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德行福最大(深度好文)
- 格式:docx
- 大小:13.39 KB
- 文档页数:2
人有多大德,必有多大福(深度好文)宜早读前天古人说,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气,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一帆风顺。
但人的福气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求来的,或者说,是自己修来的。
- 1 -福自己修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天道本身并没有偏向谁,但是经常偏爱善良的人。
春秋时期,秦穆公走丢了一匹马,被岐山的老百姓抓到,杀了吃掉了。
当地的官吏很快抓到了这些人,但是秦穆公却没有惩罚他们,反而请他们喝酒。
他说吃了马肉如果不喝酒,就会伤害身体。
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的时候,被敌人包围,百姓听说起秦穆公被包围,纷纷拿起武器,为秦穆公拼死作战,来报答食马饮酒的恩德。
秦穆公的一念之仁,救了百姓,也救了自己。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对你好。
《诗经》写道,“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常做好事,不为恶行,这样才能为自己求得福祉。
02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宋朝范仲淹,曾经在苏州买过一座宅院,风水先生说这个宅院风水很好,以后一定出大官。
范仲淹听到之后,马上把房子捐出来做了苏州的学堂。
他觉得自己不能独占这么好的风水,应该把这份好福气分享给苏州的百姓,让苏州的更多读书人高中,以此来改变大家的境遇。
范仲淹有句名言流传至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是这样的品质和精神,让范仲淹家族得以长盛不衰。
在众多家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时候,范氏家族整整延续了八百年。
善良的人做事惠及万物,而不和人们争抢。
- 3 -不刻意为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道德经》“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
《聊斋志异》里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孟子也讲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是说人的善良就像水自然地往下流淌一样。
第一福相:端庄厚重。
端庄厚重的人,懂得敬畏。
一个有敬畏感的人思虑深远,
处事不至于鲁莽。
自己有敬畏感的人,
往往别人也会敬畏他,
得罪的人越少,
自然也就远离祸端。
第二福相:谦卑含容。
从做事的角度讲,
这样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万事退一步就叫谦,
不傲慢就叫谦。
你到了最高处,就要平实。
含容就是能容人、容事、容言。
在人际交往中,
这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第三福相:事有归着。
就是办事沉稳有着落,
件件事都做得有头有尾,
有始有终。
既是克勤小物,
又是持之以恒。
第四福相:心存济物。
心存济物就是要懂得关心外物。
有一颗慈善之心,
懂得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一个人心存济物,格局就大了。
格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民间有句俗语:“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
很多时候,命运不好,往往是因为德行不够。
正所谓人有德行,必有福气。
厚德之人,心存正念,自然受人欢迎;而无德之人,走哪都会受到别人的厌恶。
曾国藩就常常写信告诫家中弟妹:“德不配位,是最危险的!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
平日里,他自己也很重视自己的德行。
作为一家之长,他以身作则,日常饮食力求节约,非客到,不增一荤;
作为一官之长,他奉公清廉,从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私利、行私事;
作为一军之首,他爱兵如命,不把士兵看成建功立业的工具,保之护之。
久而久之,文武百官越来越尊重曾国藩,下属也心甘情愿听从曾国藩的指挥。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福气不是天定的,而是要靠自己去积累德行、努力修来的。
“德不孤,必有邻”,有品德才会有人缘、聚人气;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有品德才会受人尊重,办事也会顺畅;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有品德才会返福于人,皆大欢喜。
人生浮沉,起落无常,我们每个人都盼望自己能够顺风顺水,喜乐安康。
然而,自己的家运和福报,都在于自己平日里的修行,
正如《易经》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只有那些乐善好施、尊亲尽孝、品德高尚之人,才是上天选中的厚福之人。
人生三德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好人,他们为人处事,言行举止,都会流露出淳朴、友善、热忱的品性,往往给周围的人留下难忘的、美好的回忆,同时也给社会添加着和谐与温馨。
好人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存在。
