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热提取工艺受热破坏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0
碱回收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生产过程:提取、蒸发、燃烧、苛化。
在有些书中,提取不在碱回收的生产工艺过程内,但作为碱回收原料来源的前置工序,碱回收的很多经济技术指标都跟提取息息相关,所以在此次论述中也将其包括在内。
下面对碱回收工艺过程分别进行介绍。
一、提取:1.1 提取工艺提取工段是碱回收的原料来源地,它的生产,原则上是要获得高浓、高温、量大的黑液,以保证有高的提取率。
具体要求如下:高浓:是要使黑液的浓度在保证洗净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高。
高浓度的黑液可以减少蒸发工段的负荷。
高温:黑液温度也是要尽量高,在提取过程中不能加冷水,只能加蒸发工段的温冷却水,如水温低时,要加温。
量大:大量的黑液当然是碱回收所需要的。
一般情况下,合格的十个立方的稀黑液,可以浓缩为一立方浓黑液;一立方浓黑液可以生产一吨碱。
就碱回收来说,对提取工段的考核指标就是浓度和温度。
浓度:8°Be;温度:70—80℃。
1.2 提取设备提取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取设备的情况。
不同的浆种,有不同的设备选型。
目前工厂应用得最多的是四段串连鼓式真空洗浆机。
它的技术成熟,操作简便,从进浆到出浆,基本就完成了浆与黑液的分离,提取率也高。
浆的洗净度与黑液的生产指标也基本能满足,选择应用的厂家比较多。
缺点是投资大,动力消耗大。
其他的提取设备还有:双辊挤浆机、螺旋挤浆机、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以及由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派生出来的胶带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不锈钢螺旋网带式洗浆机、长网水平真空洗浆机、双长网挤浆机等,型式大同小异,各有优缺点。
高效率提取设备国内发展较快,其品种、规格和制造能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其关键技术和设备为中浓大型鼓式真空洗浆机(带波纹滤板、平面阀),最大面积已达100m2。
双辊挤浆机是国内企业重点发展的产品。
目前国产设备能力100t/d。
在国外,鼓式真空洗浆机最大面积达110m2以上,提取率、制造精度和自控程度都较高,但价格昂贵。
品检中的热损失分析方法详解热损失是指在物质的传热过程中由于传热介质的质量和传热介质的质量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能量损失。
对于品检过程中的热损失分析,它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测量和评估产品在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损失,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减少这些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热损失分析方法,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品检中。
第一种方法是热损失的物理模型分析。
物理模型是通过建立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来分析热损失的方法之一。
通过考虑材料的热导率、传热界面的热阻、传热介质的流速等因素,可以推导出传热过程中的热损失。
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可以对不同条件下的热损失进行分析和优化。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热损失分析结果,但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
第二种方法是热损失的实验测量分析。
实验测量是通过实际测量来获取热损失数据并进行分析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利用热流计、红外测温仪等仪器设备来测量产品的热损失,然后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评估产品的热损失情况。
实验测量方法可以提供直接的热损失数据,适用于热损失较为复杂或无法适用物理模型的情况。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测量可能受到外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影响,需要进行一定的校正和修正。
第三种方法是热损失的数值模拟分析。
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模拟和分析热损失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产品的三维模型,考虑材料特性和传热条件等因素,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热传导和对流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获取产品在传热过程中的热损失情况。
