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2节工业区位学案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以区域图、工业区位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分析评价,工业主导因素判断,工业区或工业部门的合理布局,如2018·全国卷Ⅰ·T1~2,2018·全国Ⅱ·T1~3,2018·全国卷Ⅲ·T36(1)。
2.以区域图、工业生产流程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的形成条件、工业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如2018·全国卷Ⅲ·T36(2)、(3),2017·全国卷Ⅰ·T4~5,2016·全国卷Ⅰ·T36(3)等。
1.综合思维:通过对典型区域工业区位及其变化的综合分析,说明工业区位要素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通过对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扩散、工业地域的分析,说明工业地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人地协调观:通过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正确认识工业生产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知识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工业区位因素读工业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
影响工业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对某工业区的工业区位评价如下:(1)自然条件因素条件原料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燃料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水源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2(1)工业区位选择: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主导因素与工业布局(1)交通和科技的发展读宝钢工业区位图,回答问题。
①区位因素变化: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②案例: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2讲工业区位教学案含解析中图版第2讲工业区位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以区域图、工业区位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评价、工业主导因素判断、工业区或工业部门的合理布局,考查区域工业的形成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如2018·全国卷Ⅰ·T1~3,2018·全国卷Ⅱ·T1~3,T36,2018·全国卷Ⅲ·T1、2,T36;2017·全国卷Ⅰ·T4、5;2016·全国卷Ⅰ·T36(3)等。
1.区域认知:瞄准重点区域,熟知区域的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工业布局与发展特点,说明工业地域形成过程及主要区位因素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工业生产活动特点,科学处理生产活动对理环境的影响,科学规划设计工业活动,树立持续的人地协调观。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工业的生产特点工业区位类型布局原则举例原材料对原料的依赖性很高,原材料消耗量大、运输费用所占比重大原料指向型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早期钢铁工业市场需求产品不易长途运输或运输费用偏高市场指向型靠近市场布局啤酒等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运输影响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快运输指向工业布局在沿中国、日本沿海的钢条件捷多样的运输系统可降低运输费用型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等地区铁工业劳动力的素质掌握特殊熟练技能的劳动者对工业布局有重要的影响技术指向型接近劳动者素质高的地区精密仪器制造业、微电子工业劳动力成本廉价的劳动力可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力指向型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工业环境条件工业“三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好的环境会吸引某些特定工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加利福尼亚南部电影工业云集、德国慕尼黑其他因素动力因素、政策因素、集聚因素、企业家的个人喜好或特殊关系等寻找最优区位珠江三角洲华侨投资(1)交通和科技的发展①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第2节工业区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识记—基础梳理]1.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在早期,原料和市场需求是影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随着工业的发展,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后,环境因素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区位因素了。
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市场需求、运输条件、劳动力的素质和成本、环境条件、动力、政策及个人因素等。
[图文助记]1. 工业布局与水源工业生产用水后会产生废水,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水质,故这类工业应远离水源地,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2. 家具制造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由于木材比家具好运,运输费用低,一般来说家具制造业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但布局在我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家具制造业靠近原料地,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理解—要点突破]1.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土地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水源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原料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动力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政策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交通运输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市场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①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a.考虑工业的环境要求:区位选择要求典例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自来水厂、啤酒厂区位选择要求典例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机械厂、仓库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Ⅰ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a.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下图中A处。
第2讲工业区位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结合某企业的建设分析具体因素分析某区域工业的布局,考查工业区位主要工业导向类型及特点准确判断某企业的类型分析相关统计图表,判断主导区位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理解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发展历程分析某地区工业发展,考查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会判断污染类型,进行区位选择分析某类工业的发展,考查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判断环境污染的原因结合布局示意图,考查环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的主要表现会判断工业联系类型分析区域工业布局状况及相关示意图,考查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的关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的意义规范表述集聚的好处工业地域的形成、分类分析区域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结合区域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与特点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特点理解著名工业区的特点结合区域工业分布图,考查传统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传统工业区的问题、措施总结归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