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石的用途养护及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282.50 KB
- 文档页数:5
昌化鸡血石班级:13嵌入式系统班学号:201300207024 姓名:朱日通中国印四大名石之一。
昌化鸡血石主要是一种印章石材,是昌化石的一个品种,产地中国浙江省临安市原昌化镇玉岩山。
昌化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石种,具有亮晶如玉的光泽和艳丽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被誉为“国宝”而驰名中外。
从明代起,其工艺品就被英国博物馆珍藏。
毛泽东曾珍藏和使用过两方大号昌化鸡血石印章。
(注:该段落来源于百度文库)简介大红袍昌化鸡血石章昌化鸡血石牛角冻原石传说昌化鸡血石现状昌化鸡血石摆件-蝉昌化鸡血石已被开采了500多年,现在昌化玉岩山基本已被掏空。
很多矿洞几种类昌化鸡血石章一组昌化鸡血石是辰砂与高岭石、地开石、叶腊石等多种矿物共生的集合体。
辰砂是昌化鸡血石摆件-故乡春景鸡血石的鉴别方法鉴别方法有摸、刻、看和辨四种方法:摸:即通过触摸石表面来体会手的感觉,感觉石的润滑程度。
刻:即用器物对石头进行刻划来测试石的硬度及石性。
看:即用目测和镜测来鉴定石的结构和纹理。
辨:即相互对比辨别好坏和真伪。
个人观点:不管鸡血石用何种方法辨别,不过鸡血石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的,要是这么容易就辨别出来,个人觉得也就没啥意思了,我倒希望大家都很难摸清鸡血石本事,才有趣味性。
民间有这种说法:一砸石,一半富贵,一半贫穷。
就是鸡血石让人难以琢磨才是鸡血石文化,才让鸡血石一直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至今。
这就是它本身的美丽所在。
品评昌化冻地鸡血石方章在评选中国国石会上,与会者评价昌化鸡血石具备了石质的“四性”:文化性——地美丽无比,百玩难舍,从中获益;奇特性——形、色既奇异又特别,十分罕见;独有性——据我国地质部门的调查和各国地质文献的记载,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均无此类矿产发现。
深入到具体实际,在品赏石材时,一是要看“鸡血”,血色的多少、鲜艳与否;二是要看质地,视透明、温润和软硬程度为评判质地档次的主要依据。
血色越多和鲜艳,质地越透明通灵、温润细腻,石料就越美观,价值评估愈高。
四大印章石质地、刀感及保养方法中国四大印章石为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代印章多为达官贵人使用,代表着权利。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印章开始变为文人雅士收藏品鉴的物品之一了。
(来源于网络)福建寿山石寿山老岭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大,色泽变化大,以黄色、红色为主。
沙丁少,无沙质感,易受刀,刀感爽脆。
适宜刀法:适合冲刀法,刻出畅快线条。
保养方式:无需白油保养。
寿山芙蓉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色彩跨度大,雅黄色居多。
无沙丁,无沙质感,易受刀,刀感爽脆利落。
适宜刀法:冲切刀法均适合。
保养方式:需要涂油保养防止开裂失色。
寿山石杂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色泽跨度大,红黄色为主。
无沙质感,沙丁偏多,易受刀,刀感爽脆。
适宜刀法:适合切刀法,刻出厚重线条感。
保养方式:需要白油保养防止开裂。
浙江青田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等,青色为主,以封门青、灯光冻最为名贵。
无沙质感,沙丁少,易受刀,刀感爽脆利落。
适宜刀法:冲切刀法均适合。
保养方式:抛光上蜡,无需白油护养。
浙江昌化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彩石色彩绚丽,以鸡血石最为名贵。
无沙质感,沙丁少,易受刀,刀感爽脆利落。
适宜刀法:冲切刀兼适宜。
保养方式:无需白油护养。
内蒙巴林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等,色彩变化幅度不大。
