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墙定义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1.输出数据控制。
指定要输入到D3PLOT、D3PART、D3THDT文件中的二进制数据。
【NEIPH】-—写入二进制数据的实体单元额外积分点时间变量的数目。
【NEIPS】——写入二进制数据的壳单元和厚壳单元每个积分点处额外积分点时间变量的数目。
【MAXINT】——写入二进制数据的壳单元积分点数。
如果不是默认值3,则得不到中面的结果。
【STRFLAG】——设为1会输出实体单元、壳单元、厚壳单元的应变张量,用于后处理绘图。
对于壳单元和厚壳单元,会输出最外和最内两个积分点处的张量,对于实体单元,只输出一个应变张量.【SIGFLG】—-壳单元数据是否包括应力张量。
EQ。
1:包括(默认)EQ.2:不包括【EPSFLG】—-壳单元数据是否包括有效塑性应变。
EQ.1:包括(默认)EQ。
2:不包括【RLTFLG】——壳单元数据是否包括合成应力。
EQ。
1:包括(默认)EQ。
2:不包括【ENGFLG】——壳单元数据是否包括内能和厚度。
EQ。
1:包括(默认)EQ.2:不包括【CMPFLG】——实体单元、壳单元和厚壳单元各项异性材料应力应变输出时的局部材料坐标系。
EQ。
0:全局坐标EQ。
1:局部坐标【IEVERP】-—限制数据在1000state之内。
EQ.0:每个图形文件可以有不止1个stateEQ.1:每个图形文件只能有1个state【BEAMIP】——用于输出的梁单元的积分点数。
【DCOMP】——数据压缩以去除刚体数据。
EQ。
1:关闭(默认)。
没有刚体数据压缩。
EQ。
2:开启.激活刚体数据压缩。
EQ。
3:关闭。
没有刚体数据压缩,但节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被去除.EQ.4:开启。
激活刚体数据压缩,同时节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被去除。
【SHGE】--输出壳单元沙漏能密度。
EQ。
1:关闭(默认).不输出沙漏能.EQ。
2:开启.输出沙漏能。
【STSSZ】-—输出壳单元时间步、质量和增加的质量。
EQ.1:关闭。
(默认)EQ.2:只输出时间步长。
冲击动力学运动条件第七章: 运动条件绑定接触/INTER/TYPE2 刚性墙/RWALL刚体/RBODY边界条件/BCS强制位移/IMPDISP用于圆柱坐标系的Icoor/SKEW强制速度/IMPVEL不兼容的运动条件绑定接触定义了从运动学上将一组从节点限定在主面上的接触,它可以用来连接粗糙网格与细分的网格,可用于模型点焊和铆钉等。
绑定接触/INTER/TYPE2 (实体点焊与金属片之间)绑定接触可通过一组从节点和一个主面来定义在定义的搜索范围(d search)内,从节点的运动和主面相连如果从节点在gap范围内,搜索找不到主面,模型检查过程中(_0000.out) 中会出现警告。
从节点不能同时被包含在两个/两个以上运动约束中,否则会出现不兼容问题。
罚函数法RADIOSS有一个选项用罚函数法来定义Type 2 接触,使用Spot flag= 25 排除潜在的不兼容运动条件。
从节点及其投影点之间定义为弹簧单元,罚刚度是恒定的,由主面和从面的平均节点刚度计算出。
绑定接触/INTER/TYPE2 公式绑定接触/INTER/TYPE2:忽略选项此选项,可用于自动删除所有无法正确投影到主面的从节点。
绑定接触/INTER/TYPE2 删除选项如果在接触的主面上定义了失效(壳单元破坏),有必要更新接触来释放在从节点与被删除单元之间的运动条件。
绑定接触/INTER/TYPE2卡片信息search 默认设置为主面的平均尺寸Spot flag 默认设置为运动学方法如若产生断裂刚性墙/RWALL刚性墙为定义刚性面与变形体节点之间的接触,提供了一种简易的方法。
PLANE –无限平面刚性墙CYL –无限柱面刚性墙从节点四种类型的刚性墙无限平面直径为Ф的无限柱面直径为Ф的球体平行四边形point M1point M or Node N球Mslave nodespoint M or Node Nn = M M1 X M M2slave nodes刚性墙,通过表面和一组从节点来定义从动节点,通过节点列表或搜索从节点的范围(距离)来定义。
LS-DYNA动力分析指南第七章练习笔记(新手记录)Aamlq7.1 FEMB前处理准备教程、初始文件totor.lin。
初始单位制为ton、mm、s、N。
按教程导入文件隐藏除W ALL外的其他层。
A.刚性墙划分网格菜单ELEMENT---PLENT/SOLID MESH----4Line Plate,分别选取W ALL平面的四个边(从短边开始),输入网格数量10,15,10,15。
B.保险杠、平板、横杆划分网格将保险杠设置为当前层,菜单ELEMENT--- PLENT/SOLID MESH----TOPOLOGY MESH,选择Current Part,单元尺寸15mm。
分别设置平板、横杆为当前层,重复上述操作。
7.1.2定义相应材料菜单MATERIAL---creat—structural。
按图片输入相应数值,定义20.1和24.1两种材料。
注:弹塑性材料的杨氏模量如果输入2.07e+003计算时会出现错误提示,改成2.07e+004即可解决。
菜单MATERIAL---ASSIGN,刚性墙wall定义为刚性材料M-1,其余定义为M-2。
菜单Property—Create—shell,按图片数值定义第一个特性,卡片1.1中积分点改为3个。
卡片1.2T1—T4输入第一个厚度值。
重复创建四个Property。
