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25
比喻型作文的写作比喻型材料文的审题立意布局天镇三中宋中文第一部分课时说明1.教学目标说明近年来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题,有三大种类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其中以材料作文居多。
材料作文常见的又分为:一般型材料文,寓言型材料文,比喻型材料文,名言警句型材料文,漫画型材料文。
而命题者垂青的是寓言型材料文和比喻型材料文两大类。
从审题、立意方面看,比喻型的材料文难于寓言型的材料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突破比喻型材料文的审题、立意的难关,在以后审此类文题时,有依据,有思路,有方法。
立意方面,以典型题例作引导,帮助学生懂得比喻型材料文立意的角度怎么选,立意的切入点在何处,立意的语言怎样形成。
布局方面,以教师的“下水文”为范例,分析、掌握比喻型材料文的常规布局方法及文章结构的安排2.重难点说明本内容的重难点是一致的,一是依据命题者给定的喻体寻找可能涉及到的本体,也就是那种社会生活现象与喻体相似,把它找出来,和喻体形成对应关系,然后从寻到的本体切入,寻找立意的角度。
一是找到了相似的恰当的本体之后,为行文立意,这个立意的方法,立意的角度,立意的过程与一般型材料文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意”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有现实意义的,不能是消极悲观的。
3.教学方法说明本课时的知识性强,须掌握的要点多。
在理解审题、立意、布局的知识和要领时,先由教师慢慢地讲解,学生吸收,领会;在知识巩固迁移时,转换角色,由学生思考,分析,作出结论。
4.教学工具及授课时间说明可将课时内容制成课件,加大容量,加快节奏。
可将审题、立意、布局的事例印发给学生,以便其有效地思考,作答。
本课时采用的是后者。
授课时间,在作文大课上进行。
本课时是利用课外活动和自习5. 课下作业说明课下作业,安排了两个高考作文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高考比喻型的材料文的喻体设置有多难,学生应该怎样备考,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应对自如。
第二部分课时内容一.导语比喻型材料作文是针对一般型材料文、寓言型材料文、漫画型材料文等形式而言的,是高考作文的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命题者青睐和看重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鸟翼上系上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泰戈尔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这是一道比喻性话题作文高考题目中,2005年有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江西的请以“脸”为话题,江苏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等;2006广东卷的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2008年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等。
其他诸如“门”,“脸”,“肩膀”等都是比喻性话题。
这类作文一是从实际意义思考,二是从比喻义和引申义来思考。
凡是就事写事的都是没有理解比喻性话题的命题真谛。
比喻性话题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一般题面往往是喻体的呈现,话题有象征寓意,比喻性作文重在喻人、喻事。
那么怎样才写好此类话题作文呢?分析材料、拓展喻体就是写作此类话题的有效方法。
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
比喻型话题审题三条原则: 1.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本体时要有相似点。
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
2.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
3.比喻型的话题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去找到理解的突破口。
材料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
当拿不准本体时,所举事例尽可能要和材料包含的道理相同本段材料说的黄金是个比喻,关键要理解他的本体细想一下本体应该是1诱惑2名利审题:鸟翼上系上黄金就飞不起来了,人因为迷恋诱惑,热衷功名而沉沦、亡身。
立意:1拒绝诱惑2学会放弃二,优秀例文:谈谈诱惑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进身边的小河,小船不喧哗,不急不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远方,途中鲜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诱惑太多,金钱,美色、地位、名誉……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私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攫取地位而毁灭,因渴求名誉而浮躁,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的目标默默前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半途而废的原因。
升格作文指导班级:姓名:一、“必须跨过这道坎”审题立意指导:“必须跨过这道坎”,是一道全命题式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内涵深刻,外延广。
构思立意时,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握住“坎”的内涵。
“坎”,本来是指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台阶类障碍。
文中取比喻义:比喻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比喻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前进过程中碰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
其次是“必须”,有两层意义:其一,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的意思。
其二,加强了命令语气,“不得不”的意思。
当我们的个人家庭碰到突发事件,或个人命途多舛时,就不能消极,一定要振作精神,积极对待。
第三是“跨过”,表示了越过这道坎是比较艰难的,需要付出努力。
为什么一定要跨过坎呢?怎么样跨过这道坎的呢?这就需要阐述。
“必须”则意味着要发展进步就必然会出现困难。
【范文指引】必须跨过这道坎浩浩大江,从唐古拉山绵延而下,一路上有急流险滩,也有悬泉瀑布,可江水总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誓要与汪洋相汇的决心越过一个个横亘在面前的阻碍,最终与东海相拥。
生活亦是如此。
它从来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沿着既定的轨迹便能到达理想的高地,总有那么一道道坎阻挡着前行的步伐。
于是很多人停在了追梦的路上。
而只有那些跨过了生命的坎坷的人才最终寻得梦想,找到了真理,迎来光明和希望。
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面对怀疑和睥睨的目光,请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只有越过了方能实现理想与追求。
晦暗萧条的街头,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挨家挨户地敲门诉说着自己的理念。
伊莎多拉•邓肯,后现代舞的开创者,她知道横在她面前的这道坎是芭蕾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众人怀疑的目光。
可是凭着满腔热情和对舞蹈的热爱,弱小的女子从没有放弃,她知道她能够也必须跨过这道坎。
最终她成功了,她成了那个“一条腿跨过洛基山脉,双手从大西洋伸向太平洋,额前星光灿烂”的人,而人们早已忘了她连续一周啃西红柿的日子。
带着热情和执著上路,坚定地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那么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便会坚信,越过了它,理想的高地便在前方。
作文的四大命题形式中、高考作文几乎占语文卷面分值的半壁江山,它是语文科目中决定分数高低的最重要环节,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高考语文的命题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作文的命题形式不外乎四大类型,即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下面就按这四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1、命题作文。
这种形式虽然早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跟过去相比,在内容方面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或让考生叙说生活的真情,或让考生明辨社会的是非,或让考生思考人生的哲理…他们必须跨过这道坎我想握住你的手除了这类的全命题以外,有的省市还采取了“提示语”加“命题”的形式,其中的“提示语”也是很重要的,它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考生的写作内容作了点拨和指引。