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活性,可以对各种复杂的传热条件进行模拟和优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值模拟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和数学基础。
还可以通过热损失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估产品的热损失情况。
统计分析是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来获取产品热损失的统计特性和趋势。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找出高热损失的产品、生产环节等,为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提供依据。
统计分析方法需要收集大量样本数据,并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陶瓷材料破裂过程数值分析陶瓷材料以其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等优点,在航天领域、机械制造、能源、冶金等方面都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陶瓷材料,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热冲击的作用。
但由于陶瓷材料的脆性、对缺陷的敏感性和低热传导性,使其很容易在热冲击的条件下产生破坏。
因此,用陶瓷材料制造相关的热结构部件,必须对其在热环境下的强度、刚度和热动力等相应问题进行精确分析,指导陶瓷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对其使用寿命的评估。
特别是其结构在极端条件(高温、动载和复杂环境同时作用)下的弹性、非弹性行为和损伤、失效机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热冲击时产生的热应力属于非定常热应力。
由于温度变化剧烈,在材料表面或内部将产生高应力,从而导致材料破坏。
研究表明:当物体与温度不同的介质突然接触而产生热冲击时,所产生的最大应力常和物体与周围介质问的放热系数有直接关系。
在材料领域里,有关热冲击导致的材料破裂问题的研究不断涌现,运用热冲击的相关理论计算出了存有表面裂纹的半无限大体遭受热冲击时裂纹附近的应力场分布。
张光辉等运用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非均质材料在热冲击下的耦合方程,为非均匀材料热冲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近年来,考虑到提高内燃机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陶瓷材料的应用研究受到重视,并利用金属材料强度高、陶瓷材料耐热性好的特点,将两种材料复合而成的梯度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
但是陶瓷涂层在交变热应力作用下易脱落。
喷涂过程中若使金属和陶瓷的配比关系沿厚度方向逐步变化形成梯度结构,可提高涂层结合强度和抗热冲击性能,基于此,肖金生口]等运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涂层材料在基体金属不同的情况下承受热冲击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它有关陶瓷高温性能的研究,无论是试验、理论、还是数值模拟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陶瓷热冲击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有较快的发展。
分析以往的研究不难发现,它们大多主要对陶瓷材料在热冲击过程中的宏观瞬态温度场和相关的热应力场进行分析,并对由此导致的已有裂纹的扩展进行预测等,是基于宏观参数的研究。
中药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一:中药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结果证明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黄酮苷类、酚类、甾醇、蒽酮、木脂素、有机酸、氨基酸、多糖、蛋白质、多肽酶、以及挥发油萜类。
至今为止研究的主要对象集中在生物碱、皂苷、黄酮、多糖类成分的研究上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物的粉碎可用超微粉碎技术。
1 中药有效成分传统的提取方法1.1 浸渍法浸溃法:它是最常见的简便浸出方法。
除特别规定外,浸渍法一般在常温下进行。
其最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挥发或易被破坏的药材。
缺点是操作时间长, 且往往不易完全浸出有效成分。
1.2 渗漉法是用流动的溶媒渗过药粉而进行提取。
由于随时保持相当的浓度差,故提取效率高,浸出液较澄清,缺点是溶剂消耗量大,费时,操作麻烦。
1.3 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
此法简便易行,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但煎出液中杂志较多,且容易发生霉变,一些不耐热挥发性成分易损失。
1.4 回流提取法在应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媒时,为减少溶媒消耗,提高浸出效率而采用回流热浸法。
