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节资本主义产生

一.资本主义建立

(一)资本主义萌芽前提

1.生产力发展:农民和手工业者在长期劳动中积累了生产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促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冶炼、纺织、陶瓷、印刷等生产部门都有较大发展。航海技术也快速进步,14世纪欧洲人也开始用指南针。西欧一些国家出现轮耕制和休耕田种植牧草制度,农作物种类和产量都有增加。

2.社会分工发展: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分工扩大,手工业分成更多专业部门。14世纪末,巴黎就有350种行业。15世纪时,德国法兰克福有170多种行业。

3.商品经济发展: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促进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商品经济成为重要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米兰等地,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纺织业、丝织业、采矿业、冶铁业、造船业等部门中,产生了早期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二)资本主义萌芽途径:1.封建行会瓦解:在封建社会后期,封建行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条件优越的作坊主,通过种种办法突破行会限制,自行添置工具,增加帮工学徒,延长劳动时间,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出更多产品。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大作坊主转化为资本家;破产作坊主及帮工学徒转化为雇佣工人。2.小商品经济分化:商人本来是手工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媒介。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变成手工业产品包买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还给手工业者发放高利贷。手工业者不能偿还债务,只能把作坊及生产资料用来抵债。破产手工业者给商人加工产品,领取工资。包买商转化为产业资本家,小作坊主及帮工学徒转化为雇佣工人。3.小农经济破产:自然经济瓦解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实物地租过渡到货币地租,封建地主为了用货币购买奢侈品,要求农民缴纳货币地租,促使封建农业与商品经济相联系。农民既受封建地主剥削,又受商人和高利贷主盘削。多数农民纷纷破产,部分农民上升为富农。地主富农转化为农业资本家,破产农民转化成农业工人。

(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新型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大规模剥夺小生产者,强迫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的历史过程。

2.原始积累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迅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经济条件:(1)大量存在既有人身自由又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里大量积累组织资本主义企业的货币财富。这两个条件最初在小生产者分化基础上产生,

但小生产者自然分化非常缓慢,资产阶级就通过暴力手段促使这两个条件加速形成。

3.原始积累途径:(1)强制剥夺农民土地,使农民变成无产者:始于15世纪70年代英国圈地运动。随着毛纺业兴起,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农场主,就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拆毁或焚烧他们房屋,把土地变成牧羊场。被剥夺土地的人们,整批沦为乞丐和流浪者。国家又颁布各种血腥法令,用鞭挞、监禁、死刑等禁止农民流浪,强迫他们到工厂做工,成为雇佣劳动者。(2)资本家通过殖民制度和掠夺方式积累大量货币财富:西方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从15世纪开始,在非洲、亚洲、美洲推行殖民主义,大肆掠夺金银财富,霸占土地,屠杀当地居民,采取灭绝种族、贩卖黑奴、贩运鸦片、殖民贸易、商业战争等方式,为资本家积累大量货币财富。(3)新型资产阶级大肆掠夺本国人民:他们采取发行国债、增加税收、商业投机、关税保护等手段,积累大量货币财富。

(四)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把农奴和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只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实际被束缚在土地上,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2.自然经济和封建割据阻碍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广阔统一市场,自由畅销商品。封建自给自足经济以及由此带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使封建主各自为政,货币和度量衡不统一,交通隔绝,关卡林立,关税重重,国内市场狭小,阻碍商品自由买卖。3.封建行会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要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而封建行会制度又限制生产发展。行会行规和政府法规限制生产规模,甚至禁止在城市设立手工业行会,严重束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4.封建等级制度使资产阶级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特权,使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他们从事工商业活动遭到特权阶层轻视,还要交纳重税,造成资本主义发展严重障碍。

(五)资本主义建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开始,1649年取得革命胜利。1660年出现封建王朝复辟,先后经复辟与反复辟几次较量,经历约半个世纪曲折斗争,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方式,从荷兰迎来一个带着荷兰海军进入英国的国王威廉,才使资产阶级稳定政权。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克巴士底监狱,开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94年大资产阶级获得政权后,法国历史充满复辟与反复辟斗争,出现过两次封建王朝复辟,两个帝国时期和三个革命高潮,经过80多年共和与帝制反复斗争,1875年第三共和国颁布新宪法,资产阶级才巩固统治。

(六)资本主义在工业中发展三个阶段:1.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在手工业作坊里集中较多工人,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作坊、生产同一样商品,在同一个资本家指挥下做同样工作。这是资本主义劳动社会化最早形式。资本主义简单协作