例如,———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别人的钥匙开不了自家的门。
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人们终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
相信吧,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请以“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2、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受限制的特性又有自拟题目的自由性,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高考作文大多采取这一形式,例如“品味———”,“———也是一种幸福”,“拥抱———”……有的省市除了这单一化的半命题以外,也采取了“提示语”加“半命题”的形式,例如———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提示语:“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请以“我因———而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3、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具有内容相对开放、形式相对灵活的特点,它较大程度上突破了对学生题材和体裁的限制。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一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以“宽容”为话题,以“反省”为话题……4、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是作文四种题型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所写内容必须与所提供的材料内容相吻合,是对考生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考查,因此,动笔前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材料。
比喻型与象征型作文的立意与构思天津南开中学高原最近几年,在常见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等作文类型之外,还有一类作文类型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即比喻型与象征型作文。
这类作文,看似容易写,但对考生审题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差之千里。
如果能把握好这类作文题目的审题特点,不仅能准确立意,还可以快速进行考场构思。
下面,就以一些作文题目为例,具体谈谈这类作文如何立意与构思。
1.学会用对比、联想的方式审题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以“重读长辈这本书”为作文话题。
将长辈比喻成书,这是一道比喻型的作文题目。
审题时应从喻体的特点入手,思考本体,展开行文。
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把长辈比喻成一本书而不是一首歌?长辈这本书为什么要重读?以前对长辈的了解如何,现在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像这样,通过对比和联想的审题方式,可以明确长辈具有“博大”“厚重”“传承精神”“一读再读”“给人思考和精神力量”等特点,所以我们在立意时就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再如,半命题作文《,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
审题时要思考,为什么是一条“河”,而不是一条“小溪”或者“大海”?由此深挖“河流”的特点———奔腾不息,汇集众多支流,时而丰沛,时而干涸,最终奔向大海。
同时还可以进行联想:河流的源头在哪里?流经什么地方?河两岸有什么风景?为什么会永不枯竭?……围绕这些问题就可以拓展立意的角度。
例如《〈诗经〉,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诗经》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
台灯下,我化作一尾潜泳的鱼游动在《诗经》的掌纹里。
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我们的血管,已成了这条河的支流。
这条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了我苍苔斑驳的草鞋。
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或笑或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与黑夜。
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村落……2.以喻体的特征来谋篇布局抓住喻体的特点,不仅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立意,而且能以“喻体”的特征来谋篇布局,有助于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
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答案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
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
1、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
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
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
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
”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提示】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
”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
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擦亮你的窗子。
这是一个比喻型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
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
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
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单个词语型其标题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
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脸”本义“人的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
形容词与动词标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如“安”“肩膀”“愿景”“杂”“忙”“问”等。
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就是写作的重点。
审题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如《肩膀》,这道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比如“肩膀”有个虚指义为“依靠”,也可以是“责任”,还可联想到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联想到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喻指“基础”。
)2、偏正短语型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
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3、动宾短语型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
如《战胜诱惑》,“战胜”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型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胜”“红”是写作的重点,“花”则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取其比喻义。
5、并列短语型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
关系型话题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如《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句子型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
