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第二讲 文学的本质和特征(一)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30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课程编号:011501-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总学分:4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
具体包括: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主讲教师的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及电子邮箱:1、姚文放:硕士、教授、文艺学、美学,**************2、佴荣本:硕士、教授、文艺学、美学,****************3、古风:学士、教授、文艺学、美学,****************4、陈学广:博士、教授、文艺学、美学,***************************5、苏保华: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6、黄石明: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7、童伟: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8、赵彦芳: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cn9、陈军: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10、李春媚:博士、副教授、文艺学、美学,*************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归属、内容构成、理论范围。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知识点文学,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想象。
文学概论则是对文学这一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概括性阐述。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关键的文学概论知识点。
一、文学的定义与本质文学是什么?这是文学概论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简单来说,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定义,文学的本质其实更为复杂和多元。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以各种形式描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关系和历史进程。
例如,现实主义文学往往真实地展现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让我们看到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
从作者个人的角度看,文学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
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
比如,诗人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文学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获取知识和启示。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文学作品由多个要素构成,包括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等。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
一个好的主题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能够让作品充满活力。
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的发展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可以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也可以是平淡舒缓、娓娓道来的,但都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推动故事的发展。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舞台。
恰当的环境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
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够让作品更具魅力。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往往经过作者的精心雕琢,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三、文学的体裁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学习指南一、导语文学理论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文艺学学科中的重要课程。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只有学好了这门课程,才能够登堂入室,真正进入其他课程的堂奥。
一般说来,文学理论课程的内容要素是由专业术语(概念)、知识和问题构成的。
术语,是构成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元素;知识,是构成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材料。
这两者是需要准确记忆的。
至于问题,则是文学理论体系的骨架、血脉和灵魂,十分重要。
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并掌握论证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更高一点的要求则是要学会文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
教材是必读书,同学们要通过预习,在熟记术语和知识的基础上,对照思考题通读教材和听课,并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进行。
在听课中,关键是听老师是通过哪些思路、观点和材料来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
只要这样,才能学会、学好、学活,学到根本。
通过阅读参考书目要达到三种效果,一是巩固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二是培养专业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三是供考研的同学提升知识水平与拓展思维能力。
因此,在操作中,必须将阅读教材与听课结合起来,将必读书与阅读书结合起来,将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将结业考试的近期目标与丰厚知识修养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真正“掌握”这门课程。
“掌握” 是一种很高的学习境界,只有经过学会→学好→学活→学到根本,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能力,才算达到了这种境界。
显然,要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此种境界是不现实的,这需要每位同学长期艰苦的努力。
如果说,文学理论是一座美丽而神圣的殿堂,我们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想交给每位同学一把智慧的钥匙。
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打开圣殿之门,该登堂者登堂,欲入室者入室吧!二、怎样学习文学理论课程?常常听到同学们说:“文学理论难学”、“听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学”等等。
作为一位任课的老师,有必要向同学们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文学理论课程为什么难学?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看,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相当广泛(诸如文学创作问题,文学欣赏问题,文学批评问题,文学本质问题,文学发展问题等),相当微妙(诸如创作思维、文学风格、艺术价值等)和相当复杂(涉及到哲学、心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美学等)。
文学概论知识点范文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的总结和研究。
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以下是文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来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文学的特点包括:言之有物、情感质朴、艺术创造性、意义的开放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内容、体裁、创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内容可分为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按照体裁可分为史诗、小说、散文等;按照创作语言可分为汉语文学、外国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时代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四、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
五、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解读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常用的解读方法包括人文主义解读、传统批评解读、结构主义解读和心理批评解读。
六、文学名著欣赏文学名著是每个时期的文学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和欣赏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选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等。
七、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密切相关,它是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反映。
文学作品中常包含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八、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文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有助于提高个人情商和审美能力,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的总结和研究。
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了解到文学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分类以及与社会、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拓展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是一门广泛涉及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学科,旨在系统地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在学习文学概论过程中,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逐渐深化,理解文学与人类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文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内在的审美价值。
在学习文学概论时,我们首先要理解文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文学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思考和表达,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展示人类生活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包括情感表达、形象刻画和语言艺术。
文学作品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和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社会背景等;同时,文学作品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节奏感和韵律感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文学的流派和体裁文学的流派和体裁是文学概论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不同文学形式的分类和特点。
流派是指文学作品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流派类型,如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体裁则是指文学作品按照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的不同类型,如抒情诗、叙事诗、散文随笔和长篇小说等。
不同的流派和体裁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
诗歌以简练、凝练和抒情为主要特征,通过形式上的节奏和韵律来传达情感;散文则更加注重于对现实生活、社会问题和个人思想的表达,具有较大的表现自由度;小说作为一种叙事形式,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多样性;戏剧则以舞台表演和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戏剧性冲突和舞台效果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是文学概论中的必备内容,了解文学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当代文学等不同的时期。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赵慧平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借助艺术手法,表现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美的追求和表现。
