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案2020(第三讲)
- 格式:pdf
- 大小:64.91 KB
- 文档页数:1
大学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学语文》教材第三章“诗歌的审美情怀”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以及现代诗歌的意境创造和语言特色。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西方诗歌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基本审美特征,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要素。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情感分析,现代诗歌的意境创造。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诗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引出诗歌的意象美。
2. 知识讲解(1)古代诗歌的韵律美:讲解古代诗歌的平仄、押韵等基本知识。
(2)古代诗歌的意象美:分析具体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古代诗歌的情感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4)现代诗歌的意境创造:讲解现代诗歌的意境创造手法,如象征、隐喻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和一首现代诗歌,分别进行韵律、意象、情感分析,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首未学过的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审美情怀》2. 内容:古代诗歌: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现代诗歌:意境创造、语言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静夜思》的韵律、意象、情感。
(2)阅读一首现代诗歌,分析其意境创造和语言特色。
2. 答案:(1)《静夜思》:韵律美:五言绝句,平仄相间;意象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情感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现代诗歌:以《乡愁》为例,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学语文》教材第三章“诗词鉴赏”部分,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通过对本诗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望》全诗,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春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会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其他诗词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境的把握,以及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春望》全诗的背诵、字词句的理解,以及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风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春天的气息。
随后提问:“春天到来,你们觉得自然界中哪些事物最能体现春天的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3. 诗词朗诵:让学生齐声朗诵《春望》,感受诗中的韵律美。
4.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特点,分析诗人的情感。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春望》的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答。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一首其他诗人的春天主题诗词。
六、板书设计1. 《春望》2. 内容:a. 杜甫生平及其创作背景b. 诗中生僻字词、句式特点c. 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d. 诗词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春望》全诗。
b. 分析一首其他诗人的春天主题诗词,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鉴赏方法。
2. 答案:a. 《春望》全诗及生僻字词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周次 3 课次 1 课时 3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题目第一讲:绪论和《诗经》二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欣赏先秦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尤其要求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要求学生能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熟悉其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l、关于《诗经》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2、对具体作品:《诗经·王风·黍离》与《诗经·小雅·采薇》二诗的欣赏与分析;3、《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地位。
教学难点:1、风、雅、颂、赋、比、兴的介绍与把握;2、《诗经》的主要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一: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二:《诗经》前的古歌谣形态。
三:《诗经》。
1:关于《诗经》的概述。
2、《诗经》的主要内容。
(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
(2)反映农民劳动的,其中包括阶级对立,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与剥削的。
(3)战争徭役诗歌。
(4)周族史诗。
3、《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艺术。
四:《诗经》重点篇目解析:1、《诗经·王风·黍离》的鉴赏与分析。
2、《诗经·小雅·采薇》的鉴赏与分析。
五:《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诗经》的特色。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创造。
3、纯朴优美的艺术语言。
(二)、《诗经》的地位。
教学方法及手段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课外作业作业形式和要求:思考题、背诵、自学思考题: 1.《黍离》一诗,历来被尊为缅怀故国的代表作品,其特点是“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意溢于言外”,对后世怀古诗歌的影响极大。
结合附录中的怀古诗词,谈一谈你对“寄言于外”这种表现手法的体会和看法。
2.《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其道理何在?背诵:《黍离》和《采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2.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3. 写作技巧的培养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2. 写作中个性化表达与规范性的平衡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文学作品原著3. 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课文讲解1. 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如《红楼梦》。
2. 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阅读与讨论1. 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四、写作指导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如结构、语言、修辞等。
2. 以实际例子展示写作技巧的应用。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拓展阅读范围,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和资料。
3. 安排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
2.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其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讨论表现,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1.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课时:2课时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大学语文》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节奏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情感表达诗歌的节奏和韵律1.3 教学方法讲授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经典诗歌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诗歌鉴赏练习的完成质量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理解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定义和分类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散文的主题和结构分析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方法讲授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经典散文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实践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散文阅读练习的完成质量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掌握小说欣赏的基本方法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定义和分类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小说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经典小说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小说欣赏实践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小说欣赏练习的完成质量第四章:戏剧鉴赏4.1 教学目标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理解戏剧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4.2 教学内容戏剧的定义和分类戏剧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戏剧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戏剧的表演和舞台设计4.3 教学方法讲授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经典戏剧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戏剧鉴赏实践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戏剧鉴赏练习的完成质量第五章:语文综合实践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5.2 教学内容语文综合实践的活动形式和主题选择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5.3 教学方法讲授语文综合实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经典语文综合实践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语文综合实践的完成质量第六章:古文翻译与解读6.1 教学目标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学会古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翻译和解读古文文献6.2 教学内容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语法结构古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经典古文文献的翻译和解读6.3 教学方法讲授古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分析经典古文文献的翻译实例学生练习翻译和解读古文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古文翻译练习的完成质量第七章:现代文写作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学会运用现代文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7.2 教学内容现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格式不同文体(如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的写作特点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创意表达7.3 教学方法讲授现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格式分析优秀现代文作品的写作特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创意表达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学生写作练习的完成质量第八章: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8.1 教学目标了解语文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作者学会运用语文知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8.