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全册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2.50 KB
- 文档页数:24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3. 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4. 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5. 劳动与技术的应用于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学会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培养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践操作。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
3. 案例分析:分析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劳动与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生活的实际情况。
5.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2. 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
2. 通过实例展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1. 调查身边的劳动与技术应用实例。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规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2. 劳动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2. 演示安全操作规范。
作业:1. 列举自己在家庭、学校中的劳动安全注意事项。
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劳动技术。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日常劳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整理床铺、衣物。
2. 扫地、拖地。
教学活动:1. 示范讲解整理床铺、衣物的方法。
2. 分组进行扫地、拖地实践操作。
作业:1. 回家后尝试独立完成整理床铺、衣物的任务。
第四章:简单的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制作简单的纸质手工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剪刀、胶水的使用方法。
2. 示范制作纸质手工作品。
作业:1.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尝试制作纸质手工作品。
第五章:植物种植与养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种植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种植的步骤。
2. 植物的养护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植物种植的步骤。
2. 示范植物的养护方法。
作业:1. 选择一种适合在家养的植物,按照所学方法进行种植和养护。
第六章:环保意识与回收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方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新人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课:包书皮课时:一课时课型:劳动技能课知识能力:学会自己包书皮的方法创新运用:运用本节的知识包其他学科的书皮情感道德:心育: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美育: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品质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包书皮的方法教学难点:学回怎样压痕教学方法:讲解,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新发了很多书,大家都很高兴,怎样才能使新书用的时间更长些,不坏那/老师有个好办法,那就是包书皮,包书皮的方法很多,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 1、包书皮的用纸画报纸,牛皮纸,挂历纸等。
2、纸的大小:根据书的大小而定 3、怎样包书皮将纸对折,书脊与折先对齐,将边留出4厘米左右,然后压痕,最后整理。
三、教师演示学生边看边记过程第 1 页共 1 页四学生自己练一练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即使解决,包书皮的方法很多,你们可以自己在设计更美的方法。
五、请同学们记住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六、总结通过本节可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包书皮的方法,希望你们在课后的时间里自己设计出更没的方法,为其他人包书皮。
板书设计怎样选纸对折,压痕,剪口。
包边,理平第2课:整理书包、或抽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确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学生的两个书包、信封里装着帽子图片、车子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 2 页共 2 页谈话:放学回家以后你们整理了自己的房间没有?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发言人汇报情况活动一:找数学书比赛。
1、出示两个书包,请两个学生比赛找指定的书。
猜一猜:谁可能找得快一些? 2、思考:找得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3、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必要性。
第二课整理书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收拾、整理书包的方法,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学习整理书包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造就良好的品行。
教学重点:整理书包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教具准备:两个书包、语文课本、数学课本、一些作业本、文具盒、卫生巾、一些课外书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情境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法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导入新课1.游戏:比赛找书。
(1)•同学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上学,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个书包,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请两位同学上來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找书比赛,看谁找书的速度快。
你们能猜岀他们谁可能找到得快一些吗?(2)•按要求找出语文书和数学书。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按照要求开始找书。
2.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必要性。
(1)想一想:XX同学为什么找得慢一些?(两人小组讨论后发言)(2)X X同学,刚才你为什么找得那么慢?(3)老师展示两个书包(一个整洁,一个乱七八糟)小结:我们每节课拿书和本子,如果书包里乱七八糟的,容易拿得到吗?(4)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呢?生: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來学习整理书包。
(板书:整理书包)二、学习新课书包是我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容器,如果能够合理安排空间并经常整理,使用起来就会更加方便。
【观察思考】观察自己书包里面的结构,想一想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交流:1・书包里分成几个区?2.它们的结构适合放着哪些物品?3.哪个区域取放最方便?小结:我们大多数人的书包是由大、中、小三层夹包组成的,可以分类放书本,旁边还有两个小袋子,可以放水壶和雨伞等,特别方便。
书包的背面有两条又宽又软的背带,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的把心爱的书包背在肩膀上。
【设计方案】怎样合理施用书包内的空间(一)、学生交流:1.同学们检查一下自己的书包,干净吗?里面有序吗?2.每天整理书包,把不需要的物品拿出来。
3.常用的物品应放在容易取放的地方。
[浙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教案【全册】教案名称:[浙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浙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涵盖全册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2. 学习简单的木工、金工、编织、烹饪等劳动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工具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2.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3. 学生能够通过劳动与技术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种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2. 教学重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劳动工具(如锤子、锯子、针线等)、教材、多媒体设备;2. 学具:学生劳动工具(每人一套)、练习材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工具的使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劳动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清晰了解操作要领;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工具名称、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观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你在家中或学校中见到的劳动工具,并说明它们的作用;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列举劳动工具并简要说明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劳动与技术教育概述1.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1.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1.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第二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2.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目标2.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2.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策略2.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方法第三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与技巧3.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法3.2 劳动与技术教育技巧的培养3.3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3.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资源利用第四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案例4.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过程4.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成功案例分享4.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反思与总结4.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改进与发展第五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与反馈5.