概括好人之品德,我以为,他们是知恩图报的人,是助人为乐的人,是与人为善的人。
由此引发些感触,题目姑且称之为“人生三德”。
知恩图报之德。
知恩图报,是一种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也是一个好人应具备的基本品德。
对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念念不忘,并施以回报的实际行动,这是良心的驱使,也是富有责任感的表现。
人们应该确信,知恩图报,给帮助过自己的人带来的是一种安慰或欣慰,留给自己的则是内心的无愧和安详。
有人说,懂得感恩,会产生一种良好的人生感觉,会拥有阳光和笑脸,会获得宁静和快乐。
还有人说,懂得感恩,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的积怨,可以涤荡世间的一切尘埃,可以享受人际交往中的愉快和温暖。
这些见解都是很有道理哦。
西方有个“感恩节”,在感恩节那天,人们要进行各种欢庆活动,以感谢上帝赐予丰收之恩。
这种感恩,是对上苍、对大自然的感激和敬畏。
对上苍、对大自然的赐予知道感恩,对现实生活中给予过自己恩惠的人,就更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当然,仅仅懂得感恩还不够,重要的是应在行动上力求更好地报答。
中国有句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涌泉之恩,当生死相报;生死之恩,当一生相报”。
应该说,知恩图报并能尽快加倍偿还恩人的给予,既是一种值得赞美的人生姿态和做人的准则,又是一种应该大力推崇的处事哲学和处事智慧。
崇德重礼的孔子曾对知恩图报品行大加赞扬,却将忘恩负义的人斥之为“小人”,而他所不能容忍的行为就是“以怨报德”。
可以说,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国人做人的基本准则。
人之一生,会遇到许多帮助过自己的人,对这些人都应将其视为恩人,或者说是生命中的“贵人”,对恩人和生命中的“贵人”,都应感恩在心并力图回报。
其中,每个人最大的恩人,是自己的生身父母。
古语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说的是,别人对你的帮助你要学会感恩,要懂得知恩图报。
其实也是在警醒你要善待他人,你对别人的恩,定会得到别人承你的情。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00年前的某一天。
在英国的一个乡村里,一个贫苦的农夫正在劳作,忽然,听到了一阵呼救声,农夫放下工具,跑到河边一看,原来是一个孩子落水了。
于是农夫二话不说,把孩子从水中救了出来。
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是个贵族公子,为了报答农夫的救命之人,老贵族拿着厚重的礼物登门拜访。
没想到被农夫一一拒绝,农夫说:“孩子落水,我救他是理所应当,不求回报,您还是请回吧!”老贵族被农夫的善良和高尚感动到,于是决定资助农夫的儿子去上学,接受高等教育。
多年以后,农夫的儿子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发明了青霉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时光兜兜转转,曾经被农夫救下来孩子也长大了,但没想到,这孩子患了严重的病,生命垂危。
而恰巧农夫的儿子发明的青霉素对这个病非常有效,没多久,贵族孩子就痊愈了。
这个孩子就是丘吉尔。
而农夫的儿子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人生很奇妙,仿佛冥冥之中就有轮回,你的善意,传递给别人,又在冥冥之中传递给了你。
莎士比亚曾说过:“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你种下善因,就会收获善果。
上天会眷顾你,美好和幸福也会降临在你身上。
当我们年迈已近,回首过往,曾经的点滴,都是你这一生的放映机,每一个片段,都在诉说着你的结局。
所以,别再说,善良的人没有好报,因为善良的人,终会好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善待别人即是善待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你的人品,是你一辈子的福报。
[人生感悟]人生最该拥有的三样品质人生最该拥有的三样品质也许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比如你遇到的力量和机会,是你想要过上更好生活的人。
一个拥有良好德行的人,往往要做到这样三点。
一首先,是要孝顺。
我读过这样的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叫韩伯瑜。
他犯错误时,母亲总是严厉地教训他,有时还打他。
当他长大了,当他犯了错误,他母亲的教训仍然是一样的。
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博瑜回答说:“当我的母亲从小打我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痛苦。
我能感觉到母亲这样做是为了教育我。
但是今天,当我的母亲打我的时候,我感觉不到痛苦,这表明我母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我支持母亲的时间越来越短。
我忍不住感到悲伤。
”看了这个故事,你是否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小时候,他们牵着我们蹒跚学步,对我们细心呵护、精心栽培,一辈子牵肠挂肚。
等我们长大了,更有义务和责任与他们相偎而行,成为他们老来时的拐杖和依靠。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孩子们想抚养孩子却不等待亲人。
当父母在世时,对他们要善良、孝顺、顺从。
因为父母在这里,生活还有一段路要走;父母走了,人生只有回家的路。
2第二,善待他人。
