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58
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数据库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带来了很多好处和便利。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管理,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数据库技术的定义与特点数据库技术是指用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技术。
它包括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模型、数据查询语言等。
数据库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数据的集中存储、数据的共享、数据的独立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等。
二、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1. 数据存储和管理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技术能够高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
通过数据库技术,可以建立起结构化的、有组织的数据存储空间,使得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2. 数据共享和协作数据库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作,不同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同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协作和共同维护。
3. 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库技术可以提供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保证。
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事务处理和数据约束等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避免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性。
4. 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系统中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和权限管理。
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权限机制,可以对数据进行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非授权人员对数据的访问和修改,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三、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系统管理中的挑战1. 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技术在大规模的信息系统中往往需要面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因此需要进行数据库性能的优化。
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索引优化和查询优化等手段,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查询效率。
2. 数据库容量规划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库中的数据量也会不断增大。
因此,在信息系统的管理中需要进行数据库容量规划,确保数据库的存储空间足够,并且能够满足未来的扩展需求。
3. 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任务,因此需要进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以应对不可避免的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等问题。
基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系统开发摘要:介绍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的基本原理,引入了利用基于开源的面向对象数据库db4o实现oodbs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利用db4o对“新闻信息系统中的内容管理器”进行了设计,展示了利用db4o实现oodbs具体应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内容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033-041 面向对象与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oo)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系统问题域中的实体对象,直接映射为软件的构成元素。
认为客观世界本来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的,在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才构成完整的事物。
面向对象方法学所引入的对象、方法、消息、类、实例、继承性、封装性等重要概念,为软件开发的分析和设计带来新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对于实现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奠定了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近年以来,数据库开发商们都已经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很好地支持了对象到关系表的映射,如oracle8i 、db2-5等等。
但是,利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对象模型,无法直接映射到关系结构中,需要通过某种方法,进行必不可少的转换。
但是更重要的,是概念上的混乱和额外开发负担所带来的问题。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能直接对应面向对象(oo)数据模型,支持自定义的各种数据类型和结构,并提供数据建模基础上的复杂数据操纵能力,包括:定义专用的控制运算,定义语义关系运算,以及事务管理运算,等等。
oodbs 是持久共享对象库的管理者;每个对象库对应模型所定义的对象集合。
2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特性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赋予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人员很强的面向对象能力,从而大大扩展了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应用系统的质量。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性:①具有表示和构造复杂对象的能力。
第9章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本章将介绍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步骤,然后以一个比较简单的学生管理系统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设计一个Visual FoxPro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实践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9.1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步骤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设计,即设计数据库框架和数据库结构;二是行为设计,即设计具体的应用程序。
为了完成上述的设计目标,需要规范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一般来说,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测试、应用程序发布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9.1.1需求分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始,它是整个开发过程的起点和基础。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明确用户的具体要求,包括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的要求等具体的指标,并以需求分析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
一般来说,需求分析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合适的数据模型来描述系统所要处理的各种对象,建立关于对象的概念模型,再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功能分析是指确定系统边界,了解系统功能,确定哪些功能由计算机完成,哪些活动由人工完成。
由计算机完成的功能就是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进行需求分析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需求分析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包括访问用户,了解人工系统模型,采集相关资料等。
为确保调查的客观性和正确性,系统调查工作应该严格按照自顶向下的系统化观点全面展开,逐层分析和了解。
其次,在需求分析阶段就要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观念,主动和用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接受用户的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适当的修正。
9.1.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概念结构的设计、逻辑结构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是现实世界与机器世界的中介,它一方面能够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同时又易于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
实验15 简单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实际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2)掌握ODBC数据源的建立方法;3)掌握在不同开发工具中使用ODBC或ADO等技术连接数据库的基本方法;4)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5)开发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二、背景知识用户与DBMS交互,一种方式是直接借助DBMS系统,采用SQL命令进行,另一种方式是用户通过数据库应用程序与DBMS交互,对非计算机专业用户来说,这是最简单的方式。
数据库应用程序通过一定方式与数据库建立连接,然后与DBMS建立交互。
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应用程序与DBMS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进行通信,通过API调用传递SQL语句给DBMS,并使用API调用检索结果。
