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染整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71 MB
- 文档页数:28
新型的染色、印花技术介绍时代在进步,染色、印花技术在不断推陈出新,现在出现的新技术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分享。
1.小浴比、低哈液染色技术染色过程中若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浴比,则可以达到提高染料利用率、节水节能、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这就促进了小浴比、低给液染色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许多小浴比、低给液新型染色加工设备相继投人工业化应用,其浴比最小可达到1:2,如德国第斯公司的Luft-roto plus气流染色机、Then公司的高温高压雾化染色机,其浴比最小分别可达1‘3和1:2左右,减少废水排放达30%一50%,节约大量的水、电、汽、能耗及染化药剂。
目前低给液染色技术主要以喷雾、泡沫及单面给液方法为主,降低给液率,从而可减少废水发生量。
2.超临界二札化谈流体染色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即在封闭的体系内升温和加压至超过Co:的临界温度(31. 1 `C)和临界压力(7.39MPa)后,Co:转变成超临界流体状态。
其具有气体的流动性,可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又具有跟液体一样甚至更强的溶解能力,可溶解分散染料及其他非极性和低极性物质。
染色时,超临界Co:流体起染色介质作用,在温度为31.1℃以上(一般为80一160℃之间,根据染色织物而定),压力为20一30MPa条件下染色一定时间,染色结束后减压,Co:可重复利用。
此种方法完全无废水排放,节约资源,但设备投资高。
3.微胶囊染料染色和印花技术微胶囊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技术,用于染整工业是随着它用于无碳复写纸后才受到重视,可用作微胶囊染料和涂料的染色和印花,微胶囊整理剂的功能整理等。
其更多的用途正不断被开发研究。
利用微胶囊技术可以实现非水系染色,如静电染色等,从而可以降低废水处理的负担。
所谓微胶囊染料染色和印花是指以染料或涂料为芯材,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为壁材,采用相分离法和界面聚合等方法制备成微胶囊染料,借助电场力、磁场力或常规方法进行染色或印花,通过染料转移向纤维吸附扩散,水洗后完成染色或印花过程。
泡沫染整加工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1、泡沫染整加工技术的发展背景泡沫整理工艺是20世纪70年代末受能源危机的影响,在国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低给液、高节能的染整加工技术。
我国曾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一波对其研究开发的高潮,其相关技术成果先后被国内许多印染企业应用,生产加工了各种织物近亿米,产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投放到国内外市场。
但受当时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限制,此项技术没能得到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推广应用[1-2]。
近年来,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加剧,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3]。
在国家节能、降耗、减排等政策推动下,清洁生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再加之原料成本急剧上涨、能源大量消耗,以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求通过改进和创新加工技术以降低成本,来赢得市场,但必须强调在减少能耗、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而泡沫加工技术已证明是有助于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方法[4],并且被应用到印染行业的诸多领域中,达到了与常规染整工艺相当的效果,有些方面甚至超过常规工艺。
因此泡沫染整工艺作为一种节能、节水的新型加工技术将会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2、印染行业现状与技术需求当今,印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和水成本不断增加,对其废水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
印染行业是用水量最多的行业之一。
长期以来,水被广泛用作染色及化学整理介质。
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地方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已出现供应危机。
在印染加工过程中,用水量越多,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多,且对污水进行处理成本较高,增加了印染企业的生产成本。
印染行业又是消耗能源较多的行业之一,尤其在织物的烘燥过程中。
这是因为目前印染加工一般都属于水系加工,水分升温和蒸发耗能很多。
因此,减少待烘燥织物的含水率对节水、节能具有重大的意义[5]。
而降低浸轧时的轧余率可减少烘燥过程中的泳移现象,从而减少烘燥过程中由于染化料的泳移所造成的色差、降低织物强度和定形耐久性。
印染企业必须对原有的加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降低成本,赢得市场。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染整技术作者:黄润清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6期[摘要] 新型纤维纺织品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染整加工技术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文介绍了部分新型高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染整技术。
[关键词]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Lyocell纤维 Polynosic纤维染整技术前言Lyocell和Polynosic等高模量纤维的初始模量是普通粘胶纤维的数倍(见表1)。
更有意义的是湿态下能保持很高的模量数,这在染整加工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保证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湿态条件下,也有良好的保形性和足够的强度。