2.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虚构性、表现性、思想性和感染力等特点。
3. 文学与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文学创作的题材和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但又在艺术加工和表现中反映出超越生活的思想和情感。
二、文学体裁1. 散文散文是以平实的语言,对生活、人生、社会等各种感情和思想进行抒发和思考的文学体裁。
2. 诗歌诗歌是通过节奏韵律、艺术修辞等手法,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现作者对世界、生命等深层次感悟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3. 小说小说是以对生活和人性深刻的洞察与反映,通过虚构的手法塑造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来展现作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三、文学流派1. 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是指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阶段,以古文、诗词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论语》、《楚辞》等。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阶段,以小说、散文、诗歌等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鲁迅的《呐喊》、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 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阶段,以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和题材,代表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
四、文学理论1. 文艺学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规律、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理论体系的学科,包括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
2. 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分析和评价,包括文学评论体裁和文学评论方法。
3. 文学研究文学研究是指对文学作品的历史、风格、风貌、主题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的学科。
五、文学批评1. 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主张突出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注重文学作品独立的语言结构和艺术手法。
2. 内容主义批评内容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注重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联系。
3. 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符号意义,关注作品的符号象征体系和文本间的联系。
文学概论读书笔记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文学概论》学习笔记第一章文学的本质特征王桃令1、生活真实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
2、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分析、比较、选择、缀合、创造性的加工、提炼概括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缀合、加工、概括、提炼、预言,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3、艺术虚构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通过缀合、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生发构想出来。
4、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概况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
5、文学的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形象的具体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性。
文学形象性的基本特点是:描绘的具体生动性;艺术的概括性;审美的感染性。
描绘的具体生动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一个特点。
即所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
艺术的概括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二个特点。
文学的本质
了解一个事物首先你得知道它是什么,认识事物的首要标准在于了解其本质。
本质是什么?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
摹仿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表现说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文学是一种用语言符号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摹仿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摹仿,当然也是文学审美活动的主体。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作品在某个时代不受欢迎在另外一个时代备受追捧,以及我们生活中有些电影墙外香似强内,价值决定文学供求。
表现说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
读者说
读者说,也就体验说,强调读者的再创作。
文作为思想载体,将作者与读者联系了起来。
这种中介者的身份决定了文的作用不止限于作者单方面思想的表达,还有极为重要的一面是通过读者的参与,形成作者与读者间的思想互动是当前中国研究张爱玲的权威学者某种程度上,不希望她的作品再度流行,因为那是贬低她了。
,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精神现象。
社会的经济形态、阶级关系、政治斗争、道德观念等,都必然会给文学打上自己的烙印,从而是文学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成为某一社会形态的标志。
文学的本质一、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和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积经济基础。
因此文学的本质首先是反映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
这里的生活主要分为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
自然景物作为写作客体,有两种情形,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而言,自然景观有自然美,作者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
散文中的自然景观,把自然景观作为写作对象,是作品的主人公;在小说中,自然景观是小说三大要素之一——环境,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就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其目的主要是烘托小说公形象。
从实用角度讲,自然环境是科学家的研究对象,也是科学家的写作对象,其目的是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的内在规律,为自然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自然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一般通过纪实或者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自然景观,从而反映出客观的自然现实。
而在人类摆脱了自然界的约束后,由于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群体,就构成了人类社会。
这个社会由于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环境、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由于人的社会事件带来的改变社会、改变自然、改变自身的活动结果,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以社会生活为写作客体的文学作品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应用文的内容,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务;议论文中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现实,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新闻报道,是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事件,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新的事实和情况;文学作品则是以审美为价值本位,“典型化”是作品创作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艺术典型都不是只有单一的人物个性便可以塑造的,他必须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具有时代性。
在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形态也相应的作出了适当改变,在此影响下,文学也随之进行了整改。
专升本文学概论知识点归纳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以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一门学科。
对于专升本的学生来说,掌握文学概论的基本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文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文学的定义与本质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审美价值。
文学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想象和情感的表达。
文学的功能文学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它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同时对个人和社会进行教育和熏陶。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不同的体裁。
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从古代的口头文学到现代的多媒体文学,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灵感的触发、素材的收集、构思的深化、语言的组织和作品的修改等阶段。
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它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文本分析、历史批评、心理分析和社会批评等,以揭示作品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的。
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背景,而文学作品又能够反映和影响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文学的流派与思潮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思潮,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学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相互借鉴和融合,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学的传播方式和创作手段也在不断变化。
数字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文学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结束语:专升本的学生们在学习文学概论时,不仅要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评价具体的文学作品。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更好地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
作者: 童庆炳;刘谦
出版物刊名: 前线
页码: 59-64页
主题词: 艺术形象;审美特质;真实性问题;文艺作品;艺术真实;毛泽东论文艺;审美意义;语言艺术;思想倾向;艺术虚构
摘要:本章讲述了“什么是文学”这个文学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从三个层次来探讨;第一个层次,论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着重弄清文学和其它意识形态的共同本质;第二个层次,论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着重探讨文学区别于科学和其它意识形态的特征;第三个层次,论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着重探讨作为一种艺术的文学与其它艺术的区别。
在讲述上述三个层次的问题时,突出地讲到了文学的源泉问题、文学的审美特质问题,形象性问题、真实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