常用的数据库应用编程接口有ODBC、JDBC、ADO、和OLE DB等。
目前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中通常使用两种体系结构即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C/S)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结构。
C/S结构的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执行DBMS功能,称为数据库服务器;而客户机则安装DBMS的外围应用开发工具即客户端应用程序,支持用户的应用,称为客户机。
一般系统由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多台客户机组成。
B/S结构是随着数据库应用系统规模的扩大和Internet的迅速普及而产生的体系结构,在B/S结构中,客户机上只要安装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或Netscape NavigatOR,数据库服务器上安装DBMS和数据库,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应用逻辑在Web 服务器端实现。
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不同,其开发工具也有所不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方案设计】
1. 利用Visual Basic里的VB Application Wizard按照步骤逐步创建一个窗体应用程序,并链接到上一实验创建的数据库中,同时添加各种操作按钮,如插入、删除、更改等,最后将数据库的每个表视图集合到主视图中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选择数据来源种类
2.选择数据库文件并做链接
3.选择数据视图布局,此处选择网格式布局,便于查看全部数据
4.选择一个表及要添加的字段和排列顺序
5.选择对数据可进行的操作按钮,如添加、更改、删除、更新、关闭等
6.添加完一个表后,继续添加其他表,直到整个数据库所有表已添加
7.添加完成后界面
8.通过链接到ACCESS数据库的VB数据库管理程序查看每个表数据,并进行数据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9.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对数据进行增加操作,此处增加一条订单ID为151112的记录,可以看到在ACCESS中的数据表进行了同步增加。
这样就可以达到不打开ACCESS而只通过一个单界面应用程序就实现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具有简单性、高效性的特点。
数据库开发过程范文1.需求分析:在数据库开发的第一步中,开发团队与客户一起讨论和理解需求。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定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和目的。
开发团队将与客户一起分析业务需求,了解系统的业务流程,明确数据的种类和存储要求。
2.数据建模: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库结构的图形化表示。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它使用表来表示实体和关系。
开发团队可以使用建模工具如ER 图或UML来设计数据模型。
在设计过程中,团队需要确定实体、属性和关系,并确保数据模型具有良好的规范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设计阶段,开发团队将根据数据模型来设计数据库的结构。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定义表、字段、键和关系。
开发团队将根据业务需求和性能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数据类型、约束和索引。
4. 数据库实现: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基于数据库设计创建数据库。
他们将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来创建表、字段和索引。
开发团队还将编写存储过程、触发器和视图等数据库对象。
在创建数据库的过程中,团队需要关注数据库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5.数据库测试:在数据库开发的最后一步中,开发团队将对数据库进行测试。
他们将验证数据库是否满足需求,并测试数据库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开发团队将执行各种测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性能测试。
如果测试发现了问题,开发团队将做出相应的修改。
在整个数据库开发过程中,团队需要进行沟通和协作,并按照计划执行每个步骤。
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数据库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数据质量。
总之,数据库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到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实现和测试的一系列步骤。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帮助开发团队创建高质量和高性能的数据库。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按规范设计的方法可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设计;(3)逻辑结构设计;(4)数据库物理设计;(5)数据库实施;(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
明确地把它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阶段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一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下一步设计概念结构的基础。
概念结构是整个组中所有用户关心的信息结构,对整个数据库设计具有深刻影响。
而要设计好概念结构,就必须在需求分析阶段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及其处理。
如何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呢?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系统。
(1)能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的模型,或接近真实的模型。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
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3)易于更动。
当现实世界改变时容易修改和扩充,特别是软件、硬件环境变化时更应如此。
(4)易于向关系、网状或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任意一种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
描述概念结构的有力工具是E-R模型。
P.P.S.Chen把用E-R模型定义的概念结构称为组织模式。
设计概念结构的策略有3种:(1)自顶向下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2)自底向上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3)混合策略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
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基础步骤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基础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的业务流程,确定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2.数据库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结构,确定数据字典和数据关系的建立方式。
3.编写程序:根据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包括用户界面、数据输入输出、查询统计等功能。
4.测试与调试: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以保证其运行效率、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5.上线运行:将数据库应用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进行正式运行和维护。
6.系统更新与维护: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和用户反馈意见,不断进行系统更新和维护,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功能。
数据库设计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在系统开发的这个大家庭里,数据库设计可真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像是厨房里那把万用刀,缺了它,做啥都不顺。
想想看,数据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记录,没了这些记录,生活就像无米之炊,根本无法展开。
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作,就像一辆车的发动机,发动机不给力,车再好也是空谈。
大家可能会觉得,数据库设计好像就是个技术活,其实不然,这里面的艺术可多着呢,怎么组织数据、怎么处理数据,真的是一门学问。
就拿用户体验来说吧,用户在用系统的时候,数据能不能快速被调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感受。
试想一下,你在网上购物,点了个商品,结果等了老半天才加载出来,那心情可想而知,简直是“心急如焚”。
而如果数据库设计得当,数据能迅速呈现,用户自然会觉得,哇,这系统真是又快又稳,心里那个美呀,忍不住要点赞。
好的数据库设计就像一位优秀的服务员,能在你需要的时候,迅速把你想要的东西送到眼前,真是“宾至如归”。
再说说数据的安全性,毕竟在这信息化的时代,数据就像是公司的命根子,丢了可就麻烦大了。
数据库设计得合理,能够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就像是在门口装了一个防盗门,谁也进不来。
这时候,设计者就像是那位精明的保安,随时警惕着潜在的危险。
要是设计不当,那简直就像是给了小偷开门的钥匙,任人进出,这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数据库设计还有个绝对牛的地方,那就是灵活性。
想想看,数据的更新和修改频率有多高,设计得灵活了,随时都能跟上业务的变化。
就像人要是能够适应变化,生活自然会顺风顺水。
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快速发展,数据结构一旦不灵活,想改个东西就得像搬山一样,耗时又费力。
想要把事情做得漂亮,灵活的数据库设计真是关键,能够像变魔术一样,轻松应对各种变化。
我们在说到数据库设计时,往往会忽视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沟通。
设计者、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就像是酱油和醋,缺一不可。
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才能把数据库设计得更好,避免后期反复修改,浪费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