并没有改变个人劳动方式。2.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以手工技术和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一种以分工为基础的劳动协作。(1)混成手工业:不同专长手工业者联合在一个作坊有分工地协作劳动。如马车行业。(2)有机手工业:相同专长手工业者联合在一个作坊按工序协作劳动。如制针行业。3.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广泛用机械化作业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工厂由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三部分组成机器系统,用机器加工劳动对象,制作劳动产品。

二.产业革命

(一)产业革命前提:1.工场手工业发展为产业革命提供工艺技术条件:手工业工场进一步发展,把生产过程分成许多精细简单工序,使每个工序都可能用机器代替手工作业,为机器发明和使用做准备,为以后工厂制提供熟练工人和技术条件。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产业革命提供社会经济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较大规模手工业工场,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资本原始积累提供足够资金和雇佣劳动力,为产业革命提供社会经济条件。3.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为产业革命提供社会政治前提:17世纪中叶,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反复斗争,使资产阶级政权得到稳定。资产阶级可以通过国家机器,进一步以法律形式保护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和手工业工场发展,使产业革命所需社会经济、物质技术和政治条件完全成熟。

(二)产业革命里程

1.产业革命起点:产业革命从投资较少、资本周转较快、获利较为容易的轻工业开始。当时,棉纺业不受封建行会和传统法规束缚,容易采用先进技术。棉纺织物比较便宜,市场需求量大。旧棉纺工场又无力满足市场需求。

2.珍妮机:1674年纺织工哈格里沃斯发明珍妮机。这是一种手摇纺织机。普通手摇纺车只有一个锭子,珍妮机可以同时带动16-18个锭子。

3.水力纺纱机:1769年理发匠阿克莱制成水力纺纱机。它用水作动力,纺出棉纱虽然较粗,但质地坚韧,可以代替亚麻经线。水力机体积庞大,必须安放在大型建筑物中,于是建造厂房,集中大量工人,突破了手工业工场规模,出现资本主义工厂制。

4.骡机:1779年工人克伦普顿发明骡机,即两种机器巧妙结合。他综合珍妮机和水力机优点,使骡机纺出棉纱精细结实,一次可以转动300-400个甚至更多纱锭。

5.水力织布机:1785年卡特赖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它比手工织布效率提高40多倍,出现大规模织布厂。净棉机、梳棉机、漂白机、整染机等一系列机器也相继出现,纺织部门全面实现机器生产。

6.蒸汽机:1689年已经有人制成蒸汽动力柴油机。1705年纽可门改作矿井抽水机。1769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具员瓦特改进为较大功率蒸汽发动机。1782年瓦特完成蒸汽机试制工作。1784年英国建立第一座蒸汽机动力纺纱厂。

7.钢铁工业发展:机器制造业发展引起钢铁需求量增加。1735年达尔比采用焦煤炼铁获得成功。1760年建立巨大炼钢炉,采用焦煤熔铁,装有鼓风装置,去掉硫磺杂质,开启近代大规模冶金工业。1784年科尔特发明“搅炼和碾压法”,提高炼钢生产技术。

8.采矿业发展:蒸汽机使用和冶金工业发展,使煤炭需求量大大增加,采煤业在英国迅速发展,出现煤铁工业中心。

9.交通运输发展:工业化发展和国内外市场扩大,要求建设交通运输系统。1788年约克郡建立第一座铁桥。19世纪开始陆上运输和海上运输技术革新,出现所谓“铁路时代”和“汽轮时代”。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第一艘载客汽轮,同年在北美哈德逊河下水。1811年英国利用这项技术建成汽轮,在英国克莱德河下水。英国早期路轨使用木材,1820年制造铁轨。1814年当过煤矿工人的斯蒂芬逊制造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1830年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铁路通车。

(三)产业革命意义:1.产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开始于英国,19世纪中叶在北美、欧洲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的,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2.产业革命意义:产业革命既是一场巨大技术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说它是技术变革,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说它是社会变革,在于促进生产关系变革方面。(1)产业革命是一场巨大技术变革:产业革命催生机器大工业,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2)产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①产业革命摧毁封建制度: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资本主义创造了与它相适应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摧毁了封建制度和小生产经济,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占据统治地位。②产业革命简化阶级关系:它使社会上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帮助资产阶级巩固了国家政权。

