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各自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
- 格式:pptx
- 大小:7.71 MB
- 文档页数:18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作业学院(系):土木工程学院班级: 12土木(2)班*名:***学号: ********** 指导教师:***试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摘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1]关键词国共两党、全民抗战、各自作用1 引言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
抗战期间,举国上下社会各阶级、阶层、各界各族同胞、各党派团体、爱国人士、海外华桥,同仇敌汽,共赴国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日军的失败问题,真是众说纷纭,苏联认为日军之所以投降是因为他们出兵东北,美国人认为是因为他们扔了原子弹,我承认,在击败日本的道路上,美国苏联都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饱受战争之苦的亚洲人民永远会记得,但是,我认为无论是苏联的进军东北还是美国的原子弹,都只是一个加速日军失败的因素,而不是主要原因,在这次浩劫中,唱主角的最后还是要归到国民党和共产党这对“冤家”上来。
[2]2 抗战初期形势“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和发动全面战争的准备。
1937年7月7日,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正式爆发。
从“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攘内必先安内”的方针指导下,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
[3]直到1935年,才开始着手进行抗战的准备,修筑了一批战备公路、铁路和国防工事。
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十年国内革命战争,经济萧条,工业落后,坦克,汽车,甚至连大口径火炮都不能生产,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差距较大。
虽然在军队人数上占优势,但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差别很大。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所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而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合作模式以及合作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日本侵略的严峻形势。
而国共两党在抗击民族危机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这也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前提。
二、合作模式1. 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了各方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这包括与旧民主主义力量、各地方政权以及其他抗日团体的合作。
通过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效地凝聚了抗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合力。
2. 提供军事支援国共两党通过派出人员参加军事行动、组建军队以及提供物资等方式,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援。
例如,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共同组成了中国军队的主力。
双方合作配合,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3. 政治协商国共两党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就国家前途、抗战方针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统一。
例如,召开了重要的南京政治协商会议,就国共合作和共同抗战达成了重要共识。
这种政治协商为国共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三、合作的影响1. 构建了强大的抗战力量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抗日战争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指挥体系,形成了庞大的民族统一战线,有效地凝聚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促进了国共关系的改善国共合作使得两党之间的互信逐渐增强,通过共同的斗争,国共两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成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中国人民以及各界人士共同抗击侵略者,形成了众志成城、团结抗战的强大力量,培育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关键词:国共两党抗日战争积极作用主导作用摘要: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争取取得的,国民党政府始终未曾投降过日本,在正面战场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可以说没有两个党在抗日中的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文: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虽然在抗战后期两党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没有了以往的坚决,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基础。
在学习了老师您讲的近代史刚要之后,我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将以课堂学习内容为基础,课外学习内容辅助,浅谈一下我对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些看法。
一、从“"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的开始”谈两党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
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首先,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与分歧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国内政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共两党在战争期间进行了长时间的合作,但也存在一些分歧。
本文将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剖析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分歧。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共合作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残酷的侵略和统治,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独立和民族尊严。
面对外敌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因此,国共两党在国内政治上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二、合作中的分工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抵抗日本侵略。
国民党倡导团结抗战,发动全国人民参与战争,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军队和政权。
中国共产党则在农村地区发起游击战争,动员民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分歧与矛盾的产生尽管国共两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重大的分歧和矛盾。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政治权力竞争。
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掌握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这就导致了国共两党在战争结束后的政治斗争,最终走向了内战。
四、国共合作的局限性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矛盾逐渐累积,最终导致冲突和分裂。
这使得国共两党在战后无法继续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是走向了敌对对立的阶段。
五、对合作的评估与反思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内政治,国共合作是中国战胜侵略者的重要因素,但也是导致国共分裂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对国共合作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合作与团结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内部矛盾和分歧则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利益点,并通过对话和妥协解决矛盾,才能使国内政治保持稳定和谐的状态。
结语: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内政治在国共合作与分歧中经历了许多曲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一、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与日本共产党联合发表声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33年,又发表了在停止进攻红军、给予人民以自由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之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1935年华北事变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提出了停止内战,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并且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抗日主张,与国民党对日不抵抗并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将全国各党各界各派各军,以及广大民众紧紧地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发挥了执政的国民党应该发挥而没有能够发挥的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者。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同国民党的关系。
