㊁抗抑郁等作用[43⁃45],但是这是基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用现代医学 还原论”的视角看待问题,已经偏离了中医学整体辨证㊁治病求本的理念㊂3.2 酸枣仁滋脾养心的理论依据及其据证用药论其实,‘金匮要略“虚劳病是 从脾论治”,酸枣仁汤亦是治脾㊂基于上文对酸枣仁药性的再认识,笔者认为,张仲景用酸枣仁汤的本意应是滋脾养心,而非养血补肝㊁宁心安神,理由有三:第一,从‘金匮要略“虚劳病的治疗特点来看:(1)五脏气血虚损成劳,治疗上首先重视补益脾脏,其次为肾脏,并无心㊁肝二脏;(2)对于阴阳两虚的复杂病证治法要点是补脾胃㊁建中气,用药偏重甘温柔润㊁健脾补肾㊂虚劳病的治疗共载7首方剂,或是健脾,或是补肾,健脾之方就有5首(桂枝加龙牡汤㊁小建中汤㊁黄芪建中汤㊁薯蓣丸㊁酸枣仁汤)㊂第二,张仲景杂病重视从脾论治,这从‘金匮要略㊃脏腑经络先后病“也可见一斑,论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㊂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㊂”第三,教材‘金匮要略“记载酸枣仁汤治疗 肝阴不足”之肝脏虚证[2],这与张仲景提出的肝虚证的治法不符㊂张仲景针对肝虚证的治疗原则为 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按照这种原则,治疗肝虚证最佳处方应该是酸㊁苦㊁甘并重的胶艾汤㊁当归芍药散,而酸枣仁汤组方中并无酸㊁苦之药㊂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张仲景用酸枣仁治失眠是 从脾论治”㊂张仲景用酸枣仁汤的着眼点应是治脾,因君药酸枣仁以入脾经为主故也,诚如唐‘新修本草“所云: (酸枣)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以此疗不得眠,正反已㊂今方用仁,补中益气”[5]㊂笔者认为,酸枣仁入心经而发挥的作用只宜记为 滋养心阴”,不宜记为 宁心安神”㊂因为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心主血脉[46],血能养神,进而间接地起到治疗失眠㊁惊悸的作用㊂此外, 宁心安神”只是 对症治疗”,并不能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内核㊂引起神志不宁的原因众多,只要能够解除引起心神不宁的病因,诸药皆可宁心安神㊂如半夏可通过化痰祛湿解决痰浊扰心的问题而宁心安神;茯苓可通过健脾利水解决水饮凌心的问题而宁心安神;栀子可通过清心泻火解决心火亢盛的问题而宁心宁神,等等㊂记载 宁心安神”的另一个弊端是容易让学者忽视 辨证论治”,走入 对症治疗”的歧途㊂总而言之,酸枣仁的运用只要抓住 脾阴虚㊁心(阴)血虚”之证,据证用药,则其主治可不再局限于失眠㊂4 酸枣仁汤及其脉证解析寒温属性方面,酸枣仁不温不寒,性质平和,这一点历代医家基本没有争议,而如何通过客观手段辨识 脾阴虚㊁心(阴)血虚”证,需要对酸枣仁的应用指征重新思考㊂在此以酸枣仁汤 平脉辨证用(方)药”范式为例,介绍如下㊂4.1 脾胃气阴虚损㊁阴火上乘,可以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㊃虚劳病篇“,论曰: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㊂虚劳是指劳伤所致的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总称[2]㊂‘金匮要略“首先提出虚劳概念,后世医家不断阐发,金元时期李东垣对本病的论述最为经典,其提出的 脾胃阴火”学说指出虚劳根源在于脾胃受损㊁阴火上乘㊂如 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47], 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㊂心火者,阴火也 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47]㊂脾胃气阴不足,阴为火乘,不得内守,相火亢盛,引动心火,扰乱心神,正是虚烦不得眠的病机㊂脾胃阴虚,宜薄之味以养胃阴㊂ 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当先于心分补脾之源”[47]㊂酸枣仁作为酸枣仁汤的君药,其味甘香㊁质地柔润,归脾㊁心经,为 于心分补脾之源”的代表药物㊂脾胃气虚,宜甘温益气㊂甘草在规划教材中对其释义多是调和诸药,为使㊂如‘方剂学“载: 甘草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佐使药”[28];‘金匮要略“载 