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摘要】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术前、术后的监测和护理特点。
对OSAS患者术前要进行呼吸道和循环系统的监测,术后要注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功能情况,术后1~2 d内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促进患者恢复。
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指导适当饮食及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护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1-2]。
发病率较高且可以引起心、脑、肺等器官并发症,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选择采用多导睡眠图诊断OSAS共55例,进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zynso plasty,UPPP)治疗。
现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病人共55例,其中男46例,女9例。
所有患者表现为咽腔狭小,其中伴有扁桃体肥大23例。
本组55例中术前43例均属重度缺氧,夜间睡眠期最低氧饱和度均低于60%;41例呼吸紊乱指数均大于50。
2 方法2.1手术方法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首先切除扁桃体,沿提起悬雍垂后产生的皱褶作粘膜切口,切除部分软腭及悬雍垂,将扁桃体后弓向上剪开,缝合软腭切口,将后弓向前外侧牵开缝合,使口咽腔得以充分扩大。
2.2护理观察内容临床症状包括:精神状态、注意力、自我感觉。
体征包括:面色、呼吸、脉搏、心跳、口内分泌物、手术局部水肿程度。
监测指标包括: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氧饱和度。
3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前后呼吸紊乱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氧饱和度有明显改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呼吸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如不及时治疗,持续较久或反复的呼吸暂停会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导致各系统的病生理变化,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骤停和心律失常,发生睡眠中猝死。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OSAS患者手术前、中、后死亡的报道[1]。
因此,在重视确定治疗方法,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手术、麻醉方式,慎用镇静、镇痛剂等的同时,着力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我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1月为81例患者施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81例中,男73例,女8例,年龄28~59岁,病史3~20年。
81例患者术前均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飽和度分度,中度;重度均符合手术。
在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护理确诊OSAS需使用PSG对患者进行睡眠状态下的监测,监测指标包括SpO2、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次数等。
严格实施PSG监测护理,是保障监测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具体要做到:①向患者讲解监测的方法和意义,减轻心理负担;②协助患者洗净头面部油脂,保证电极不易脱落;③提供良好睡眠环境,调整合适温湿度;④嘱咐当日中午勿午睡,禁服浓茶、咖啡等有兴奋作用的饮品;⑤在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氧装置等急救器材及小便器;⑥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指标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处置;⑦次日对记录资料进行电脑回放,分析判断。
2.1.2心理护理OSAS患者睡眠时出现反复觉醒,睡眠结构紊乱,易导致认知功能异常及精神障碍;患者害怕手术,担心治疗效果,常有抑郁、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问题[2]。
护理中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恰当的语言讲解术中、术后必须承受的痛苦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配合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悬雍垂腭咽成形; 护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睡眠时上呼吸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通气不足等呼吸障碍并导致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病征。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是通过扩大咽腔,降低气道的阻力,增加通气量,可明显缓解呼吸道阻塞或呼吸暂停的症状,有效地改善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是目前治疗OSAHS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
我科于20004年10月至2009年5月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共治疗患者91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91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9岁,平均37岁,其中19~45岁81例,46~70岁10例。
病程最长28年,最短1年,平均9年。
全部患者都有OSAHS的典型症状,如睡眠打鼾、憋气、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经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确诊。
全夜7h睡眠呼吸监测分析符合OSAHS诊断标准,AHI为15~70,最低血氧饱和度为50%~80%,本组患者均符合OSAHS的手术适应证,全部采用全麻低温等离子辅助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患者夜间鼾声大,睡眠状态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工作效率低,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
针对患者对手术不同的认知评价,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其心理障碍,消除心理负担[3]。
告知该病的危害性及危险性,尽早合理诊治,以提高其生活质量,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术前向患者耐心讲解OSAHS 的基本知识,告知手术方法和效果。
讲解术后鼾声不可能立即消失,需手术切口完全愈合和局部水肿消退后才能逐渐消失,使患者在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配合手术。
2.1.2 加强睡眠护理,预防夜间呼吸骤停睡眠护理应贯穿于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4]。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是一种以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导致打鼾、睡眠结构紊乱、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病症的临床综合征。
长期发展可引起病人头昏、倦怠、记忆力下降、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脑血管意外,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目前外科治疗主要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因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 )能增加咽腔左、右及前、后间隙,减少睡眠时上呼吸道阻力,有效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提高血氧饱和度[1]。
由于OSAHS 患者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对手术的耐受性下降,病人多肥胖,伴高血压病等,围手术期风险较正常人高[2],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安全和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为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该院对2006年1月—2011年11月间采用UPPP 手术的72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2例OSAHS 患者中,男59例,女13例。
年龄36~65岁,平均48.6岁,病程3~25年。
所有患者均经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根据2009年OSAHS 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标准[3],轻度14例,中度20例,重度38例。
合并高血压病45例,糖尿病28例,术前经内科治疗后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再行手术。
术前常规行口咽部检查、电子喉镜、咽喉部三维重建CT 检查,明确阻塞部位在软腭及舌根平面。
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经鼻气管插管,31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 ),25例行腭咽成形术(PPP ),16例行UPPP+舌根梭形切除手术。
2结果72例患者中,有4例术后24h 内发生呼吸道阻塞症状,5例局部出血,经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和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行气管切开术,痊愈出院。
术后检查咽腔扩大,有效解除阻塞,通气功能得到改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是指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1]。
近年来,OSAHS 发病率逐年上升。
由于反复发作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可造成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多器官的功能障碍,诱发高血压、阻塞性肺气肿、脑卒中等疾病,严重者可引起夜间猝死[2]。