无沙质感,沙丁少,易受刀,刀感爽脆。
适宜刀法:适合双刀法,刻出笔画方正厚重感。
昌化石雕创作之浅谈一、昌化石雕的历史渊源昌化石雕起源于中国的浙江省昌化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昌化石雕最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
由于昌化地质资源丰富,石材质地坚硬,有形态多变的特点,因此成为昌化石雕的理想材料。
昌化石雕以其细腻的雕琢、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古代石雕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
昌化石雕在历史上曾是皇家园林和寺庙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
在南北朝时期,昌化石雕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当时皇家园林和寺庙建筑的主要装饰材料。
在唐宋时期,随着佛教石窟和皇家园林的兴盛,昌化石雕尤为繁荣,成为当时建筑装饰的主流艺术形式。
而到了明清时期,昌化石雕更是达到了巅峰,不仅在皇家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且还走出国门,成为了对外交流的使者。
二、昌化石雕的技艺特点昌化石雕以其细腻的雕琢和优美的造型而著称,具有独特的技艺特点。
昌化石雕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料、设计、雕刻、打磨等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选料,昌化石雕最主要的原料是昌化石,这种石材质地坚硬,颜色多样,形态多变,非常适合于雕刻。
在选取石料时,需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和设计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石料,保证雕刻出来的作品色泽均匀、材质坚硬。
其次是设计,昌化石雕通常要先经过雕工师傅的精心设计,包括构图、塑形和雕刻的细节处理等。
设计好之后,就需要进行雕刻,这是昌化石雕制作的核心环节。
雕工师傅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将石料进行精细的刻画,调整比例、精准刻画,使得作品更加生动。
最后是打磨,经过一系列的打磨处理,使得作品表面更加光滑细腻,色泽更加鲜艳。
昌化石雕作为中国古代石雕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其具有鲜明的创作特色。
首先是题材丰富,昌化石雕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佛像、神兽、花鸟等,丰富的题材为石雕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是造型优美,昌化石雕以其优美的造型而著称,雕刻出来的作品形态优美、线条流畅,充满了艺术美感。
再者是文化内涵丰富,昌化石雕不仅在形式上精湛,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十分丰富,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宗教和哲学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36艺术论丛“国粹”昌化鸡血石的收藏与鉴赏邵城鑫摘要:昌化鸡血石的开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因殷红如血、瑰丽高雅的质地,历来被誉为“石后”、“印石公主”等,被无数文人墨客喜爱。
随着近年来昌化石市场的繁荣,收藏鸡血石的人越来越多,如何去辨别、鉴赏鸡血石的好坏?又应该如何保养一件鸡血石作品?成了很多收藏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笔者研究昌化鸡血石多年,在这些方面,已有一些浅见。
关键词:昌化鸡血石;鉴赏;收藏昌化鸡血石产地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西.50.余公里的浙西大峡谷源头──海拔约.1300.余米的玉岩山。