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2]㊂然而,经方中甘草的主要作用在于补虚,而非调和使药[48]㊂因此,甘草为酸枣仁汤中健脾益气的代表药物㊂甘草合酸枣仁构成甘温对药,气阴双补,中焦气阴充足,谷气升浮,阴火自下行而归于本位㊂太阴本湿,脾虚湿益甚㊂茯苓甘淡,渗湿兼可健脾,尤可引虚热下行,如尤在泾所言: 阴虚者,气每上而不下 补阴益精而以茯苓㊁泽泻之甘淡助之下降”[49]㊂茯苓作为方中泻脾胃湿热的代表药物,其与酸枣仁一燥一润,渗湿不伤阴㊂虚火上炎不可苦寒清热,苦寒必然败胃㊁损伤阳气㊂治疗慢性虚损性疾病,仍应遵循李东垣之训: 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 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47]㊂知母正是方中甘寒清虚热的代表药物㊂教材对于酸枣仁汤中川芎的解释多是 疏肝”㊂如‘方剂学“酸枣仁汤方解说: 川芎之辛散,调肝血,疏肝气”[28];‘金匮要略“酸枣仁汤释义说: 川芎理血疏肝”[2]㊂笔者认为,不可将川芎的作用局限地解释为 疏肝”,疏肝是基于其辛散之性,亦即 风药”之性,风药不仅可疏肝,尤可发越上焦郁火,即李东垣所谓 泻阴火以风药”㊂李东垣又谓: 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川芎性散,走而不守,为气中血药,可以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进而促进神志恢复㊂此外,其温散之性尤可宣透因虚而客之外邪㊂980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纵观是方,补泻兼施,以补为主,寒温并用,不燥不腻,切中脾胃气阴虚损㊁阴火上乘之病机,从而达到滋脾(胃)阴㊁益脾气㊁养心血㊁清虚热㊁散外邪的目的㊂4.2 准确辨脉是 平脉辨证用(方)药”的关键脉象以其客观可察性,在揭示证候本质方面具有其他三种诊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其在诊断过程中占主导地位㊂张仲景是平脉辨证㊁据证用方的模式的首倡者,正如其在原序中所言 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而且‘伤寒论“各篇篇名均为 **病脉证并治”㊂‘伤寒论“原文中,脉诊经常是指导辨证用药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如 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条)”, 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140条)”㊂对于坏病的处置原则,张仲景亦是强调应 观其脉证”㊂‘金匮要略㊃妇人杂病篇“则云: 审脉阴阳,虚实紧弦㊂行其针药,治危得安㊂其虽同病,脉各异源㊂”可见脉象对于疾病的诊断㊁治疗㊁预后判断具有决定性作用,准确辨脉是辨证和用(方)药的前提和关键㊂基于精准辨脉的 平脉辨证用(方)药”范式作为临床指导,能够使处方遣药更加客观㊁准确,建立中医言必有物㊁事必有征的客观逻辑推理模式,脱离以往只是根据中医经典中以症状组合对选药用方进行佐证的推理模式[50]㊂4.3 右关和(或)左寸脉呈虚性脉象为酸枣仁汤的主要应用依据当今的临床与科研过度强调酸枣仁(汤)治疗失眠㊁心悸㊁多汗等病症,而弱化以辨证论治思想指导其应用㊂失眠㊁心悸㊁多汗只是一个个症状,症状是表象,其背后反应疾病实质的是证候,而获得证候唯一客观的手段就是脉诊㊂如‘伤寒论“提出小柴胡汤的典型脉证为 脉弦细(265条)㊁沉紧(148条)”,若 脉迟浮弱(98条)”,兼身目发黄㊁胁下满痛㊁恶风寒,非柴胡证,小柴胡汤不中与也㊂酸枣仁汤脉证,经文中未加论述,笔者依据上文所论述的 平脉辨证用(方)药”范式将酸枣仁汤脉证进行补充,以便临床应用㊂‘金匮要略“中记载虚劳病常见的脉象有 脉大㊁脉浮㊁脉虚沉弦㊁脉沉小迟㊁脉浮弱而涩㊁脉虚弱细微㊁脉弦大㊁脉极虚芤迟㊁脉芤动微紧”㊂以上经文对脉象的描述是基于脉形㊁脉势,而未能指出脉位,脉位对于提示病变部位有重要意义,如‘金匮要略㊃五脏风寒积聚病“云: 寸口,积在胸中 关上,积在脐旁 尺中,积在气冲㊂脉出左,积在左 各以其部处之㊂”由此也可看出,仲景脉法之寸口三部脉位分别对于人体上㊁中㊁下三焦㊂王叔和的‘脉经“在此基础上将左右寸口六部脉位进一步细分,并配属不同脏腑,沿用至今,即左寸主心与小肠,左关主肝与胆,左尺主肾与膀胱;右寸主肺与大肠,右关主脾与胃,右尺主命门与三焦[51]㊂综合虚劳病之脉形㊁脉势特点,以及对酸枣仁归脾经(右关所主)㊁心经(左寸所主)的认识,可以认为典型的酸枣仁汤脉证应为:右关和(或)左寸脉或浮大芤迟,或浮虚弱涩,或沉弦细微,或沉小迟紧㊂临床中,只要抓住酸枣仁汤的上述脉证特点,就可据脉灵活用方㊂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应用要点:其一,同是不得眠,脉异须异治㊂临床中大量患者以不