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例2(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4页例2《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情感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灵活地解决此类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能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多媒体,采用“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尝试解决。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老师提问:1.平时学生喜欢喝奶茶成分3:7引入,让学生说出各种成分所占的分率。
2.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提出关于配制稀释液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稀释液”的意思。
2.出示例2,在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
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形式,帮助理解、掌握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重点思考讨论:从1:4这个比中,你能知道什么?鼓励小组合作尝试多种方法解答,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2)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
用(按比分配)》说课稿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自主探究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通过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构建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将作为引导者和适当的启发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信息交流和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拓展,提高应用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通过丰富多样的应用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同时,老师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反思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效果。
四、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知识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形成按比分配的能力
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巩固拓展,提高应用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反思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并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如果妈妈的菜地里的白菜长虫子了,妈妈会怎么办呢?肯定要买杀虫剂(浓缩剂)进行杀虫。
那浓缩剂能不能用来杀虫呢?你们想不想解决这类有关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那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的应用。
(板书:比的应用)二、探索新知。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的54页。
出示教材54页例2阅读与理解:(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已知条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 4表示的是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的比。
分析与解答:(1)、稀释液:500ml总分数:1+ 4=51:4表示什么意思呢?浓缩液:水(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 4 。
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
方法一: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每份是:500÷(1+4)=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方法二: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
),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浓缩液有:500×1/5=100(mL)水有:500×4/5=400(mL)回顾与反思: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
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按比例分配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热身练习1、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4 ∶5,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份,剩下的就有()份。
这段路共有()份已经修的是剩下的(),剩下的是已修的(),已经修的占这段路的()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2、李明、张强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张强出资10万,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8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3、拿自己配制的饮料,导出课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揭示课题二、新课探究(一)展示例题:我把蜂蜜和水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稀释液,其中蜂蜜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1、学生读题,找出不理解的语句,老师解释(浓缩液稀释液)2、找出已知条件:500mL 1:4(1)师:500是什么? (浓缩液体积和水的体积之和)(2)师:1:4什么意思?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这个比(3)从1:4这个比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3、学生尝试解题。
4、汇报方法一:总份数:1+4=5每份:500÷5=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方法二、总份数:1+4=5浓缩液:500× =100ml水:500×=400ml5、师评讲,小结方法(二)做一做1、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的比分给两个班,应该怎样分?2、学校把栽70棵树苗的任务按照六年级的三个班级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六年级科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比例的含义与实际应用;
2. 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和应用;
3. 通过实例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比例分配方法的掌握;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与比例分配方法的结合练。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实际物品进行比例的讲解,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进行实际应用展示。
2.讲解(10分钟)
1. 讲解比例分配的方法;
2. 展示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比例分配。
3.分组练(25分钟)
1. 分组进行实例比例分配练;
2. 分享不同分配结果,讨论分配方案的优劣。
4.展示(10分钟)
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分配方案,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5.课堂小结(5分钟)
讲解总结比例分配方法与实际应用,并进行小结。
五、教学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在比例分配练中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更好的结合实例与实际生活,更加生动有趣的进行教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按比分配》人教版课题名称:按比分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实例巩固比的意义及比的基本概念。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定义及比的运算法则。
2.通过实例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比的概念及应用。
2.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教学投影仪、黑板、教材。
2.教学素材:课件、教案、练习册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 1. 通过举例子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对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20分钟) 1. 讲解比的定义及比的基本概念。
2. 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比的运算方式。
3. 整理比例运算的规律,让学生牢固掌握。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15分钟) 1. 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问题,将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2.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情境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 强调比例运算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六、作业布置1.精选练习题,布置作业。
2.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并检查作业情况。
七、课后反思1.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比率运算是否掌握得较好。
2.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建议。
3.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會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
上林县大丰镇大丰街第二小学韦生红
分数和比都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
稻田杀虫剂是农药和水按1:500配制而成。
酒精溶液按75:100配制成消毒液
混泥土中水泥、沙子和
石子的比是2:3:5
(1)这种果汁溶液是按2:5配制的。
(2)混泥土中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
(3)一种杀虫剂是农药和水按1:500配制成的。
(4)酒精溶液和水按75:100配制成消毒液。
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比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出示实物稀释瓶。
同学们见过这个瓶子吗?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把浓缩液加水进行稀释)浓缩液浓缩液稀释液
+水=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检验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100 : 400
= 1 : 4
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方法一: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追问:为什么要“÷(1+4)”?
方法二:稀释液的份数:1+4=5
浓缩液:500× =100(ml)
水:500× =400 (ml)
答:略。
课题比的应用
主备教师授课教师
分课时第课时累计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
和解题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过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难点
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
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一、旧知铺垫
(出示课件)
1、只列式不计算。
(1)甲数是200,乙数是甲数的,乙数是多少?(2)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梨有多少箱?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
过程要求:
①逐一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列式。
②说一说以上3道题的数量关系和问题结构。
一个数(单位“1”)× = 具体量
(已知)(已知)(未知)
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7。
师:从这句话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3)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
(4)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等等。
其他的不做要求,不一一列出。
合作探究二、探索新知
1、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路道题——(纸条贴出例2题目):某种清洁剂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可以配制
成稀释液,如果配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各有多少毫升?
(1)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1:4表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水的体积是浓缩液的4倍;
②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
③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引导提问:稀释液是几份的数?“5”是怎样得出的?)
④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
(3)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想怎样列算式表示?
①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
师巡视辅导
②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
”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
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法是:
方法一: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追问:为什么要“÷(1+4)”?
方法二:稀释液的份数:1+4=5
浓缩液:500× =100(ml)
水:500× =400 (ml)
答:略。
2、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
(以方法2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以方法1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
像这种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我们通常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3、问:在按比例分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拓展应用师:(边说边贴题)一般情况下,1克的盐要搭配20克的水。
问题是,“如果我现在要配制一杯210
克的盐水,你能告诉我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吗?”
好,请你用心帮我搭配。
独立完成,请学生口头说,教师板演,并说清“比”
是怎么得来的。
总结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练习十二6、7题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追问:为什么要“÷(1+4)”?
方法二:稀释液的份数:1+4=5
浓缩液:500× =100(ml)
水:500× =400 (ml)
答:略。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