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药学监护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一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分析和药学监护一、病史摘要:患者马立立,性别:女,52岁,身高160cm,体重60kg,汉族。
住院时间:2015年11月6日至2015年11月18日,共13天。
主诉:咳嗽、喘憋1天现病史: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无痰,症状进行性加重,后出现喘憋,呼吸急促,无发热。
咯血,平素无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无胸痛、心悸,无夜间陈发性呼吸困难,无活动耐力受限,可平卧入睡,无头痛、头晕,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双下肢水肿,自行口服头孢类药物(具体不详),咳嗽、喘息症状不能缓解,呼叫120入院,院前查体;R25次/分,P 107次/分,BP 150/80mmHg,给予二羟丙茶碱0.25g静滴,地塞米松5mg静注,喘憋症状有所缓解。
入急诊后查血常规(11.05)WBC 10.86*109/L,GR 85.4%;血气(11.05):PH 7.33,PCO2 50mmHg,PO2 93mmHg,S O2 97%;胸片(9.06):双肺野纹理重,给予头孢唑肟2g,bid,静滴抗感染,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联合二羟丙茶碱0.5g解痉平喘,氨溴索30mg,tid,ivgtt祛痰治疗,咳嗽、喘憋有所缓解,以“支气管哮喘”收入科。
起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食欲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2型糖尿病3年余,规律服用瑞格列奈、伏格列波糖既往用药史:瑞格列奈1mg,tid,口服;伏格列波糖0.2mg,tid,口服个人史:生于北京市,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吸毒史,无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无过敏史:无体格检查:体温:36.7℃,心率96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35/76mmHg,神清,喘憋貌,被动坐位,查体合作,口唇无明显紫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1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造成了严重影响。
虽然目前已有多种有效的药物可以控制支气管哮喘,但仍有一些患者的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将以一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为例,从药学角度对其进行指导并进行思考。
患者李某,男,45岁,因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胸闷感就诊。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目前病情控制不佳。
患者曾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但多次因发作而就诊,常规治疗无效。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药物调查。
患者目前长期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但仍有明显的症状。
在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后,我们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进行了指导,并做出了一些思考。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指导和思考,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对患者的当前药物治疗进行了评估。
患者目前使用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是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药物。
患者的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症状的加重,也可能是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导致的药物不足。
我们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的使用,以期能够进一步控制患者的症状。
我们对患者的用药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由于患者使用雾化吸入器的技巧不正确,导致药物不能够充分吸入到肺部,因此药效不佳。
我们向患者展示了正确的雾化吸入器使用方法,并详细解释了每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让患者了解到药物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的方法。
我们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指导。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吸烟和接触二手烟,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等等。
在向患者进行详细的生活方式指导时,我们发现患者的生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吸烟等。
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耐心的引导,并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控制其症状。
1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点是慢性炎症状态和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
控制不良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容易出现频繁的急性发作,危及生命。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药学指导十分必要,并且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改善他们的病情。
本文将以一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为例,来详细介绍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以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出的调整。
病例介绍患者王女士,女,45岁,因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于近期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
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患者症状明显,白天咳嗽,夜间阻塞性睡眠窘迫,上下班均需协助。
体格检查:两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肺部CT示双侧气道壁增厚,纵隔及肺野无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
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呼吸性碱中毒。
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的治疗情况后,我们发现王女士的支气管哮喘并不是得到很好的控制,症状仍然频繁发作,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我们将给予她详细的药学指导,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她的病情。
药学指导及思考1.药学指导: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急救治疗和控制治疗。
针对急性发作,通常采用雾化吸入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
而控制治疗则主要包括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类固醇和白介素-5受体拮抗剂等。
我们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吸入器使用指导。
吸入器的使用不当会导致药物浪费或者无法充分的到达气道,影响治疗效果。
我们要告诉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清洁吸入器、正确的吸入姿势、吸入时深呼吸等。
并且要求患者在家中定期清洁吸入器,避免细菌或者真菌的滋生。
我们将对患者进行用药规范化指导。