这里历史上原属昌化县,昌化鸡血石因此得名。
1960.年,昌化县并入临安县,昌化鸡血石并未易名。
在昌化石中,无论什么种类,只要有“鸡血”成分,就称作鸡血石。
鸡血石因色泽鲜艳,状似鸡血而成名。
专家们对昌化鸡血石成因的共识是:在地壳活动中由硫化汞(辰砂)矿液渗透在叶蜡石、地开石或高岭石的裂缝中,经过漫长岁月的化学变化结晶而成。
昌化鸡血石的艺术价值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发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鸡血石的开采记录。
而自元明开始,昌化鸡血石成为刻制印章的原料。
据资料介绍,昌化鸡血石作为印石,始于元代,兴于明清。
清乾隆年间所修《浙江通志》曾记载:“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
”至今在北京博物馆内,仍收藏有多枚清朝皇室的鸡血石印玺。
笔者研究印石文化多年,从事昌化石雕刻也已逾数十载,中国印石界有“四大名石”一说,分别是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和昌化石。
四大名石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势,寿山石颜色丰富、艳丽,吸引眼球;青田石受刀脆爽,适合篆刻,能充分展现篆刻金石味的风格;巴林石石质细腻,透明度高,矿脉厚大能取出大件作品或大的印章;昌化石在其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其中鸡血石更是久负盛名,它的雕刻技艺被称作“国粹”。
昌化鸡血石的鉴赏在历代无数昌化鸡血石收藏家的研究和把玩之下,凝练出鸡血石所具有的“细、洁、温、润、凝、腻”之六德。
159第7章 浙江昌化石7.4 昌化鸡血石文化杭州市历史博物馆《杭州地区出土战国玉石器相关问题研究》课题组,对1999年在半山石塘村出土的战国墓葬玉石器进行了质地分类,并到昌化石产地——昌北玉山实地选样对比,证明这些玉石器质地与现有的昌化石一样,证实了昌化石的使用年代已有2300余年,比以往史料记载的600年提前了1700余年。
这表明,在战国时期,杭州人就开发使用昌化石。
杭州战国墓葬出土的玉石器中有两片扣合式剑鞘,10余件兽面纹剑首、剑格等剑饰,其中两把剑饰中刻有鸟篆文“越王”和“越王之子”,无论是色彩、质地还是花纹,都与昌化石一致。
早在明代初期,即14世纪下半叶,《昌化县备志》记载:“当时采玉有:房二洞、狮子洞、关牛洞、赤洞、黄洞等,山民用木柴烧烤山石,至一定温度后,猛泼冷水,使石崩裂,再用铁钎凿之。
”当时采出的玉石少,前来购买者也少。
自《篆刻学》及《篆刻针度》二书推广后,冶印风靡一时,皇亲国戚、达官显宦、富贾豪绅、文人墨客争相收藏馈赠,更衍生出常佩戴昌化鸡血石能“逢凶化吉、辟邪得福、益寿延年、飞黄腾达”的传说。
此一传说,不胫而走,诚如孔融的《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又如《刘子·荐贤》:“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
”《浙江通志》也载:“昌化鸡血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曾任昌化县令的方城(安徽望江人)在离任时,作了《留昌化父老》诗:“三年幸得返吾庐,投砚高风愧不如。
捡点衙斋收拾好,半方图石两箱书。
”这里所指半方图石,即一块昌化鸡血石,因章石论“对、方”,半方即一块。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再次到天目山,钦赐石刻《无量寿。
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区分和鉴别保养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古时诸多诗人文士拟石比人,相石绘影,心石交流,感情至深。
今天带大家领略名石之美!1、寿山石寿山石名字源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的一个名叫'寿山'的小山村,寿山石矿脉分布在村庄四周的群山溪野间,明朝以后,寿山石开始应用于印章材料。
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硬度为摩尔 2.5 - 2.7 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