第二节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一.自由竞争

(一)自由竞争:同业不同主体间相互竞技、争夺和制衡行为。

(二)自由竞争阶段:从1688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到19世纪60-70年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属于自由竞争阶段。“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三)自由竞争表现:1.自由竞争实质:单个资本家不能独占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每个资本家都在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市场生产商品。2.自由竞争形式:(1)同一行业资本家相互竞争,用以攫取超额利润;(2)不同行业资本家相互竞争,用以瓜分平均利润。3.自由竞争状态:企业可以自由设立,资本可以自由转移,规模可以自由扩大,价格可以自由制定。4.自由竞争手段:(1)生产竞争手段:采用先进技术,更新固定资本;教育培训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水平;(2)商业竞争手段: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形式;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建立营销网络,拓展流通渠道;加强广告宣传,

打造独立品牌;实行赊销折扣,调整批零差价;(3)管理竞争手段:加强市场调查,研究产业政策;改进管理方法,优化劳动组合。

二.自由竞争阶段政治经济技术发展

(一)自由竞争促进政治变革:从19世纪50年代起发生一系列社会革命,1861年沙皇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消灭南部奴隶制,使工业革命获得统治地位;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日本发生明治维新,意大利和德国实现全国统一。这些社会革命又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

(三)自由竞争促进技术革命

1.自由竞争促进技术革命:(1)自由竞争压力:它推动资本家实行资本转移,夺取竞争优势,攫取超额利润。(2)剩余价值冲动:它推动资本家更新固定资本,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技术进步需求:它促使资本家投入科研经费,建立科研队伍,鼓励发明创造,实行技术创新。

2.三次技术革命:(1)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后半期发明蒸汽机,发生第一次技术革命,使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2)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后期发明电力,发生第二次技术革命,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3)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为标志,发生第三次技术革命,使垄断组织发展为跨国公司。

3.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1)技术革命使生产工具发生质变:原来机器体系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三个组成部分发生重大变革,增加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过程走向自动化;(2)技术革命使劳动对象发生革命:提供许多新能源、新材料,例如核动力、合成材料等;(3)技术革命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提供较高文化素质雇佣工人,帮助资本家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操作和管理自动化生产。

4.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1)技术革命提高原有生产部门技术水平:它开拓新的生产部门,使再生产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2)技术革命引起生产技术质变:它为新的生产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加速原有企业技术更新;(3)技术革命成果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战后30年劳动生产率,超过战前70-80年2-3倍。

(三)自由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1.自由竞争推动生产技术发展:(1)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冶金工业先后发明比斯麦尔炼钢法、马丁炼钢法和托马斯炼钢法。(2)化学工业先后发明苯胺染料和大量生产硫酸苏打方法。(3)机械工业成功制造发电机、内燃机、蒸汽涡轮机和狄塞尔发动机。(4)以新动力机械为基础,相继出现电车、汽车、内燃机车和飞机。(5)电灯、电话、无线电先后发明,19世纪90年代初电力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2.生产技术发展引起工业结构变化:(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棉纺业和轻工业占优势地位。(2)19世纪70年代后重工业比重迅速增长,冶金工业和机器

制造业在世界工业体系中上升到第一位。①新机械新产品大量涌现,推动钢铁工业发展。②钢铁产量增加推动机械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③钢铁、机械、运输业增长推动能源矿业发展。

3.工业结构变化促使经济组织变革:(1)生产技术进步和重工业发展,造成庞大技术生产单位,重工业需要巨额投资,个别资本无力承担,股份公司迅速发展。(2)股份公司能够把许多个别中小资本集中成较大资本,借以兴办个别资本无力经营的大企业。(3)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发展大大推动资本和生产集中。(4)资本联合是资本集中组织形式:①横向联合:同一部门内部许多资本家联合成一个大企业;②纵向联合:业务上有密切联系的许多资本家联合成一个大企业;③混合联合:业务并无有机联系的许多企业混合组成一个联合公司。

三.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一)竞争是促进资本和生产集中有力杠杆:在竞争中,大企业便于采用先进技术,实行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劳动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中小企业不是大企业竞争对手,往往亏损破产,被大企业所并吞。

(二)信用也是促进资本和生产集中有力杠杆:一方面信用通过贷款增强大资本竞争实力,帮助他们打垮中小资本;另一方面信用促使中小资本集中起来,组成规模巨大股份公司。资本主义银行发展加速股份公司发展。