对于控制治疗的药物,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时定量使用,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者停药。
且需要告知患者长期使用吸入类固醇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咽部炎症、嗜睡等,以及应对措施。
我们还要对患者进行咳嗽控制的指导。
咳嗽控制不佳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常见问题,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达到需要加强治疗甚至就诊的程度即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1]。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是一种特异质性疾病[2]。
临床中发现有患者可能同时具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特征,2014年GINA[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anagement and prevention]和GOLD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科学委员会建议将具备这两种疾病特征的诊断命名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其描述性定义为:ACOS的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其部分特点与哮喘相关,而另一部分特点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即ACOS同时具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双重特征[3]。
但对于这种非新的疾病类型,2019版GINA和2020版GOLD修订后不再推荐使用ACOS或ACO定义,而是强调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不同的两种疾病,尽管它们可能有一些共同的临床表现和临床特征[1,2]。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至今尚未阐明哮喘和COPD 并存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特征,也没有针对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致的诊断标准[4]。
2019版GINA 建议:如果怀疑患者同时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哮喘,药物治疗应主要遵循哮喘指南,但其慢性阻塞性肺病也需要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干预[2]。
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药学监护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案。
方法:通过临床查房,药师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与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全程的药学监护,对患者进行具体化药学服务和制定个体化监护计划。
结论: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药学监护;用药教育【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383-021.前言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高,通常出现广泛多发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胸闷、气急或咳嗽等症状。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低氧血症。
本文结合具体病例,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提供药学服务和用药指导,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
2.病史摘要患者,男性,因“发作性喘息10年,再发10天”入院。
患者20多年前起出现发作性喘息,经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哮喘”。
1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粘痰,喘息明显,予ICU给以气管插管、抗感染、抗休克、纠正电解质、抗凝等抢救措施,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当日又出现咳嗽,咳黄白粘痰,呈端坐呼吸,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收住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1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5/82mmHg。
口唇微绀,桶状胸,两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
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Murphyˊs征阴性。
双下肢不浮肿。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2.21):氧分压47mmHg、二氧化碳分压93mmHg、血氧饱和度82%、酸碱度7.15;血常规(2.21):白细胞18.8×109/L,中性粒细胞%92.7%,嗜酸性粒细胞0.53×109/L;入院诊断: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重度);②Ⅱ型呼衰。
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摘要:目的探究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药学监测与合理用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EV1、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组患者的FEV1、FEV1/FVC、PEF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治疗期间,对其施行临床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分析,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促进其机体快速康复,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药学监护;合理用药支气管哮喘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具有病程时间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对该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而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种类繁多,且各种药物给药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药物使用不当不仅无法提升患者治疗的效率,且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为此临床在治疗过程中需高度重视患者给药治疗过程中的床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分析[1]。
本文现将我院在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中应用的药学监护及合理用药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息等,在此次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35-76岁,平均年龄为(52.6±3.7)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36-74岁,平均年龄为(53.2±3.5)岁。
1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药物控制和管理。
有些患者可能存在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生活方式不良等原因导致的。
本文将以一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为例,进行药学指导及思考,希望对类似情况的患者有所帮助。
患者简况:患者张女士,45岁,因反复咳嗽、气促、胸闷1年就诊于医院。
经临床检查和诊断,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已使用激素类和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多年。
但近6个月来,症状加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多次就诊于急诊科。