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作者传统文化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的特点语文知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8.3 教学方法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作者分析传统文化作品的语文知识运用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和鉴赏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传统文化作品阅读和鉴赏的完成质量第九章:语文思维与批判性阅读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观点和态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批判性阅读能力9.2 教学内容语文思维与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文本的观点和态度的评价技巧经典批判性阅读实例和练习9.3 教学方法讲授语文思维与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经典批判性阅读的实例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练习和讨论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批判性阅读练习的完成质量第十章:期末总复习10.1 教学目标巩固和复习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检查学生对大学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10.2 教学内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复习和总结期末考试的题型和解题技巧经典考试题目的分析和解答10.3 教学方法复习和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期末考试的模拟练习和解答分析经典考试题目的解答方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参与度期末考试模拟练习的完成质量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写了一个《大学语文》教案,包含十个章节。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第一章:诗歌欣赏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诗歌的语言和形象诗歌的情感表达诗歌的欣赏方法1.3 教学步骤引入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1.4 教学活动诗歌欣赏讨论诗歌朗读和解读诗歌创作练习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散文的语言和形象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的兴趣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的语言和形象散文的情感表达散文的欣赏方法2.3 教学步骤引入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散文的语言和形象探讨散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散文欣赏2.4 教学活动散文欣赏讨论散文朗读和解读散文创作练习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兴趣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的人物塑造小说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欣赏方法3.3 教学步骤引入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探讨小说的人物塑造引导学生进行小说欣赏3.4 教学活动小说欣赏讨论小说朗读和解读小说创作练习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小说创作的质量第四章:戏剧欣赏4.1 教学目标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戏剧的情节、人物和对话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的兴趣4.2 教学内容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的情节结构戏剧的人物塑造戏剧的对话艺术戏剧的欣赏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戏剧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戏剧的情节结构探讨戏剧的人物塑造引导学生进行戏剧欣赏4.4 教学活动戏剧欣赏讨论戏剧朗读和解读戏剧创作练习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戏剧创作的质量第五章:文言文阅读5.1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培养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5.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方法文言文的欣赏方法5.3 教学步骤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指导学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欣赏5.4 教学活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练习文言文讨论和解读文言文创作练习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质量第六章:现代文学作品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特点学会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培养对现代文学的欣赏能力6.2 教学内容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方法6.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方法深入解读现代文学作品6.4 教学活动现代文学作品讨论现代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练习6.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学作品的批评质量第七章:古代文学作品鉴赏7.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和风格培养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7.2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7.3 教学步骤引入古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引导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7.4 教学活动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讨论古代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模仿创作练习7.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八章:外国文学作品探讨8.1 教学目标理解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主题思想培养对外国文学的跨文化欣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外国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形式特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批评方法8.3 教学步骤引入外国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形式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翻译和批评方法阅读外国文学作品8.4 教学活动外国文学作品探讨讨论外国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批评练习8.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九章:比较文学研究9.1 教学目标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9.2 教学内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研究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步骤介绍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教授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9.4 教学活动比较文学研究讨论比较文学案例分析比较文学研究练习9.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比较文学研究的质量第十章:文学批评与写作10.1 教学目标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文学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和方法文学批评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教授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和方法10.4 教学活动文学批评写作讨论文学批评写作工作坊10.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学批评文章的质量第十一章:现代诗歌创作11.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诗歌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11.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现代诗歌的鉴赏和批评11.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和鉴赏11.4 教学活动现代诗歌创作讨论现代诗歌朗读和解读现代诗歌创作练习1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诗歌创作的质量第十二章:现代散文写作12.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写作现代散文的基本技巧培养写作现代散文的兴趣和能力12.2 教学内容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现代散文的鉴赏和批评12.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鉴赏12.4 教学活动现代散文写作讨论现代散文朗读和解读现代散文写作练习1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散文写作的质量第十三章:现代小说创作13.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小说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小说的兴趣和能力13.2 教学内容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现代小说的鉴赏和批评13.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小说的创作和鉴赏13.4 教学活动现代小说创作讨论现代小说朗读和解读现代小说创作练习1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小说创作的质量第十四章:现代戏剧创作14.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戏剧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戏剧的兴趣和能力14.2 教学内容现代戏剧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戏剧的创作技巧现代戏剧的鉴赏和批评14.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戏剧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戏剧的创作和鉴赏14.4 教学活动现代戏剧创作讨论现代戏剧朗读和解读现代戏剧创作练习14.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戏剧创作的质量第十五章:文学综合实践1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文学知识和技巧培养文学作品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文学鉴赏和创作的综合素养15.2 教学内容文学综合实践的项目和目标文学综合实践的步骤和方法文学综合实践的评估和反思15.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综合实践的项目和目标教授文学综合实践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综合实践并进行评估和反思15.4 教学活动文学综合实践讨论文学综合实践项目实施文学综合实践成果展示和评价15.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实施的情况学生文学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学生对文学综合实践的评估和反思深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定义、特点和欣赏方法。
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曹丹丹第3次授课题目中国古代诗歌(二)
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2020.3.10/3.12
教学目标
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明白唐宋诗体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鉴赏诗词,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和他们的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分析苏轼《临江仙》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诗律以及全面了解苏轼,并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
教学方法与
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1.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
2.唐诗宋词的有关知识;
3.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主张。
4.本词所表达的意境以及生命体悟。
讨论、练习
与作业讨论苏轼的政治主张,性格特点,课下赏析苏轼在散文、诗、词、字、画等
各方面的成就。
课后总结及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