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庄子》一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01 KB
- 文档页数:5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公开课教学设计马坊中学董巧玲课标要求及学情:根据课标“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的要求,结合文章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很难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
所以“教学要适可而止,不必求之过深。
”、“在关键词的理解上不出现明显错误即可”、“重点体会作者想象的雄奇”等。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节选),是新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篇文章。
它的中心思想是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文章内容的趣味性,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大鹏的形象特点及奇特的想象,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会一点赏析句子的方法即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体会鲲鹏的形象和精神。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明确寓言的寓意,了解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重点: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
难点: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生字词,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译文。
老师熟悉教材,查找资料,根据学生实际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
群贤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一则,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二、检查预习:1、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冥有鱼》。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中的比喻、象征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中的比喻、象征意义的解释。
3.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其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庄子》及《北冥有鱼》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僻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感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案:庄子《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和他的主要思想。
2.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寓言意义。
3.分析寓言的含义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寓言含义。
2.分析庄子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1.分析寓言中的道家思想。
2.进一步理解庄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讲的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庄子》中的几则寓言。
2.提问学生是否有了解过海洋生态的知识,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介绍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他的主要思想。
2.分析《北冥有鱼》这则寓言,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寓意。
三、思考讨论(30分钟)1.提问学生对寓言中的鱼的理解,以及寓言可能代表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北冥有鱼》中关于自然、生命和人类的关系的问题。
3.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个人表达(20分钟)1.召集每组一个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议和补充讨论。
3.汇总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等话题进行讨论和策划一个宣传活动。
3.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介绍他们的策划方案。
【课堂小结】1.复习了庄子的主要思想。
2.分析了《北冥有鱼》这则寓言的寓意。
3.学生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
4.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5.进一步加深了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课后作业】1.完成《北冥有鱼》的阅读理解和思考题。
2.调查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以及你为环境保护能做些什么。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3.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认识大鹏板书:书写小篆“鹏”,学生猜是何字?——是何意?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
《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
”“鹏”左边的“朋”象征群鸟之王的地位。
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的佛像头顶上,都飞有大鹏金翅鸟;很多藏族人都会随身佩带大鹏金翅鸟的佩章,相信这样可获得吉祥、智慧与力量。
二、读出文言的味道(一)齐读原文:1.圈点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字?预设:也、其、而、之、则2.这些字是否多余,去掉之后读一读?——有的多余能去掉,有的不能(二)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1.积累一组虚词(1)“之”鲲之大:助词,相当于“的”《谐》之言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其”其名为鲲:代词,代指前面的“鱼”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指前文的“大”(3)“而”化而为鸟、怒而飞: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2.积累一组特殊句式(1)“……也”“……者也”“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和肯定(2)“……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去掉之后进行对比朗读,发现文言虚词的妙处:使句式更整齐,使节奏更舒缓,使语气更强烈,使意蕴更深刻(三)朗读指导:句首上扬,句中停顿,句末延长。
……(提炼出典型句子,读出文言的味道)三、细读,探究大鹏之形象(一)圈点出文中描写大鹏的动词。
化而为鸟:变化怒而飞:振奋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徙于南冥:迁徙水击三千里:拍打抟扶摇而上:盘旋飞翔去以六月息:离开/凭借(二)还原大鹏——试着凭借这一组,以第一人称“我”并加上肢体动作对这组动词进行演读。
《北冥有鱼》教案《北冥有鱼》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冥有鱼》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冥有鱼》教案1第一课时一、导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二、审题辨体三、了解作者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
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终极意义。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庄子》今存33篇。
4、“逍遥”也写作“消遥”,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四、读文识字:1、注意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北冥(míng)2、鲲鹏(kūn)3、抟(tuán)4、迁徙(xǐ)2、听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5、分组读,再齐读。
五、理解内容:(一)回顾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二)师生共同翻译第一部分。
(三)学生按照示范,自由翻译,并汇报成果。
(四)翻译重点语句。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精选6篇)初中北冥有鱼教学设计篇1(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同时,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今年新增加的文言中考必考篇目,以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没学习过。
本文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六)教学策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为此,我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即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自主阅读教学。
所谓自主阅读教学,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2、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3、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二)新课导入本文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庄子刻画这一形象有什么目的呢?(三)师生互动教学反思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具体体现在《北冥有鱼》一课中也是如此。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是今年新增加的中考必考篇目,课文虽不长,却比较隐晦难懂。
【教案】北冥有鱼教案《北冥有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北冥有鱼》这篇文章。
