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8.2 埃及》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36.00 KB
- 文档页数:4
埃及【学习目标】1、了解埃及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重点)2、根据资料说出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
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难点)4、知道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说出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课前预习】1、埃及绝大部分位于非洲_____________,苏伊士运河东面的_______半岛属于______洲。
2、埃及80%的人是__________,多信奉_______教,语言是____________,首都是_________,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3、埃及90%的土地是_________,是一个名副其实的__________之国。
埃及大部分地区的气候主要属于_____________。
4、埃及有世界七大奇迹建筑之一的_________,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是________金字塔。
旁边的____________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
5、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________。
农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这里也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以盛产优质____________著称,其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课内探究】一、地跨两洲1、自学课本72页图3—14,在图上找出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尼罗河、西奈半岛、开罗、亚历山大、北回归线。
并找出埃及的陆上邻国。
(比一比,看谁找的快又准)2、试一试:把你所找到的地理事物标注在空白图上。
3、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小组合作讨论)6、二、沙漠广布1、阅读图3--14找出沙漠名称,估算沙漠占埃及国土面积的大致比例。
2、结合非洲气候图,找出埃及的气候类型。
3、思考:埃及两种气候有何特点?4、自学阅读“尼罗河”回答:(1)尼罗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在哪里?(2)试说尼罗河的奉献?(3)在图上沿尼罗河找出阿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导学案(答案不全)(新版)湘教版(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导学案(答案不全)(新版)湘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导学案(答案不全)(新版)湘教版(1)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埃及的分界线C 。
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D.玉米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A .近年,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B .埃及的沙漠广阔,旅游业很不发达C .埃及人多年精心培育出的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D .埃及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某公司组织员工去埃及进行旅游,游览了许多埃及名胜。
据此回答9、10题。
9、他们游览的埃及古文明的典型象征是:aA 。
金字塔 B.地中海风光 C 。
纳赛尔水库 D.阿斯旺大坝10、回国之后,他们向朋友讲述在埃及的见闻,不可信的是:dA .埃及大部分居民属白色人种 B. 高大雄伟的清真寺C .尼罗河岸盛产长绒棉 D. 到处都是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11、读图“埃及国家示意图",请回答问题:城市①是 ,②是 。
河流③是 ,大坝④是运河⑤ ,沟通了 A 海 B海;联接了 洋和 洋。
半岛C 是尼罗河对埃及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课后反思】A B C。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埃及章节与课题第二节埃及课时1主备人审核人初一地理组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次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资料地图,了解埃及的气候特点,分析埃及人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3.收集埃及资料,了解埃及古代文明及如何开发旅游4.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埃及位置的重要性,领土的构成。
埃及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关系。
埃及旅游业的发展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教学资源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埃及自然环境概况(课前完成,课上展示)地区埃及纬度位置纬度位置: ,被线穿过。
属于带和带领土构成海陆位置领土构成:大部分属于____洲,处于其东北部,半岛因在运河东面属亚洲。
因此埃及是地跨两洲的国家。
北临海,东临海,为连通两海埃及人开凿运河,进而沟通洋和洋,大大缩短了两大洋的航程,是重要的航运通道。
陆地上,埃及连通了亚非交通。
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国家人口构成因其首都(非洲最大的城市)处于非洲部分,所以埃及是非洲国家。
埃及人以民族为主.使用语,属于人种,信仰宗教。
人口万(2009年)。
邻国找出与埃及陆上相邻的国家有___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 __。
气候大部分属于气候,特点:,因此埃及%以上为沙漠。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埃及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2.难点:埃及地理特点对人文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埃及为何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等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对埃及地理特点的回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节埃及课前思考1.说说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
2.埃及的自然环境有何显著特点?3.埃及的“母亲河”是?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4.埃及的哪种农产品驰名世界?5.埃及是著名的文明古国,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6.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有哪些著名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课堂练习【例题】芳芳的爸爸从北非考察回来,为了考考芳芳,说了些有关埃及的情况,请你帮芳芳判断,芳芳爸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的西北部B.苏伊士运河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C.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D.玉米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解析:埃及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其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该国沙漠广布,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等都显示出古埃及人达到的文明程度。
答案:C1.玲玲有个愿望:骑骆驼欣赏沙漠风光,游览苏伊士运河,参观金字塔和清真寺。
玲玲最理想的去处是()A.日本 B.埃及 C.法国 D.美国2.2011年5月7号晚间爆发的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冲突,已造成至少12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
之后,埃及宗教冲突持续升级。
埃及87℅是阿拉伯人,大多信奉的宗教是()A.犹太教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3.埃及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其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A.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C.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D.沙漠中的绿洲4.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时间是()A.3月—5月 B.6月—10月C.11月—次年1月 D.1月—2月5.读“苏伊士运河”图,完成下列题目。
(1)填注苏伊士运河南北端的两个港口城市。
①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2)苏伊士运河沟通了___________海和___________海,_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_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运河之一。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埃及》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能够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埃及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
3.了解埃及工农业的主要特点,理解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贡献。
能举例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及展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地跨______、______两洲的______洲国家1、埃及绝大部分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面的___________半岛属于亚洲。