得眠为主诉,但是脉象各异,此时应舍症从脉,或以脉为主,平脉用药㊂如右关和(或)左寸脉或浮大芤迟,或浮虚弱涩,或沉弦细微,或沉小迟紧之不得眠,可以酸枣仁汤主之;若是以关脉滑数为主要脉象特征,兼见不得眠㊁心下痞等,提示痰热互结中焦,则可以半夏泻心汤化裁;若是以寸脉上溢而尺脉虚数为主要脉象特征,兼见不得眠㊁心中烦等,提示心肾不交,则可以黄连阿胶汤加减,等等㊂如此平脉辨证用(方)药才能有的放矢,而不致落入头痛医头㊁脚痛医脚的窠臼㊂其二,脉同症不同,平脉用药㊂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变百端,只要辨准脉象,就可以把握证候,脉同则证同,异病可同治㊂如右关和(或)左寸部见上述虚性脉象,提示脾胃气阴或心血不足,无论脾胃气阴不足消渴㊁大便硬㊁反复口疮等症,或心血不足的心悸㊁失眠㊁贫血等症,均可以酸枣仁汤加减化裁㊂5 结语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和方书著作没有把酸枣实与酸枣仁的药性区别清楚,望文生义,辗转附会,贻误直至今日㊂医者又奉张仲景酸枣仁汤治疗失眠之说为金科玉律,酸枣仁几乎成为治疗失眠的专药㊂通过考察不同时期医学著作中酸枣仁药性的表述及其演变的历史,笔者对酸枣仁的药味㊁归经㊁功效㊁主治进行了重新梳理,并提出了酸枣仁汤的 平脉辨证用(方)药”范式㊂在该模式指导下应用酸枣仁汤,可以开阔其用方思路,并以此方作为出现上述脉型症候的多种病证的基础方㊂更重要的是,以该模式作为指导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与治疗的有效率㊂推而演之, 平脉辨证用(方)药”范式可以用于指导一切药物以及方剂的使用,它不仅简明可靠㊁客观实际,而且能探本求源㊁伏主索因,进而克服简单机械地 对症治疗”的缺陷,最大程度地恢复中医学 辨证论治”与 治病求本”的优势㊂参考文献[1]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336,48,426,404,336,337.[2] 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88,88,88,76,88,88.[3] 孙星衍,孙冯翼.神农本草经辑校[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9⁃50.[4] 南朝㊃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0⁃21.[5] 唐㊃苏敬.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2.[6] 唐㊃陈藏器.本草拾遗[M].芜湖:皖南医学院科研处,1983:85.[7] 宋㊃苏颂.本草图经[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52.[8] 宋㊃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67.。
酸枣仁与滇枣仁的研究【关键词】酸枣仁酸枣仁来源于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 spinosa (Bunge) Huex H. F. Chou 的干燥成熟的种子。
主产河北、陕西、河南、辽宁。
是一味经常使用的中药,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
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用于医治虚烦不眠、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少口干等症。
笔者在近两年的抽样进程中发觉,市场上有半数以上的酸枣仁是其同属植物滇刺枣Ziziphusmauritiana Lam. 的种子——滇枣仁,也叫入口枣仁、缅枣仁或黄枣仁。
主产于缅甸和我国云南,其价钱大约是酸枣仁的一半,其来源亦与《中国药典》收载的酸枣仁不符,因此,我所抽到的滇枣仁均作为酸枣仁的伪品处置。
查阅相关报导,对滇枣仁也是喊打声一片,中国医药报?2005年第120期曾明确指出“入口枣仁不能替代酸枣仁利用”。
新华网-江苏频道更是利用了“坑害消费者”如此强烈的词语来批评以滇枣仁代替酸枣仁的现象,那么二者的区别在那里,滇枣仁是不是能够代替酸枣仁呢?现综述如下。
1 辨别要点性状不同二者均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大小相近。
酸枣仁表面呈紫红色或紫褐色;一面较平坦,中间有一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一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