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2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3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作文的四大命题形式中、高考作文几乎占语文卷面分值的半壁江山,它是语文科目中决定分数高低的最重要环节,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高考语文的命题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作文的命题形式不外乎四大类型,即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下面就按这四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1、命题作文。
这种形式虽然早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跟过去相比,在内容方面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或让考生叙说生活的真情,或让考生明辨社会的是非,或让考生思考人生的哲理…他们必须跨过这道坎我想握住你的手除了这类的全命题以外,有的省市还采取了“提示语” 加“命题”的形式,其中的“提示语”也是很重要的,它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考生的写作内容作了点拨和指引。
例如,———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别人的钥匙开不了自家的门。
在感受快乐,与人沟通,探索奥秘,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人们终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
相信吧,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请以“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
2、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受限制的特性又有自拟题目的自由性,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高考作文大多采取这一形式,例如 “品味———”, “———也是一种幸福”, “拥抱———”……有的省市除了这单一化的半命题以外,也采取了“提示语”加“半命题”的形式,例如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提示语:“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 请以“我因———而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3、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具有内容相对开放、形式相对灵活的特点,它较大程度上突破了对学生题材和体裁的限制。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一直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以“宽容”为话题,以“反省”为话题…… 4、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是作文四种题型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所写内容必须与所提供的材料内容相吻合,是对考生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考查,因此,动笔前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材料。
高考语文比喻类作文写作指导所谓比喻类材料作文,是指作文材料带有比喻性质的作文,写作时,要根据喻体特质,利用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由实入虚,从而成文。
1.比喻类作文题目的特征:(1)隐喻性:比喻型作文题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或材料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内涵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象征性:主题立意往往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3)立体性:比喻型作文题的内涵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题多了可挖掘的层面,这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2.比喻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1)从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
(2)善于化实为虚,选取熟悉的角度。
(3)把握关键词内涵,全面把握整体(4)明确命题者感情倾向,即爱憎褒贬。
3.比喻型材料作文立意步骤(1)紧扣关键词,悟出比喻意。
(2)转换关键词,将喻指意说明白。
(3)用直白的语言,表明观点。
(4)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4.学生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
(1)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喻体,不做解读和转换,直接代换成其他概念来写。
(2)对材料中的喻体缺乏认知、还原题意指向并合理转换的思维过程。
全文都用喻体来写,暴露了作者思维不到位、不透彻,论点不鲜明等问题。
(3)用其他喻体代换材料中的喻体来写,看起来做了转换,但其实只是换了喻体,材料的内涵还是没有解读出来。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
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
当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五步法【训练目的】学习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写作指导】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
因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一、审题立意五步法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⑴:“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比喻型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技巧一、作文题展示: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弊于云雾浓厚;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二、概念解析:什么是比喻型材料?也就是作文所给材料可能是一段含有比喻义的话、也可能是还有隐喻的漫画、还有可能是寓言故事等,多揭示人生哲理或生活智慧等。
三、比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对于比喻性的题目,要明白其寓意是什么,然后,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寻觅可以表达其寓意的材料比喻型材料的审题要遵循三条原则:1.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本体时要有相似点。
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
2.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
3.比喻型的话题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去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或关键句)。
材料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
当拿不准本体时,所举事例尽可能要和材料包含的道理相同。
四、运用上述方法对本次作文进行审题并立意:喻体(关键词和关键句):山顶——→可凌驾万物游目骋怀——→云雾(浓厚)山谷——→可欣赏方才花木——→井口(狭小)寻找与喻体有相似点的本体:处于高位的人(社会精英)或处于繁华优渥的环境等等——→可享受更多的资源更丰富的生活——→但同时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挑战困难挫折;处于普通、平常甚至平庸地位的人或身处较小较落后的环境等等——→可享受相对单纯安宁的生活——→但又有眼界狭窄视野胸怀不宽广的弊病。
联系社会生活推而广之来确定作文立意:(1)无论眼界高低还是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性;(2)不必艳羡别人的光鲜耀眼多姿多彩,他们自有更沉重的负担要背负;(3)不必自卑于自己的环境狭小见识浅陋,普通平淡也一样有味道少人世丶纷争烦恼;(4)热爱并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所处的世界;(5)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6)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凡事有利也有弊,事物都有其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