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讨论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对生活的无奈和挫折感。
1.2 作者简介简介普希金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探讨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行数等。
探讨诗歌的结构如何增强其表达效果。
2.2 诗歌主题与意象解析诗歌中的主要主题,如生活的欺骗、失落与希望等。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生活欺骗了你”、“忧郁的日子”等。
第三章:诗歌语言与风格3.1 语言特点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押韵、排比等。
探讨诗歌语言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3.2 诗歌风格讨论普希金的诗歌风格,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分析诗歌风格如何体现作者的个人特点和时代背景。
第四章:诗歌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4.1 诗歌审美价值探讨诗歌的审美价值,如韵律美、意象美等。
分析诗歌如何触动读者的情感和思考。
4.2 诗歌文化意义讨论诗歌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诗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第五章:诗歌的解读与欣赏5.1 诗歌解读方法介绍诗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文本分析、文化背景等。
探讨如何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5.2 诗歌欣赏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实践,包括朗读、感悟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第六章:诗歌的创作手法与艺术特色6.1 创作手法分析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使用的创作手法,如拟人、比喻、象征等。
探讨这些创作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2 艺术特色讨论普希金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等。
分析艺术特色如何体现普希金的个人风格和时代背景。
第七章:诗歌的传承与影响7.1 诗歌的传承探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俄国文学史上的传承和影响。
分析诗歌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诗歌欣赏。
7.2 诗歌的影响讨论普希金的诗歌对俄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思考普希金的诗歌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0《外国诗二首》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课教案一、说教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诗歌阅读训练课文。
该单元安排的就是以哲理为主题的课文。
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
《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状物散文。
《紫藤萝瀑布》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精细的工笔,描摹了紫藤萝繁花似锦的盛开景象和独具特色的神采风韵。
花的色泽、花的芳香、花的形态,都形象可感。
眼前的藤萝花使作者自然而然地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紫藤萝,“繁盛”与“伶仃”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作者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此。
在其笔下,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而自身对自然的感触又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使读者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更让人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外国诗二首》选择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诗人被监禁时期,在这样的情景下,诗人仍满怀生活热情,以劝告的口吻,热诚坦率地表达自己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语言浅易,实则蕴含深邃哲理。
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意象,用象征的手法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弗罗斯特看似倾诉的是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古代诗歌五首》选了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等人的诗作,诗人们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本单元的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作者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或“物”进行描摹,而这些描摹是建立在对“景”“物”熟悉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对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后,才能准确地描摹出所咏之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简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让学生理解诗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他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态度。
2. 诗歌内容解析:诗中讲述了生活欺骗了诗人,但诗人仍然保持乐观,坚信光明总会到来。
诗人鼓励人们在困难面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普希金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歌内容:分析诗的主题思想,讲解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4.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评价:对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团队合作、分享质量和互动交流等方面。
七、课后作业八、教学资源1. 普希金的诗歌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原文及注释。
2. 相关文献:关于普希金及其诗歌作品的评论和研究文章。
3. 互联网资源:普希金的生平介绍、诗歌翻译和解析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篇1设计思想:一、融课后练习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资源和凭借功能,推动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展开。
以课后练习为一抓手,教师课前备课后练习,学生预习时思考课后练习、预习课文,为课堂上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遵循诗歌鉴赏之路所谓“诗言志、诗缘情”,一指诗人借此抒发个人“志向”,二指诗作乃诗人有感而发,此情此景、不吐不快。
大凡诗歌鉴赏,应入乎诗人之心,感诗人所感;进而体己细察,获普遍意义之思考。
就诗歌教学而言,亦在于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
最后说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
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要求:1、诵读诗歌,背诵诗歌,积累名篇。
2、了解普希金,有阅读普希金作品的兴趣。
3、能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生活体验领悟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4、仿写诗句。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
2、体悟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1、诵读体验2、感悟交流教学准备:1、学生在预习时,查阅有关普希金的资料。
2、自学生词,熟读诗句。
3、对课后练习有初步的思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好一只丑小鸭,积极乐观的它有着美好的向往,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虽历经磨难,最终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也就是安徒生,以“丑小鸭”自喻,叙写经历、借以言志,成就名作,扬名天下。