2、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3、引导学生体会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文学风格。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领悟庄子的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1)体会庄子奇幻的想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2)理解文中“鹏”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中的知识点和文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大鹏展翅高飞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只巨大的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吗?”从而引出《北冥有鱼》这篇文章。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简单介绍庄子的生平、思想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讲解《逍遥游》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庄子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有初步的了解。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4、全班齐读,力求读得通顺、流畅、有感情。
(四)疏通文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做好标记。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北冥”:北海。
“鲲”:传说中的大鱼。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教师《北冥有鱼》教案八篇老师《北冥有鱼》教案八篇【一】一、课前预备预备好双色笔、、导学案(预习案、探索案)。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时光如同流水似的总是过得那么快,进入高中,一晃就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随着时光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大家也逐渐成熟了起来。
慢慢地,大家应当学会如何去思量问题,如何去适应环境,如何去面向那无尽的人生。
2、学案反馈(1)优秀学案:陈鹏宇孟壮林潇岚田如强李昊赵丽娟毕衍超庞岗滕自卿陈丽珊井绪珂刘久莲黄令乾李阳田韶志米传顺(2)诵读预习案中的字音。
3、出示学习目标(1)学问与实力:梳理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增加阅读文言文的实力。
(2)过程与办法:通过阅读和鉴赏,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体现的人生观。
4、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闻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5、合作探索(一)。
(1)找出句中的通假现象,解释虚词实词(2)指出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文言句式(3)解释古今异义词(4)识别文化常识6、牛刀小试(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所有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冥(m ng)鲲鹏(kūn)。
抟扶摇(chu n)坳堂(āo)。
B. 夭阏()蜩鸠(ti o)。
决起(ju )榆枋(fāng)。
C. 舂粮(chōng)朝菌(ch o)。
蟪蛄(hu )大椿(chūn)。
D. 斥鴳(y n)蓬蒿(hāo)。
泠然(l ng)数数然(shu )。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齐谐》者,志怪者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 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 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
D. 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故夫知效一官。
北冥有鱼教案最新9篇《北冥有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庄子思想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投影: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属于道家学派。
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
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
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若垂天之云(2)海运则将()于南冥(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6)()与学鸠笑之曰(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9)适百里者,宿()粮(10)小知不及大知()(11)斥鴳()笑之曰(12)而()征一国者(一三)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4)彼且恶()乎待哉?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教案:北冥有鱼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北冥有鱼》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庄子》中的一篇,通过讲述北冥之鱼的故事,寓意人生的真谛。
本章将引导学生了解《庄子》及其哲学思想,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冥有鱼的故事,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领悟庄子的人生观,提高审美情趣。
1.3 教学重点1.3.1 庄子与《庄子》1.3.2 北冥有鱼的故事情节1.3.3 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1.4 教学难点1.4.1 庄子哲学思想的阐述1.4.2 故事与哲学思想的联系1.5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1.6.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庄子》,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1.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为后续讨论做准备。
1.6.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哲学思想,分享心得体会。
1.6.5 课后作业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象征意义。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教师讲解,深入剖析故事情节,揭示其中的哲学思想。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庄子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
2.2 教学重点2.2.1 故事情节的梳理2.2.2 角色象征意义的解读2.3 教学难点2.3.1 故事情节与哲学思想的融合2.3.2 庄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多媒体设备2.5 教学过程2.5.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回顾庄子与《庄子》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5.2 故事情节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2.5.3 角色象征意义探讨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哲学。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方案(一)一、课程背景:本教学案例设计基于课文《北冥有鱼》,通过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表达以及文学技巧,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了解《北冥有鱼》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对作者写作技巧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意识。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三、教学步骤:导入环节(1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冥有鱼》的封面、作者照片等,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学鉴赏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课文解读(40分钟):详细讲解课文背景,介绍作者生平和作品创作时的社会背景。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讲解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文学元素分析(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等文学元素。
指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细节支持他们的分析,培养细致入微的文学解读能力。
讨论与互动(20分钟):教师主持学生小组间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他们形成对文学作品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写作练习(2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北冥有鱼》的读后感或评论,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学批评和写作能力。
提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表达清晰的观点。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学生在文学分析和写作中的收获。
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对课文理解的深度。
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北冥有鱼》的深度分析和批评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对文学元素分析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在阅读文学作品和表达自己观点时更加自信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