循环回流热浸法则是采用少量溶媒,通过连续回流进行提取。
在回流时要加热,故对受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且溶剂耗量仍大,操作麻烦1.5 连续提取法连续提取法是实验室做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时,用有机溶剂提取中常用的方法,通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来完成。
这种提取法,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少,但一般需数小时才能完成,所以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中药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2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分析2.1 微波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组分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剂中,并达到较高的产率。
微波提取技术也具有局限性:(1)富含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的中药材以及富含淀粉或树胶的天然植物不适合微波干燥。
(2)微波处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大型高温炉加热工艺不当产生缺陷高温炉工作原理大型高温炉加热工艺不当产生缺陷提高自动化掌控程度。
加热工艺不当常产生的缺陷?加热不当所产生的缺陷可分为:①由于介质影响使坯料外层组织化学状态变化而引起的缺陷,如氧化、脱碳、增碳和渗硫、渗铜等。
②由内部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引起的缺陷,如过热、过烧和未热透等。
③由于温度在坯料内部分布不均,引起内应力(如温度应力、组织应力)过大而产生的坯料开裂等。
1.脱碳脱碳是指金属在高温下表层的碳被氧化,使得表层的含碳量较内部有明显降低的现象。
脱碳层的深度与钢的成分、炉气的成分、温度和在此温度下的保温时间有关。
接受氧化性气氛加热易发生脱碳,高碳钢易脱碳,含硅量多的钢也易脱碳。
脱碳使零件的强度和疲乏性能下降,磨损抗力减弱。
2.增碳经油炉加热的锻件,常常在表面或部分表面发生增碳现象。
有时增碳层厚度达1.5~1.6mm,增碳层的含碳量达1%(质量分数)左右,局部点含碳量甚至超过2%(质量分数),显现莱氏体组织。
这紧要是在油炉加热的情况下,当坯料的位置靠近油炉喷嘴或者就在两个喷嘴交叉喷射燃油的区域内时,由于油和空气混合得不太好,因而燃烧不完全,结果在坯料的表面形成还原性的渗碳气氛,从而产生表面增碳的效果。
增碳使锻件的机械加工性能变坏,切削时易打刀。
3.过热过热是指金属坯料的加热温度过高,或在规定的锻造与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停留时间太长,或由于热效应使温升过高而引起的晶粒粗大现象。
碳钢(亚共析或过共析钢)过热之后往往显现魏氏组织。
马氏体钢过热之后,往往显现晶内织构,工模具钢往往以一次碳化物角状化为特征判定过热组织。
钛合金过热后,显现明显的相晶界和平直修长的魏氏组织。
合金钢过热后的断口会显现石状断口或条状断口。
过热组织,由于晶粒粗大,将引起力学性能降低,尤其是冲击韧度。
一般过热的结构钢经过正常热处理(正火、淬火)之后,组织可以改善,性能也随之恢复,这种过热常被称之为不稳定过热;而合金结构钢的严重过热经一般的正火(包括高温正火)、退火或淬火处理后,过热组织不能完全除去,这种过热常被称之为稳定过热。
多功能提取罐设备工艺原理在许多行业中,需要从大量的液体或气体中提取所需的成分或物质,这就需要使用提取器或提取罐。
提取罐是一种在储罐内抽取物质的装置,它可以通过压缩气体或液体在原料中提高可提取物的浓度并提取出来。
多功能提取罐是一种结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提取罐,它可以在同一设备中进行分馏、萃取、蒸馏和易挥发物收集等任务。
多功能提取罐包括操作系统和设备,它们与其他提取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适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多功能提取罐设备的工艺原理。
多功能提取罐的组成多功能提取罐包含以下主要组成部分:1.罐体:罐体是多功能提取罐的主体结构,一般采用碳钢、不锈钢、玻璃钢或塑料等材料制成。
2.清洗装置:清洗装置是用于清洗罐体的装置,通常采用高压喷嘴或气体喷嘴方式进行清洗。
3.加料口:加料口是添加物质的通道。
4.冷凝器:冷凝器是将汽化的混合物冷却,使其变成液态的装置,通常由冷却水或冰块冷却。
5.废气处理装置:废气处理装置主要作用是处理产生的废气,减少污染物排放。
6.控制系统:多功能提取罐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控制及数据监测、安全保护等功能。
多功能提取罐的工艺原理多功能提取罐利用混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蒸发性、溶解度等)和化学性质(如亲疏水性)实现物质的分离、提取、萃取或收集。
多功能提取罐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加料:将原料加入多功能提取罐中。
2.分馏:利用原料的不同沸点,在罐体内加热使不同成分分离。
高沸点的液体或气体沸腾温度较高,低沸点的液体或气体沸腾温度较低,在加热过程中可以将高沸点的液体或气体分离出来。
