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功能锻炼
- 格式:docx
- 大小:36.74 KB
- 文档页数:2
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方法(1)术后第1周术后患肢抬高20~30cm,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术后水肿。
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膝关节轻缓伸屈,每日2~3次,每次2~5min。
3d后患者可坐在床上,适当增加活动次数和延长活动时间,但膝关节屈曲不宜>90°。
(2)术后2~3周根据实际情况可鼓励患者下地站立步行,开始屈膝关节锻炼。
锻炼时,护理人员应在现场进行指导,患者先坐在床边,健侧肢体首先着地,然后患肢被动屈膝使小腿在床边悬吊适应后再下地,着地后足要放平,平均用力,先轻后重逐步负重行走。
活动膝关节时,两手可拉住床沿,屈曲膝关节以60°~90°为宜。
年老体弱者可扶拐步行,逐步练习屈膝。
(3)术后4~6周加大活动量,练习下蹲活动,膝关节屈曲达130°以上。
(4)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幅度与强度,同时要密切观察,确保安全,防止摔伤发生其他部位骨折。
CPM机使用方法:保持患肢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待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趾关节的趾屈、背伸锻炼,每小时做一回,每回10次左右,逐渐增加活动量。
术后第2天开始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先教会健肢股四头肌收缩,然后再进行患肢练习。
术后3~10天在稳定内固定的基础上,将患肢置于CPM机支架上,患肢的脚和脚套要套实与水平线呈90度,患肢膝关节与机器夹角要处于同一水平线,并系好病人的大腿和小腿上固定带,大腿应尽量贴于活动架上防止肢体离开机器支架,以达到要求的活动角度;第一天起使角度由0°~15°开始,终止角度30°~40°,2次/日、每次1小时,根据患者疼痛及伤口情况将活动度调到患者能忍受的最大程度为宜。
第二天,对能完全承受第一天运动患者,将活动度增加10°,对不能承受的患者按第一天的锻炼方法,以后每日或者隔日加10°,循序渐进,速度由慢到快,以患者能够接受为宜,从而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一、骨折术后功能锻炼1. 肱骨骨折术后(1)术后早期(0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被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但避免剧烈运动。
(2)术后中期(36周):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
同时,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如耸肩、扩胸等。
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3)术后晚期(712周):加强肩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爬墙、拉力器等运动。
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2. 股骨骨折术后(1)术后早期(02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同时,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
(2)术后中期(36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膝关节伸直、屈曲等。
(3)术后晚期(712周):加强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
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二、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 膝关节置换术后(1)术后早期(02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同时,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2)术后中期(36周):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主动运动,如膝关节伸直、屈曲等。
同时,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如股四头肌训练、小腿三头肌训练等。
(3)术后晚期(712周):加强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运动。
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2. 髋关节置换术后(1)术后早期(02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同时,进行髋关节被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
(2)术后中期(36周):逐渐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进行主动运动,如髋关节屈曲、伸直、外展、内收等。
同时,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如股四头肌训练、臀大肌训练等。
(3)术后晚期(712周):加强髋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训练,可进行骑自行车、游泳、慢跑等运动。
尺桡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尺桡骨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功能锻炼:
- 术后第1-2周,主要是进行被动锻炼,由医生或物理治疗师协助进行。
- 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伸/屈曲和旋前/旋后的被动运动,以保证手腕和指关节的关节活动度。
2. 恢复性功能锻炼:
- 术后第2-4周,逐渐从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锻炼。
- 进行手指的弯曲、伸直、握力和肌肉活动,以恢复手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 针对手腕关节进行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负重。
3. 功能恢复和强化:
- 术后第4-8周,继续进行手指、手腕和前臂的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 包括手指磨砂板、手腕灵活性练习、手指绕轴活动和手臂上提等锻炼方法。
4. 日常生活功能锻炼:
- 术后8周后,可以开始进行日常生活功能锻炼,包括握笔、拧开瓶盖、抓握物品等操作。
- 逐渐增加重量和难度,以适应日常活动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医生
的指导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出现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同时,定期复查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以保证功能锻炼的效果和安全性。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1)一、概述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1.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意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预防关节僵硬、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
2. 训练方法(1)主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进行主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被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二天开始,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关节活动器:术后第三天开始,使用关节活动器进行关节活动,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活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活动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3)保持关节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避免突然大幅度活动。
三、肌肉力量训练1. 肌肉力量训练的意义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损伤。
2. 训练方法(1)等长收缩: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等张收缩: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等张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抗阻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抗阻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的训练姿势,避免关节损伤。
(3)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四、平衡训练1. 平衡训练的意义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