表1几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涤纶性能比较Lyocell纤维和Polynosic纤维的干湿强度明显高于棉和其他再生纤维素的纤维,干强接近涤纶,湿态拉伸强度可以保持干态的80%左右。
在染整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没有象普通粘胶纤维一样,不能经受机械处理和水处理,而造成纤维损伤的问题。
高强度的纱线在织造加工和染整加工中都十分有利,既可减少加工中次品的产生,又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制造高支轻薄的优质织物。
对企业而言,就能提高了经济效益。
因此,Lyocell纤维和Polynosic纤维是目前重点开发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1.Lyocell纤维它是从毛榉,按树等木材制作的木浆粕,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纺丝而得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废弃物可自然降解,生产中的氧化胺溶剂可99.5%可回收再用.毒性极低,且不污染环境,因此Lyocell纤维也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纤维。
1989年被人造丝及合成纤维国际标准局(BISFA)命名为Lyocell。
1993年美国Cour Tauldo公司生产的这种纤维的商品名为Tensel,也即我国称之为“天丝棉”。
织物的前处理目的是充分去除坯布上的浆料、油剂、色素、污渍等杂质,使加工的织物对染料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以便于染色和印花。
Lyocell纤维的纯纺织物的前处理主要目的是去除浆料,根据不同浆料选择不同的退浆工艺。
染整专业毕业技术论文纺织品染整是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染整专业毕业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染整专业毕业技术论文篇一染整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摘要】随着染整新技术的不断进展,在未来染整趋势将会是生态染整、物理染整、仿生染整、无水、少水染整、高信息网络和高自动化染整和新纤维和新组织结构染整等,染整技术将会朝着生态和清洁方向发展。
【关键词】染整技术;进展;自动化在纺织品生产中染整加工是重要的一道工序,这一个整染加工环节对于提高整个纺织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样的原因,整染加工成为了整个流程中的关键。
然而,整染加工是通过把纺织品泡在化学药物中进行处理,这样的加工方式就导致了不仅会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还会对于未成形的纺织品造成一定的破坏。
众所周知,纺织行业中的整染是高污染的行业。
所以,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电力资源,油气资源的严重浪费。
除此之外,化学物品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很可能通过纺织品进入到人体内,对人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鉴于利用化学药物整染的方式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又因为我国现在提倡低耗能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纺织品整染行业内,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业纷纷被迫停产;另外一些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开始了纺织品整染行业的革新,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实现纺织品整染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的进步也促使纺织品在保暖、美观的同时,趋于多功能化和智能化。
随着国内外对于染整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些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新技术很快就会被开发出来,不但提高了染整业的环保节能水平,还促使染整行业朝着生态和清洁方向发展。
一、生态染整技术1、生态染料。
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合成染料几乎取代了天然染料,然而随着资源问题的出现,石油资源的消耗开始显现出合成染料的原料的不足,因此,人们开始对天然染料、新型生态环保染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3传化股份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论文集无水染色新技术车映红1,董淑秀2,刘丹3 (1.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82;2.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北京100742;3.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北京100742)摘要:介绍了Dyecoo@公司的超临界c02染色涤纶技术,该技术完全不使用水、表面活性剂或助剂,和传统的染色工艺相比,能源消耗的更少,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半;阿迪达斯与泰国Yeh Group联合推出的无水印染技术,是全球首个无水印染成衣产品;c010rZen@的棉预处理技术,能使纤维自然地吸附染料,不需要盐和其它化学试剂进行固色,而且染料用量只有传统工艺的一半,就可以达到匀染的效果和97%的上染率。
0前言纺织行业是工业用水的最大用户之一,纺织、印染及后整理产生的未处理的工业废水约占全球废水的20%。
其中,染整行业用水的数据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6 000万吨纺织品要进行染色,平均每千克织物的耗水量超过100 L,也即总共耗用约6万亿升水,这相当于约236万个奥运会规格游泳池的用水量,或者相当于全世界人口219天的饮用水量。
而在中国,传统的纺织印染工艺每年可产生22 700亿升未处理的废水,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地区,很多工艺操作不够规范,工艺废水未经处理。
如今,全世界人们都在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而提供丰富并且洁净的水源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印染机械制造商们致力于开发具有节水优势的技术和设备,以减少面料、纱线和服装加工的用水量。
同时,纺织染料与化学品制造商们也在不断地开发新技术,来降低在染色过程中所需要的盐和其它化学品的用量,从而减少染化料在废水中的排放,以及染色和整理过程中的用水量;甚至有些新技术做到完全不使用水,并以投入产业化的使用中。
本文就新型的无水染色机和染色技术,做简要的介绍。
1.DyeCoo@:超临界C02染色涤纶技术这是由荷兰的纺织机械制造商DyeCoo公司推出的对涤纶织物进行超临界C02染色的技术。