目前用药情况:1. 吸入类药物:伯托夫罗尔舒利迭松气雾剂(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混悬液)每日2次,吸入器使用不规范;2. 口服类药物:甲泼尼龙片每日10毫克,用药7天后逐渐停用;3. 治疗方案:每次哮喘发作时均使用雾化吸入治疗,但效果不佳。
药学指导与思考:1. 吸入器使用指导:患者使用的雾化吸入器应该是定量给药的,需向患者耐心讲解并示范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清洁和维护。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雾化吸入器使用情况,以免因使用不当而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2. 药物治疗合理性评价:患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片,存在激素依赖性的风险,考虑逐渐减量和停药的计划。
同时应注意加强对吸入类激素治疗的规范使用,避免患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3. 生活方式干预:患者要加强对哮喘的认识,避免触发因素,如烟草、空气污染、花粉等。
建议患者注意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4. 对复杂病情的评估和处理:对于该患者,应该进一步了解其哮喘发作的诱因,如鼻炎、过敏、气候变化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该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适宜性,避免加重哮喘症状。
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随访等。
患者需要与医护人员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良好的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总结杜玉娟1,杨周生2,刘志军3(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处;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3卫生部北京医院)来源:卫生部北京医院《医院药学通讯》(转载时,去除了摘要和参考文献)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包括支气管平滑肌功能障碍和气管炎的慢性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窗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防治,同时用药种类多,哮喘得以控制后容易造成患者以为治愈得假象,因此有效地控制哮喘不仅是合理用药得问题,也与患者得依从性和患者对哮喘疾病本身得了解有密切得关系。
随着临床药事这个职业逐渐被临床所认可,临床药事在合理用药,患者用药和依从性教育以及与临床医护团队合作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等方面,越来越发挥不可替代得作用。
本文结合具体病例,介绍临床药事如何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协助临床药事制定和优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3 岁。
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憋40余年,加重8天”入院。
患者于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灰白粘痰,伴喘憋,运动时加重,诊断为“支气管炎”,经治疗后症状缓解。
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约每年一次,每次持续3~5天,用药后症状缓解,发作期间无不适症状。
5年前,患者因在家中使用敌敌畏驱杀蚊虫后,出现咳嗽,喘憋,大汗,于外院就诊,诊为“支气管哮喘”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
之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于春秋季发作,2~3次/ 年,自行服用药物症状好转。
8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灰白粘痰,痰不易咳出,稍活动即出现喘憋,每日均有发作,夜间可平卧入睡,被憋醒2~3次/晚,无发热,自行服用抗生素、茶碱、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睡眠欠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90/100mmHg,口服沙坦治疗高血压。
对四环素、诺氟沙星过敏,表现为皮肤搔痒,皮疹。
吸烟史30余年,7~8支/天,不饮酒。
曾养猫20余年,2年前开始养1支狗。
入院诊断为哮喘急性发作、高血压病、脑栓塞后遗症期。
1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控制不佳的情况。
本文将以一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为例,进行药学指导及思考,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患者情况:张先生,45岁,因多年来反复发作的气喘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主诉最近1个月来气喘发作次数增多,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呼吸急促、低氧血症和气道阻塞等症状,肺功能检查也显示明显的气流受限。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
药学指导及思考:1. 评估治疗方案:针对患者控制不佳的情况,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否合理。
患者过去主要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控制症状,但近期效果不佳。
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增加其他药物或调整用药剂量。
2. 药物治疗优化:在评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增加其他类型的药物来优化治疗效果。
可以考虑加入长效抗胆碱药物,它可以扩张气道,减少分泌物,增强支气管排空,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
3. 合理使用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器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重要工具,患者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药师应当详细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并强调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4. 定期随访和评估: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定期随访和评估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根据症状和肺功能检查结果来调整治疗方案。
药师应当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时报告症状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5. 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在药物治疗的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烟草、空气污染、过敏原等。
药师应当帮助患者识别并尽量避免这些因素,从而减少症状的发作。
6. 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生活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如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疲劳和压力,保持正常的体重等。
总结: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1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慢性炎症及气道阻塞。
随着发病率的上升,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以一位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为例,探讨其药学指导及相关思考。
患者张某,男性,40岁,自幼患有支气管哮喘。
最近几个月,他的哮喘症状有所增加,尤其是夜间发作频繁,出现咳嗽、胸闷、气促等情况。
目前患者每天需要使用沙美特罗喷雾剂3次,可待因片2次。
他表达了对病情控制不佳的担忧,并希望药剂师能给出针对他病情的药学指导。
药剂师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患者的症状频率、病情严重程度、活动受限情况以及目前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等。
