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包括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波澜壮阔,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和风云,这篇文章将会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一、近代时期

1.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封闭的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被英国军队打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了香港,赔款等。

2.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反对清朝的统治,主张建立“大同世界”。该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推崇基督教思想,呼吁平等、公正、仁爱,虽然运动最终失败,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

3.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尝试变法的重要事件。光绪帝下令进行变法,试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是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变法最终失败。

4.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逐渐结束了封建专制的历史,进入了新的时代。

二、现代时期

1. 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的现代时期充满了战争和动荡。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它打破了“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的谎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又一次巨大变革,它由邓小平提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先进群众的代表。这一思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

4. “两岸三地”问题

“两岸三地”问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中,“两岸”指大陆与台湾,而“三地”则指大陆、香港和澳门。这一问题关系到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它见证了中国的痛苦和奋斗,也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历史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①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的失去土地,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 ④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2.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理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①兴办近代企业。(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洋务企业有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三种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 ③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平均地权”。 4.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舆论阵地,展开大论战: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5.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6.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7.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8.①宋教仁被刺。②孙中山“二次革命”。③蔡锷“护国运动”。④孙中山“护法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包括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波澜壮阔,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和风云,这篇文章将会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一、近代时期 1.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封闭的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被英国军队打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了香港,赔款等。 2.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反对清朝的统治,主张建立“大同世界”。该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推崇基督教思想,呼吁平等、公正、仁爱,虽然运动最终失败,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 3.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尝试变法的重要事件。光绪帝下令进行变法,试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是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变法最终失败。

4.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逐渐结束了封建专制的历史,进入了新的时代。 二、现代时期 1. 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的现代时期充满了战争和动荡。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它打破了“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的谎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又一次巨大变革,它由邓小平提出,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先进群众的代表。这一思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章节内容提要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包括中国自1840年至2007年的历史时期。可分三大部分:上篇讲中国主要讲旧民主主义革命(1-3章);中篇讲新民主主义革命(4-7章);下篇讲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8-10章)。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49年】 1840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领导阶级不同【五四前是资产阶级领导;五四后是无产阶级领导】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分为下述五个时期: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年5月—1923年12月)。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9月)。 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中国工人阶级应当领导民主革命的主张。 1927年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军事上---取消了军事教条主义,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组织上---取消了王明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正式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思想。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3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各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了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近现代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探索国家出路,改革浪潮中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体战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内容。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什么目的呢?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说来,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人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三、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名词解释: 1、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4、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5、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设下埋伏,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6、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月,副都统海龄(满族)在镇江战死疆场。 7、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 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为国捐躯。 8、美国由于来得较迟,便于1889 年9月至11月间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中国面临着被彻底瓜分的危险。 9、19世纪末期,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

多方面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10、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1、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1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合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3、洪秀全(1814—1864),广东省花县人。他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写作了具有朴素平等观念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 14、天京事变则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5、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举办洋务。 16、对洋务派兴办洋备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冯桂芬。 17、洋务派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18、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9、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 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1、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2、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 5、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6、《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7、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8、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其中,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9、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根据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成了《海国图志》。 10、太平天国运动诞生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书47页): 原因: 第一,阶级基础为农民阶级,存在诸多不足。 第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叫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为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删去了儒学中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教训: 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第二,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2、洋务运动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要内容为: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二,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三,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13、维新运动时间为:19世纪90年代以后,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1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其中的历史意义和启示。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课程。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源 中国近现代史起源于1840年鸦片战争,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地,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 1、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清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但这些改革均未能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2、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仍旧处于军阀混战、列强割据的状态。 3、新中国成立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社会运动,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建设。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这些运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一政策使得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 1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成功经验,科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2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①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②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③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⑥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⑦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⑧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⑨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实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

个重要含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已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全面分析当前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全面改革开放 1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张,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要。 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 三。形成多层次的“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格局。 4全面整党。 5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①社会制度腐败 ②经济技术落后 ③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向外国人学习,提高掌握外国人的技能”的思想和早期的改革思想。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向洋学习,控制外国人”的思想。 ②救亡图存,振兴中华。1895年,严复在《论救国》一文中提出了“救国”的口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它是中国从外来入侵到抗日战争结束的一段历史,其时间跨度从清朝末年的1840年到1949年。近现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 会转型的过程。 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如下: 一、清末民初: 1、洋务运动和西化改革:洋务运动是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抵抗外来势力和开放国门,吸收外国科学技术以改善民生而发起的新式政治运动。西化改革是清朝末年向西方学习的 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改变传统的封建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是1840年清政府为了反对英国滥用鸦片贩卖而 发动的反抗运动,结果清政府败北,失去了香港。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由洪秀全 领导的一场起义运动,旨在推翻清政府,实现太平天国的理想,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清朝灭亡: 1、宣统维新:宣统维新指的是清末宣统皇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维护清朝 统治,改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但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洋势力的进犯:洋势力的进犯指的是19世纪末外国列强为了争夺中国的利益而发动的入侵,其中包括美英、俄、日、法等国家,他们利用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瓜分中国的领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三、中国民主革命: 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指的是中国大学生发起的一场民主革命运动,旨在反对帝国 主义,推动中国进步,改革传统的封建社会,实现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的一场民主革命,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治, 改革传统的封建社会,实现民主自由。 四、共产党建政: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阶级、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为实 现中国人民解放而建立的一个政党,它在1921年7月1日正式成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整 理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攫取中国的特权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赵登禹、佟麟阁等)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英勇抗击日军。 (8)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②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⑤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⑥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⑦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 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⑤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

上编综述 1.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性质: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矛盾特别锋利,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写的不全〕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矛盾 相互关系:这两对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第一章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各次战争的主要时间各个条约的主要内容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吏治和军队腐败,战争指导思想错误,不了解世界大势。 〔2〕经济技术的落后:武器筹备落后,指挥艺术缺乏,军队素质极差。 第二章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过程,文件〕 意义: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底。 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开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3)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失败原因: ⑴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了解局限性就可以〕 ㈠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没有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站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资本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这是,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资本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在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真正成为现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帮助您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近代史、辛亥革命和 现代史。近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历史背 景和重要事件。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列强入侵、西方思想的传入以 及中国社会的转型等重大变革。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重要事件,了解到中国在这个时期 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变革。 接下来是辛亥革命部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 和结果。学生将学习到辛亥革命的推动力量、民主革命的目标以及孙 中山等重要人物的作用。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 民主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最后是现代史部分。现代史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该部分将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及建国初期的 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毛泽东思 想等重要内容。此外,该部分还将介绍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的 变化,使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影响。 除了这三个主要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涵盖了其他一些重要的 主题,如中国社会的变革、国家的建设、文化的发展等等。学生将学

习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到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发展过程和社会变革。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希望本文对您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内容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的性质(基本国情)11、15 近代中国的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12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

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王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的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 中国资产阶级的划分及其性质14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他们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