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8
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永不停歇的过程原文道德与法律的联系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益。
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 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2.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 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调整的对象不同。
法调整的是人们的外部行为,即意志的外在表现,因为法定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种外在秩序。
道德则不同,它同时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和内在动机都符合道德准则。
它给人们提出并要求解决的不仅是举止行动,还包括动机和世界观问题,而且更注重后者。
2.表现形式不同。
法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的,表现在政权机关所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决议、条例、指示等规范性文件中。
道德则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社会意志”,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医务道德、政治道德、商业道德、社会舆论、社会公约等。
3.调节人们行为的方式不同。
法是通过为人们确定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建立法律关系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
而道德则主要是通过为人们指出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在人们中间建立起以义务为纽带的道德关系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是手段。
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2、内容转化,道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护社会秩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必须遵守的道德。
另一类是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较高要求的道德,是应当遵守的道德。
前者通常上升为法律,也是法律所调整的内容。
3、功能互补,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有些行为不宜由法律调整或者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同时,法律在约束力上对道德具有补充作用。
相比法律,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因此,重要的道德转化为法律,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4、相互促进。
法律对传播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的实施,往往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培养。
因为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虽有不同,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或相近的,而且更为明确,所以法律的实施对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起到强化促进作用。
同时,道德对法律的实施也具有促进作用。
遵纪守法通常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扩展资料道德和法律在一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一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引言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法律是社会权威机构制定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它具有强制执行和可量化性的特点。
而道德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具有约束力和普遍性的特点。
法律与道德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现实中的意义。
正文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为了维持秩序和稳定而产生的规范体系。
它们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首先,法律和道德都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通过明文规定人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通过人们内心发展的行为准则来约束个体。
其次,法律和道德都强调了公平与正义。
法律通过审判程序来保障人们的权益,而道德则教导人们要做到公平正义。
最后,法律和道德都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法律通过惩罚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而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修养来减少矛盾和冲突。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尽管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法律具有强制性质,而道德则是自愿遵循的。
法律制定者有权利强制执行法律,而道德只能通过个体内心的自觉遵守。
其次,法律是可量化的,而道德是主观的。
法律可以通过具体的条文来确立规范,而道德往往是模糊且没有明确边界的。
最后,法律注重外部行为,而道德关注内心品质。
法律主要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更强调个体内部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念。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与道德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社会规范体系。
首先,法律可以基于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制定。
法律往往根植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保障公正和人权。
其次,道德可以影响法律的执行。
法律的效力往往依赖于大多数人对道德的认同,如果社会上普遍缺乏道德基础,法律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最后,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的制约力和道德的感化力相辅相成,使社会可以更加和谐有序。
法律与道德的现实意义法律和道德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存在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习俗、习惯和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能,社会需要更强有力的、更广泛的、普遍的标准去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也就应运而生。
法律的出现,并非由此结束道德的历史使命,道德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规范作用。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法律和道德的一般关系:道德所禁止或许可的也为法律所禁止或许可。
如在日常生活中,杀人、抢劫、欺诈等行为是违反道德的,在法律上也是禁止的;而诚实信用、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都是道德上赞许的,法律上也是许可的。
道德上不许可但是法律上是许可的。
例如,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失去胜诉权,法律是许可的,但却是道德所不容的。
道德许可的,但法律上是不许可的。
复仇,在法律上是禁止的而在道德的层面上却是许可的,甚至是有意义的。
一般来说,当法律与道德冲突时,道德可以作为衡量法律优劣的标准,可以从价值上指引法律;而法律则可以校正道德的标准。
2.联系与区别2.1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其一,相互渗透。
法律贯穿道德的精神,道德从价值上指引法律。
法律的很多规范都是根据道德原则或规范制定的。
而道德的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汲取的。
其二,相互制约。
道德可以对法律的公正性及其程度作出评价以保持法律发展的伦理方向。
而通过立法和司法的环节又可以促使某些道德规范的发展和完善以制约不道德行为不得越出法律许可的范围。
其三,相互保障。
从实质上讲,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或可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凡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也是或可能是违反法律要求的行为,尽管不一定必须直接追究违反者的法律责任。
其四,相互转化。
相互转化关系首先表现为“引德入律”或“从律到德”这样两个过程,道德规范作为社会自律的内容,可以转化为法律规范的社会他律的内容,而随着法治的加强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规范中他律机制,也会逐步内化为人们道德自律的机制。
2.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的背景不同。
道德是在原始规范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表现为禁忌、风俗和礼仪等。
1.关于法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的是(A)
①法律和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②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③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自觉的遵守法律④道德即法律,法律即道德。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法律和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自觉的遵守法律,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错误,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不是道德.BCD被排除;故选A 题考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把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
法与道德的关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法与道德相区别:1、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前者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2、法与道德的规范内容不尽相同。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益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即应当做什么或者不应当做什么,并不一定要求社会或者他人对其承担等量的义务。
