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视唱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5
学前教育专业视唱乐理教案<<学前教育专业视唱乐理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在学前教育领域,视唱乐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内容。
通过视唱乐理的学习,幼儿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发展音乐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视唱乐理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音高的概念,并能正确唱出不同音高的音符。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他们能够跟随节拍正确地演唱。
3. 培养幼儿的听力和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听出不同的音符和音程。
4. 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嗓音和音色,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5.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音高的认识与唱法- 介绍音高的概念,使用简单的示例和动作引导幼儿理解。
- 利用游戏和歌曲教学的方式,让幼儿能够听准和唱准不同音高的音符。
2. 节奏感的培养- 利用拍打节奏器和身体动作,引导幼儿感受和模仿不同的节拍。
- 教授简单的节拍模式,让幼儿能够准确地跟随节拍演唱歌曲。
3. 听力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素材,如不同乐器的演奏、自然音响等,让幼儿聆听并表达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元素。
- 引导幼儿分辨不同的音符和音程,如高音、低音、上行、下行等。
4. 声音的塑造与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 运用声音游戏和表演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嗓音和音色。
- 鼓励幼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如模仿动物的声音、利用声音组成简单的旋律等。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1.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歌曲教学法:选择具有简单旋律和生动歌词的儿童歌曲,让幼儿在欢快的歌曲中学习音乐知识。
3. 模仿教学法:利用示范和模仿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4. 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幼儿进行创意表达,如编写简单的歌曲歌词、创作音乐节拍等。
幼师视唱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视唱练习方式的呈现,帮助幼儿逐步熟悉音符符号,提高其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
2.引导幼儿学会辨认简单的音符符号,并能根据符号进行视唱练习。
3.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色粉笔2.音符卡片3.儿童音乐CD4.音乐教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节:音符符号认知1.呈现不同音符符号的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辨认。
2.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音符符号的辨认,如“猜猜我是谁”。
3.引导幼儿根据音符符号快速连续地拍手,增强对音符符号的记忆和辨认能力。
第二节:音符符号与声音的对应1.播放儿童音乐CD,让幼儿用手指跟随音符符号的节奏。
2.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音符符号的高低变化,进行唱歌练习。
第三节:简单歌曲的视唱练习1.选择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带领幼儿一起唱。
2.将歌曲的歌词用音符符号写在黑板上,让幼儿根据符号进行视唱练习。
第四节:合唱实践1.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
2.指导小组代表带领本组成员进行合唱练习,使用音符符号进行指导。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辨认音符符号和视唱练习中的表现,记录表现好的幼儿。
2.通过小组合唱的形式,评估幼儿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参加音乐活动,如唱歌比赛、音乐晚会等,提供更多练习视唱的机会。
2.联系当地音乐教师,邀请他们来幼儿园进行音乐讲座或音乐表演,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视唱教案的实施,幼儿在音符符号认知、声音对应以及简单歌曲的视唱练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通过合唱实践,幼儿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希望幼师能在日常教学中多加强幼儿的音乐培养,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一、课程背景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音乐教育,有意识地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设计了相关的音乐课程。
而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乐理、视唱和练耳课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基础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乐理的基本知识,包括音符、节奏、调性等内容,建立对基础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能够通过视谱唱出简单的旋律,并理解乐谱上的各种符号和记号;3. 提高学生的练耳能力,通过练习,能够听出音乐中的各种音程、旋律和和声,从而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理论结合实践:在讲解乐理基础知识的引入相关的乐曲或乐谱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2.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呈现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手段1. 课堂教学: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和学生跟唱的方式,进行乐理知识的传授和视唱练习;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和解决乐理、视唱和练耳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3.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提高能力。
六、教学内容设置1. 乐理基础知识(1)音符的认识和掌握(2)节奏的基本概念和种类(3)调性的认识和理解2. 视唱训练(1)简单旋律的视唱(2)乐谱符号和记号的理解和掌握3. 练耳训练(1)音程的辨认和唱和(2)简单和声的辨认和唱和七、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上课积极参与、作业认真完成等方面的评价;2. 考试测试: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3. 学期总结: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建设性的意见。
学前教育专业精品课程《视唱练耳》建设方案一、课程综述(一)课程性质《视唱练耳》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幼儿教师所必备的视谱、音高、节奏、调式、乐谱分析、旋律视唱等音乐知识与技能,为键盘演奏、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技能支持,全面提升综合音乐素养。