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标准与方法5.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评价工具与材料5.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反馈与改进5.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总结与反思第六章:生活技能教育6.1 生活技能教育的意义6.2 生活技能教育的内容6.3 生活技能教育的教学方法6.4 生活技能教育的实践案例第七章:环保意识教育7.1 环保意识教育的必要性7.2 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7.3 环保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7.4 环保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第八章:团队合作与沟通8.1 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8.2 团队合作与沟通的教学内容8.3 团队合作与沟通的教学方法8.4 团队合作与沟通的实践案例第九章: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9.1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意义9.2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9.3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9.4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案例第十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10.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10.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10.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实施策略10.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评价与反馈第十一章:动手实践项目设计11.1 动手实践项目的设计原则11.2 动手实践项目的类型与内容11.3 动手实践项目的实施步骤11.4 动手实践项目的评价与反馈第十二章:安全与健康教育12.1 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2.2 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12.3 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12.4 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第十三章:跨学科整合教学13.1 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理念13.2 跨学科整合教学的策略13.3 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实施步骤13.4 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案例第十四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14.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14.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方式14.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实施策略14.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实践案例第十五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总结与展望15.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成效与反思15.2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问题与挑战15.3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15.4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全册教案,内容包括劳动与技术教育概述、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方法与技巧、实践与案例、评价与反馈等。
[浙教版]劳动与技术三年级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工制作技巧的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范手工制品,各种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等)。
2.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工具(每人一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优秀的手工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手工制作,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个简单手工作品为例,进行步骤讲解,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手工制作练习。
5.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劳动与技术——手工制作技巧2. 内容:①手工制作基本技巧②工具使用方法③优秀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剪纸等)。
2. 答案:根据所学技巧,完成一个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手工制作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互动交流环节。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解析手工制作技巧的掌握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是本课程的难点。
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动手能力有限,对于精细的手工制作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有一定难度。
(2)教学重点解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是本课程的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能。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2. 基本劳动技能训练3. 创新劳动与技术实践4. 团队合作与交流5.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劳动与技术应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劳动与技术实践区,准备相关劳动工具。
2. 教学资源:收集劳动与技术应用的案例、图片、视频等。
3.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实用性、美观性等。
3. 团队协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交流、互助、分工等。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示范基本劳动技能,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劳动心得,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实践1. 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清洁、搬运等。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含义。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熟悉的劳动场景,引发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思考。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解释劳动与技术的含义,并强调其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分享劳动与技术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等。
2.1 学习目标:2.2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经历,引发他们对良好劳动习惯的思考。
讲解良好劳动习惯的定义:解释良好劳动习惯的含义,并强调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分享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技巧,如制定计划、养成规律的劳动习惯等。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培养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
3.2 教学内容: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基本家庭劳动技能的介绍和指导。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对家庭劳动的认识,引发他们对家庭劳动技能的兴趣。
讲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劳动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示范和指导基本家庭劳动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第四章:学校劳动技能培养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劳动技能。
4.2 教学内容:学校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基本学校劳动技能的介绍和指导。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对学校劳动的认识,引发他们对学校劳动技能的兴趣。
讲解学校劳动的重要性:强调学校劳动对学习环境维护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示范和指导基本学校劳动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学校劳动技能,如打扫教室、整理书籍、维护校园环境等。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介绍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法。
2. 实践法。
3. 交流法。
教学活动:1. 导入:讲解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
2. 讲解:介绍观察法、实践法和交流法的具体操作。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家庭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进行家庭劳动与技术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内容。
2. 家庭劳动与技术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导入:讲解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介绍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具体操作。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家庭劳动与技术的实践。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家庭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进行学校劳动与技术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内容。
2. 学校劳动与技术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导入:讲解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内容和意义。
2. 讲解:介绍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具体操作。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学校劳动与技术的实践。
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学校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基础知识2.简单的劳动技能3.劳动安全与卫生4.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基础知识、简单的劳动技能、劳动安全与卫生。