(三)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一方面,少数大企业彼此容易达成协定、垄断生产和瓜分市场。在自由竞争阶段,一个生产部门拥有成百上千个中小企业,它们之间要想通过协议规定产品数量和控制产品价格,事实上并不可能。当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时,某个部门控制了某种产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他们之间势均力敌,一时间谁也无法吃掉谁,彼此容易妥协,达成协定,形成垄断。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巨大,要想开办新企业同它竞争已经很不容易。

(四)垄断形成:19世纪60-70年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垄断组织出现萌芽。1873年经济危机后,垄断组织得到广泛发展。经过19世纪末经济高涨和1900-1903年经济危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基础。

(五)垄断发展:1970年英国1家钢铁公司生产全国钢铁产量93﹪;1970年日本7家垄断组织控制全国船舶总吨位95.5﹪;1972年美国3家汽车公司垄断全国小汽车销售量96.6﹪;美国农业生产由占农场总数2﹪的50000个最大垄断农场所控制,其农产品销售量占美国全部农产品销售量80﹪以上。

(六)国家垄断出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由于战争、军备竞赛和国民经济军事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在自己手中集中整个国民财富15-25﹪,通过税收占有国民收入1/4-1/2;在国民经济投资中占1/5-1/2。

第三节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一.垄断组织

(一)垄断组织:1.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单独或联合独占某种商品生

产或销售绝大部分的经济现象。2.垄断组织:少数控制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的大资本家或企业集团,为巩固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协议实现联合的组织形式。

(二)垄断组织基本类型

1.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资本主义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专利权交换、雇佣劳动力条件等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参加卡特尔企业,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仍然保持独立性,只是根据垄断协议瓜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和制定标准价格。

2.辛迪加:同一生产部门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商品销售和原料采购协定所建立的垄断组织。辛迪加设有一个总办事处,其加入企业商品销售和原料采购都由总办事处办理,按照规定限额在加入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加入企业在生产上仍然保持独立性,但在流通领域已经丧失独立性。

3.托拉斯:由若干个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有密切联系大企业合并成一个独立大企业的垄断组织。加入者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都已失去独立性。托拉斯内部一切生产、销售、财务活动,都由托拉斯理事会统一处理,原来企业所有者变成托拉斯股东,仅仅按股份取得股息红利。理事会领导权操纵在最大企业手中。加入者只有通过出售股票,才能退出托拉斯。

4.康采恩:由依赖某个大金融集团若干大企业、大公司、大银行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加入者包括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部门工业企业、运输公司、商业公司、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经济组织。其中最大企业或银行是这个庞大组织核心,它通过经济“参与制”和人事“代理制”,控制一系列“子公司”和“孙公司”。康采恩表现出帝国主义时期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结合特点。

(三)垄断组织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垄断组织萌芽时期,大约在19世纪60-70年代。当时自由竞争达到顶点,垄断组织萌芽开始出现。这种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卡特尔。2.第二阶段:垄断组织广泛发展但又不够稳固时期,大约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这种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辛迪加和托拉斯。3.第三阶段:垄断组织统治最后形成时期,大约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00-1903年爆发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一步推动生产集中,促使垄断组织迅速发展,使它遍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基础。这种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国际托拉斯和康采恩。

二.垄断方式

(一)垄断价格

1.垄断价格:在垄断组织操纵下保证垄断利润的一种市场价格。(1)垄断高价: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昂贵价格。垄断组织控制着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使资本自由转移和利润平均化遭到严重破坏,可以人为制定垄断高价。(2)垄断低价:垄断组织向非垄断组织和小生产者购买原材料、零配件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低廉价格。(3)垄断高价通过“领价制”来

实现:垄断高价由最大公司或大公司之一领价者确定价格,其它企业追随这些领价者,按他们规定价格销售同类商品。

3.垄断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经济来源:(1)本国工人出卖劳动力和购买消费品所损失价值;(2)本国农民出售农产品、购买消费资料或生产资料所损失价值;(3)本国中小资本家在商品流通中所渡让剩余价值;(4)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在类似上述三方面所损失价值。

4.制定垄断价格客观障碍:(1)垄断企业相互竞争障碍:在同一生产部门中,既有几个垄断组织同时并存,也有未参加垄断组织“局外企业”,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如果某个企业垄断价格定得太高,其它垄断企业和局外企业就会与之竞争。(2)消费者购买能力障碍:如果某种商品垄断价格定得太高,超过消费者实际购买能力,人们就会减少这种商品需求,转而购买其它代用品。