3.萃取:萃取的原理是将需要提取的物质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在多功能提取罐中,通过将溶剂或吸收剂与原料混合并充分搅拌,高度相容的物质溶于吸收剂或溶剂中,产生二相体系。
从而可以将要提取的物质从原料中进行萃取。
4.蒸馏:蒸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在液相和气相之间交替沸腾的不同程度,使其沸点差异从而实现分离物质的过程。
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与改良提取是中药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质量。
因此,如何优化和改良中药的提取工艺,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品质,成为中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与改良展开讨论。
一、传统中药提取工艺的问题传统中药提取工艺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中药的药效和品质的提高。
首先,传统的水煎法提取工艺存在温度难以控制和药材中有效成分易受热破坏的问题。
其次,水煎法提取过程中,药材与溶剂接触不充分,导致药效的浪费。
此外,传统提取工艺耗时长、繁琐,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方向针对传统中药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不同的中药种类和成分特点,应选择适合的溶剂进行提取。
如乙醇、乙醚、水等,根据药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2. 优化提取温度和时间通过合理控制提取温度和时间,避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破坏和损失。
可以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的提取温度和时间,提高中药提取工艺的效果。
3. 提高溶剂与药材的接触效果采用机械搅拌、超声波处理等方法,增加溶剂与药材的接触面积,提高药效物质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提取效果。
此外,还可以应用微波辅助提取等新技术,加快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率。
4. 优化提取工艺流程通过优化提取工艺流程,减少中间步骤的操作,提高中药提取工艺的简便性和效率。
例如,可以采用反复提取、连续提取等工艺流程,不断提高中药的提取效果。
三、改良中药提取工艺的探索与应用为了进一步改良中药提取工艺,提高中药的质量和药效,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应用。
1. 超声波辅助提取超声波作为一种物理场,具有激发分子振动的作用,可以破坏细胞墙,增强溶剂对药材的渗透能力,从而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提取工艺的改良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微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利用微波加热使溶剂快速加热,从而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碱回收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生产过程:提取、蒸发、燃烧、苛化。
在有些书中,提取不在碱回收的生产工艺过程内,但作为碱回收原料来源的前置工序,碱回收的很多经济技术指标都跟提取息息相关,所以在此次论述中也将其包括在内。
下面对碱回收工艺过程分别进行介绍。
一、提取:1.1 提取工艺提取工段是碱回收的原料来源地,它的生产,原则上是要获得高浓、高温、量大的黑液,以保证有高的提取率。
具体要求如下:高浓:是要使黑液的浓度在保证洗净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高。
高浓度的黑液可以减少蒸发工段的负荷。
高温:黑液温度也是要尽量高,在提取过程中不能加冷水,只能加蒸发工段的温冷却水,如水温低时,要加温。
量大:大量的黑液当然是碱回收所需要的。
一般情况下,合格的十个立方的稀黑液,可以浓缩为一立方浓黑液;一立方浓黑液可以生产一吨碱。
就碱回收来说,对提取工段的考核指标就是浓度和温度。
浓度:8°Be;温度:70—80℃。
1.2 提取设备提取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取设备的情况。
不同的浆种,有不同的设备选型。
目前工厂应用得最多的是四段串连鼓式真空洗浆机。
它的技术成熟,操作简便,从进浆到出浆,基本就完成了浆与黑液的分离,提取率也高。
浆的洗净度与黑液的生产指标也基本能满足,选择应用的厂家比较多。
缺点是投资大,动力消耗大。
其他的提取设备还有:双辊挤浆机、螺旋挤浆机、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以及由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派生出来的胶带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不锈钢螺旋网带式洗浆机、长网水平真空洗浆机、双长网挤浆机等,型式大同小异,各有优缺点。
高效率提取设备国内发展较快,其品种、规格和制造能力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其关键技术和设备为中浓大型鼓式真空洗浆机(带波纹滤板、平面阀),最大面积已达100m2。