一个人活着,除了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身边人,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应当不吝啬一份关爱。
俗话说:“爱的人回来,蒙福的人来。
”。
你种下的善意最终会回报给你自己。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发生了一场战争,一支部队奉命去攻夺敌人的高地。
枪林弹雨中,一位连长无意间瞥见一枚手榴弹落在一名小战士身边。
他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把小战士压在身下。
轰隆一声巨响,连长抬头再看时,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就在他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枚炮弹落在他刚刚爬行的地方,在那里炸出了一个大洞。
不知什么原因,手榴弹没有爆炸。
连长在救小兵的同时,也救了自己的命。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个善良的人。
能出手相救时,请别袖手旁观,因为你帮的不仅仅是别人,也是自己;能不去计较时,请别纠缠不放,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能给别人留余地时,请别将他们逼入绝境,因为心宽,路才宽,你才走得远。
人有德,必有福(精辟)德行:有德自然香有人说:“人之靓丽,并非容颜,而是内心。
心存善念,非靓也美,非富也贵”。
有德自然香,这句话道出了许多的人生哲理,也关乎你的道德水准和做人的品质。
有德行的人,讲究道德修为,自然是德高望重,会赢得人们的敬佩;不讲德行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为人:以德服人诚恳为贵人生在世,幸福与否不在于你的金钱、地位、而在于你做人的德行。
生而为人,我们的一生跌宕起伏,喜忧参半,通达为怀,善良为本;不管处于哪种境地,都要保持做事先做人的情怀,自信、豁达,问心无愧,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做人:厚德才能承载万物做人德为贵,说出了做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为我们的道德修为提供了座右铭。
正所谓:“厚德才能承载万物”,这来自于古今贤者多年来积德行善之人修身养性的标准。
德,它是做人的根本。
活着:谦卑姿态和善胸怀一个人的德行来自一颗善良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仁德的修为;只有德行好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做人,就要“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
”不求问心无愧,只求无愧于心就好。
修行:诚恳为贵通达为怀因为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处世淡然有德品,修的就是一颗心。
只要诚恳为贵,通达为怀,谦逊待人,以德为重,那么你的人生,定能站得高,望的远,行的稳。
人活一生,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德行,因为德行,代表了你的人品。
德行:有德之人必受人敬人活着,不管你多聪明,多能干,如果无德,那么你的人品就会遭人唾弃。
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
若平时不注重修身养德,那么你到哪里都不受人欢迎。
只要做人德为先,事事与人为善,无论你走到哪儿,你都能赢得别人的好评,你的人格都会熠熠生辉。
所以说:“有德之人,必受人尊敬。
人有6种德行,就有6种福报作者:儒风君·青蝶《国语》有言:“唯厚德者,能受多福。
”正所谓,德行配位,福报自来。
人有多少德行,就有多少福报。
1存孝心,得天佑《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又言“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德行。
孝敬父母的人,必然也是兄友弟恭、夫妻和睦之人,自然可得家庭幸福美满;孝敬父母的人,其态度与行为,已是儿女最好的标杆与榜样,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定会培养出同样有孝心的好孩子;孝敬父母的人,其行事、待人,自有笃实诚敬之心,无论工作,还是交友,往往容易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老话说的好:“不孝父母,拜佛无益”,因为父母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孝敬父母,自有天佑。
2积善行,有善报《道德经》中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上天对于众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但却会眷顾与帮助有德行善之人。
正所谓:人厚道,天不欺。
人之一生,会遭遇很多事情,但无论如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因为凡事皆有因果,善恶到头终有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恰如《了凡四训》中所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克勤俭,足衣食“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是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家训。
曾国藩认为“欲为后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此话足以可见他极其重视勤俭。