滇枣仁呈黄棕色至红棕色,在实体显微镜下观看,可见黄色或棕黄色斑点;平坦的一面中间无明显隆起的纵线纹;种脐一端较窄,呈猪拱嘴状,另一端宽而钝圆。
[1]薄层色谱不同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辨别]2对二者进行薄层色谱辨别,发觉酸枣仁在与酸枣仁皂苷A和B相应的位置显相同的兰色斑点;滇枣仁在与酸枣仁皂苷A和B相应的位置无斑点。
这说明依照药典的提取方式和点样量进行薄层色谱辨别,在酸枣仁中能够检出酸枣仁皂苷A和B。
而在滇枣仁中那么不能。
光谱行为不同通过对酸枣仁和滇枣仁药材样品红外光谱的比较发觉,其峰数、峰位、峰形、峰强有异同点。
其中一起峰有2925cm- 1 (2917cm- 1 ) 、2854cm- 1 、1651cm- 1 和1538 - 1 等,酸枣仁在1745cm- 1与1160cm- 1周围显现的油脂峰,滇枣仁在1710cm- 1周围显现的羧酸峰,可见二者的红外光谱有明显区别。
酸枣仁《中国药典》:酸枣仁【拼音名】 Suān Zǎo Rén【英文名】 SEMEN ZIZIPHI SPINOSAE【别名】山枣仁、山酸枣【来源】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
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
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鉴别】(1)本品粉末棕红色。
种皮栅状细胞棕红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约15μm,壁厚,木化,胞腔小。
内种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壁连珠状增厚,木化。
子叶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酸枣仁皂苷A、B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 1ml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水饱和的正丁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立即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酸枣仁除去残留核壳。
用时捣碎。
炒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色微变深。
用时捣碎。
【性味】甘、酸,平。
【归经】归肝、胆、心经。
【功能主治】补肝,宁心,敛汗,生津。
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页首《*辞典》:酸枣仁【出处】《雷公炮炙论》【拼音名】 Suān Zǎo Rén【别名】枣仁(《药品化义》),酸枣核(《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浸泡一宿,搓去果肉,捞出,用石碾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
【原形态】酸枣(《本经》),又名:棘(《诗经》),槭(《尔雅》),山枣(陶弘景),野枣(任防《述异记》)。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
老枝褐色,幼枝绿色;枝上有两种刺,一为针形刺,长约2厘米,一为反曲刺,长约5毫米。
叶互生;叶柄极短;托叶细长,针状;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短尖而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主脉3条。
花2~3朵簇生叶腋,小形,黄绿色;花梗极短1萼片5,卵状三角形;花瓣小,5片,与萼互生;雄蕊5,与花瓣对生,比花瓣稍长;花盘10浅裂;子房椭圆形,2室,埋于花盘中,花柱短,柱头2裂。
核果近球形,直径1~1.4厘米,先端钝,熟时暗红色,有酸味。
花期4~5月。
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皮(酸枣根皮)、棘刺(棘针)、叶(棘叶)、花(棘刺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于阳坡或干燥瘠土处,常形成灌木丛。
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等地。
主产河北、陕西、辽宁、河南。
此外,内蒙古、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成熟的种子呈扁圆形或椭圆形,长5~9毫米,宽5~7毫米,厚约3毫米,表面赤褐色至紫褐色,未成熟者色浅或发黄,光滑。