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寿山石亦称塔石,其石质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为历代藏石家所珍爱,是进行石雕创作的上等原料。
关于寿山石的生成,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有的说是女娲当年补天路过寿山,被这里的青山秀水、绮丽景色所陶醉,翩然起舞,将五色彩石散落在这里的山坡、溪畔和田野里,化成了这光彩夺目的宝石。
有的说是远古一只凤凰神鸟的彩蛋液渗入寿山附近的地下变成了寿山石。
1999年8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
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
寿山石名列榜首。
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其中,田坑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
山坑石的代表是高山石。
2、青田石青田石名字源于浙江省东南部的瓯江中下游一座叫'青田'的县城。
老挝石、寿山石、昌化石如何辨析近一两年老挝石非常火爆,大有睥睨四大国石、唯我独尊之势。
“老挝石”产自老挝,2014年8月大量进入国内,主要进入了福建市场。
老挝石颜色以红为主,极品者颜色很正,大部分色淡,肌理和质地与寿山善伯洞、杜陵等品种极为相似,除刀感不同外,流水纹、桃花等肌理特征一应俱全,虽与我国四大名石的精品相比稍有差距,但质地良好,更适合把玩。
《老挝石》根据不同开采地的差异,老挝石可分为“山料”、“水料”:“山料”是在山上的原生矿中开采出来的石料。
这类石料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褪色问题,因此等级不高,市场价位较低。
普通的老挝白玉冻、黄冻、红花冻多为“山料”。
“水料”是从矿山周围水域中挖掘出来的石料。
这类石料的产生是由于矿石从山体滑落,掉入水中,经过流水、泥沙长期覆盖、重刷,其表面形成了一层“石皮”,因此性质稳定,不会褪色,是老挝石中的中上等级品种。
例如老挝田黄就是“水料”。
根据老挝石的色彩、外观等,一般将老挝石分为老挝白玉冻、老挝黄冻、老挝红花冻、朱砂白冻、老挝田黄、老挝三彩等。
在挑选老挝石时,业内人士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材质、纯净度和色彩。
一般来说,材质越细腻,油润度越高越好;纯净度越高、透明度越高越好;色彩要挑不易褪色的品种,色彩分界越清晰越好。
老挝石中有百分之八十像巴林,仅有百分之二十像寿山;而这百分之二十中,仅有不到百分之十者很难区别。
老挝田黄、寿山田黄、昌化田黄差异辨析老挝田黄&寿山田黄1、同等大小的老挝田黄与寿山田黄相比,重量稍微偏轻一点。
2、大多数老挝田黄油润度不够。
虽然老挝田黄磨光后同样非常光滑,但光滑并不代表油润度,缺乏寿山田黄特有的清朗、清澈,给人感觉浊了点。
3、从历史文化价值来讲,寿山田黄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高,但也正是由于开采时间久,已经接近资源枯竭;老挝田黄则因发现时间晚,目前数量最为充沛,然而上等品占比非常低,可以说仅为前两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寿山石》田黄是福建寿山石的一个品种,也叫田黄石或者黄田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效寿山村田地中,是我国独有的印石。
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这四类石头的区别是什么?寿山石根据山脉的走势,可分作三大系,即:高山系、旗山系、月洋系;根据矿石的品类,又可分为五大类:田石、水坑石、山坑石、旗山石、月洋石。
一、高山系之田石田石,即出于田中。
黄色者为田黄。
田黄历有“石帝”、“石中之王”的尊称。
田石产于寿山乡里洋、外洋之间的寿山溪,在溪的两旁水田和砂土中蕴藏着田石。
田石原本并不生于田土里,而是附近高山、坑头、杜陵等处游离石块,由于地理变化移动到砂土水田之中,长年的埋藏地下,受田水、泥沙、地热等影响,使石质呈微透明,且具温润、凝腻的灵性。