双辊挤浆机是国内企业重点发展的产品。
目前国产设备能力100t/d。
在国外,鼓式真空洗浆机最大面积达110m2以上,提取率、制造精度和自控程度都较高,但价格昂贵。
微波提取工艺
微波提取是一种利用微波加热对物质进行提取的技术。
其工艺流
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的预处理:将需要提取的样品进行处理,如研磨、筛分、干燥等,以便于微波的渗透和反射。
2. 加入溶剂:将提取样品加入适当的溶剂中,以便于微波能够
将样品中的活性成分迅速地释放出来。
一般选择有极性的溶剂,如水、乙醇、甲醇等。
3. 微波加热:将加入溶剂的样品放入微波辐射加热器中进行微
波加热提取。
加热时间、温度和功率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 分离:经过微波提取后,使用适当的方法将所提取的活性成
分和溶剂分离,如蒸馏、萃取、浓缩等方法。
5. 提取液的后处理:将提取液进行过滤、净化、浓缩等处理,
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活性成分。
总的来说,微波提取工艺具有快速、高效、绿色环保等优点,广
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中。
过热、过烧、脱碳以及氢脆的控制进铸造行业大圈,请扫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进入一、过热过热现象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
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
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界,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界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
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过烧现象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
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
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
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上图为硬铝合金2A12的过烧三、脱碳氧化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或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
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上图标注位置为脱碳层四、氢脆氢脆现象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
升温速率对烧结ITO靶材密度和组织的影响_程念烧结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将颗粒状原料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使其粒子间发生结合,从而得到致密的材料。
在烧结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靶材制备过程中,升温速率是一个关键因素,它可以影响材料的密度和组织结构。
本文将对升温速率对烧结ITO靶材密度和组织的影响进行讨论。
升温速率对材料密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烧结过程中,原料颗粒被加热至高温时会发生熔融,之后逐渐结合成致密的材料。
当升温速率较低时,原料颗粒在加热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扩散和结合,从而有利于形成致密的结构,提高材料的密度。
反之,当升温速率较高时,原料颗粒在加热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扩散和结合,可能会导致结合不完全或材料内部存在孔隙,从而降低材料的密度。
因此,适当控制升温速率可以有效提高烧结ITO靶材的密度。
除了密度,升温速率还会影响烧结ITO靶材的组织结构。
烧结过程中,原料颗粒之间的结合是通过固相扩散进行的,升温速率的变化会影响固相扩散的速率。
当升温速率较低时,固相扩散的速率较慢,原料颗粒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扩散和结合,形成较大的晶粒。
这种情况下,烧结ITO靶材的晶粒尺寸较大,晶粒间的结合力较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
然而,当升温速率较高时,固相扩散的速率加快,原料颗粒很快结合在一起,晶粒尺寸较小。
这种情况下,烧结ITO靶材的晶粒尺寸较小,晶粒间的结合力较弱,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
综上所述,升温速率对烧结ITO靶材密度和组织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适当控制升温速率可以提高烧结ITO靶材的密度和力学性能。