一面较平坦,中央有一条隆起线或纵纹,另一面微隆起,边缘略薄,先端有明显的种脐,另一端具微突起的合点,种脊位于-侧不明显。
剥去种皮,可见类白色胚乳粘附在种皮内侧。
子叶两片,类圆形或椭圆形,呈黄白色,肥厚油润。
气微弱,味淡。
以粒大饱满、外皮紫红色、无核壳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并有两种甾醇:一种为C26H42O2,熔点288~290℃,易溶于醇;另一种的熔点为259~260℃,易溶于氯仿。
又谓本品主含两种三萜化合物:白桦脂醇、白桦脂酸。
另含酸枣皂甙,甙元为酸枣甙元,水解所得到的厄北林内酯是皂甙的第二步产物。
还含多量维生素C。
【药理作用】①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煎剂给大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表现镇静及嗜眠,无论白天或黑夜,正常状态或咖啡,因引起的兴奋状态,酸枣仁均能表现上述作用,小白鼠口服时的镇静指数为1.95,与巴比妥类药物表现协同作用,酸枣仁连续应用6天,可使动物睡眠变浅,持续时间缩短,即产生耐受性,但停药1周后可消失。
口服酸枣仁可使防御性运动性条件反射次数显着减少,内抑制扩散,条件反射消退,抑制猫由吗啡引起的躁狂现象。
生枣仁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并无区别,但生枣仁作用较弱,久炒油枯后则失效,有认为其镇静的有效成分可能与油有关,另有认为与水溶性部分有关。
②镇痛、抗惊厥、降温作用用热板法证明酸枣仁煎剂5克/公斤注射于小白鼠腹腔有镇痛作用,对小鼠无论注射或口服均有降温作用,但不能拮抗实验性电休克。
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酸枣仁可引起血压持续下降,心传导阻滞。
对大白鼠以两肾包膜法形成的高血压,在手术前或手术次日给酸枣仁(20~30克/公斤/日自由取食),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但大白鼠吃酸枣仁时将外层薄皮留下,并未见镇静现象。
④对烧伤的影响酸枣仁单用或与五味子合用,均能提高烫伤小白鼠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还能推迟大白鼠烧伤性休克的发生和延长存活时间,并能减轻小白鼠烧伤局部的水肿。
⑤其他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对狗因去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抑制作用。
不能拮抗家兔的咖啡因中毒。
【毒性】酸枣仁150克/公斤给予小鼠灌胃无毒性症状,大鼠慢性毒性实验证明其毒性极低,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4.33±2.015克/公斤。
但极大剂量亦可有毒性表现。
【炮制】酸枣仁:原药放入竹箩内,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壳沉水底,将枣仁捞出、晒干。
炒酸枣仁:取洁净的酸枣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皮鼓起并呈微黄色,取出,放凉。
焦酸枣仁:取洁净的酸枣仁,置锅内用武火炒至有五成变黑红色,取出,放凉。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酸,平。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衍义》:"微温。
"④《饮膳正要》:"味酸甘,平。
"【归经】入心、脾、肝、胆经。
①《纲目》:"足厥阴、少阳。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胆四经。
"【功能主治】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
"②《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③《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④《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⑤王好古:"治胆虚不眠,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
"⑥《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