(二)垄断利润

1.垄断利润:垄断组织控制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把商品价格提高到生产价格以上,所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获得途径:(1)垄断资本家对劳动人民实行更残酷剥削:垄断资本家既在生产过程加重剥削,榨取更多剩余价值;又通过垄断高价出售日用品,在流通领域加强剥削。(2)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在剩余价值瓜分上攫取更大份额:垄断资本家在同非垄断资本家打交道时,用垄断高价出售产品,用垄断低价购买原材料,把非垄断资本家一部分利润转移到自己手中。(3)垄断资本家通过不等价交换掠夺小生产者:垄断资本家通过不等价交换夺取小生产者一部分剩余价值,把它转化为自己垄断利润。(4)垄断资本家对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进行剥削:国际垄断组织通过不等价交换,用垄断高价出售工业品,用垄断低价购买殖民地和附属国农产品和矿产品,并在殖民地和附属国开办工厂,剥削当地廉价劳动力。

3.垄断利润本质:垄断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形态。攫取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剩余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具体表现,它既反映垄断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关系,也反映剩余价值分配中垄断组织对非垄断企业掠夺关系。

(三)垄断地租

1.垄断地租:经营少量自然条件特别有利土地,农产品价格远远高出生产价格和价值而实现的地租,它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以外的一种地租形态。

2.垄断价格是垄断地租基础:垄断地租是经营少量自然条件特别有利土地,农产品价格高于生产价格和价值的现象,如果是租用土地,则租用者把农产品价格高于生产价格部分作为垄断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3.垄断价格高低由购买者需求和支付能力所决定:购买者需求越迫切,支付能力越大,这种农产品价格就越高。垄断地租实际上靠广大消费者支付。

4.某些建筑基地也存在垄断地租:例如城市繁华地段房租费特别昂贵。这种

昂贵房租费中,一部分属于正常租金,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另一部分是垄断地租。

5.某些矿山开发也存在垄断地租:某些开采稀有金属矿山,其产品可以按照垄断价格出售,高于生产价格或价值部分就属于垄断地租。

三.垄断并不排除竞争

(一)垄断组织内部竞争:垄断组织加入者经济力量发展不平衡。垄断组织内部各企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较强企业就会要求修改垄断协议,使之符合新情况;垄断组织其它加入者为维护既得利益,又会反对修改垄断协议,从而发生垄断组织内部竞争。

(二)垄断组织之间竞争:1.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几个并存垄断组织相互竞争:它们为争夺商品市场、原料来源、扩大垄断势力、控制某个部门和地区,必然展开竞争;2.不同部门垄断组织相互竞争:产品销售有联系几个垄断组织之间、生产部门不同但产品可以相互代换垄断组织之间、生产不同商品各部门垄断组织之间,都会展开竞争。

(三)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竞争:任何生产部门内部,即使垄断程度再高,也会存在未加入垄断组织“局外企业”。垄断组织为加强垄断地位,企图把“局外企业”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竭力剥夺局外企业原料来源、销售市场、劳务优势、信贷资格、运输条件和发明专利,局外企业也会全力抵抗,垄断组织就与“局外企业”展开竞争。