2.教学难点: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基础知识(1)导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2)讲解: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如工具的使用、材料的选择等。
(3)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劳动与技术知识。
2.第二课时:简单的劳动技能(1)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劳动与技术知识。
(2)讲解:介绍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整理书包、扫地、擦桌子等。
(3)示范: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第三课时:劳动安全与卫生(1)导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如正确使用工具、注意环境卫生等。
(3)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安全与卫生经验。
4.第四课时: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1)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践活动。
(3)实践:指导学生按照活动要求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实践经验。
(1)回顾: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19-2020年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附反思1、纸杯娃娃2、课程表纸盒造型3、面具4、小熊帽饰5、编网袋6、纸编彩蝶7、吊兰的水栽养护8、中国结——鞭炮结9、纸条编织10、吊饰小鸟11、摹仿制作金属衣架12、摹仿制作小笼子13、中国结“基本结”编结14、生活中的绳结15、易拉罐——金属小椅子1、纸杯娃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2、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3、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过程与方法: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相互评价、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乐趣,体验创造魅力;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
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
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2)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揭示课题: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
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敏才智,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这些废旧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劳动1. 学习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 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第二单元:动手实践1.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2.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3. 完成简单的劳动任务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基本技能。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第一周:认识劳动1. 学习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 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第二周:动手实践1.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2. 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3. 完成简单的劳动任务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巩固爱劳动的习惯。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劳动技能提升1. 学习更复杂的劳动技能2. 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劳动任务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单元:技术与创新1. 学习简单的手工艺制作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引导学生将劳动与生活相结合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基本技能。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4.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六周:劳动技能提升1. 学习更复杂的劳动技能2. 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劳动任务第七周:技术与创新1. 学习简单的手工艺制作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引导学生将劳动与生活相结合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包括: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积极性、参与度等,记录学生的表现。
小学劳动与技术三年级全册备课教案教学设计三年级劳动技术全册备课对课标的理解:根据劳动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编写从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载体上注重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b5E2RGbCAP 认识若干易加工材料,初步知道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初步学会使用常见的手工工具,初步学会按照简单的图样,选用制作材料和工具。
初步学会根据制作过程的情况,对原来的设想提出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了解需求、设想、制作、评价等劳动技术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对劳动技术活动的兴趣,知道需求、质量、效益、合作、环保和安全等的意义,珍惜劳动成果和爱护工具。
p1EanqFDPw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各种手工制作方法,即纸工、泥工、十字绣,了解各种方法的要领,使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脑力。
DXDiTa9E3d 2、通过手工制作的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创新的意识。
3、保持学生对手工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手工活动。
逐步作到学——帮——放。
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作品中表现得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RTCrpUDGiT4、对手工好奇和有趣,能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再创造。
充分展开想象,倡导学生有独立见解。
5、激发学生对手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鼓励他们对手工进行自由发挥为主的创造活动。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PCzVD7HxA 教学重点:各种手工制作的要领,提高动手和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各种手工制作的要领,提高动手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一、纸工二、泥工三、十字绣四、小养殖教学进度:周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装饰链对称图形泥工材料和工具手捏成型法塑小动物(一)塑小动物(二)彩塑人物十字绣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小帆船小提袋火箭与小老鼠小养殖养金鱼养蜗牛第一单元纸工教学目标:了解纸在生活、学习、生产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纸制品的一些基本技法,提高动手和创造能力。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劳动的意义学习劳动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讨论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 第二单元:劳动安全常识学习劳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使用工具、电器等。
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劳动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4. 第四单元:手工制作学习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折、粘等。
完成一些有趣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 第五单元:农业劳动学习农业劳动的基本知识,如种植、养殖等。
体验农业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动手操作能力等。
2. 学生完成的实践作业、作品等。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
2. 教具:课件、教学图片、实物等。
3. 实践材料:手工制作材料、农业劳动工具等。
4.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册书共30课时,每个单元安排6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结和评价。
七、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课堂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2.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
2.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
2.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劳动与技术应用的小作文。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规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
2.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
2. 观看劳动安全知识的视频。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在劳动中如何遵守安全规范。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遵守劳动安全规范。
2.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关于劳动安全的图画。
第三章:日常生活技能培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技能的种类和重要性。
2. 学习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教学活动:1. 讲解日常生活技能的种类和重要性。
2. 演示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
3. 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所学的技能。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的日常生活技能。
2.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日常生活技能的感悟。
第四章:环保意识与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环保的定义和意义。
2. 学习一些环保知识和实践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环保的定义和意义。
2. 观看环保知识的视频。
3. 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