田石肌理常隐含细微有致的萝卜纹,外表常裹上一层黑色、白色或黄色的石皮,并多有红格,这些都成为田石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产地不同,田石又分为上坂田、中坂田和下坂田。
上坂田指寿山溪上游即坑头一带所产田石,石质甚佳,多为晶灵剔透的宝石。
中坂田指坑头以下至铁头岭地带所产之田石,此石质亦属上乘,田石中之黄金田石、橘皮黄田石等均产于此。
下坂田为寿山溪下游所产,色暗质滞,脂润通灵度均比上、中坂略逊。
此外,还有溪管田、碓下田等,也是以产地分类的。
如以色泽区分,则可分为黄田(即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详细分为:田黄 --- 田黄石,主要产于中坂田中,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罗卜纹田黄冻 --- 田黄石中,质极通灵者银裹金田石 --- 田黄石中,外裹白色层者白田 ---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色白,略带微黄,萝卜纹明显金裹银田石 --- 白田石中,外裹黄色层者红田 --- 橘桔皮红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色红如橘皮,鲜艳通明煨红田 --- 外泛橙红色,裹层为黄色黑田 --- 黑皮田上、中、下、坂均有田黄石中外表有微透明黑色皮者纯黑田 --- 主要产于下坂田中黑赭色,微透明,萝卜纹较粗灰黑田 --- 上、中、下坂均有浅灰色,略带微黄,肌里含黑斑硬田 --- 寿山村水田中,田坑石中质粗劣者搁溜田 --- 寿山田埂旁,田坑石出露地面者溪菅田 --- 寿山溪水中,田坑石经洪水冲荡流入溪中者二、高山系之水坑石水坑石也像田石一样属于高山系统,因深藏于终年积水之坑洞之中,因而得名。
作者简介杨剑,湖南长沙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本科,现为雅石斋藏石馆主人。
1987年6月就职于湖南省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文物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热爱投资收藏与艺术品鉴赏,对中国玉器、瓷器、印石雕刻等有很深造诣,编著有《玉石图鉴》、《昌化石图鉴》(香港古典艺术出版社,杨剑主编,1995年),在国内相关杂志发表《昌化石雏议》、《昌化石起源探讨》、《昌化石收藏与鉴赏》等较有影响的论文。
从事个人收藏研究活动近二十年,自藏昌化石一千多方,其中不泛名品、精品。
编辑推荐昌化石是我国的四大名石之一,出产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上溪乡的玉岩山,从古至今就一直称之为“昌化石”。
与青田石、寿山石相比,昌化石的质地要坚硬一些,同样有半透明和微透明之分。
本书简介昌化石的矿质属于高岭石和地开石,近似于寿山石却又更为细腻。
其质地有冻石和非冻石的区别:各式各样的冻石有藕粉冻、桃花冻、牛角冻、羊脂冻、虾青冻和五彩冻等;非冻石有砺灰白、肉糕黄、荸荠糕等。
这些冻石与非冻石中大多渗有如鸡血一样的鲜红色彩,主要是由于该地矿物成分中含有较多的汞,而鸡血色泽即是硫化汞的化合物。
高岭石或地开石中被渗入硫化汞之后,矿石中又生有一种如鲜红鸡血色的矿石,二者融为一体似天然形成一样,因此又将带有红色的昌化石称为“鸡血红石”。
这种鸡血红石天生鲜艳可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十分罕见的。
目录上篇 昌化石历史概况 第一章 昌化石的历史文化 一 昌化石简介 二 昌化石开采历史 三 昌化鸡血石的传说 第二章 巴林石概况 一 昌化石产地位置 二 昌化石矿床分布 三 昌化石矿区分布 四 昌化石矿物成分 五 昌化石的用途中篇 昌化石品类 第一章 昌化石传统分类 一 坞血石 二 冻彩石 三 软彩石 第二章 吕化石精品分类 一 昌化石的一般认识 二 昌化石精品的分类下篇 昌化石收藏与投资 第一章 昌化石的鉴别 一 昌化石的品种鉴别 二 昌化石的优劣鉴别 三 拼镶鸡血石的鉴别 四 昌化石真伪的鉴别 五 昌化石鸡血石与巴林石鸡血石的比较和鉴别 六 昌化石的美学内涵第二章 昌化石雕刻及工艺规程 一 选料设计 二 印石制作 三 雕刻工艺 四 工艺的特色第三章 昌化选购与收藏 一 昌化鸡血石的价值鉴赏 二 昌化鸡血石印章的鉴赏 三 昌化鸡血石的选购技巧 四 昌化鸡血石的收藏和投资第四章 昌化鸡血石的防伪辨识第五章 昌化鸡血石的保养附录附录一 昌化石与巴林石地质特征对比附录二 昌化鸡血石档次划分附录三 昌化冻彩石档次划分附录四 昌化软彩石档次划分附录五 近些年来昌化鸡血石印章市场拍卖部分资料附录六 浙江临安昌化石质量要求及评价简表附录七 浙江上溪及新桥两乡户办加工点统计附录八 浙江上溪及新桥两乡户办雕刻作坊统计附录九 昌化石品评习惯语主要参考书目特别鸣谢声明插图摘要书摘插图 上篇 昌化石历史概况 第一章 昌化石的历史文化 一 昌化石简介 昌化石是我国的四大名石之一,产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上溪乡的玉岩山。