为了让子弟们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曾国藩为家人制定了一套尚俭课目,详细地规定了家中男女需要遵守与执行的规定。
此外,无论穿衣吃食,曾国藩更是以身作则。
相传,作为身居高位之臣,他每天吃饭只以一荤为主,有客来才稍增加些菜,故被人戏称为“一品宰相”。
曾国藩认为,“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
勤能开源、俭可节流,一个家庭能够长久的福气,便是从勤俭之处积累而来的。
4行正直,心安稳孔子曾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一个正直的人,能够在世上生存,而不正直的人生存在世上,只是因为侥幸躲避了灾祸。
什么是善良?善良是一种慈爱,善良是一份品行,善良是做人的根本,善良是天生的品德。
善良,虽然不值钱,但是用钱买不来,善良,虽然不是宝,但是比宝更重要。
拥有了善良,就等于拥有了好运,别人会帮你解难,众人会对你喜爱。
做一个善良的人,没有恶意,为人诚恳,能积累良好的人缘,能获取他人的信任。
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做任何事情有人支持。
做一个善良的人,心怀善念,必然不会昧良心,宽容待人,永远不会抱怨谁。
因为善良真诚无恶意,总会遇贵人,结知己,事业上容易成功,生活上有人帮助。
做一个善良的人,睡得安稳,心无愧,过得安心,无畏惧。
会被感恩的人回报,会被真心的人善待,拥有享不尽的福气,会有数不清的好运。
做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善良。
有了善良,怀着善心,就不会为钱财伤害他人,也不会因利益出卖良心。
平日里多做善事,一辈子坚持行善,必得神明眷顾,上天庇佑。
做人,无论什么年龄,请务必坚持善良。
真诚待人,经常助人,懂得感恩,不求回馈。
总有一天,你的真诚会换来感恩,你的品正会赢得尊重,你的善良会变成福报,让你逢凶化吉,为你消灾挡祸。
人在做,天在看,善良之人,必有善福,善良做人,必有好报。
善良是人世间最纯净的爱,会随着时间延续下去,世代相传,永不衰败。
愿你我在有生之年,都能行善事,做善人,不求众人称赞,只求无愧心安!。
积德修善,必有福报
《了凡四训》里讲: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
人的福气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靠自己不断积累德行,努力修出来的。
德行越高的人,越是有福。
在明代时期,有位叫张畏岩的读书人,此人学识渊博,在读书人中颇具声望。
一次,他前去参加乡试,放榜时发现自己榜上无名,便破口大骂试官不长眼睛,不懂得分辨人才。
此时,一位过往的路人正微笑着看他,张畏岩看见后大恼,随即将怒火发泄在此人身上。
谁知,这人不火也不恼,并说:“好的文章贵在心平气和,公子怒火如此重,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此外,考取功名全在命,命中无福,文章再好又有何用?”
张畏岩急忙问道:“我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人说道: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张畏岩听罢,立刻醒悟,从此心存善心,谦虚自持,为自己修善积德,历经三年后,终于成功考取功名。
《菜根谭》有云: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
上天若是给福气很浅薄,那就努力改变它,耐心修养品德,主动迎接福气的到来。
不断积善行德,就是在为自己培养福报,因为德行厚重之人,心存善念,与人为善,福气自然会不请自来。
古人曾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有德之人,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可以造福子孙后代。
德行关乎人品。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丢,但人品不能丢。
德行是一个人的风水宝地,德行好,福气自然好。
1、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不是愚笨,而是踏实。
这种人从不投机取巧,他们遇事会下“笨功夫”。
但就是这种笨功夫,给他们带来了福气。
现代社会讲求“快”,在快节奏下人也变得浮躁。
当所有人都只重结果不看过程时,那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过程做好的人反而能够脱颖而出。
《道德经》中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
大智若愚的人从不在乎苦与累,也不计较得与失。
你默默开放,自然能有清风为你而来。
2、沉得住气
有时候成功与失败往往在一线之间。
做人要沉得住气,不要意气用事,争一时小利。
《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做人做事沉得住气,别害怕寂寞,别害怕失败,有时候你离成功只差一点点。
遇事不慌张,人一慌张,就容易心浮气躁容易错误选择。
情况越紧急越不能浮躁,要稳住慢慢来。
遇到烦躁或不顺心的事,不要发脾气,沉下心,让事在脑子里过三圈,冲动之下容易酿成大祸。
3、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
倘若一个人连尊老爱幼都做不到,人品自然也值得怀疑。
《道德经》中说:“六亲不和,有孝慈。
”
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起来的,每个人也都会有老的一天。
你尊老爱幼,当你老时才能得到别人同等的对待。
孝是最好的风水,一个人连孝心都没有,对父母孩子都不能付出真心,你又怎么能指望他对别人付出真心呢。
没有了尊老爱幼之心,丢失了人最起码的品德与良知,又怎么能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