(四)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相互竞争:帝国主义时期,每个大垄断组织都生产大量商品,而且都在国外设有一定分支机构。每个垄断组织不论是否经营世界出口贸易,都已成为国际竞争参加者。它们会在争夺原料来源、销售市场、投资场所等方面展开竞争。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专题八: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主要包括: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并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专题概括】: 近代资本主义经历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建立与巩固的历程,近代历史的发展实质上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在这部历史中,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到来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它为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手段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主体线索和分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资本主义的发生史 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二、知识结构与精要 【历史分期】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出现近代曙光) 1、背景:1)、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 2、影响: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扩张的道路,世界市场出现雏形。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欧美少数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背景: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表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英、法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拓展探究】: 1、《独立宣言》和攻占巴士底狱产生的直接影响分别是?(宣告美国诞生,掀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对他们所作所为产生影响?(启蒙运动)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对欧美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为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启现代法制社会先河;是对封建社会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 3、联系所学知识,谈谈美法两国在革命中相互影响的史实?(美独立战争期间得到法国支持;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发展。) 4、美国两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共同影响是什么?(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英法美三国革命中,三国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追求民主、自由、富强等)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19中期)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 1、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表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日本明治维新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节资本主义产生 一.资本主义建立 (一)资本主义萌芽前提 1.生产力发展:农民和手工业者在长期劳动中积累了生产经验,改进了生产工具,促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冶炼、纺织、陶瓷、印刷等生产部门都有较大发展。航海技术也快速进步,14世纪欧洲人也开始用指南针。西欧一些国家出现轮耕制和休耕田种植牧草制度,农作物种类和产量都有增加。 2.社会分工发展: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分工扩大,手工业分成更多专业部门。14世纪末,巴黎就有350种行业。15世纪时,德国法兰克福有170多种行业。 3.商品经济发展: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促进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商品经济成为重要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米兰等地,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纺织业、丝织业、采矿业、冶铁业、造船业等部门中,产生了早期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二)资本主义萌芽途径:1.封建行会瓦解:在封建社会后期,封建行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条件优越的作坊主,通过种种办法突破行会限制,自行添置工具,增加帮工学徒,延长劳动时间,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出更多产品。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大作坊主转化为资本家;破产作坊主及帮工学徒转化为雇佣工人。2.小商品经济分化:商人本来是手工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媒介。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变成手工业产品包买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还给手工业者发放高利贷。手工业者不能偿还债务,只能把作坊及生产资料用来抵债。破产手工业者给商人加工产品,领取工资。包买商转化为产业资本家,小作坊主及帮工学徒转化为雇佣工人。3.小农经济破产:自然经济瓦解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实物地租过渡到货币地租,封建地主为了用货币购买奢侈品,要求农民缴纳货币地租,促使封建农业与商品经济相联系。农民既受封建地主剥削,又受商人和高利贷主盘削。多数农民纷纷破产,部分农民上升为富农。地主富农转化为农业资本家,破产农民转化成农业工人。 (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资本原始积累:新型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大规模剥夺小生产者,强迫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的历史过程。 2.原始积累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迅速发展,必须具备两个经济条件:(1)大量存在既有人身自由又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里大量积累组织资本主义企业的货币财富。这两个条件最初在小生产者分化基础上产生,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具体劳动时间 D抽象劳动时间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是() A供求规律 B价值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3、马克思称“商品的惊险的跳跃”指的是() A商品转换为货币 B货币转换为商品 C使用价值转换为价值 D价值转换为使用价值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生产私有化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B价格和价值 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价值和交换价值 7、商品的最本质的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 8、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A使用价值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 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10、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12、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15、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C.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D.雇佣工人的抽象劳动 1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 C.平均利润规律 D.竞争规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1、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精品文档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阶段时间特征原因 一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 初步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二20世纪初 (1912-1919中华民国初 期) 短暂春天 ○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1927-1936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 较快发展 ○1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较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 ○3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四1937-1945 (抗日战争) 日趋萎缩 ○1在沦陷区,民族工业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所吞并。 ○2在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强烈压制。 五1946-1949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1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资本主义。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一,阶段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清政府时期:阶段一。 中华民国时期: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C 5D 6C 7B 8A 9D 10A 11B 12D 13C 14C 15D 16B 17B 18B 19C 20D 21D 22B 23B 24C 25C 26D 27B 28C 29C 30A 31D 32C 33A 34D 35C 36A 37C 38D 39B 40C 41D 42A 43D 44A 45B 46B 47A 48D 49D 50A 51B 52A 53C 54D 55D 56B 57C 58A 59A 60B 61C 62A 63A 64D 65A 66D 67D 68B 69C 70C 71D 72B 73A 74D 75C 76D 77B 78A 79B 80D 81B 82D 83A 84C 84B 86B 87A 88D 89B 90A 91C 92D 93A 94C 95B 96D 97B 98A 99C 10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CD 5BCD 6ABC 7ACD 8ABCD 9BCD 10ABCD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D 15CD 16ABCD 17ABC 18ABCD 19AD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BD 24BCD 25ABCD 26ABCDE 27ABCE 28ABC 29BDE 30ABDE 31BCD 32ABCD 33ABCDE 34ABCE 35ABCDE36AB37ABC38ABCDE39ABDE 40AD 41CD 42BD 43AB 44BC 45CD 46ABCD 47ABD 48ABCD 49ABC 50BCD 51ABCD 52ABCD 53ABCD 54ACD 55ABCD 56BCD 57ABC 58BCD 59ABCD 60ABC 61BCD 62ABC 63BCD 64ABCD 65ABCD 66ABC 67BCD 68ABCD 69ABCD 70AC 71AD 72BCD 73ABCD 74ABCD 75ABD 76ACD 77AB 78ABD 79ABCD 80ACD 81ACD 82ABCD 83ABCD 84AC 85ABC 86ABCD 87ABC 88ACD 89ABC 90AB 91ABCD 92ABC 93ABC 94ABD 95BCD 三、辨析题 1.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错误。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而且,垄断价格制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 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 3.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错误。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资本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4.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取代,这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历史规律。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明了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产生、形成和发展以至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概况.