新工业区新工业区的主要类型掌握不同类型的新工业区的差异结合相关示意图,考查新工业区的发展新工业区的发展特点规范表述新工业区的特点(对应学生用书第161页)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工业的生产特点工业区位类型布局原则举例原材料对原料的依赖性很高,原材料消耗量大、运输费用所占比重大原料指向型接近原料产地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早期钢铁工业市场需求产品不易长途运输或运输费用偏高市场指向型靠近市场布局啤酒等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运输条件影响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快捷多样的运输系统可降低运输费用运输指向型工业布局在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等地区中国、日本沿海的钢铁工业劳动力的素质掌握特殊熟练技能的劳动者对工业布局有重要的影响技术指向型接近劳动者素质高的地区精密仪器制造业、微电子工业劳动力成本廉价的劳动力可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力指向型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工业环境条件工业“三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好的环境会吸引某些特定工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加利福尼亚南部电影工业云集、德国慕尼黑其他因素动力因素、政策因素、集聚因素、企业家的个人喜好或特殊关系等寻找最优区位珠江三角洲华侨投资(1)交通和科技的发展①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第3讲地域联系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以某地区的交通图文材料为载体,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等内容,如2018·全国卷Ⅰ·T9;2017·全国卷Ⅱ·T37(3);2016·全国卷Ⅲ·T36(2)等。
2.常以区域分布图及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如2018·全国卷Ⅰ·T36(1)、(3);2017·全国卷Ⅲ·T4、5;2016·全国卷Ⅱ·T37(3)等。
1.区域认知:依据区域定位,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对聚落、商业布局的影响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交通布局的影响,评价分析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化、产业布局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某区域的交通运输现状,归纳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4.人地协调观: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科学评价交通运输布局,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一|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运输方式主要特点铁路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优点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应性强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航空优点速度快、效率高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管道优点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大缺点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X 围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空运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公路 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铁路 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水运以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粉末状固体等→管道 (2)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3节地域联系学案中图版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域联系(1)作用: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2)方式:主要有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2.交通运输(1)特点:不生产出任何新的物质产品,其产品只是货物或旅客的位移。
(2)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短距离运输,公路运输运费较低;长距离运输,水路运输运费最低;铁路运输适合中长距离运输;管道运输运费受距离影响不大,适宜运输液体、气体物质。
(3)选择依据:不仅要考虑运费的多少,也要体现经济上的多、快、好、省,还应考虑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小、占地多少、是否会产生环境污染等因素。
3.通信(1)邮政通信: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传递信函、文件、报刊等实物。
(2)电信通信:利用电磁系统,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
4.商业贸易(1)商业⎩⎪⎨⎪⎧作用: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与城市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2)国际贸易⎩⎪⎨⎪⎧内容和形式:商品的贸易、资本的国际投入、劳动力和技术在国家间的流动发展: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 界经济增长速度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图解如下:[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29790113】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 .700~900 kmB .600~800 kmC .500~700 kmD .400~600 km 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 .高速公路B .普通铁路C .航空D .水运[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B 2.C考向2 地域联系方式及发展趋势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2节工业区位学案中图版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识记—基础梳理]1.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1)在早期,原料和市场需求是影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随着工业的发展,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后,环境因素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区位因素了。
2.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市场需求、运输条件、劳动力的素质和成本、环境条件、动力、政策及个人因素等。
1.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a.考虑工业的环境要求:Ⅰ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a.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区的东侧,如下图中A处。
b.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可布局在图中A、B两处。
c.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下图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
d.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如下图中的A、B处。
Ⅱ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下图河流由A流向B,在选择时自来水厂宜布局在C处,化工厂宜布局在D处。
2.工业的主导类型及分布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
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导向类型,如下表所示:型工业技术业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术,便于技术交流,利于开发新产品[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2016·全国卷Ⅲ)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
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设备费用【思维流程】1.D 2.C 3.B [第1题,从材料可知,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因此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是利用当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区位优势,D项正确;越南不是世界上主要的棉花生产国,因此A项错误;K企业总部位于杭州,纱线要运回国内加工,说明市场在国内,无论在国外哪里建厂都不是考虑市场因素,B项错误;美国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生产率高,C项错误。