"⑦《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呵,聪耳明目。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注意】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防己。
"②《本草经疏》:"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
"③《得配本草》:"肝旺烦躁,肝强不眠,禁用。
"④《本草求真》:"性多润,滑泄最忌。
"【附方】①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劳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金匮要略》酸枣仁汤)②治骨蒸,心烦不得眠卧:酸枣仁二两。
以水二大盏半,研滤取汁,以米二合煮作粥,候临熟,入地黄汁一合,更微煮过,不计时候食之。
(《圣惠方》酸枣仁粥)③治胆虚睡卧不安,心多惊悸:酸枣仁一两。
炒熟令香,捣细罗为散。
每服二钱,以竹叶汤调下,不计时候。
(《圣惠方》)④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守,恐怖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梦涉危险,一切心疾:酸枣仁(微炒,去皮)、人参各一两,辰砂(研细,水飞)半两,乳香(以乳钵坐水盆中研卜分。
上四味研和停,炼蜜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粒,温酒化下,枣汤亦得,空心临卧服。
(《局方》宁志膏)⑤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睡多:酸枣仁一两(生用),全梃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水七分,煎六分,无时温服。
(《简要济众方》)⑥治睡中盗汗: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米饮调下半盏。
(《普济方》)【各家论述】①《本草图经》:"酸枣仁,《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
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
六物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深师主虚不得眠,烦不可宁,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升,蝭母、干姜、茯苓、芎藭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并切,以水一斗,先煮枣,减三升,后纳五物煮,取三升,分服。
一方,更加桂一两。
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为熟乎。
"②朱震亨:"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酸枣仁)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藏安和,睡卧自宁。
"③《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
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④《本草经疏》:"酸枣仁,实酸平,仁则兼甘。
专补肝胆,亦复醒脾。
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
能补胆气,故可温胆。
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
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
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
"⑤《本草切要》:"酸枣,性虽收敛而气味平淡,当佐以他药,方见其功,如佐归、参,可以敛心;佐归、芍,可以敛肝;佐归、术,可以敛脾;佐归、麦,可以敛肺;佐归、柏,可以敛肾;佐归、苓,可以敛肠、胃、膀胱;佐归、芪,可以敛气而灌溉营卫;佐归、地,可以敛血而营养真阴。
又古方治胆气不和,甚佳。
如胆气空虚,心烦而不得眠,炒用可也。
"⑥《本草汇言》:"酸枣仁,均补五藏,如心气不足,惊悸怔忡,神明失守,或腠理不密,自汗盗汗;肺气不足,气短神怯,干咳无痰;肝气不足,筋骨拳挛,爪甲枯折;肾气不足,遗精梦泄,小便淋沥;脾气不足,寒热结聚,肌肉羸瘦;胆气不足,振悸恐畏,虚烦不寐等症,是皆五藏偏失之病,得酸枣仁之酸甘而温,安平血气,敛而能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