2. 训练方法(1)静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静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动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动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功能性平衡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功能性平衡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完整版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完整版
前言
功能锻炼的原则
渐进性:从低强度逐渐增加到高强度。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安全性:避免过度锻炼和过早负荷。
循序渐进: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
合适的休息:适当安排锻炼与休息时间,避免疲劳。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具体指导
1. 活动关节
术后的第一周,可以进行主动、被动的关节活动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关节僵硬。
从第二周开始,渐进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并逐渐增加力量训练。
2. 肌肉训练
术后的第一周,可以进行轻度的肌肉收缩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
从第二周开始,逐渐增加肌肉训练的强度,包括无负重的活动、负重活动等,以增加肌力。
3. 平衡训练
术后的第二周,可以进行简单的平衡练习。
从第三周开始,逐渐增加平衡练习的难度,包括单脚站立、眼
睛闭合等。
4. 步态训练
根据手术的具体类型和程度,逐渐恢复正常的步态。
从辅助器具(如助行器)开始,逐渐减少使用,最终恢复正常
行走。
5. 扩展运动
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扩展运动。
渐进性地增加扩展运动的幅度,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
注意事项
在进行功能锻炼前,一定要取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注意术后伤口的保护,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碰撞。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注意身体的信号,如疼痛、不适等。
逐渐适应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但也要避免过度锻炼。
医院骨科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第一阶段:手术后第一天至第三天1.冷敷:手术后的第一天,可以用冰袋冷敷伤处,每次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2.活动指导: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以保证关节的活动度,并避免关节僵硬。
3.肌肉锻炼:进行几组简单的肌肉收缩和松弛操,不过度用力,切记不要造成疼痛。
4.功能恢复:开始进行轻度的床上站立、坐立、行走等功能恢复训练,可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械。
第二阶段:手术后第四天至第十四天1.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适当使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从而增加锻炼的舒适性。
2.活动指导:继续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
物理治疗师会教授您如何进行正确的关节活动。
3.肌肉锻炼:进行肌肉的有氧锻炼,比如踏步运动、自行车等,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4.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转身等动作,进行平衡训练,恢复肌肉平衡和关节感觉。
5.功能恢复:开始进行更高强度的活动,如上下楼梯、跳跃等,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第三阶段:手术后两周以后1.活动指导: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尽可能增加活动幅度,保证关节灵活性。
2.肌肉锻炼: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借助负重器械进行刺激,增加肌肉力量。
3.平衡训练:继续进行平衡训练,增加肌肉平衡和协调性。
4.必要时,参加康复治疗:如感觉康复进程较慢或有其他问题,可以选择参加专业康复治疗,由康复医师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适度,不可过度用力,以免导致再次受伤。
同时,根据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以达到锻炼效果,促进康复。
总之,骨科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合理指导和规范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希望患者能够密切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坚持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一) 锁骨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 前臂内外旋转图3 腕、肘屈伸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图5 抗阻力腕屈伸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图8肩前后摆动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图9 爬肩梯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1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图13上臂外展,外旋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完整版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完整版章节一:康复介绍1.1 手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手术后功能锻炼是骨科手术后康复的关键步骤。
通过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恢复计划,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促进关节灵活性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水平。
1.2 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1)个性化: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后恢复期等因素,定制化康复计划和功能锻炼方案。
(2)渐进性:从轻度到重度、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进行功能锻炼,逐渐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
(3)合理负荷: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理状况,确定适宜的锻炼负荷,既能满足康复需求,又不致过度。
1.3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1)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进行锻炼,不擅自更改锻炼计划。
(2)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用力,注意适度休息。
(3)锻炼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造成额外的损伤。
(4)如有不适,如疼痛或肿胀等症状,及时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或康复师。
章节二:手术后功能锻炼指导2.1 上肢功能锻炼(1)肩关节锻炼:进行前后、上下、内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如肩部伸展、屈曲、旋转等。
(2)肘关节锻炼:进行肘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等活动,如举重、弯曲等。
(3)手腕关节锻炼:进行手腕的屈曲、伸展、旋转等活动,如握力、开瓶盖等。
2.2 下肢功能锻炼(1)膝关节锻炼:进行直腿提升、踢腿、蹲起等活动,如腿部伸展、屈曲、旋转等。
(2)踝关节锻炼:进行踝部的屈曲、伸展、旋转等活动,如脚部伸展、屈曲等。
(3)足部功能锻炼:进行足部的屈曲、伸展、旋转等活动,如脚踝摆动、跳绳等。
2.3 步态训练(1)正常步态模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伐,包括踝部、膝盖和髋部的协调运动。
(2)使用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适当使用助行器具,如拐杖、助行架等。
(3)等长步幅训练:通过逐渐增加步幅,帮助患者提高步伐长度,增强步行稳定性和平衡性。
2.4 日常生活功能训练(1)坐位、站位训练:练习正确的坐位、站位姿势,提高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指南对于经历了骨科手术的患者来说,术后的功能锻炼是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有助于恢复肢体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的整体恢复。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
一、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骨科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制动等原因,患者的肌肉会出现萎缩,关节会变得僵硬,活动范围受限。
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这些问题。