然而,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升温速率,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材料性能和加工成本等因素进行选择。
此外,研究升温速率对烧结ITO靶材性能的影响,可以为制备高性能的ITO材料提供参考和借鉴。
57MAR. 2021CFI 安全与检测SAFETY AND TESTING朱雁青1,郭峰2 1.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360;2.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866作者简介:朱雁青(1989—),女,硕士。
研究方向:食品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不同功率微波加热对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摘要:研究以叶绿素丙酮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功率微波加热下对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和颜色参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下提取叶绿素可显著减少因加热导致的叶绿素a 的降解,400W 功率下叶绿素a 的降解幅度最小。
叶绿素b 的降解受微波功率的影响,微波功率越高,开始降解的时间越早,后期则含量下降幅度相似。
叶绿素b 的降解程度显著影响提取液颜色由绿转黄的程度变化(P <0.05),但提取液绿色值与叶绿素a、b 含量均不相关(P <0.05)。
关键词:加热;微波功率;叶绿素;CIELab;相关性微波技术作为一种快捷、方便、高效的加热技术,具有加热均匀、温度梯度小、选择性加热、无滞后效应、能量利用效率高等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加工提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目前,微波加工绿叶菜和辅助提取叶绿素已有报道[2-4],但缺乏叶绿素在微波加热下变化的机理研究。
由于加工和提取过程中微波加热持续时间短,对叶绿素的降解和含量损失往往被忽略。
所以,研究通过微波加热处理叶绿素丙酮提取液,分析叶绿素含量和视觉颜色的变化,研究不同功率微波加热对提取叶绿素的影响,为叶绿素的加工和提取提供数据支持。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仪器新鲜菠菜于广州当地超市购买,购买后选取无病害叶片,去茎、去叶脉,剪碎后清洗,沥干备用。
丙酮试剂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如下所示。
1.2叶绿素提取选取新鲜无病害的菠菜,摘取大小一致的叶片,经过清洗后沥干,剪去粗叶脉。
称取25 g 叶片,沸水浴加热20s 钝化叶绿素酶,然后加入少量丙酮于均质机中打浆均质。
中草药提取工艺受热不稳定文献1、常温粉碎与低温粉碎西洋参微粉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差异石俊英,西洋参微粉加工与人参皂苷Rb1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中成药,2004,26(7)常温粉碎300目含量为1.7597%低温粉碎300目含量为5.0229%,常温粉碎20分钟含量为1.0001%,低温粉碎20分钟含量1.1545%常温粉碎50分钟含量为1.3016,低温粉碎50分钟含量2.2840%2、不同干燥温度对何首乌提取液抗氧化的影响白海波,王剑飞,何首乌提取工艺设计,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19温度℃抗氧化能力含量mmg.g-1105 1.831 13.3365 1.973 14.32常温 2.141 14.63成分含量为:二苯乙烯苷何首乌在60%乙醇浓度提取抗氧化能力较强。
3、含酚类物质在提取过程受热产生有害物质倪力军,槲皮素的氧化及其对Egb(银杏提取物)制备过程和质量影响,中成药,2000,22(12)茶叶中的茶多酚,银杏、山揸、黄芩、甘草、沙棘等黄酮类物质,都是半醌式自由基进一步氧化即生成醌,醌类物质对人的皮肤眼睛能产生强烈刺激,可引起角膜皮肤呼吸道炎症,醌类物质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表明槲皮素在82℃[银杏提取浓缩温度]氧化初期槲皮素衰减很快,8小时氧化掉70%,Egb(银杏提取物)4、宋月英,两种工艺提取的龙血竭中对羟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2004,29(4)对羟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比柬龙牌血竭高一倍。
5、含酚类物质在提取过程受热产生有害物质[倪力军,槲皮素的氧化及其对Egb (银杏提取物)制备过程和质量影响,中成药,2000,22(12)]茶叶中的茶多酚,银杏、山揸、黄芩、甘草、沙棘等黄酮类物质,都是半醌式自由基进一步氧化即生成醌,醌类物质对人的皮肤眼睛能产生强烈刺激,可引起角膜皮肤呼吸道炎症,醌类物质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实验表明槲皮素在82℃[银杏提取浓缩温度]氧化初期槲皮素衰减很快,8小时氧化掉70%,Egb(银杏提取物)从投料到出产品需要200多小时。