目前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有效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达到改善通气的目的。
为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顺利渡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
我科于2006 年7 月-2009年9月为72例中、重度OSAHS 患者行手术治疗,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06年7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OSAHS 患者72例,男64例,女8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6.5岁。
平时均有夜间睡眠时打鼾、憋气、呼吸暂停、夜尿增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乏力和记忆力下降。
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经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1)术前评估:多导睡眠监测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金标准,术前需要整夜监测,以标准导联记录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睡眠时最高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结果。
(2) 心理护理:初步介绍手术的方法,术后注意事项,手术的可靠性和各种安全措施并通过同类手术患者成功经验传授增强患者的安全感[3],使之对手术治疗树立信心。
(3)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护理(NCPAP):OSAHS 患者存在着低氧血症,中、重度患者术前3~7d 每晚睡眠时常规经鼻面罩持续行正压通气治疗,以纠正低氧血症,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手术危险。
在对患者进行NCPAP 治疗时,必须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类型及口鼻面罩的固定装置,确定合适的治疗压力,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面罩是否合适有无漏气,气道分泌物情况及鼻梁皮肤有无压伤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术期护理目的: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3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及出院指导。
结果:31例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护理并发症。
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和健康指导是巩固手术效果,减少复发的重要环节。
标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围术期;护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因上呼吸道狭窄,呼吸阻力加大引起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频繁发作,成人7 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至少10 s以上,或每小时发作3~5次及以上者。
其主要症状是夜间打鼾、张口呼吸、记忆力减退等,鼾症严重者可致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由于组织缺血低氧,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如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脑血管病、癫痫)等。
使用多导睡眠检测仪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的术前监测中发现,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可造成机体通气障碍,患者出现低通气、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
腭咽成形术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适用于咽部狭窄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肥大的悬雍垂、松弛的软腭、肥厚的舌咽腭弓等为途径,从而增大咽腔左右径,使气流通道顺畅而达到目的,大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7岁,经手术治疗及加强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
1.2护理1.2.1术前护理1.2.1.1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坚持低盐饮食;戒烟酒;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睡眠时以右侧卧位,或半卧位为宜,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室温恒定及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呼吸道感染。
1.2.1.2心理护理:由于陌生的住院环境,与家人分离,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不了解自己的病情等原因,大多数患者都具有忧虑、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应在术前向患者讲明手术的必要性,讲解手术方式、过程及效果,使患者心中有数;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术后可能出现的咽痛等不适,及术后饮食的特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其手术治疗的信心,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5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50例在全麻下选择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切除术及舌体修整术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针对性进行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和防止并发症护理干预。
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或打鼾症状改善不明显。
结论: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进行中与术者密切配合,手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出血和感染,对保证治疗效果极为重要。
标签: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护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并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1]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OSAHS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适应症的选择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预测及严重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
[5]手术方式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扁桃体切除术及舌根修整术等,并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50例OSAHS患者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1--59岁,平均44岁。
主要症状:夜间睡眠质量差、睡眠时打鼾并有憋气现象50例、白天嗜睡31例、晨起后咽部明显干燥有异物感17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29例、晨起后头痛血压升高7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5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进行仔细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提前同麻醉师沟通,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取得其与家人的理解、志愿手术。
[2]在对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及形态分别选择悬雍垂腭咽成型术、扁桃体切除术、舌根修整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 apnea )是指在睡眠期间每次呼吸暂停时限超过10s,每晚7h呼吸暂停次数超过30次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T)≥5次/h[1],是发病率高并有必然潜在危险性的疾患,临床上以睡眠时打鼾、憋气,白天嗜睡、乏力伴随全身多系统损伤的一种综合征。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2007年10月—2020年9月我科共收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38~54岁,平均年龄46岁,确诊后均择期在全麻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均治愈。
2 护理术前护理对呼吸循环系统的监测患者在夜间睡眠中频繁地发生呼吸暂停,有发生猝死的可能,时刻多发生在凌晨4~8时,若是患者憋气时刻长,应将其推醒。
因严峻的低氧血症致使心律失常,故应观看患者心率、心律及脉搏的转变,在午夜至早晨这段时刻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
归并高血压患者睡前和早晨要测量血压。
饮食护理肥胖是最要紧的因素,60%~80%患者有肥胖症。
制定减肥打算和饮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和减少摄入量。
忌饮酒,酒精可使肌肉松弛和肌张力降低,从而使睡眠呼吸暂停加重。
体力建议病人采纳侧卧位,睡眠不足可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窒息发作次数增多,平卧时由于重力作用,软腭及舌根易阻塞气道。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医疗常识教育,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使其排除对手术医治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术后护理潜在窒息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切口局部水肿及镇定镇痛药等上呼吸道肌肉功能抑制而致呼吸道塌陷,分泌物滞留等因素,使本病已存在上呼吸道狭小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突然窒息,是死亡的要紧缘故,护士紧密观看面色、氧饱和度的转变,术后认真倾听病人主诉,有无心前区不适,咽喉部阻塞感,护士及时报告医生。
手术局部水肿显著即给氧、消肿等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