菜单Property—ASSIGN,四个part对应四个Property。
7.1.4定义接触A.保险杠与刚性墙接触菜单CONTACT—Create----3 Dimension中的*CONTACT_Automatic_Nodes_To_Surface卡片2.1先要选择TYPE类型,然后设置Master/Slave ID。
B.点焊连接层设置,仅显示平板和横杆。
菜单Part—Create,使用缺省值创建Part5。
设置当前层为Part5.菜单EMENT—Create—Spotweld,分别点击平板和横杆上对应的节点,创建焊点。
建筑构造——墙体详解墙体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支撑和隔离的结构,对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墙体的构造和相关技术。
一、墙体概述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通常由砌筑材料制成,如砖、混凝土等。
其功能包括隔离、支撑、保温、防火等。
墙体的选择需考虑建筑的用途、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
二、墙体结构种类1. 砖墙结构砖墙结构是常见的墙体类型之一。
砖墙由砖块按一定顺序砌筑而成,常见的有砖混墙、空心砖墙等。
通过砖与砖之间的粘结产生摩擦力来支撑重力。
2. 混凝土墙结构混凝土墙结构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可以分为预制墙体和现浇墙体两种类型。
预制墙体通过提前浇筑和养护,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现浇墙体则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3. 钢结构墙体钢结构墙体主要采用钢柱和钢梁作为支撑结构,墙体采用轻型夹芯板等材料进行封闭。
钢结构墙体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适用于大跨度建筑。
三、墙体构造技术1. 砌筑技术砖墙的砌筑技术包括选用合适的砖块和砂浆、砌筑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砌筑过程中要注意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保证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2. 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墙体的浇筑技术包括模板搭设、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养护等。
模板的搭设要保证墙体的几何尺寸和表面平整度。
混凝土的配制要控制好水灰比和骨料的选择。
3. 钢结构安装技术钢结构墙体的安装技术需要保证各个构件的精确安装,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钢材防止腐蚀。
四、墙体相关技术和材料1. 墙体隔热技术墙体隔热是提高建筑节能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常见的墙体隔热材料包括聚苯板、保温砂浆等,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损失。
2. 墙体防火技术墙体的防火性能对于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墙体防火技术包括选用阻燃材料、设置防火墙等,以提高建筑物防火等级。
3. 墙体声学技术为保证建筑内部的良好声学环境,墙体的声学性能需得到重视。
采用隔音材料、中空墙体等方式可以降低噪音传递。
1.画网格
2.创建材料material:定义材料名称,颜色,类型,card image一般选择MAT25。
然后点击create完成创建。
在模型树中右键点击创建的材料,选择card edit依次设置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
(钢材料C,P分别为40,5)
3.定义模型属性property:定义模型名称,颜色,类型,具体类型。
点击create
完成创建。
在模型树中右键card image可设置厚度等物理量。
4.将材料和模型属性赋予模型component:选择update,在comp中选择要赋予
属性的模型,定义颜色,选择模型属性和材料。
点击update完成,表示已将材料和模型属性赋予模型。
5.速度场:工具栏tools,create card,initial,velocity。
6.刚性墙:工具栏tools,create card,rigid walls
7.模型间固定相对位置:工具栏tools,create card,constrained,constrained nodal rigid body。
8.定义接触自接触:工具栏tools,create card,contact。
墙体的类型与设计要求墙体是建筑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支撑和隔断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建筑和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墙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墙体的类型和设计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墙体的类型1.承重墙体:承重墙体主要承担楼层和屋顶的重量传递,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承重墙体一般采用砖、石、混凝土等材料建造。
