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11
《文言文——写景抒情散文复习》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按内容和技法来分,24篇文言文可以分为哪几类文章?生(齐):写人记事、写事说理、写景抒情。
师:写景抒情有哪些文章呢?生(全班但不齐整):《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三峡》《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
师:展示幻灯片,明确“写景抒情类复习侧重点”:1、知人论世,2、表现手法,3、景物特征4、抒发的情感,并告诉学生,借景抒情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景物特征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抒发作者情感。
也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朗读幻灯片上的内容。
师:对文言文的考查,考纲要求我们:1、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是在理解填空题(3分)和综合分析选择题(3分)里考查。
生:朗读幻灯片上内容。
师: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展示幻灯片:1、知人论世,2、直接抒情的句子,3、运用侧面衬托心情的句子,4、景物的描写。
师:同学们,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吧!展示幻灯片:《记承天寺夜游》1、写作背景:2、景物特征:3、表现手法:4、抒发情感:生1:写作背景是: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当有职无权闲官。
生2:景物特征:月光澄澈、环境宁静、月色空灵生3:表现手法: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师:哪一句话呢?生(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抒发了什么情感?生4: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悲凉,但同时又表达出作者豁达乐观的积极心态。
总而言之,作者在这一课表达的感情是复杂微妙的。
师:展示幻灯片:《湖心亭看雪》1、写作背景:2、景物特征:3、表现手法:4、抒发情感:生1:写作背景是:张岱明末清初人,明亡后不仕,有故国情思。
生2:景物特征:空旷深远的西湖雪景生3:表现手法:白描、侧面衬托。
师:哪一些话呢?生(齐):“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初中写景文言文一、《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巇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1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四、《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写景抒怀文言文复指(二)写景抒怀,包含《桃花源》、《三峡》、《答中》、《承天寺夜游》、《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井游》、《山市》,共 12 篇;我将要点复七篇文,分《答中》、《承天寺夜游》、《桃花源》、《与朱元思》、《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要点示例】①《答中》关信息写作背景:本文是陶弘景写朋友中的一封信。
作者将中看作能山水的朋友,同也希望与从古到今的林泉高士对比肩。
光景特点:江南山川之秀美写作意:表达了作者陶醉山川的欢乐之情和古今知己共美景的喜悦之感写作手法:抓住光景特点来写,注意到在不一样内(晨昏、四时)光景的化;而且情形交融;静合;听;角;运用偶。
四俱:四时;都五色交:交相映.....将歇:消失沉:争相跳出...夕日欲:落自康以来: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参加,里指欣;里指奇风景;⋯的人。
....②《承天寺夜游》关信息写作背景:元丰二年,因新法拥有不一样意,被网罪名,投入。
四个多月后,黄州副使,深感无用武之地,本文是作者被到黄州的第四年所写。
光景特点:月光清亮透明,清静写作意:“安自适”和在中“自我排解”的豪迈广的心境写作手法:比精当;情形交融;正合;叙事、写景、抒怀相合解衣欲睡:想要欣然起行:高的子。
...念无与者:考,想到。
遂至承天寺:于是。
..庭下如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交错。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到;院里.....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不过;清的人;了....③《桃花源》关信息写作背景:晋末期,乱呈,陶渊明因不当士族地主把持政的黑暗,任彭令不足三月即辞官。
写作此文他57 ,已居村十余年,村的有更深的认识,人民的梦想更有亲身领会,于是构思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光景特点:境优美,没有迫盘剥,人人各展其长,老人孩子幸福快乐,人与人之都极其和睦而友善写作意:表了陶渊明黑暗的社会不,没有盘剥,没有迫,人人同等,自由快的理想社会的神往。
写景抒情文言文秋意渐浓,吾独步于湖滨,欲赏这暮秋之景,感自然之灵韵。
一、湖光之美。
湖水悠悠,宛如一条巨大的翠带,蜿蜒于大地之间。
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碎金满布。
微风轻拂,那金波便层层荡漾开来,似是湖底有无数精灵在嬉戏,搅乱了这一湖的金光。
远望去,湖水与天边相接之处,一片朦胧,那是水与天的交融,分不出彼此。
湖水之清澈,可鉴万物,湖底的沙石、水草皆清晰可见。
鱼儿穿梭其间,时而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似是在与这夕阳的馈赠相呼应。
这湖光,宁静而又充满生机,恰似一幅天然的画卷,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每一抹色彩都透着自然的神韵。
其美之因,在于水之灵动。
水乃万物之源,湖中的水汇聚了山川之灵气。
它能倒映出天空、山峦、树木,将周围的一切纳入自己的怀抱,包容万象,故而呈现出如此丰富的美。
且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相得益彰,静止时如镜,微风起时又充满活力,动静之间尽显自然之妙。
二、山峦之态。
湖的四周环绕着山峦,此时的山峦已染上秋色。
山上的树木,有的树叶已经金黄,有的则是火红,像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将这山峦装点得五彩斑斓。
那层层叠叠的色彩,从山脚蔓延至山顶,仿佛是一条巨大的彩色锦缎披在山上。
山峦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清晰,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山上的怪石嶙峋,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各具形态,仿佛是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雕刻而成。
山峦呈现此态,盖因季节之更迭。
秋,是一个收获与凋零并存的季节。
树木在秋霜的洗礼下,叶子变色,这是它们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而山峦的地势造就了其不同的风貌,岁月的侵蚀与风化让岩石形成各种奇特的形状,历经千百年,成为如今我们所见的模样。
三、暮云之情。
天空中,暮云悠悠。
那云朵洁白如雪,又透着淡淡的红晕,像是害羞的少女。
它们在天空中缓缓飘荡,时而聚集,时而散开。
有的像棉絮,蓬松而柔软;有的像山峰,高耸入云。
暮云似乎也眷恋着这湖光山色,久久不愿离去。
它们像是这秋景的守望者,静静地俯瞰着大地的一切。
暮云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为它的变幻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