特别归纳: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世界市场、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理解背诵版 1资本主义兴起时期 14-17 经济:行会出现,手工作坊兴起,新航路开辟。 政治:教会权力控制社会,民族国家形成 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工场手工业时期 17\18 经济: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西欧殖民扩张 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欧洲教会权力较大 文化:启蒙运动 3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760s--1840s 蒸汽时代 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政治:美国法国、德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代议制逐步完善,工人运动兴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870s--1945电气时代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一战,凡华体系,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45--今 经济: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经济,完善社会保障,重视科教,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两极格局形成 评价世界近代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标准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定型的时期。评价此时期重要的经济事件、现象、政策要始终遵循生产力标准,即是否符合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圈地运动, 要认识到它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消灭了自耕农,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市场,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不能仅看到圈地运动使农民丧失土地,到处流浪,处境悲惨。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如法国大革命土地政策、美国历史上的“ 西进运动” 。法国大革命中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但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角度看,不利于法国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可以归纳为“ 三个前提和四个条件” 。 ① 三个前提:一是社会稳定,战乱和政局动荡都会破坏经济发展;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三是资本主义生产系的调整和适应, 例如垄断的出现及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的发展。② “ 四个条件”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a. 科技条件b. 市场条件c. 资本条件d. 自由劳动力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① 英国:14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 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发展成为新 贵族; 另一方面, 农民失去土地, 成为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采用拍卖王室土地等方法, 形成并巩固了大土地所有制。 ② 法国: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 制。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从而形成了小地产制。 ③ 美国: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促进西部的开发。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江苏 【高频考点】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开始,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的市民,以法国琅城为代表,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使城市的发展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束缚。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文艺复兴。 14世纪前后,意大利的很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他们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黄金需求的增加,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也促使他们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实现财富的梦想。《马可·波罗行纪》的诱惑、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等也是重要原因。 葡萄牙王室资助的迪亚士、达·伽马,西班牙王室资助的哥伦布、麦哲伦,在新航路开辟中成就巨大。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 “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法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虏获黑人后,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经营者。“三角贸易”使非洲喪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掠夺: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DOC)

专题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专题概述 世界历史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它在每一年的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我们把它分为几个时期: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4----16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时期(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战”后到“二战”前的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知识网络: 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14----16世纪) 1、单元特征 14——16世纪,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围绕这一主题在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大洲的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近代曙光初现,人类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 1、单元特征: 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欧洲殖民者相继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17世纪中期,英、美、法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得到确立,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仍然采用手工生产,相对落后。