而这时的国共关系在经历十年内战后,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国民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和军队;共产党没有合法地位,力量要弱小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并非易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反蒋抗战、逼蒋抗战到联蒋抗战的艰难过程,其间,适时采取的两个重要政治步骤,对两党重新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姓名成绩学号评卷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课程名称完成时间专业年级浅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国共两党为这场八年的艰苦战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可以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党都不能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以下从两方面来阐述我对国共两大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的个人认识。
首先,不可置否的是国民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
首先,政府的抗战有着政权的标志性意义,标志着此政党、乃至国家至少没有沦为傀儡政权。
第二,就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号召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他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物质力量进行抗战,能够以较高效率组织起全国的力量进行有效的抗战、对敌打击。
第三,国民党控制着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
军事设备、军事武器及对军事人员的训练在当时都是国内最先进与科学的。
特别是在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采取小米加步枪的战略起到的作用毕竟有限。
所以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敌军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敌军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四,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表,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外交,在不同的阶段,国民党根据战争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制订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确定了战略重点。
这些政策和策略的具体运作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
然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统治了绝大多数的国土,国共力量悬殊。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民党并没有尽到责任,他们虽然也在抗击日军,但与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相比,是很不成比例的。
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与作用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战争中中共起到了领导和作用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并分析其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一、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1. 建立民主统一战线中共在抗日战争初期,通过与国共两党举行重要谈判,成功建立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中共积极参与国共合作政权,推动形成了抗日战争的统一指挥体系,有效地协调了各方面的力量,提高了抗日战争的整体效能。
2. 组织抗日游击战争中共在抗日战争期间发动和组织了一系列抗日游击战争。
通过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在敌后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有效地维护了抗日正面战场的后方稳定,削弱了日军的实力,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的进展。
3. 应对敌军“三光”政策日军在抗日战争中实行了“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
中共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通过有力的组织和指导,有效地避免了“三光”政策的严重影响,减轻了人民的痛苦,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4. 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战中。
通过宣传动员,中共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意识,广泛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各类抗战活动,为抗日战争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 组织游击战争对日军发起有效的袭击和打击中共组织的抗日游击战争精准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要害,削弱了其实力,有效地牵制了敌军的行动,给了抗日正面战场以很大的支持,起到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2. 扩大了有利于抗日战争的根据地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大力发展农村根据地,通过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主力红军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后方,使得主力红军能够有效地与敌军作战,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连续性和顺利进行。
3. 推动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在抗日战争中不断改造和提升革命军队,通过军事政治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军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了革命军队的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对比文章结构一、概述二、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对比(一)政治政策对比1、概述2、政策变化(1)、1931-1937(2)、1938-1943(3)、1944-49453、总结(二)军事斗争对比1、概述2、正面战场重大战役战报表3、总结(三)外交策略对比1、概述2、国民党外交政策3、共产党外事政策4、总结(四)经济建设对比1、国民党经济政策及作用2、共产党经济政策三、总结四、参考文献正文一、概述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使中国人民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英勇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在14年抗日战争里,我国军民总共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5600万美元,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面对强敌侵略,积贫积弱的中国能够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其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国民政府及其下辖武装力量,为抗击外敌侵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使其不能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领导全国抗战,并犯下一系列不利于团结抗战的错误。
二、国共两党在抗战过程中的对比(一)政治政策1、概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侵占东三省,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呼声,中国政治的主题转向抗日救亡。
从1931年开始,随着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从对峙到合作,团结抗日,一致对外。
然而由于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国民党的政策发生转变,妥协投降倾向显露,采取了一系列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利于抗战的行动。
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军人和民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统一战线。
本文将分析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抗日战争中的民族统一战线,并探讨其对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
一、国共合作实现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开始合作,共同组建国共合作军,实现了国共合作的民族统一战线。
两党在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展开积极合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基础。
二、军民团结建立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军人和民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参与抗战。
军队与民众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共同为抵抗日本侵略展开斗争。
军队通过开展抗日游击战、民兵队伍建设等方式,和民众一起抵御敌人的进攻,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统一战线。
三、军民携手共同抵抗敌人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投身于战斗中。
军队保卫着家园,民众为军队提供后方支持,大家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中国的抵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抗日战争能够持续进行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四、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形成的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增强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还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成为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通过统一战线,中国能够调动全国人民的力量参与到抗日斗争中,形成了强大的全民抗战局面。
不论是军队还是民众,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共同为抵御敌人的进攻而奋斗。
此外,统一战线的形成也为国内政治稳定提供了保障。
统一战线凝聚了各个政治组织的力量,让中国能够以更加统一的姿态面对敌人,提高了作战效果。
在国际舞台上,统一战线的形成也增强了中国的声望和地位。
中国众志成城的抗战姿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使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这种国际支持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外部环境保障。
总之,中国军民团结一心的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