对于这位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药剂师可能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是评估患者哮喘控制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患者的呼气峰流速(PEF)和强迫性呼气容积(FEV1),可以了解他的肺功能状况,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 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指数(ACT):ACT是一种常用于评估成人和青少年哮喘控制程度的自评量表。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哮喘症状、哮喘发作频率和使用急性救急药物的情况,给自己的哮喘控制程度打分。
药剂师可以指导患者使用ACT评估自己的病情,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药剂师可能会建议增加或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或频率,或添加其他类型的控制性药物,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或孟鲁斯特。
药剂师还应帮助患者正确使用各种药物治疗设备,如吸入器。
4. 优化用药依从性:用药依从性是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关键。
药剂师应与患者共同探讨解决用药依从性问题的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建议患者制定详细的用药计划,设定提醒闹钟,减少跳过用药的风险。
在给予患者药学指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药剂师需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病情反馈,理解他的需求和担忧,并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和回答疑问。
1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呼吸道对刺激物过敏,导致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
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性药物和急性发作药物。
本文将针对一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进行药学指导和思考。
患者是一位45岁的女性,已经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多年。
最近几个月,她的症状明显加重,经常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
她之前只是使用了急性发作药物来缓解症状,但是并没有进行控制性药物的使用。
在面对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她希望能够得到药学的指导,以改善症状控制。
在评估之后,应该给予患者详细的药学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常规哮喘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吸气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等药物。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如雾化器、干粉吸入器或MDI)以及正确的吸气技术,这样可以帮助药物更好地到达气道,并提高药物的疗效。
2. 阐明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如ICS可能引起喉咙刺激和便秘;LABA使用时要注意心悸、震颤和肌肉颤动等不良反应。
并介绍不良反应严重的药物的禁忌症。
3. 注意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对于长效药物的使用需要关注时间和频率的规范,以充分发挥药效。
同时患者需要根据指导合理调整和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症状尽可能的稳定。
4. 告知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并提醒患者注意自我管理,不要随意减少药物剂量或停止药物。
患者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就医以及急性发作时如何使用急性发作药物。
并指导患者定期监测峰流速或使用哮喘控制器(如哮喘计)来评估症状控制的情况。
还需要思考该患者哮喘加重的原因。
有可能是诱因没有避免或管理不当,如遗传因素、过敏原、二手烟、寄生虫感染等。
还可以参考患者的家族病史和诊断史,评估是否有其他哮喘相关疾病,如鼻窦炎、鼻息肉、酸反流等。
还需要考虑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是否对病情产生影响。
1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摘要】这篇文章讨论了一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
在病例简介中介绍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正文部分分析了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症状,药物治疗原则,并提出了药学指导和药物管理建议,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和预防不良反应。
结论部分给出了诊疗建议和后续随访计划,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文章强调了药学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控制不佳, 药学指导, 药物管理, 不良反应预防, 诊疗建议, 后续随访计划1. 引言1.1 病例简介患者张女士,40岁,曾有多年的支气管哮喘病史。
近期在就诊时反映哮喘症状明显加重,包括频繁的气促、咳嗽、胸闷等。
经检查发现肺功能明显下降,气道炎症较为活跃。
目前症状控制不佳,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她多次在急诊就诊过,要求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来控制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张女士希望通过药学指导和合理用药管理来有效控制哮喘,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症状的严重性。
需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有效管理哮喘。
2. 正文2.1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症状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环境及免疫因素等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患者家族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则患哮喘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吸烟、化学刺激物等也可以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免疫因素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异常导致机体对过敏原的异常反应,进而引发哮喘发作。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等。
哮喘的发作通常在清晨或夜间更为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过度呼吸、咳嗽、气促等症状。
重度哮喘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绀、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及早了解哮喘的病因和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哮喘控制至关重要。
1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药学指导及思考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有些患者的哮喘控制不佳,可能是由于不良的药物使用技巧或者缺乏有效的药学指导所致。
本文将结合一例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的病例,探讨药学指导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思考。
病例描述:患者李某,女性,45岁,因再发性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
经过详细询问,发现患者早期因慢性咳嗽就诊过多次,多次采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控制,但始终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随着病情发展,近期患者出现了频繁的哮喘发作,甚至夜间无法入睡,导致日常生活受限。