2、知识简表

3、对重要历史人物(拿破仑、华盛顿、克伦威尔)的评价。 评价拿破仑: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1)、他执政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帮助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定《民法典》,以法律形式肯定资产阶级的胜利,废除了封建特权,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各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他执政时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但也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带有侵略性。 评价华盛顿: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廉洁奉公,不居功,不恋权,不敛财的高尚品质,以身作则,为美国政府官员树立了一个为官清廉的光辉榜样。 (1)、他临危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不畏艰险,领导大陆军和殖民地人民,坚持武装反英斗争,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2)、他坚持共和制,反对君主制,主持制定了美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巩固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3)、他坚持任期制,反对终身制,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后,拒绝第三次出任总统,开创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评价克伦威尔:(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建立资产阶级军队,领导和指挥军队打败王党军;领导人民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军事独裁者。解散长期议会,就任护国主,把护国主由终身制改为世袭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铺平了道路。 三、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的时期(19世纪中期) 1、单元特征 19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战胜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南北战争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俄日通过改革,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国通过发动战争,完成了统一,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变了欧洲格局。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遍及欧洲、美洲、亚洲,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五)·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第一次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 1、表现: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迅速。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掠夺 3、特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国 别 概况原因 英国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的重要 发明均出现在英国。1840年前后,英国的 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 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主要有: ①前提条件: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②基本条件: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圈地 运动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在工场手工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生 产技术知识 ③必要条件: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法国 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8 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纺织业已 经开始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其他工业部 门也逐渐仿效。19世纪20年代起,法国 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法国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 的工业国家。但是发展速度没有赶上英国 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会长期动荡,政局不稳;②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 量存在,高利贷资本比较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 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 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很不景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 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美国 美国与法国同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19 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到19 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美国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 ①美国发展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因素:国内资 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 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②新发明的出现,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 德意志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了工业 革命。此后,德意志的纺织、冶金、农业 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虽然有一定程度 的发展,但是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俄 国、日本19世纪中期前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 开展了工业革命,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促使俄国、日本等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完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进行 5、影响: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促进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最终于19 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壮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实力,刺激了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疯狂扩张,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③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④对阶级结构的影响: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⑤三大进步政治思潮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伴而生 第二次快速发展—19世纪晚期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 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A.价值规律理论 B.商品二因素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2、在马克思看来,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 A.金银构成的 B.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使用价值构成的 3、“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的二重性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7、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8、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商品交换的实现 C.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9、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一)19世纪6、70年达——十九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产生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列强侵略摧残)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瓦解着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主要原因)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外商企业的刺激。 2、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出现 3、途径: A、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B、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代表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5、主要行业: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业、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 (二)甲午战争后——一战之前(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渝令各省办厂。 2、代表: 南通张謇大生纱厂 无锡荣德生、荣宗敬保兴面粉厂 唐山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山西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 3、分布特点: 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行业——主要是轻工业 (三)1912——1919(一战期间或者民国初年)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1、原因:①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2、表现: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②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纺织业、面粉业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考冲刺专题复习 专题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征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发展,处于分散的手工工场阶段(简单协作)。 ②手工工场时期(16-18世纪):即集中的手工工场时期,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时期。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前):从英国开始的、以蒸气机的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蒸汽时代或自由竞争阶段)。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垄断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⑤动荡与调整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⑥当今世界和信息时代(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I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除美国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的发展。 II 20世纪50-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联邦德国和日本速度最快。 III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滞胀后,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恢复。 IV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明显地呈现出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两种趋势。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①前提:社会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②条件 科技:如三次科技革命。 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资本:如资本的原始积累;普法战争赔款对德国经济的促进。 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1.基本史实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由英国扩展至欧美各国。主要有棉纺织机器、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等重大发明。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开始):表现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出现。 2.共同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稳固 ②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③市场的扩大导致社会对技术革新的要求迫切

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复习

2011年专题复习备考资料 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一部分参考资料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发展 一、主体线索和分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资本主义的发生史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二、知识结构与精要 资本主义的发生史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 从17世纪上半期开始,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法等国通过革命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逐步确立。 1、英、法两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美国通过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一)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加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 2、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完成统一的战争。这些活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最终确立下来。 (二)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还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世界 霸权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大战进行 了四年多,给交战各国带来深重灾难。 2、一战后到20世纪2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 变化,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 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 3、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 危机并导致政治危机,德、日、意建立或强化法西斯专政, 建立轴心国集团,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二战 最终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崩溃。 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大 战进行了六年,给整个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四)二战后至今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 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世界经济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萌芽 时期:14—16世纪 推动性事件: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重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兴起 时期:17—19世纪初 推动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启蒙运 动、殖民扩张 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得到传播。 3.发展 (1)蒸汽时代 时期: 19世纪初-1870年 推动性事件: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重大影响: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 世界面貌形成;世界历史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a.资 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兴起:美国内战、日俄改革。b.社会 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c.民族解放运 动高涨:拉美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 (2)电气时代前期 时期: 1870年—1917年 推动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a.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阶段 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4.相对稳定发展──即电气时代后期 时期:1924-1929年 推动性事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暂时缓和了帝国主 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影响:“繁荣”表象刺激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孕育着严重的 经济危机。 5.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 (1)冷战时代 时期:1950—1973年 原因:各国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重视教育;制定恰当的 经济政策等。 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 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 三足鼎立。 (2)后冷战时代 时期:20世纪90年代—今 原因: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推动;欧盟的成立与发展等。 影响: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 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严重受挫 (一)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影响: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最终爆发二战。 (2)1974-1975年经济危机 原因: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影响: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在美苏争霸 中处于劣势。 (二)世界大战: (1)1914-1918年一战 (2)1939-1918年二战 原因: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和主战场,欧洲各国纷 纷参战。 影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争耗资巨大,工农业生产遭 到战火的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美国本土基本 远离战火,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 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 障碍。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18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 ②丧失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值 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 受控于美国 原因: 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 一位。 b.二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