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平均数(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平均数(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加权平均数.

2.内容解析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平均数是衡量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统计量,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重要程度不同时,加权平均数能更好的反映对某些数据的侧重.权反映的是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当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权相同时,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加权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2)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2.目标解析

目标(1)是让学生能理解“权”是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会计算加权平均数,能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目标(2)是当学生面对一组数据时,能根据具体情境负于适当的权,会用平均数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解释其实际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同时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对权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在运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时,容易混淆数据和权.另外学生会受到先前算术平均数学习经验的负迁移,在需要用加权平均数分析数据时却选用算术平均数.部分学生往往只会记住公式,而不会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际意义(统计意义),把统计问题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计算层面.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权的意义的理解,用加权平均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当我们收集到数据后,通常是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数据,为了进一步获取信息,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前我们学习过平均数,知道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本节课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述章前语(师生共同阅读),让学生回顾调查统计的一般步骤,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体会到数据分析是统计的重要环节,而平均数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统计量.

问题 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该录用谁?录用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提出评判依据,若学生提出以总分作为依据,教师要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算术平均数,再通过师生共同计算,理解公式12n

x x x n

x +++=

的意义是所有数据的和

与数据个数的商,体会公式中分子与分母意义,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回顾小学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总和与数据个数的商.说明算术平均数在统计学中能反映一组数据总体的平均水平(集中趋势),为后面引入加权平均数作铺垫.

问题2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应该录取谁?

追问1:用算术平均数解决问题2合理吗?为什么?

追问2:“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例确定”说明在计算平均数中哪一项最重要?

追问3:如何在计算平均数时体现“听、说、读、写”的差别?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方案,若不能提出合适的方案,教师再通过3个追问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追问1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感性的进行分析;追问2让学生明白参与运算的各项“重要程度”不同,且这个不同点需要体现;追问3让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将“重要程度”不同的数据纳入计算,并能说明这种计算方式的合理性;初步体会“重要程度”的作用,最后列出正确算式,给出权的意义.从追问1到时追问3,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权”的产生提供自然合理的背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修订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抽象概括 形成概念

思考:这个问题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权不同),这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否能推广到一般?

追问:若n 个数据x 1,x 2,···,x n 的权分别为w 1,w 2,···,w n ,这n 个数据的平均数该如何计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到加权平均数公式:一般的,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

112212······n n

n

x x x w ++++++ w w w w w .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给出加权平均数的一般公式. 3.比较辨别 理解新知

问题3: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应该侧重哪些分项成绩?如果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两人的测试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与问题2中的(1)(2)相比较,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难点是对权的作用的讨论,得到结论“同样的一组数据,如果规定的权变化,则加权平均数随之改变”.学生已有进一步的体会,但较难用语言来表达,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实例中根据需要,改变权的数值,得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再次感受加权平均数中权的作用.

问题4:你认为问题1中各数据的权有什么关系?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说说你对权的认识.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概括问题1中各数可看作是权相同的,指出两种平均数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再一次体验权的作用. 4.例题教学 应用新知

例1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

各项成绩均为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请确定两人的名次.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例题,学生自主进行分析,适当的时候提示学生: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项成绩在总成绩中的重要程度是用什么数据体现的?它们的权分别是什么?要确定两人的总成绩,实质是求他们各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如何计算?提示学生权是以百分数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分别计算出两名选手的总成绩,教师引导并板书解答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设计意图:继续以“权的意义理解”为目标,选取典型的生活实例为背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解题,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规范解题格式.

追问:A、B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计算,仅分析数据及其权,可否估计两人的名次.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让学生深入体会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5.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练习 1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应试者进行了面试与笔试,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成绩应该比笔试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明权的变化怎样影响结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