其中,砖墙体可以分为实心砖墙和空心砖墙两种,实心砖墙体的强度更高,而空心砖墙体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重量。
2.隔墙:隔墙是为了将建筑空间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域或房间而设置的。
隔墙可以采用砖、石、混凝土、木材等材料建造。
在办公室、商场等公共场所,常采用轻质隔墙,如石膏板、玻璃隔墙等,以便满足灵活性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3.抗震墙:抗震墙是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而设置的墙体。
抗震墙体一般采用加强骨架结构和抗震钢筋混凝土墙的形式,以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4.围护墙:围护墙是为了围合和保护建筑场地而设置的墙体。
围护墙可以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
在城市中,围护墙不仅起到了保护建筑的作用,还是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5.装饰墙:装饰墙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效果而设置的墙体。
装饰墙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如石材、玻璃、墙面贴砖等。
装饰墙的设计要考虑建筑风格和整体效果,使之与建筑物相协调。
二、墙体设计的要求1.强度要求:墙体的强度是保证建筑物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墙体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要求确定墙体的尺寸和厚度,以保证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2.防潮防水要求:墙体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防潮和防水要求,特别是在湿地、沿海地区或高湿度环境中。
墙体的外部和内部应采用防水处理措施,以防止水分渗透和墙体渗漏。
3.隔声要求:在需保持良好隔声性能的场所,如住宅楼、办公室等,墙体设计应考虑隔声要求。
采用吸音材料、隔声板等材料,并采用隔声墙结构,以降低噪音传递。
4.保温隔热要求:墙体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需求。
刚性基础名词解释
刚性基础是指用于支撑和稳定建筑物的一种结构基础形式。
它是建筑物的下部结构,通常位于地下,是将建筑物的负载传递至地下地层的承载层。
刚性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重力,抵抗土层的变形和建筑物的倾斜。
它通过将建筑物的重力均匀分布到地下土层上,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刚性基础有几种常见的形式,包括桩基、筏基、承台基础等。
其中,桩基是利用深入地下土层的桩来承受建筑物的重力。
桩基可以分为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制灌注桩等类型。
它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层较松散或弱的地区,可以有效地增加承载能力。
筏基是一种承载面较大的基础形式,通过将建筑物的负荷均匀分布到较大的面积上来提高承载能力。
筏基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取决于需要的承载能力和土层的条件。
承台基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基础形式,通过建造水平的承台,将建筑物的负荷传递给地下土层。
它适用于土层较为均匀、稳定的地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施工性能。
承台基础可以进一步分为简支承台基础和连续承台基础。
此外,刚性基础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规模、荷载特点、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保
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刚性基础是用于支撑和稳定建筑物的一种结构基础形式,它通过将建筑物的重力均匀传递至地下土层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刚性基础形式包括桩基、筏基和承台基础。
设计刚性基础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