桑蚕丝的染整工艺改进与技术创新2月24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桑蚕丝染整工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染整技术,该技术能够改善桑蚕丝的染色均匀性和色牢度,提高产品质量。
这一技术创新将为传统桑蚕丝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传统的桑蚕丝染整工艺中,一直存在着染色均匀性差和色牢度低的问题。
由于桑蚕丝的自然特性,其纤维密度和表面吸附能力较低,导致染色过程中颜料难以均匀附着在纤维表面上,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另外,传统的固色剂和后处理剂的使用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需要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
他们首先通过对桑蚕丝纤维进行化学修饰,增强纤维表面的吸附能力。
这项技术可以使染料更好地渗透进入纤维内部,从而提高染色的均匀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染料和后处理剂,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和工艺参数,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对桑蚕丝的染整工艺改进。
这项创新的技术将为桑蚕丝行业带来重大的影响。
首先,通过改善染色的均匀性和色牢度,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其次,环境友好型的染料和后处理剂的使用将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除了对传统桑蚕丝行业的影响,这项技术创新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丝绸制品作为一种传统的高级纺织品,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于高品质丝绸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桑蚕丝作为丝绸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染整技术的改进将有助于提高丝绸制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拓展市场需求。
此外,这项技术创新还为国内纺织行业提供了发展新方向的机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拥有丰富的桑蚕丝资源和悠久的丝绸文化传统。
通过对桑蚕丝染整工艺的改进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中国纺织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新型材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1. 前言纺织印染行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其产品的色彩、图案和质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穿着和审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提高了印染质量,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新型材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2. 新型染料新型染料是纺织印染行业的重要突破口,其具有环保、可降解、色牢度好等优点。
其中,生物染料、植物染料和纳米染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2.1 生物染料生物染料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天然生物资源中提取或合成的一种环保型染料。
其色牢度好,且对皮肤无刺激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以黄连、黄柏等中药材为原料的生物染料,并在纺织品印染中得到应用。
2.2 植物染料植物染料是利用各种植物叶子、根、花等天然植物资源提取的染料。
其色彩丰富,环保无污染,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以蓝草、茜草、五倍子等天然植物为原料的植物染料,并在纺织品印染中得到应用。
2.3 纳米染料纳米染料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染料,其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可实现高效、低能耗的纺织印染过程。
目前,纳米染料在纺织品印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功能性纳米染料、纳米复合染料等。
3. 新型助剂新型助剂是纺织印染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以提高染料上色率,改善印染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新型助剂主要包括生物酶助剂、纳米助剂等。
3.1 生物酶助剂生物酶助剂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种环保型助剂,其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纤维素酶、蛋白酶等。
这些生物酶可以有效改善纤维表面结构,提高染料的上色率,从而实现高效、环保的印染过程。
3.2 纳米助剂纳米助剂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助剂,其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纳米金属粉末、纳米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纳米助剂可以提高染料的分散性,改善印染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 结论新型材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不仅提高了印染质量,还实现了高效、环保的生产过程。
染整前处理绿色助剂及新型前处理工艺摘要: 在纺织品的染色前处理、染色、后处理阶段, 由于必须使用大量的助剂和洗涤工序, 产生大量的废水。
在新世纪, 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保护, 因此, 有关纺织品的各个处理阶段的环保型助剂研发和采用环保型新工艺成为纺织印染行业的重要任务。
同时, 还就染色前处理的绿色助剂和绿色工艺进行讨论。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绿色助剂; 纺织品; 前处理; 绿色工艺当今社会,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制定了日益严格的环境政策和法规, 使需要耗费大量化学品和水资源, 且会产生大量污染的印染行业面临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 随着科技的进步, 染整产业已从传统粗放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集约化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