昌化石的用途养护及鉴别
中国四大印章石之——浙江昌化石(三)
昌化石因其主要产于浙江临安昌化县而得其名。
亦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之一。
昌化石的矿物成分是以粘土矿物地开石为主,常含有高龄石等粘土矿物。
还常含有未完全蚀变成地开石的硬质石英斑晶,硬度远远大于地开石,工艺上称其为“砂丁”,为雕刻家所大忌。
因而,“砂丁”的多少直接影响昌化石的质量。
昌化石的石质相对多砂、多气孔,一般都较寿山石和青田石稍坚些,且硬度变化较大。
质地也不如二者细腻。
但也有质地细嫩者及各种颜色冻石。
昌化石的颜色主要有白、黑、红、黄、灰等各种颜色,品种也细分成很多种,多以颜色划分。
如白色者称“白昌化”,黑色或灰色杂黑色者称“黑昌化”,多色相间者则称“花昌化”。
而昌化石中,自古至今,自国内海外,最负盛名的便是“印石三宝”之一的“昌化鸡血石”了。
昌化石分类
与昌化石最为相近的彩石有青田石、田黄、等。
石艺界、主要认为,昌化石是色彩最丰富、最富于变化的石材。
可以说,其他彩石具有的色彩,在昌化石中都能找到;而其它彩石不具有的色彩,昌化石也有。
昌化石的品种繁多,细分起来有上百种,而且还有新品种发现。
它与巴林石均按石质色象而定种属,颜色、透明度、光泽度、硬度是区分品类的四要素,只不过巴林石具备这几种要素的程度与昌化石有所不同。
昌化石与青田石、寿山石的分类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所不同的是,青田石的取名方法除了根据质地及色泽的异同而定外,还要再冠上产地名,如封门灯光冻石、官洪灯光冻石、白洋夹板冻石等。
寿山石的种类,有的以产地取名,有的以坑硐取名,也有的以石质色象取名。
如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这三项传统大类,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小高山石、都城坑石、月尾石、虎岗石、狮头石等,均以地名、硐名定名,而像田坑石中的、白田石、红田石、黑田石等,水坑石中的水晶冻、鱼脑冻、天蓝冻等,则以石质色象定名。
昌化石也有“老坑货”、“新坑货”之称,但主要是指开发早迟和质量优劣的两类坑硐的产出分类,并不是昌化石品种的区分。
在品评石材质量时,有红硐石、水硐石、康山岭石、蚱蜢脚背石、昌化坞石、纤岭石、灰石岭石之说,这也是指部分石材质量的不同,而不是品种的不同。
因为论品种,这些坑硐和产地均大同小异。
所以昌化石的种属难以坑硐、产地名划分。
在开发早期,采石者只是笼统地将昌化石区分为乌玉石、石、黄玉石、花玉石、红玉石(即)几大类。
昌化田黄石
昌化田黄是产于昌化玉岩山一带田地中、具有六德特征和其它标志、主要由迪开石或高岭石组成的块状独石。
以颜色把昌化田黄石分为黄、白、红、黑四种,此外还有银裹金和金裹银二种,尽管田黄石有不同色调,但黄色是基本的,这是鉴定标志之一。
田黄石的原石均经过搬运、磨蚀作用,而使其成为自然卵形,无明显棱角,手摸有滑感。
昌化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是一种含有红色辰砂矿物的昌化石。
辰砂矿物以浸染状或是细脉状分布于地开石基质之上,或浓或淡,或斑或片,艳红如鸡血,与基质相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昌化鸡血石的硬度通常为2.5~4,密度2.7~3,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
盐矿物。
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
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
“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