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8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居住条件及本次发病情况。
2.评估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3.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4.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等颅高压存在。
5.了解脑脊液检查、MRI 等检查结果。
6.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1.按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重点观察有无颅高压症状及体温的改变;有无恐惧、幻觉、撞伤、坠床或冲动伤人等精神症状的出现;注意有无抽搐及全身情况。
3.急性期卧床休息,明显颅高压者抬高床头10°~15°。
躁动、精神症状明显者加床栏,约束四肢,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4.进食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
5.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患者给予吸氧;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误吸和室息。
必要时备齐抢救器械,做好抢救准备。
6.告知药物作用与用法,指导正确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滴注甘露醇时速度要快;输注两性霉素B时要避光,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注意要用药前临时配制。
7. 做好腰椎穿刺术及脑室引流术的准备及配合,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管道脱落。
8.根据日常生活自理程度给予相应协助,做好安全告知及防护,保持大小便通畅。
9.预防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室息、误吸、营养失调等并发症的发生。
10.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
三、健康教育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心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3.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做好安全防护。
4.做好相关药物知识的宣教,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出院回访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情绪稳定和健康心态。
青霉素脑病名词解释青霉素脑病是指由青霉素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青霉素脑病通常发生在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中,特别是长时间或高剂量使用青霉素的患者。
青霉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然而,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出现过敏反应,其中包括牙龈肿胀、皮疹、呼吸困难等。
青霉素脑病是一种相对罕见但严重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脑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一种可能的机制是,青霉素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细胞。
然后,它可能与大脑细胞的免疫系统发生反应,导致神经炎症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这种炎症反应可能进一步导致脑组织损伤和神经系统症状。
青霉素脑病的症状可以有很大的变异,通常在青霉素治疗开始后24至72小时内出现。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抽搐、肌肉僵硬等。
严重的情况下,青霉素脑病可以导致昏迷、呼吸衰竭和死亡。
诊断青霉素脑病的关键是注意到患者的病史,尤其是青霉素暴露的时间和剂量。
医生可能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辅助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青霉素脑病的主要目标是立即停用青霉素,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可能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镇静剂等。
对于严重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监护室治疗和呼吸机支持。
预防青霉素脑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使用青霉素或者寻找替代治疗方法。
对于那些必须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副作用,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过敏反应。
总之,青霉素脑病是一种由青霉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常发生在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中。
早期识别和治疗青霉素脑病至关重要,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记笔记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概述分类: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立克次体感染。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感染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有些疾病如疱疹性脑炎多为急性或暴发性起病。
其他疾病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s SSPE)和Rasmussen 脑炎则为业急性或慢性起病。
先天性/新生儿感染术语:先天性颅内感染常由一组病原体引起统称为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病( T oxoplasmosis )、风疹( Rubella)、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感染和疱疹( Herpes )。
如果把先天性梅毒( Syphilis )也纳入其中,则将这组病原体称为TORCH (S)或( S ) TORCH。
其他先天性感染包括HIV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大约40%的HIV阳性母亲将感染传递给胎儿,通过HAART治疗受染母亲和剖宫产能极大降低感染率。
病因:大多数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通过胎盘传播,疱疹病毒则是由于分娩期合并感染所致。
除弓形虫和梅毒外,多数为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其他病因则相对罕见。
病理学:经胎盘传播的病原体所造成的临床症状由病原体种类和感染时机共同决定。
当感染发生在孕早期(妊娠前3个月内)会引起流产或出生缺陷,存活的新生儿可出现发育畸形(如神经元迁移障碍和脑裂畸形)。
孕晚期感染以小头畸形伴全脑损害、广泛性脑软化等脑组织破坏为主要表现。
营养不良性脑实质钙化是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HIV 和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的特征性表现。
后天获得性感染/炎症能引起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菌、乙型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脑膜炎:脓性渗出物是多数病原体所致脑膜炎的常见病理学特征,在大脑基底池最为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定义: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被摸、血管引起的疾病。
分类:①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②脑膜炎、脊膜炎、脑脊膜炎;③脑膜脑炎。
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感染、逆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原:HSV-1三叉神经节,HSV-2骶神经节。
病理:额叶眶部、颞叶内侧、边缘系统。
脑实质出血性坏死(重要病理特征),嗜酸性包涵体(DNA颗粒+抗原,最具特征病理学改变)。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疱疹病史,前驱感染高热6天。
精神症状突出(情感、人格改变、行为异常),局灶表现,全脑表现,癫痫。
辅助检查:脑脊液、脑电图、CT(出血)、MRI(如水)、病原检查(HSV抗原、HSV抗体,IgM或IgG血脑比<40或双份脑脊液IgG比值>4)
鉴别诊断:
治疗:积极抗病毒(阿昔洛韦首选)、抑制炎性坏死、减轻脑水肿、防止并发症(抗病毒、激素、对症治疗)
☞。
神经内科的疑难病例类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疑难病
例类型:
1.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这些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2.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才能确诊。
3. 神经系统肿瘤:如脑瘤、神经鞘瘤等,这些肿瘤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较为困难,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4. 神经系统外伤:如脑震荡、脑挫裂伤等,这些外伤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需要紧急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5.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这些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较为困难,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家族史、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疑难病例类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疑难病例。
对于这些疑难病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