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96.00 KB
- 文档页数:298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推荐教案下册五篇课堂教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享受童年的快乐春天,菜花丛中,追寻翻飞的蝴蝶是一种欢愉与惊喜;夏日,小溪岸边,剥食新鲜的莲蓬是一种闲适与安逸。
草地上,大家踢一会儿足球,是一种畅快与潇洒;河面上,放逐自己折叠的小船,则满载着憧憬和乐趣……本组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
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
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如跳绳、拔河、电脑益智闯关、踏春、调查访问等。
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课教师、有名玩家参加的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
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
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幽深。
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
未,没有。
阴,树阴。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1目的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英勇坚决、团结拼搏的精神。
3、充分绽开想象,出现天鹅破冰的场面,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内在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自主质疑。
1、同学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你们听过有关天鹅的故事吗?2、提醒课题,齐读。
你想了解什么?3、学生质疑。
(天鹅会有什么故事?等)二、初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想象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天鹅的什么故事?是谁说的?故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在什么地方?2、检查自读状况:(1)出示生字词读一读,订正读音。
落座塌陷坚韧一无所获扫兴扩大抖动腾空而起(2)答复提出的问题。
(也许内容即可)板书:缘由、经过、结果三、细读课文,领悟中心。
1、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在哪里?(5、6小节)2、学生细读课文4、5、6小节,为什么觉得印象深?找出你感兴趣的段落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争论自己的见解。
4、全班沟通:(1)第五小节的段落理解:①什么叫腾空而起?你所见过一般在什么状况下会腾空而起?②老天鹅是在什么状况下消失这一举动的?(带学第4小节)③你对老天鹅这一举动有着哪些熟悉?(英勇、坚决)④老天鹅为什么像石头?跟前面的.动作有什么联系?(因果关系)让你感受到什么?(朗读此句话,领悟老天鹅用力之重。
)⑤冰会有什么变化呢?找出冰变化的句子。
抖动了多少次?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裂了吗?(了解省略号的内容后加以朗读)(2)第六小节的段落理解:①你领悟到了什么?a、这位坚韧的破冰勇士在渐渐地扩大。
破冰勇士指谁?说明白什么?(老天鹅不怕痛苦,不怕牺牲)b、想象天鹅破冰的场面,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图描述,依据天鹅的表现发挥想象,描述详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教案的格式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通常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遵循教案基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编制富有自身特色的教案格式。
教案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3大类:记叙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
2.2.1 记叙式教案记叙式教案是指主要用文字形式将教学方案表达出来的教案。
记叙式教案根据内容的详略分为讲稿式的详案、纲要式的简案。
1.记叙式教案的书写格式记叙式教案的书写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教学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教学课型、上课班级、时间、节次、课室、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含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课前准备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准备。
六、课时安排:(如2课时)七、教学过程1. 复习思考与组织教学2. 引入新课3. 讲授新课4. 巩固深化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等。
)八、板书板画设计九、教学反思2.2.2 表格式教案1. 表格式教案的格式表格式教案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备课内容的教案。
表格式教案具有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方便使用等特点,如表2-2-1所示。
表2-2-1 表格式教案模板之一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2.2.3 卡片式教案卡片式教案是指将教案的纲要、重点、难点和易忘记点等内容,以及需要补充的材料等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案。
卡片式教案适合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的辅助材料。
卡片式教案通常有2种作用:一是教案纲要提示;二是教学内容提示和材料补充,如图2-2-1所示。
卡片式教案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其书写格式,内容的详略。
卡片式教案形式灵活、方便,有利于修改与补充,在辅助课堂教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本单元教材以“童年的足迹”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二首》《天窗》《芦叶船》《女孩儿乌塔》,一片略读课文《快乐的足球赛》以及阅读链接《儿时游戏》和综合学习一。
《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是古诗词,记录的是孩子们的童年趣事,留下的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天窗》中那被本课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这首词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
《清平乐》为宋词常用词牌,双调四十六字,八句。
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把这一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2、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
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对重点词句加以揣摩、体味;从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表情语言去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深入人物内心,实现作者与人物心灵的相通,以课文的“情”为基调,以自身真挚的“情”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听课文朗读。
(课件出示画面)二、自学课文1.通读课文。
2.检查朗读,师生正音。
4.讨论问题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习想象的方法3、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颐和园教学目标: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把握文中的新词语。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让学生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准备让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和图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写的颐和园的哪几处景色?教师点名,让学生回答,并作小结:作者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景色,三写昆明湖景色。
2,作者所写的颐和园的几处景物,可以用首段和尾段中的哪个词来概括它们的特点?学生找,学生回答,教师作结。
3,让学再次拿出颐和园的图片,看看有没有颐和园的其他景物,让学生用词语把它们的美形容出来。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作点评。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1,提问:请划出文中作者在颐和园行踪变化的文字。
留出时间,让学生读,划。
点名让学生来回答。
教师出示课件,显示小结: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2,给学讲解移步换景的写法。
四、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作者所写的三处景物,写得很美。
让学生划出显示景物美好的词语。
提名让学生来回答。
2,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写长朗的段落,然后让学生来读。
学生朗读时,教师作指导。
重点提示学生读出民族的自豪感来。
五、处理课堂作业做已印发的讲义。
六、作业让学生星期六或星期天去游览学校附近的圣泉寺,要求至少要写出圣泉寺的三种景物。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肥皂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冰心生平及作品风格。
2、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小组自学,读中理解,读中想想,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音乐。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出示古时儿童生活场景,师生共同做有关的背景介绍,提问“同学们想了解更多古时儿童的生活情况吗?”那今天学了古诗二首你就会有更多的了解。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读诗解题、做背景简介。
.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齐读一、二句:A.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c.小组内说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