6、水蛭经炮制后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有所下降,甾体类化合物组成发生了变化,[刘丽芳,中药水蛭经炮制后的成分变化研究,中成药,2001,23(12)]7、常温粉碎与低温粉碎西洋参微粉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差异常温粉碎300目含量为1.7597%低温粉碎300目含量为5.0229%,常温粉碎20分钟含量为1.0001%,低温粉碎20分钟含量1.1545%常温粉碎50分钟含量为1.3016,低温粉碎50分钟含量2.2840%[石俊英,西洋参微粉加工与人参皂苷Rb1含量的相关性研究,中成药,2004,26(7)]。
8、三七含三七氨酸受热易破坏[唐灿,中成药,固环胶囊制备工艺的优选,2001,23(2)]由三七、醋五灵脂、黄芩炭、黄柏、炒蒲黄组成,用于治疗妇科流产后出血,腹痛等症。
9、余蔚,血竭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研究,中草药,2004,35(6)。
首次发现血竭对 -葡萄糖苷酶具有强抑制作用。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索氏提取血竭中成分比较提取方法温度压力提取时间得率ID50 抑制活力提高率%CO2流体40 15Mpa 2 98.2% 3.13 27.9索氏提取85 30 95% 3.13 11.310、鲜品中药的药效是干品中药的数倍至数十倍[刘燕玲,中药鲜品可望问世,施怀生山西中医学院副教授主持的项目, 生物医药工程,2001,27(8);46] 11、免加热提取中草药新工艺三七含三七氨酸受热易破坏[唐灿,中成药,固环胶囊制备工艺的优选,2001,23(2)]12、不同干燥条件对银杏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影响何君,何照范,张迪青,《中草药》2004,(35)1,46银杏黄酮、银杏萜内酯是银杏主要活性成分,银杏黄酮具有相当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阻止体内脂质过氧化,银杏萜内酯是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T)结抗剂,对脑血栓、心肌梗死有很好的作用。
不同干燥条件的银杏叶银杏黄酮、银杏萜内酯、白果酸含量不同不同干燥条件黄酮% 萜内酯% 白果酸%阴干 1.62 0.57 0.169晒干 1.35 0.47 0.11580℃烘干 1.01 0.41 0.151100℃杀青80℃烘干 1.00 0.38 0.159生霉后80℃ 0.07 0.17 0.044(银杏制剂黄酮化物含量不低于24%,银杏苦内酯含量不低于1.6%)13、陈勇,李耀华,山绿茶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比较,中药材,2005,28(2)107,山绿茶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海南冬青ilex hainanensis Merr,主要含黄酮类、三萜酸类、绿原酸、鞣酸等成分。
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等呼吸系统炎症,近些年临床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据文献(藏吾,山绿茶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疗效观察,中成药,1997,(12)58)报道山绿茶降压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罗布麻片,测试材料:广西金秀县提供,样品来源平均含量% RSD%金秀县药材0.15 1.9上林县药材0.186 2.1760℃烘干材0.108 2.23晾干药材0.207 1.68清炒药材0.096 2.0114、先用醋酸乙酯石油醚(30~60℃3:1)混合液脱脂处理,再用50%甲醇超声提取,可以使绿原酸峰分离更好,提取过程中长时间超声提取可能会使绿原酸受热分解导致含量下降[闵东海,提取三要素在金银花提取过程中对绿原酸提出率及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4,19(9)545]本实验超声提取45分钟.15、徐月红,王宁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16、熟三七粉的制备取生三七粉在100PC流通蒸汽处理3 h,取出晾干后捣碎。
1.5 含量测定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比色法,单体皂苷R。
、Rg。
、Rb。
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按标准的规定操作。
由于生、熟三七粉的含水量不同,在含量计算时折除水分计算皂苷的净含量。
2 结果与分析2.1 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生三七粉加工炮制成熟三七粉后,总皂苷含量明显降低(见表1),总皂苷含量仅为生三七粉的82.1 5 ~93.6O ,平均降低了14.46 。
3.2 皂苷是三七最重要的有效成分,生三七粉炮制成熟三七粉后,皂苷含量降低,表明在炮制过程中对三七的皂苷成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从皂苷的角度考虑,将生三七粉制成熟三七粉意义不大。
3.3 生、熟三七在临床上的差异是否为皂苷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所致或由其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对皂苷含量的影响柯金虎,孙玉琴,陈中坚,王朝梁,崔秀明(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所663000)摘要:目的:研究蒸制法炮制熟三七粉对皂苷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集10个不同产地的三七样品,分不同产地三七中单糖、蔗糖和多糖的含量现阶段三七全国种植面积的9O 分布在云南文山州,与之毗邻的广西靖西、那坡和云南蒙自有少量种植。