3、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结构不同。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4、保证法与道德实施的力量不同。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等诸手段。
5、法与道德的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6、法与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同。
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关系即可以由法和道德共同调整,也可以由它们各自调整;但是也有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
7、法与道德的发展前途不同。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二)、法与道德相联系1、一国范围内的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
2、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
3、法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
5、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6、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7、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
8、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论述法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法,属于历史范畴。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段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2、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奴隶主阶段和奴隶阶段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存在严重的对立,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激烈的对抗,正是这种矛盾和斗争,导致了国家和法的产生。
一、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其性质与作用方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法律与道德也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据此,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主要可作如下表述:生成形态并列。
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的重要行为规范,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
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这一论断不仅深刻地概括了道德的本质特征,而且指明了道德与法律的根本区别。
从性质上看,道德体现的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它包括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形态,也包括与这些观念相对应的伦理行为规范。
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精神力量,实际上是通过社会成员的自觉性来发挥作用的。
而法律表现的是“国家意志’’的他律,具体而言,它是由国家机关根据占社会领导地位或主导地位的阶级意志而采用规范形式制定的,同时又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即法庭、警察、监狱等来保证施行的。
所谓法制即是上述法律规范体系及有关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一系列环节的制度。
以上说明,在社会规范系统中,法律与道德是两个并列存在的对立面的统一。
就其生成形态来说,法律主要是一种制度形态的上层建筑,道德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它们在基本内涵、表现形式、调控方法等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调控范围交叉。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对立面的排斥,而且存在着对立面的过撞与转化。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
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助,但两者也有区别:一是调整的对象不同。
道德与法律在调整对象上的区别表现在:道德主要通过调整人的内在信念和思想动机来影响人的外在行为;法律主要指向人的外在行为,要求人的外在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来说,道德秩序是内在的和自觉的,而法律历史是外在的和强制性的。
道德包括对动机的考虑,要求人们按照道德责任的意识行事,而法律不考虑潜在的动机,主要基于行为的外在方面。
二是调节手段不同。
道德调节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体的伦理认同和道德评价,通过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以及主体的自我反思来促进主体遵守道德。
法律调整主要是通过有组织的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于系1. 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领域。
法律是以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的规范和条款,具有强制性和具体性;而道德则是指人们对于行为和价值的基本原则和准则的认同,具有自愿性和抽象性。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析二者的联系、冲突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2.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律与道德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存在的规则体系。
法律和道德的基础都是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和制约,二者共同追求社会公正、公平和和谐。
在某种程度上,法律的制定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而道德又是法律的核心和灵魂。
3.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尽管法律和道德具有联系,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
在实践中,法律与道德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
法律是通过立法程序确定的,具有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存在不同的法律规定。
而道德则是人们内心自觉形成的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因此道德可能会对某些法律产生质疑或者抵触。
4. 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尽管法律与道德可能会有冲突,但法律对于道德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约束行为,保护人们的权益和利益,进而促进社会的道德进步。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强化人们对于道德的认同和遵守,推动社会价值观念的进步和提高。
5. 道德对法律的补充作用与法律的具体性和强制性不同,道德是一种抽象性和自愿性的规范。
道德的存在可以填补法律的不足,道德所强调的是人们内心的责任和良知,可以在法律未能覆盖到的领域起到补充和引导的作用。
道德的规范对于塑造公民的品质和道德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得法律在社会中更加有效和有力。
6. 辩证关系的意义和启示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产物。
二者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体系的基础。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醒我们,不仅要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更需要培养和弘扬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道德与法律的边界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分别以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道德和法律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边界。
本文将探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边界。
一、道德与法律的定义和功能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基于对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判断,自觉遵守的一套规范准则。
道德旨在引导人们的行为按照一定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来进行,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和自律性的特点。
法律是国家机关通过立法程序颁布并公布的,用于规范和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
法律是一种正式的、具有强制性和明确性的规范,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公平正义。
道德和法律都是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它们都具有约束人们行为的功能。
然而,道德和法律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和界限。
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 规范性质不同道德是一种内在的伦理准则,基于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自觉遵守。
它并非通过外在的规则和制度来强制人们遵守,而是依赖于个体的良知和道德观念。
法律则是国家制定的,通过外部权威机构来进行管理和执行。
法律具有强制力,通过强制措施来迫使人们遵守。
2. 规范范围不同道德准则普遍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地域、文化和社会背景如何,都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则。
道德是人类自身行为规范的内在基础,以人为中心。
法律则是特定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时空局限性。
法律是国家权威的表现,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3. 违反后果不同道德违背通常会导致道德谴责、社会舆论的指责和道德心理上的负罪感等后果。
道德违规主要影响个人的道德形象和人际关系,但不会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违法行为则会受到国家机关的制裁和法律程序的追究。
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可能会面临罚款、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等法律后果。
三、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和法律的原则可以相互重叠,但在某些问题上,它们又存在一定的冲突和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