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公开课课件教学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2
《走月亮》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走月亮》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自然与人文”,详细内容涉及月亮的相关知识,包括月亮的起源、月相变化、月亮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我国古代对月亮的诗词歌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月亮的基本知识,如月相变化、月亮与地球的关系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热爱。
3.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亮的起源、月相变化原理。
教学重点: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古代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天文望远镜。
2. 学具:笔记本、笔、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月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月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月亮的起源、月相变化原理,以及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月亮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古代诗词讲解(10分钟)选择几首有关月亮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月亮表达情感的。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月亮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并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月亮的起源2. 月相变化原理3. 月亮与地球的关系4. 古代诗词中的月亮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略2. 拓展延伸:观察夜空中的月亮,记录一个月相变化的过程,并尝试分析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月亮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月亮短文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走月亮》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走月亮》一篇。
该篇文章描绘了在月光下,作者与母亲一起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亲情的温暖和自然的美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在月光下与母亲漫步的温馨画面。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并运用好词佳句。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好词佳句,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走月亮》PPT。
2. 课文朗读录音。
3. 生字词卡片。
4.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在月光下的美好回忆,引出本课主题《走月亮》。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课文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情感。
4.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
5.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佳句进行分析,讲解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课文中的佳句,进行课堂展示。
7.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用画纸和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月光下的美景。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走月亮》2. 生字词:静谧、悠然、闪烁、依偎等。
3. 好词佳句:月光洒在小路上,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月光下的美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月光下的美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美景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在月光下亲身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