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9.28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涉及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以及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外国诗歌的文化背景,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两首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与诗歌意境相符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课堂讲解:(1)介绍两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2)详细解读两首诗歌,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3)通过例句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分析另一首外国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诗歌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主题:勇敢面对生活意境:激昂、奋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2. 诗歌二:《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主题:人生选择意境:沉静、思考修辞手法:象征、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不少于四行的诗歌。
2. 答案:(1)示例:以《登高》为例,分析其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
(2)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春天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外国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9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单元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本课学的两首诗,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两种写法,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挑一首喜欢的背诵。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2.能理解诗歌所使用的象征的写作手法;3.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4.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
【教学难点】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布置预习,熟读诗歌。
本课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初读诗歌——悟读诗歌——品读诗歌——展读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同学具体学情穿插安排各种形式的诗歌诵读。
一、读诗方法导入这堂课我们要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我们还要讲一个欣赏诗歌的方法。
无论你上这堂课之前喜不喜欢读诗,上完这堂课之后,再给你一首诗,给你一定的时间,你就能读得比别人透彻,看得比别人深。
信不信?“知人论世”。
二、初读诗歌,建立印象请同学们初步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教师介绍:普希金出身极高贵,又有才华,中学读的是俄国最好的贵族学校。
七下外国诗两首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外国诗两首》教案该如何写?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外国诗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参阅。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外国诗两首》教案(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能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步骤《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及写作背景: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字音:忧郁向往瞬息(二)解词: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一)思路:第一节,开宗明义,否定了面对生活的欺骗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说明了正确的态度:“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单元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本课学的两首诗,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两种写法,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挑一首喜欢的背诵。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2.能理解诗歌所使用的象征的写作手法;3.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4.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
【教学难点】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布置预习,熟读诗歌。
本课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初读诗歌——悟读诗歌——品读诗歌——展读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同学具体学情穿插安排各种形式的诗歌诵读。
一、读诗方法导入这堂课我们要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我们还要讲一个欣赏诗歌的方法。
无论你上这堂课之前喜不喜欢读诗,上完这堂课之后,再给你一首诗,给你一定的时间,你就能读得比别人透彻,看得比别人深。
信不信?“知人论世”。
二、初读诗歌,建立印象请同学们初步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教师介绍:普希金出身极高贵,又有才华,中学读的是俄国最好的贵族学校。
15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轰动全校,人家叫他“俄罗斯诗坛的新秀”;18岁毕业就进了外交部,20岁的时候,又写了一部长诗,又轰动全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外国诗二首》一. 教材分析《外国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了两首外国诗歌。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诗歌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外国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诗歌形式有一定的陌生感。
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教学难点:对诗歌的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的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朗读法: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增强对诗歌的感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修辞手法。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对诗歌进行初步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节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课题:《外国诗二首》【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外国诗二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9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这首诗自问世后被广为传诵,其中的诗句还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尤其是对“未选择的路”的感慨,读来耐人寻味。
2、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教学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
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
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反复诵读品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3.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照在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我们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选择的尴尬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