我国“十一〃五”规划也提出, 要以生态观念和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开发新技术和新设备, 绿色染整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绿色染整前处理所用的绿色染整助剂及染整工艺两个方面, 论述我国纺织业的染整前处理的绿色化。
1 染整前处理助剂在纺织印染加工过程中, 纺织助剂的使用可以提高操作效率、简化工艺过程、改善印染效果和高纺织品质量, 并可赋予纺织品优异的性能。
随着各种新型纤维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的投入使用, 与此相适应的纺织助剂的开发成了迫切的需要。
与此同时, 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各国对纺织品及纺织助剂提出非常苛刻的规格要求, 这就使得研发和推广新型绿色染整助剂成为当务之急。
在纺织品前处理工序中要用到大量纺织助剂, 应采用环保型优质表面活性剂和新的助剂制备技术制备优良的环保型前处理剂。
1.1 印染前处理中的环保型表面活性剂1.1.1 烷基糖苷烷基糖苷( APG) 是用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兼有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
APG 不仅表面活性高( 表面张力可以降至22.5×10- 5N〃cm- 1) 泡沫细腻稳定, 而且去污和配伍性好无毒、无刺激、易生物降解, 对环境友好, 在水中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即使在浓度很高的酸、碱和盐溶液中, 其溶解度仍然很高[1]。
Related织物的水性聚氨酯涂层整理技术即在基布上施加一层粘合剂,覆上一层薄膜或其他材料,加热加压,形成一个复合织物;或者薄膜本身即是粘合材料,把基布与其他材料粘合在一起。
新型纺织品向人们提供各种优异的服用功能,防水透气织物就是其中之一。
防水透气织物也叫防水透湿织物,国外又称“可呼吸织物”。
有人曾对人在运动时的大致出汗量作了研究,服装透气性低于人体出汗量时,人就有闷热感。
因此,透气性大小是衡量织物服用舒适性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运动服。
聚氨酯涂层织物具有防水透湿功能,其主要特点是消费者穿在身上的外衣,既能防雨防风又能将人体形成的汗液、汗气蒸发,避免在衣服内凝结,保持干爽、舒适。
水性聚氨酯在轻纺、皮革、胶粘剂、印染等行业中的应用已相当广泛,若用于织物后整理,可明显提高服装或饰品的华丽庄重感和穿着舒适感,因此,有些品种已经开始受到时装界的青睐。
棉织物的抗皱免烫整理是改善织物服用性能、提高其附加值的重要加工工序之一。
水性聚氨酯具有无臭味、不含有机溶剂、无污染、不燃等特点,作为环保绿色纺织助剂使用,而水性聚氨酯抗皱整理剂具有不含甲醛、不泛黄、强力损失小等优点。
防水透气织物首先被开发用在军服、防护服的生产,现在已广泛用于运动服、旅行包、帐篷等的制聚氨酯(PU)是分子结构中含有“-NHCOO-”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在纺织品上PU广泛应用于氨纶丝和涂层整理。
纺织品的聚氨酯涂层整理是后整理工艺新发展的一种加工技术。
织物的聚氨酯涂层整理是聚氨酯树脂在织物上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
织物经聚氨酯涂层整理后,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手感好、耐磨抗擦、透气透湿、防水性能好等。
采用聚氨酯材料(PU)制成的涂层或薄膜的研究异常活跃,新工艺、新品种不断面世,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整理逐成趋势织物涂层顾名思义,就是在织物表面涂一层别类材料。
这也说明,织物涂层有两个加工对象——基布、涂层材料,以及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技术——涂层技术。
浅析生态纺织染整技术及其发展方向摘要:在全社会积极强调生态环保的背景下,纺织业也需要在实际的染整工作中能够向环保方向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做好染整工艺的生态研究,更好地满足生态生产的要求。
本文对生态纺织品染整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态纺织;染整技术;发展动向1引言在纺织企业的生产中,染整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对实际的产品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是一个对环境危害极大的工作环节。
在加工过程中,将使用更多对环境有害的染料和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将消耗更多的能源。
这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中国今天重点监管。
在新的市场发展要求下,要求纺织企业积极做好技术研究和应用,实现自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技术发展现状2.1纳米技术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中国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已应用于纺织行业。
目前,纳米材料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材料的染整和纳米纤维的制备上。
在染整方面,纳米技术主要应用于后整理阶段。
随着功能性整理剂的应用,纺织品可以通过涂布、吸收和浸轧而具有特殊功能。
例如,它在纳米抗菌剂中有很好的应用。
对于天然抗菌剂,使用安全,但在色牢度和耐热性方面存在缺陷。
虽然合成抗菌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但毒性更大,耐久性较差。
目前,一些研究人员对银纳米粒子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积极研究。
通过应用银纳米复合材料,织物可以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
同时,在实际穿着过程中,纺织品很可能会被染色,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外观。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应用纳米TiO2和SiO2来完成纺织品。
SiO2材料的应用可以降低纺织品的表面张力,从而使油和污水只能附着在织物表面,降低进入织物的概率。
在紫外光的激发下,TiO2具有良好的氧化降解和光催化性能。
它可以分解布料上的有机污垢和油,并在它们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后蒸发,从而确保纺织品的清洁度。
通过应用这些材料,织物可以具有更好的耐油和耐水性能。
2.2防紫外线染整近年来,抗紫外线纺织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