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减少肿胀和疼痛。
同时,功能锻炼还能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穿衣、洗漱等,让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二、功能锻炼的时机功能锻炼的开始时间应根据手术的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一般来说,在术后早期,当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伤口疼痛减轻,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时,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锻炼。
例如,对于骨折手术后的患者,在术后 1 2 天就可以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用力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
而对于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后3 7 天左右开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过早或过度的锻炼可能会导致伤口裂开、出血等问题,而锻炼过晚则可能会影响康复效果。
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锻炼。
三、功能锻炼的方法1、肌肉收缩练习这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锻炼方法。
包括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如上所述,等张收缩则是肌肉在收缩时产生关节活动,如屈伸膝关节、握拳等。
2、关节活动度训练根据关节的情况,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可以由他人协助进行被动活动,也可以自己主动进行活动。
开始时活动范围要小,动作要缓慢,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频率。
3、负重训练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医生评估后认为可以负重时,就可以开始进行负重训练。
从轻到重,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
4、平衡和协调训练这对于恢复肢体的功能和防止跌倒非常重要。
骨科常见术后功能锻炼新一、肩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 功能锻炼目的: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2. 功能锻炼方法:(1)第一阶段(术后12周):以休息和减轻疼痛为主,进行肩关节的轻柔活动。
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如钟摆运动、肩关节前后摆动等。
术后第3天:增加肩关节的内外旋活动,可使用毛巾或弹力带辅助。
(2)第二阶段(术后3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
术后第3周: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如爬墙运动、哑铃锻炼等。
术后第6周:进行肩关节的内外旋、内外展、前后摆动等全面活动。
3.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
二、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 功能锻炼目的:恢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2. 功能锻炼方法:(1)第一阶段(术后12周):以休息和减轻疼痛为主,进行膝关节的轻柔活动。
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膝关节屈伸、膝关节内外翻等。
术后第3天:增加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如坐姿屈伸、卧姿屈伸等。
(2)第二阶段(术后3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
术后第3周:进行膝关节的蹲起运动、上下楼梯等锻炼。
术后第6周:进行膝关节的内外翻、屈伸等全面活动。
3.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关节损伤,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锻炼。
三、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1. 功能锻炼目的:恢复髋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2. 功能锻炼方法:(1)第一阶段(术后12周):以休息和减轻疼痛为主,进行髋关节的轻柔活动。
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髋关节的被动活动,如髋关节屈伸、内外旋等。
术后第3天:增加髋关节的主动活动,如坐姿屈伸、卧姿屈伸等。
(2)第二阶段(术后36周):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
术后第3周:进行髋关节的蹲起运动、上下楼梯等锻炼。
术后第6周:进行髋关节的内外旋、屈伸等全面活动。
骨科术后功能锻炼原则
骨科术后功能锻炼原则是指在骨科手术后,根据手术类型和个体差异,合理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帮助康复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以下是骨科术后功能锻炼的原则:
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术后状态和康复能力,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
2. 逐渐恢复: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以避免过度拼力而造成损伤。
3. 循序渐进:根据康复进展,逐步增加功能锻炼的时间和频率,使患者逐渐适应和改善。
4. 多角度锻炼:功能锻炼应涵盖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和协调性训练,包括主动锻炼、被动运动和抗阻训练等。
5. 合理疼痛控制:在功能锻炼过程中,要确保合理的疼痛控制,以避免疼痛对康复的影响。
6. 安全性优先:功能锻炼要确保安全,避免引起再次损伤或并发症。
7. 有氧锻炼:在骨科术后功能锻炼中,有氧锻炼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加速康复进程。
8. 持续性:功能锻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患者需要坚持长期进
行,直到达到预期的功能恢复水平为止。
9. 康复专业指导:功能锻炼应在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进行正确和有效的锻炼。
骨科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术前的身体功能,并且减少康复期间的疼痛和不适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骨科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首先,对于膝盖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
比如,可以平卧在床上,将大腿抬起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加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伸髋肌的锻炼,比如俯卧屈膝向臀部靠近,然后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活动关节和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其次,对于脊椎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背部和核心肌群的锻炼。
比如,可以仰卧在床上,将双腿弯曲并抬起离开床面,然后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和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腹肌的锻炼,比如平卧并将上半身抬起离开床面,然后再慢慢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增强腹肌的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再次,对于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和关节活动。
比如,可以进行一些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这些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肌肉的力量。
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关节的活动,比如握拳、屈伸手腕或者转动肩膀。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此外,对于骨科手术后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比如,坐立时保持腰背挺直,行走时保持身体平衡。
这些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可以帮助减少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同时也有助于手术恢复的顺利进行。
总之,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合适的锻炼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术前的身体功能,并且减少康复期间的疼痛和不适感。
然而,在进行锻炼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案。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