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35.29 KB
- 文档页数:8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考核评估指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供应商进行综合的评价。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指标,来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地评定。
虽然供应商的考评指标很多,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类:质量指标,供应指标、经济指标、支持、合作与服务指标。
(1)质量指标质量是用来衡量供应商的最基本的指标。
供应商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产品批次合格率一(合格批次/总批次)×100%;产品抽检缺陷率一(抽检缺陷总数/抽检样品部数)×100%;产品免检率一(免检的各类产品数/该供应商供应的产品总种类数)×100%。
其中,产品批次合格率最为常用。
此外,也有一些公司将供应商质量体系、供应商是否使用以及如何运用SPC于质量控制等也纳入考核。
例如,如果供应商通过了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达到某一水平则为其加分,否则不加分。
(2)供应指标在供应商的供应指标中,最主要的是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
准时交货率一(按时按量交货的实际批次/订单确认的交货总批次)×100%。
交货周期是指自订单开出之日到收货之时的时间长度,一般以天数单位来计算。
订单变化接受率是衡量供应商对订单变化反应灵敏度的一个指标,是指在双方确认的交货周期中供应可接受的订单增加或减少的比率。
订单变化接受率一(订单增加或减少的交货数量/订单原定的交货数量)×100%。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商能够接受的订单增加接受率与订单减少接受率往往并不相同。
其原因在于前者取决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弹性、生产计划安排与反应快慢、库存大小与状态(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等,而后者则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反应、库存(包括原材料与在制品)大小以及因减少订单带来可能损失的承受力。
(1)经济指标供应商考核的经济指标主要是考虑采购价格与成本,同质量与供应指标不同的是,质量与供应考核按月进行,而经济指标则常常按季度考核。
供应部KPI考核办法
1 目的
为明确对供应部的考核原则及考核指标项、指标值,根据《公司KPI考核办法通则》,制订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对供应部月度绩效的考核。
3 术语和定义
3.1辅料、备件价格环比变动率:指辅料、备件本月与上月消耗价格变动比率。
3.2辅料差异率:辅料价格的环比变动率与钢材价格环比变动率的比值。
3.3备件差异率:备件价格的环比变动率与钢材价格环比变动率的比值。
3.4吨产品辅料备件消耗:同《设备物资部KPI考核办法》。
3.3 G:综合挂钩系数。
同《生产厂KPI考核办法》。
4 管理内容及要求
4.1 KPI指标项、KPI指标值
备注:
a.当钢材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时,“辅料差异率”的指标值分别为65%(必保)、85%(计划)、100%(奋斗);“备件差异率”的指标值分别为24%(必保)、60%(计划)、100%(奋斗)。
b. 当钢材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时,“辅料差异率”的指标值分别
为65%(必保)、35%(计划)、0(奋斗);“备件差异率”的指标值分别为25%(必保)、13%(计划)、0(奋斗)。
4.2 K值计算
各指标项K值依据《公司KPI考核办法通则》给定办法计算。
4.3 K值确定
当月K值=∑(指标项K值×权重)
5 附则。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指标内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指标内容有很多的公司单位都会想要实行绩效考核的制度,包括公司的很多供应商。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供应商绩效考核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指标一、供应商绩效考核质量指标。
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时供应商考核的最基本指标,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供应商来叫免检率等。
二、供应商绩效考核供应指标。
供应指标又称企划指标,是与供应商的交货表现及其企划管理水平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
三、供应商绩效考核经济指标。
企业绩效考核方法绩效考核在中小企业的不是不能够贯彻实施,只不过在确定实施绩效考核方案的时候,要得到公司管理层的授权,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制定考核方案的时候参考部门的意见,那么他们反对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弱。
他们通过这种过程的参与,会发现其实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部门制定这套方案的目的不是为了给他们挑毛病,是为了使各个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
了解了这个初衷之后,他们也会向本部门传递类似的信息,在开始推行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支持者,促进绩效考核方案的推进。
其次,要引起公司管理层和部门经理足够的重视。
虽然说很多中小企业主时常将绩效考核挂在嘴边,然而并没有真正去重视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方式是否正确。
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告诉人力资源部门公司要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评价员工行为。
而要被考核的部门却完全蒙在鼓里,你想实施的时候又怎么会有人听呢。
这就是企业管理者不重视绩效考核的结果,只是简单的把绩效考核当成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
殊不知,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
再次,在绩效考核制定之初,就应该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大家的意见,看哪种方法能够最直观的反映员工的工作状况,能够使绩效考核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因此绩效考核方案必须奖惩分明,在考核条款中奖励和处罚措施要运用得当,给被考核者灌输一种理念,自己的贡献和自己的收入是成正比的。
供应商管理考核指标
供应商管理考核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质量:考核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产品的外观、性能、安全性等方面。
2. 交货准时性:考核供应商是否能按照合同约定的交货日期准时完成交货,是否能够及时解决交货延误的问题。
3. 供应能力:考核供应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包括供应的数量、品种、规格等方面。
4. 价格竞争力:考核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成本优势。
5. 服务质量:考核供应商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质量,包括沟通的及时性、问题的解决能力、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6. 合规性:考核供应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
7. 创新能力:考核供应商的创新能力,包括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
8. 供应商稳定性:考核供应商是否具有稳定的经营能力,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供应商管理考核指标,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根据需求量身定制特定的考核指标。
供应商管理与考核的4个基本指标第一个基本指标是供应商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对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商的交货准时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售后服务满意率、投诉率、合作态度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及时发现和纠正供应商存在的问题,促进供应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第二个基本指标是供应商合作与沟通。
供应商合作与沟通是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作与沟通包括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决策、合作项目推进等。
通过及时、准确、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可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标。
同时,供应商合作与沟通也是建立供应商良好关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促进双方的长期稳定合作。
第三个基本指标是供应商质量管理。
供应商质量管理是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包括对供应商的审核评审、产品抽检、原材料采购管理、工艺监控等。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控制供应商产品的质量风险,确保产品符合企业要求。
同时,还可通过质量管理的数据分析和问题分析,提供供应商改进的方向和建议,帮助供应商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第四个基本指标是供应商风险管理。
供应商风险管理是对供应商潜在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供应商风险包括供应商的资质合规性、财务稳定性、供应链可靠性等。
通过建立供应商风险评估模型,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企业在供应链中的风险,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介绍了供应商管理与考核的四个基本指标。
通过绩效评估、合作与沟通、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全面、有针对性地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与考核,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