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格式:ppt
- 大小:6.41 MB
- 文档页数:4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解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那是谁?又是在什么时候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探究新知(一)隋的统一展示材料:材料一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雯(jibng)为铜斗铁尺,重之于肆,百姓使之。
——《隋书•赵观传》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及统一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师生归纳:(1)时间:581年;开国皇帝:杨坚(隋文帝);都城:大兴:统一时间:589年;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展示材料:隋朝都城大兴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
605年,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次年,迁都洛阳;同年推动大运河的建造,以使从南方漕运粮食到北方,同时在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使用。
迁都凿河,还可以掌控关中政治中心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便于对东北用兵。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提示:经济方面: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解决粮食问题;政治方面: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便于对东北用兵。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训练知识梳理一、隋的统一1.建立: 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1)时间: 589年。
(2)过程:隋文帝灭掉,统一全国。
(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统治(1)措施:①发展,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隋朝成为辽阔、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从605年起,征发百万人开凿了大运河。
3.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连接了海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创举: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推动了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激化。
2.概况: 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基础过关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杨广D.李渊2.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都出现了盛世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3.“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的统一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隋朝的统一统治措施中书省:负责决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门下省:负责审核强盛的隋朝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作用: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开皇之治)。
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凿时间:从605年起。
开通大运河运河的中心及起止点: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运河分四段:由北向南分四段,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意义:1、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九品中正制)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世袭制→察举制(汉武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炀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的意义(评价):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废除:清朝1905年废除,因为科举制到后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隋朝的灭亡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618年)。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隋朝同秦朝的比较相同点:1、都是经过长期分裂后实现了大一统。
2、都修建了大型工程。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隋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隋朝的繁荣: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结果(局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国力强盛。
史称:开皇之治。
(史料: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的创举(大运河和科举制)非常重要!1、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②人物、时间:隋炀帝从605年开始③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从北到南,依次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2700千米。
④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开创科举制度①背景:魏晋南北朝以来,官吏选拔主要看重门第不重视才能。
②创立:(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注意:科举制是隋炀帝创立的,而不是隋文帝!(3)科举制的特点:政府主导,广泛参与,公平竞争。
(4)科举制的历史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约1300年。
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为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长城,征辽东)奢侈无度(多次乘龙舟巡游)(2)灭亡:隋炀帝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然后席卷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知识拓展(原则上所有同学都要掌握,实在有困难,也要基本了解)1、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1)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时间分裂的局面(2)开通大运河(3)创立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对后世影响深远2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1)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2)都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的科举制(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4)都由于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而亡3、如何评价隋朝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