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涉及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以及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外国诗歌的文化背景,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两首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与诗歌意境相符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课堂讲解:(1)介绍两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2)详细解读两首诗歌,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3)通过例句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分析另一首外国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诗歌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主题:勇敢面对生活意境:激昂、奋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2. 诗歌二:《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主题:人生选择意境:沉静、思考修辞手法:象征、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不少于四行的诗歌。
2. 答案:(1)示例:以《登高》为例,分析其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
(2)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春天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外国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9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单元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本课学的两首诗,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两种写法,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挑一首喜欢的背诵。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2.能理解诗歌所使用的象征的写作手法;3.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4.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
【教学难点】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布置预习,熟读诗歌。
本课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初读诗歌——悟读诗歌——品读诗歌——展读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同学具体学情穿插安排各种形式的诗歌诵读。
一、读诗方法导入这堂课我们要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我们还要讲一个欣赏诗歌的方法。
无论你上这堂课之前喜不喜欢读诗,上完这堂课之后,再给你一首诗,给你一定的时间,你就能读得比别人透彻,看得比别人深。
信不信?“知人论世”。
二、初读诗歌,建立印象请同学们初步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教师介绍:普希金出身极高贵,又有才华,中学读的是俄国最好的贵族学校。
七下外国诗两首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外国诗两首》教案该如何写?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外国诗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参阅。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外国诗两首》教案(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能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步骤《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及写作背景: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字音:忧郁向往瞬息(二)解词: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一)思路:第一节,开宗明义,否定了面对生活的欺骗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说明了正确的态度:“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并熟读成诵。
2.能通过对具体诗句的品析,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能对比总结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字词。
镇.( zhèn )静忧yù( 郁) shùn( 瞬 )息幽.( yōu )寂zhù( 伫 )立污rǎn( 染) yán( 延 )绵荒草qī qī( 萋萋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萋萋____: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____幽寂____:幽静寂寞。
____忧郁____:忧伤愁闷。
3.文学常识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的著名诗作包括《__示例:自由颂__》《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美国____(国家)诗人弗罗斯特,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写作背景链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1912年,38岁的弗罗斯特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远渡重洋,来到英国伦敦,为了让其心爱的诗歌能够发表。
这首诗便暗示了诗人这次重要的人生选择。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第一部分进行劝告,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第二部分提出希望,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但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2.结合全诗说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生活欺骗了你”具体指什么。
答案: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3.《未选择的路》中,诗人已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答案:诗中虽写诗人已选了自己的路,但重点却是在强调“未选择的路”,写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与向往,进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告诫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外国诗二首》一. 教材分析《外国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了两首外国诗歌。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诗歌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外国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诗歌形式有一定的陌生感。
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诗歌的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的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朗读法: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增强对诗歌的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对诗歌进行初步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节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一)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二)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三)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
3.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第五单元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既包括散文,如《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也有诗歌,如《外国诗二首》《古代诗歌五首》。
这些诗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
学习本单元,要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这里,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拓展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外国诗二首》解析人文主题:诵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语文要素: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语言:俄国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
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学生回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教师补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国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设计意图】简单交代本诗的影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理解诗歌大意教师语言:阅读诗歌我们可以采用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悟、四诵。
一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读题目,解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说你对“欺骗”一词的理解。
学生活动:谈自己对“欺骗”一词的理解。
预设:“欺骗”的意思是: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鉴赏”,详细内容涉及两首诗的作者简介、作品背景、诗意解析、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学会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两首诗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鉴赏,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基本情况,阐述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3. 诗意解析:带领学生逐句分析两首诗的诗意,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两首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分析。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内容中提炼出主题思想,感悟人生哲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外国诗二首2. 内容:作者:普希金、弗罗斯特作品背景:介绍两首诗的创作背景诗意解析:逐句分析诗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主题思想:人生哲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事迹。
(2)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中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两首诗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二首教案
第一首外国诗教案
诗歌介绍
这首诗歌选自世界文学经典之一,描写了……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主题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感受诗歌的氛围。
2.分析诗歌: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诗歌,指导他们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讨论与解读: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梳理出核心主题。
4.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5.课堂总结:通过总结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首外国诗教案
诗歌介绍
这首诗歌出自著名诗人之手,描述了……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的背景及意义
•理解诗歌的结构与语言特点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与主题
•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发学生联想的方式,导入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鉴赏诗歌:带领学生逐句鉴赏诗歌,分析诗句的内涵和艺术表现。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激发他们的思维。
4.表达与展示:引导学生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
解与感悟。
5.总结交流: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交流,提升诗歌的
理解深度。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国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0*.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并学习诗人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学会慎重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教学难点: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普希金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本诗。
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独白:(出示课件1)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面对人生的风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又当如何呢?我们一起走进《外国诗二首》,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20* 外国诗二首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预习检查,夯实基础(1)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4)(2)辨一辨形近字。
(出示课件5)(4)释一释重点词。
(出示课件6、7)(5)教师:怎样阅读诗歌?(出示课件8)方法指导:1.一读。
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
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
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进作者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出示课件10、11)普希金(1799—1837), 俄国诗人。
他出身贵族家庭。
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发表政论和文艺批评。
其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外国诗二首》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1
(板书课题、作者)
2.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萋.萋()忧郁.()瞬.息()怀恋.()
三、自主学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背诵诗歌
《未选择的路》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
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3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四、拓展延伸
《未选择的路》中,由两条普通的小路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请选取某一事物,依照示例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风筝——飞得再高也离不开线的牵引
月亮——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粉笔——磨掉的是自己,画出的是彩虹;
蜡烛——站得不稳,必然泪多短命。
4
五、小结
六、课堂达标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面对挫折切勿悲伤正确面对挫折
永远向往美好未来坚信未来光明
未选择的路
选择已选决定一生
人生之路
留恋未选无法回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