无独有偶,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外国著名诗人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身处逆境、有感而发,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走进作品、聆听教诲、思考人生。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1(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利用录音机播放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磁带),有视听效果,营造诗意氛围,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
(2 )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年代。
这是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波娃的女儿叶夫波拉夏·尼古拉耶夫·夫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当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并没有失去希望和斗志。
他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理想,坚信光明终将到来,正义终将胜利。
3、合作探究(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
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知技能:了解普希金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意,明白这首诗以说理取得巨大成功;培养鉴赏能力。
2、情感态度: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趣。
领悟做人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哲理。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说、读、品、悟。
课前准备:掌握生字词,收集普希金资料;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能说出为什么喜欢;质疑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当朋友失恋时,你会劝慰他“天涯何处无芳草”;当朋友为流言蜚语所苦时,你会劝慰他“身正不怕影子斜”;当你也处于逆境中对着一个不幸的人你又会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不幸的普希金是怎么做的。
二、说普希金---生平及写作背景。
(看挂图)1、学生畅所欲言2、师强调普希金的不幸和不屈不挠的抗争,抗争的背后是他的坚定信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相信光明必来。
这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人生观。
这是一首赠诗,写于他被流放的日子。
我们一起倾听普希金对她说了些什么。
三、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与一般的诗歌不同:这是一首说理的诗,没有具体的形象,不在于抒发感情,而是以劝告的口吻与你做平等交流,因此这首诗成为很多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四、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可读出不同的味道,先让全班一起吟诵,再由语感较好的同学用劝说的口吻来读。
2、问题:“生活欺骗了你”指什么?诗人对此表现出怎样人生态度?根据是什么?问题由学生解决五、品课文(结合体验来研讨)1、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解决,教师引导补充完整2、教师提问: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六、迁移问:当你的朋友、家人身处逆境中,你会对他说什么呢?(交流,名句板书)当你自己身处逆境,会不会对自己说这些呢。
朋友,学会象劝别人那样劝慰自己吧,你会生活得比现在好七、结束语教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简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普希金的诗歌作品。
引导学生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普希金及其诗歌作品。
朗读并解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
1.3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解析、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介绍普希金及其诗歌作品。
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背景和创作情境。
2.2 教学内容介绍普希金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情境。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普希金的生活背景。
讲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创作情境。
第三章:诗歌解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内容和形式。
3.2 教学内容解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内容和形式。
3.3 教学方法采用解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解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四章:诗歌欣赏与朗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体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魅力。
4.2 教学内容欣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魅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创作和表达,运用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5.2 教学内容创作和表达,运用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5.3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和表达的方式进行教学。
5.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让学生进行表达,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
第六章:诗歌与文化背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分析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
探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人教版七年级课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的背景及主旨内容。
2.能掌握文中的一些高频词汇和句型,并通过相关练习加深记忆。
3.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背景和主旨。
2.掌握高频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视听法4.课外辅导四、教学准备:1.关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文章相关的资料及课本2.小组讨论时用到的黑板、笔等3.视听材料及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到不公平的事情,事后又是怎样解决的?”2.在让学生自由回答后,引出今天主要讲授的文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询问学生对这篇文章是否有过接触和了解。
二、阅读文章1.阅读文章。
2.回答老师提问和学生之间互问。
3.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高频词汇和句型课文中的高频词汇:1.欺骗:deceive2.失败:failure3.挫折:setback4.困境:predicament常用句型:1.不要轻易放弃,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惊喜。
2.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不怕失败。
3.生活中并非都是美好的事情,我们需要从挫折中学习并成长。
三、小组讨论1.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章内容,提炼出文章中的主旨。
2.进行整合讨论,在全班面前展示每组讨论出的点。
四、视听环节1.播放课外资料并询问学生意见。
2.根据课外资料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通过自我心态调整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进一步探讨学生对于自我心态的构建和整合。
五、课后辅导1.下发家庭作业,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回去自行思考和探讨,并在下次课堂反馈。
2.老师关注每位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对于学生作出的努力给与鼓励和表扬。
六、思考与反思在这堂课所教授的学习宝贵经验和技巧方面,我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和视听环节以及课后辅导等形式,学生不仅仅只是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开阔了思路和思维,更加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