我们根据三七种植面积的分布情况,共选择了15个乡镇,采集了15个样品进行三七糖类成分含量的分析。
结果表明,产地不同,三七单糖和多糖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异,单糖含量差异较小,最高的是文山老回龙,总单糖含量为3.66 ,与最低的文山坝心(2.21 )相差不到一倍;七多糖含量差异教大,最高的砚山者腊为0.18 ,与最低的广西靖西(0.O11 )相差达12倍之多(见表3)。
综上所述,三七的糖类成分含量与产地、规格和采收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对多糖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多糖是三七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其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期和规格密切相关。
结果说明,从糖类成分含量来看,固定产地和采收期,是控制三七质量的关键。
18、三七糖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变化崔秀明,徐珞珊,王强,陈中坚(1.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2.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所,文山云南663000)雍武,不同干燥方法对天麻质量的比较影响的研究,中成药,2005,27(6)采用冷冻真空干燥加工的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使用传统的水煮烘干法加工的天麻,外观品质好。
19、陈海齐,大黄不同工艺提取比较,中药材,2000,23(6)75%乙醇渗漉,渗漉液回收乙醇,105℃蒸干,75%乙醇回流,回流液回收乙醇,105℃蒸干,水提取(水煮两次)水煮液105℃蒸干,大黄素含量75%乙醇回流3.1729mg/ml,75%乙醇渗漉2.5798mg/ml, 水提取0.8078mg/ml(汕头制药厂)20、柴胡挥发油不受热稳定李秀琴,孙秀燕,何重贵,中国药学杂志,39(2)103采用药典法(A)、20%NaCL,pH=1,称取3份200克柴胡干粉(硫酸)的酸水浸泡,再按药典方法提取。
水蒸汽蒸馏法(B)、称取3份200克柴胡干粉进行水汽蒸馏收集初馏液1400毫升第二次蒸馏,收集蒸馏液500毫升,,然后乙醚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
蒸馏法(C)(200克柴胡干粉5倍量20%NaCL,pH=1(硫酸)的酸水浸泡10小时),进行蒸馏,收集初馏液1400毫升,第二次蒸馏,收集蒸馏液500毫升,然后乙醚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12小时,挥干乙醚,称油重,计算平均得油率。
超临界法CO2萃取(D);萃取条件:压力20Mpa,温度30℃,解析釜压力12 Mpa,温度65℃,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40℃,萃取时间4小时。
4种方法得油率:方法提取时间油重得油率%A 6 0.1112 0.055B 8.5 0.1617 0.081C 5.7 0.1306 0.065D 3 0.9297 0.460成分分析表明:每一种提取方法所得的化学成分不尽相同,而且即使相同的成分含量差别也较大,A法的乙醛含量最大达21.8%,乙酸的含量少之1.68%,而B,C法中乙酸最大均达到40%.B,C法要通过干燥,浓缩一系列加热,可能导致乙醛受热被氧化成为乙酸。
李秀琴等,柴胡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4,39(2)103。
20、血竭受热不稳定加热实验前血竭素含量为1.795%,加热90℃15分钟,血竭素含量0.957%,受热80℃15分钟 1.077%,受热70℃15分钟 1.793%,徐淑卿,血竭稳定性研究,中成药,2005,27(5)21、血竭的热不稳定性研究徐淑卿,中药血竭的稳定性研究,中成药,2006,28(4):586血竭中主要药效成分为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血竭素,血竭素具有,温度不稳定特性,94℃加热16小时血竭素含量所剩46.07%,由原来的含量2.1881下降至1.0081,温度86℃加热24小时含量下降至58.92%,含量只有1.2892,李桂生、水汽蒸馏法对当归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成分异构化的影响,中成药,2001,23(11)水汽蒸馏法得油率:蒸馏14h收油1.3%,藁本内酯含量1.092%.乙醚索氏提取藁本内酯含量1.626%22、赵瑞芝,不同提取方法对大黄游离蒽醌的含量及其抑菌活性影响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1,36(7)水煎煮,煮沸0.5小时2次;药物浓度0.5GML-1(含生药)抑菌指数1.095%乙醇100℃水浴回流提取;0.5GML-1(含生药)1.795%乙醇100℃水浴回流提取;0.5GML-1(含生药)2.0实验证明,随乙醇浓度升高,游离蒽醌含量增加,随温度升高,游离蒽醌含量减少,提示了加热的温度升高和加热的时间延长对游离蒽醌有破坏或聚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