通过对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发现患者的哮喘控制不佳。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建议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调整。
建议患者停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作为单独的治疗药物,而是采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与吸入型皮质类固醇(ICS)的联合治疗。
这是因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提供持续的支气管扩张作用,而吸入型皮质类固醇可以减轻气道炎症和阻塞,从而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
要对吸入技巧进行指导。
吸入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于药物的疗效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吸入药物,如何正确握持吸入器等。
建议患者使用雾化器或吸入器,并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
对于频繁的哮喘发作,可以考虑给予患者短期的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来控制症状,并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药学指导的思考:药学指导在哮喘治疗中非常重要。
药学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
在该病例中,患者长期使用SABA控制症状,但疗效不佳,这可能与患者不良的吸入技巧有关。
通过药学指导,患者可以学会正确使用更有效的药物,从而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
药学指导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从而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长期使用SABA控制症状,但没有使用ICS,可能是因为患者不了解ICS的作用和好处,或是担心激素的副作用。
1例支气管舒张剂不耐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张莉;舒鹤;王哲;李冰;段小菊【摘要】One 7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acute bronchial asthma, who narrated she was allergic to aminophylline, complained of palpitation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budesonide, terbutaline and ipratropium bromide for diastole bronchus, relieving asthma, anti-infection therapy. The asthma symptom of the patient didn't improve even combination use of intravenous drip of glucocorticoids. Clinical pharmacist assisted with physicians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intolerance to terbutaline and ipratropium bromide and denied that the patient was allergic to aminophylline. The therapeutic schedules were adjusted, after 25-day therapy, asthma of the patient was controlled, and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Clinical pharmacis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regimen, usage of off-label, repeated drug use, etc.%1例74岁女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自述对氨茶碱过敏。
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案。
方法:通过临床查房,掌握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指南,根据掌握的药学知识,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进行全程监护,重点针对药物选择适宜性和药品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配伍,对患者进行具体化药学服务和制定个体化监护计划。
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的治疗过程,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安全性、经济性方面提高整个治疗的水平。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药学监护;个体化监护;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21-0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被哮喘夺去了生命。
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
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
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
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为世界哮喘日,旨在提醒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哮喘的防治水平。
[1]我院药师在临床实践中,积极配合临床医师参与治疗,提供药学服务和用药指导,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医疗质量,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男性,57岁,因“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咳嗽1年余,再发1周”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喘息、气急、咳嗽、咳痰,多因接触过敏原,或者冷空气后发作,曾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平时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布地奈德吸入剂治疗。
期间哮喘时有发作,此次入院前1周受凉后出现气急、胸闷加重,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疗效不佳后来我院治疗。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qd,血压控制尚可。
查体:体温(t)37.0℃,心率(hr)78次/分,呼吸(r)30次/分,血压(bp)163/102mmhg,神志清,精神软,胸廓无畸形,叩诊过清音,两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未及湿罗音。
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8月25日):白细胞计数:17.8×109/l,血红蛋白14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8%;血气分析(8月25):氧饱和度:88%。
血常规(9月3日):白细胞计数:8.1×109/l,血红蛋白156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9%;血气分析(8月31):氧饱和度:98%。
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度)。
医师制定的治疗计划:入院后给予完善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检查,治疗以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物选择支气管扩张药、抗炎药物,酌情选用抗过敏药物等。
2 用药分析3 治疗药物及药学监护计划3.1糖皮质激素支气管哮喘是由单纯气道平滑肌功能性过度痉挛深化为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理论。
此种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如肥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
其主要的作用有: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皮的紧密度,减少血管渗漏;抑制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阻止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组胺酸脱羧酶,减少组胺的形成等。