2、苏伊士运河是联接________海与_______海、沟通_______洋和_______洋的世界著名运河;也是______、_____两洲的分界线;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沙漠广布1、埃及90%以上的土地是_________,所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王国”.2、埃及除北部地中海沿岸是_______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_________气候,最高气温可达40°C以上,年降水量大多不足50毫米,终年________,干燥________。
三、文明古国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对于埃及的文明古迹等特色内容可能比较感兴趣,应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和人文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的文明古迹为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埃及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埃及的美丽风光和文明古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埃及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教案: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76-P80。
主要包含“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1.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埃及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1.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和平、尊重多元文化的品质。
3.2.认识到旅游业对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系列课程之一,设置了四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详细阐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埃及地跨亚非两洲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1.2.掌握埃及沙漠广布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1.3.分析埃及工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的贡献。
1.4.理解埃及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及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埃及如何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工农业生产的布局。
2.2.分析埃及旅游业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其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1.1.提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文明古国吗?”1.2.引出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地位,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
(二)讲授新知1.地跨两洲1.1.地理位置: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是其分界线。
1.2.交通重要性: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洋与洋之间的航程,使埃及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2.沙漠广布2.1.自然条件:埃及大部分领土为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0%以上。
第二节埃及【学习目标】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按照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3.掌握埃及的气候类型,散布位置,回忆其气候形成的原因。
4.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掌握埃及主要的农产作物与主要矿产。
5.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埃及在人种、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大体情形。
【自主学习】埃及的概况读讲义图3-14,结合P72-73内容,找出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交通要道)、领土组成、人种、民族、语言、宗教、首都。
1.在图上填注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尼罗河、西奈半岛、开罗、利比亚、苏丹2.位置:东临______,北临______,领土包括非洲______和______半岛,地跨______、______两大洲。
3.埃及大多数是______人,属______人种,信奉______,讲______语。
4.埃及首都______,是千年古都,非洲最______城市。
5.埃及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既是______两洲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______洋和______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据守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路的咽喉。
______ 运河联结了______与______,沟通了______与______,是______与______的分界限。
埃及的地形与气候1.读讲义P73内容,埃及绝大部份土地是______,平原散布在______ 沿岸和河口三角洲,是名不虚传的______之国。
2.回忆所学知识,埃及绝大部份地域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气候特征_________,北部地中海沿岸少部份为______气候,气候类型______。
埃及的文化1.读图3-18,找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孟菲斯、卢克索的散布,这些文物具有庞大、宏伟、壮观、庄重的特征。
2.读图分析,埃及的文物大多沿______散布,参观这些景点,应选择______(交通工具)最适宜。
湘教版七下第八章第2节《埃及》教案
活动:“慧眼识图”——找位置
1.读图8-13,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2.依据地图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
3.说一说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总结: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播放视频:苏伊士运河的“前世”和“今生”
4.说一说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出示地图
总结:埃及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非洲国家,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5.阅读课文说一说埃及的面积和居民的基本概况。
出示: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出示问题和相关地图,自主学习:1.埃及的工业规模居非洲第几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是关于非洲国家埃及的地理介绍。
本节课通过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非洲大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埃及这一具体国家的研究上,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埃及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埃及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旅游景点,如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埃及的经济发展部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埃及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埃及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埃及的发展前景,思考如何利用其地理特点促进经济发展。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埃及》【学习目标】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了解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难点】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埃及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看埃及旅游宣传片视频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地跨两洲读埃及地形分布图,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学生读图找图)埃及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位于哪两个大洲的什么方位?领土组成包括什么?埃及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南部领土组成: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试着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概括埃及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23.5°—30°之间,以热带为主海陆位置: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西邻利比亚、南接苏丹(2)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回答)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扼守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阅读课本关于苏伊士运河的材料,以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①填写完成下表③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从上课前我们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埃及的居民大多是什么人种?黑色人种(部分学生回答)埃及人口1.045亿万(2018年),90%以上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多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为国语。
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