第2题,此题易错选A项,注意材料中提到“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只要是在国外,原料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原料价格,A项错误;美国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因此B项错误;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创新力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投资环境优越,C项正确;产品运至杭州,说明不是利用美国市场,D项错误。
第3题,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B项正确;作为纺纱厂原料的棉花,在加工过程中基本没有废弃物,即使工业技术水平再提高,原料使用量也很难降低,A项错误;运输量的多少取决于纺纱厂产量的多少,与工业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设备费用降低,不只局限于美国,且设备费用不是纺纱厂的主导区位因素,D项错误。
]考向2 工业区位的主导类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H国IT产业迅速发展,但该国的基本国情也使得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
读图表,回答4~5题。
【导学号:29790108】2006~2008年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百万美元现代服务业609金融54计算机制造397化工及相关产品53微电子及电器设备198制药业40现代通讯工程123食品及日用产品354.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属于( )B.劳动密集型A.技术密集型D.资本密集型C.资源密集型5.H国第三产业出现如图所示特点的可能原因是,该产业( )B.劳动力素质较高A.发展速度在减缓D.提供就业岗位多C.金融业比重较小4.A 5.B [第4题,根据表,外资投入的工业部门中占比例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微电子及电器设备、现代通信工程,都是技术密集型工业。
第5题,根据图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没有增长,而且略降,但第三产业产值却有较大幅度提升,说明从业人员创造的产值高,故劳动力素质较高。
]②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指向型。
③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指向型,而其在北京、大庆的液态奶基地则属于市场指向型。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确定后,在工业布局时应优先考虑,并对其他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中心。
下表表示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上市企业总部在四大区域间的迁移情况。
完成6~7题。
地区迁入数迁出数其中迁入来自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东部23 5 - 5 10 8中部 3 5 2 -0 1西部 3 11 3 0 -0东北 1 9 0 0 1 -6. 2001年1( )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B.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7.下列因素中,影响我国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是( )①原料②交通③劳动力④信息⑤政策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6.B 7.C [第6题,表格数据显示,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总部迁入数最大,即东部地区是上市企业总部迁入的主要目的地,故B项正确。
第7题,企业总部是企业决策和控制的中心,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信息流通的发达地区。
原料和劳动力主要影响企业的生产地分布,对企业总部布局影响不大。
此外,政府政策也会影响企业总部布局。
]考向4 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2018·东北三校二模)读中国造纸业分布图,回答8~9题。
8.从图中可知,影响我国造纸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技术、政策B.原料、交通C.水源、市场D.能源、劳动力9.从环境角度分析,造纸厂应布局在( )A.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B.河流的下游C.远离居民区的位置D.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8.C 9.B [第8题,读图可知,造纸厂主要集中在河流附近,而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影响我国造纸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和市场,故选C项。
第9题,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所以布局时要远离生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故选B项。
]考向5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2018·漳州一模)“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下图是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
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11.“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10.A 11.C [第10题,图中显示由机械生产,依次过渡到流水线生产、可编程序生产、网络物理系统生产,这个过程中,生产更加灵活和便利,对技术和信息,以及设备要求更高,故A项正确。
第11题,网络物理系统生产就是智能生产,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使工业生产更加分散和灵活布局。
]考点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主要工业区(对应学生用书第131页)[识记—基础梳理]1.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工业联系主要方式:产品之间的工业联系和“上下游”的关系。
(2)工业集聚①主导因素:利用廉价劳动力、交通枢纽、资源、能源等。
②意义: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从而降低基本生产费用,利于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3)工业地域①基本工业地域:a.专业性工业地域:以大型工业联合企业为核心,以某一个工业部门为主。
b.综合性工业地域: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多个区位相同的企业集聚。
②新工业地域: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分布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域,特别是沿海的港口城市。
(2)世界主要工业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等。
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建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
(2)不利影响①工业生产要消耗大量资源,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会给人类未来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造成环境污染,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理解—要点突破]1.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间的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出现新的工业区。
2.主要的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工业区基础好核工业、宇航等造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北美工业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海运便利,区内水陆交通发达;消费市场庞大汽车、钢铁、化学、军事、石油、宇航、飞机、电子等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日本工业区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便利;较高的科技水平;劳动力丰富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纺织等大力发展海上航运,以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①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布局特征世界上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一般布局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大城市××区或大都市附近的卫星城,其布局特征如图所示:②美国“硅谷”的区位优势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其区位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