但不同激素使用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通过以上对照结论表明甲强龙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引起水钠潴留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抑制等不良反应轻。
地塞米松虽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起效慢,因在体内由肝脏转化为泼尼松后起效,且半衰期长对hpa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糖代谢的影响大。
故两者比较甲强龙因起效快、半衰期适中、抗炎作用强、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药学监护: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
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
2)诱发或加重感染。
主要原因为激素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4)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5)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6)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患者有高血压基础,临床药师建议监测血压改为q8h,结果血压比平时升高5-10mmhg,无明显头晕不适,故降压药未加量。
临床药师查房后耐心指导患者使用药品,因患者使用方法正确,无药物不良反应。
3.2 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可供吸入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气雾剂、干粉剂和溶液等。
这类药物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强,通常在数分钟内起效,疗效可维持数小时,是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运动性哮喘的预防。
如沙丁胺醇每次吸入100~200μg或特布他林250~500μg,必要时每20min重复1次。
1h后疗效不满意者,应去医院就诊。
这类药物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也不宜过量应用,否则可引起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不良反应。
压力型定量手控气雾剂和干粉吸入装置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不适用于重度哮喘发作。
其溶液(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诺特罗及其复方制剂)经雾化泵吸入适用于轻、重度哮喘发作。
药学监测:β2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其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
临床药师主要监测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后气喘和肺部哮鸣音的改善状况;药物安全性方面,主要监测口干、鼻塞、胸闷、嗜睡、心悸及手抖等不良反应。
该患者除心悸以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2]临床药师建议使用维拉帕米改善心悸症状。
3.3 茶碱茶碱是甲基嘌呤类药物。
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经系统等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心脏性呼吸困难。
药学监测: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入院时哮喘急性发作,给予茶碱缓慢注射。
临床药师提出,本品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时,易出现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应慎用并适当减少剂量。
3.4 抗感染药物患者属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且血常规检查提示细菌感染,故使用抗菌药。
给予头孢唑肟,该品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广,与头孢噻肟相似。
对一些革兰阳性菌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强,抗菌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及肠细菌属等。
耐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庆大霉素的一些革兰阴性菌可对该品敏感。
但粪链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该品不敏感。
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败血症,呼吸系统感染,泌尿及生殖系统感染,胸膜炎,腹膜炎,胆囊炎,宫腔感染,附件炎,脑膜炎,创伤和烧伤等继发感染。
[3]由于该品系从肾脏排泄,对肾盂肾炎及尿路感染疗效尤为显著。
药学监测:头孢唑肟的不良反应为1 过敏反应引起的主要症状是皮疹、荨麻疹、瘙痒、红斑及药物热等,对药物有过敏史者要慎用。
必要时可作皮试。
2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 静注1次大量,可引起血管痛及血栓性静脉炎,故宜减慢注射速度。
4 可发生眩晕、头痛等反应。
临床药师提示输液时不能自行加快滴注,使用期间避免饮酒,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4 患者出院教育临床药师应向患者解释其所患的疾病和药物治疗的目的,有关药品的使用方法、操作以及储存方法,告知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减轻其焦虑情绪,增加依从性。
帮助病人时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哮喘病人通常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及病程长等客观原因,担心给家庭和单位造成影响,常常对治疗丧失信心,家属也因病人久病而产生厌恶感,使病人更为痛苦。
因为一切过激的心理均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使全身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转移到肺循环内,肺血容量增加,使肺的顺应性降低,导致哮喘症状加重。
因此,帮助病人面对现实,建立和保持乐观的心态以配合治疗。
经过我们的努力,绝大多数病人疾病好转、家庭和睦。
指导病人加强体育锻炼。
[4]哮喘病人长期卧床易引起体力降低、肌肉萎缩、便秘、肺部感染等合并症。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人体氧气运输能力,促进代谢,对哮喘病人十分重要。
可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指导下进行下棋、散步、做操、练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
5 小结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家庭产生影响,亦加重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消耗,应控防结合,预防哮喘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其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药师可对哮喘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分期、分级,实行个体化给药,关注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潜在的相互作用,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的入院次数,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5]参考文献:[1] 汤光.新编药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1.[2] 陶雪飞.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和相关不良反应[j].中国呼吸和危重监护杂志,2010,9(6):654-656.[3] 李玉成.应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j].山东医药,2009,49(17):20.[4] 杨赴云.药学监护和患者教育[j].中国执业药师,2010,7(9):48-51.[5] 王金明.头孢噻肟的不良反应[j].西北药学杂志,2005,20(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