(二)课程定位为了满足上述课程目标,《视唱练耳》课程的定位应符合以下要求:1.以职业需求为依据的课程定位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课程定位的关键不仅在于掌握音乐基础理论、训练听觉技能,更在于使学生具备幼儿教师所必备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情感,陶冶艺术情操。
因此课程在设计中要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学生职业需求、职业能力导向,以幼儿教师必备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为主线,以使学生能够达到适应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需要为目标,将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的理念深化于课堂,促使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发展视唱、听辨、赏析、分析等多项音乐能力的同时积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法与组织经验。
如果忽视任何一点,都可能偏离中职学前专业设置《视唱》课程的初衷,造成课程教学领域的机械性与狭隘性。
2.课程肩负《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两门学科的教学功能本课程是《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整合。
传统专业音乐院校的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被赋予了太多的技术性色彩,教学内容技术性强、单一,对于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课程缺乏实用价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是如何理性地去听,去唱,去分析,则是音乐理论与音乐技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课程在设计中将两学科内容优化整合,以学生的视唱、听觉技能的学习为基点,立足于对乐音音响的感受,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渗透其中,使其音响化。
整合后的课程更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以音乐听觉发展为先导,体现音乐感受先于理论概念的原则。
3.课程设计强调以学生能力为本,突出实效性《视唱练耳》作为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课程,严格对照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教学要求,特别是依据动态的职业情境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对职业行动的影响,按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规律与音乐能力的成长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与结构。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乐理与视唱》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技能性与实用性,是《键盘演奏》、《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幼儿教师所必备的视谱、音高、节奏、调式、乐谱分析、旋律视唱等音乐知识与技能,为键盘演奏、歌曲演唱、舞蹈表演等课程的学习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技能支持,全面提升综合音乐素养。
二、参考学时90学时三、课程学分5学分四、课程目标1.在音乐活动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交流。
2.提高综合音乐素养,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力,陶冶音乐情操,培养音乐情感,建立音乐审美情趣。
3.在课程学习中,不断树立岗位技能学习意识,热爱幼儿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精益求精、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4.掌握音高、音程、节奏、节拍、音乐记号、调式等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歌谱分析。
5.能够比较流畅、有表情的视唱乐谱,正确表现作品的节奏韵律与风格情绪。
6.能够应用节奏知识,对儿歌、幼儿歌曲进行简单的节奏改编,创编歌曲的律动伴奏。
7.能够应用音乐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小型音乐作品的音高、节奏、节拍、调式及音乐风格,为作品的演唱与演奏服务。
8.系统地发展音乐听觉,初步形成音乐素材的赏析与选择能力。
9.掌握歌唱与身体律动及声势律动配合的方法,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发展大脑对身体律动的控制能力及平衡能力,培养多声部音乐思维。
10.了解引导幼儿感知音高、节奏、律动、音乐风格的基本方法与活动形式,能够组织开展幼儿律动、欣赏类音乐活动。
五、课程内容(一)学习基础1.对音乐有一定审美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音乐的风格2.基础的单音音高模唱能力;3.二音组音高比较听辨能力;4.模仿演唱1-2小节旋律的能力;5. 一定的文字阅读、理解、书写能力;6.能够比较流畅的演唱1-2首幼儿歌曲;7.能够听辨对比音乐的速度、强弱,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音乐的情绪与风格。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1. 引言1.1 课程背景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打下音乐教育的基础,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前教育领域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渐增加,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儿童的情感、智力和审美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审美情趣。
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基本规律和技巧,为他们以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目的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素养。
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辨别音高、节奏、音准等要素,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练习视唱练耳,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乐谱,准确表达音乐内容,培养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演唱和演奏的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视唱练耳课程需要学生不断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耐心练习的能力;学生需要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视唱练耳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反思和改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1.3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指的是参加该课程的学生群体。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是对音乐有一定基础和兴趣的学生群体。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相关专业人才的学科,学生们需要通过该课程来提升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
这些学生通常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包括对音乐理论和唱法的基本了解。
他们在接受该课程时,会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视唱练耳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教学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包括学习、玩耍以及生活技能等方面。
而音乐教育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审美情感和情商。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部分,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乐理视唱练耳2.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3. 课程学时:48学时(16周)4. 授课对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5. 上课时间:一周2-3次,每次2小时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
4. 培养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
5. 通过乐器演奏和视唱练耳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内容1. 乐理基础知识:音符、音程、节拍、调式等基本概念。
2. 视唱练习:从简单的单旋律到复杂的曲目,通过视唱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乐理理解能力。
3. 练耳训练:通过音乐听辨、音乐听记等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4. 乐曲分析: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要素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5. 乐器演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学习,通过乐器演奏来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五、教学方法六、教学效果评估1. 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估。
2. 作业和考试成绩:通过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的掌握情况。
3. 课程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课程表现、成绩等综合评价来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支持1. 教材:选用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乐理视唱练耳教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2. 设备:需要音乐教室、钢琴、乐器等教学设备来支持教学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设计凉州职专:宗恒俊2013年3月26日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设计教学班级: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2)班教者:宗恒俊教材:音乐(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谢莉莉主编)上课日期:第四周(2013年3月21日)课时安排:一课时课题:一个降号的各种调式视唱(一)教学内容:视唱:P215 7.《丢手绢》,8.《这是什么》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视唱,巩固并熟练掌握附点和切分节奏,学会视唱短跳音;通过识谱、模唱,学会用固定调及首调两种唱名视唱一个降号各种调式的乐曲;通过学习,学会识谱唱词,学会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德育目标:通过节奏、音高、识谱的训练及音乐游戏使学生能够喜欢音乐、同时能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首调唱名法准确视唱一个降号各种调式的乐曲,学会识谱唱词。
教学难点:附点、切分等各种节奏的掌握,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键盘演示、练习法、互动游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课代表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二、复习检查1、齐唱F自然大调、d自然小调音阶(两种唱名法);2、小组抽查视唱:P214 第3、4条(两种唱名法);3、个别抽查视唱:P214 第5、6条(首调唱名法);4、教师点评。
三、新课导入节奏训练1、2/4 X. X | X. X | X.X XX | X ─║击拍:\/\ / \/\ / \/ \/ \/\/2、2/4 X X X | X X X | XX XX | X ─║击拍:\ /\ / \ /\ / \/ \/ \/\/音乐游戏活动:(1)教师击拍并分别读出上面节奏——学生模仿;(2)学生练习,击拍并熟读三条节奏;(3)分组、分声部练习。
四、新授课一个降号的各种调式视唱:1、《丢手绢》P2152、《这是什么》P215视唱的方法与步骤:(1)先不打拍子,只用一只手的食指指尖从头到尾依次点着视唱曲的每个音符,把唱名唱正确(先用固定唱名法,再用首调唱名法);(2)教师弹奏乐曲,学生手打拍子,口唱旋律(2—3遍);(3)重点、难点小节或乐句可以单独抽出来并放慢速度反复练唱(《丢手绢》中的附点、切分节奏,《这是什么》中的短跳音唱法)(4)教师弹奏乐曲,学生看谱唱词(2—3遍);(5)分析探讨乐曲的音乐风格:《丢手绢》欢快、热烈,《这是什么》中速、轻巧。
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设计2017年10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设计
教学班级: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2)班教者:
上课日期:第四周(2017年10月23日)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题:一个降号的各种调式视唱(一)
教学内容:
视唱:P215 7.《丢手绢》,8.《这是什么》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视唱,巩固并熟练掌握附点和切分节奏,学会视唱短跳音;
通过识谱、模唱,学会用固定调及首调两种唱名视唱一个降号各种调式的乐曲;
通过学习,学会识谱唱词,学会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德育目标:
通过节奏、音高、识谱的训练及音乐游戏使学生能够喜欢音乐、同时能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首调唱名法准确视唱一个降号各种调式的乐曲,学会识谱唱词。
教学难点:
附点、切分等各种节奏的掌握,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键盘演示、练习法、互动游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课代表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二、复习检查
1、齐唱F自然大调、d自然小调音阶(两种唱名法);
2、小组抽查视唱:P214 第
3、4条(两种唱名法);
3、个别抽查视唱:P214 第5、6条(首调唱名法);
4、教师点评。
三、新课导入
节奏训练
1、2/4 X. X | X. X | X.X XX | X ─║
击拍:\/\ / \/\ / \/ \/ \/\/
2、2/4 X X X | X X X | XX XX | X ─║
击拍:\ /\ / \ /\ / \/ \/ \/\/
音乐游戏活动:
(1)教师击拍并分别读出上面节奏——学生模仿;
(2)学生练习,击拍并熟读三条节奏;
(3)分组、分声部练习。
四、新授课
一个降号的各种调式视唱:
1、《丢手绢》P215
2、《这是什么》P215
视唱的方法与步骤:
(1)先不打拍子,只用一只手的食指指尖从头到尾依次点着视唱曲的每个音符,把唱名唱正确(先用固定唱名法,再用首调唱名法);
(2)教师弹奏乐曲,学生手打拍子,口唱旋律(2—3遍);
(3)重点、难点小节或乐句可以单独抽出来并放慢速度反复练唱(《丢手绢》中的附点、切分节奏,《这是什么》中的短跳音唱法)(4)教师弹奏乐曲,学生看谱唱词(2—3遍);
(5)分析探讨乐曲的音乐风格:
《丢手绢》欢快、热烈,《这是什么》中速、轻巧。
五、课堂练习
音乐游戏活动:
1、播放《丢手绢》、《这是什么》,跟音乐做律动;
2、用比赛的形式,教师伴奏,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对学生演唱
的节奏、音高的准确程度及音乐风格的把握情况进行评价。
六、布置作业
用两种唱名法熟练视唱《丢手绢》和《这是什么》曲谱,并能准确把握音乐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歌词。
预习视唱P216 第9、10、11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