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文成公主的故事简介
文成公主是唐朝时期藏族领袖松赞干布的妻子,她出生于唐朝宗室家庭,是一位聪明睿智、富有远见的女性。
634 年,松赞干布开始向唐朝求婚,经过多次外交往来和双方使者的往返,最终唐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并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据传说,文成公主在嫁往藏族地区时,带着大量的珍宝、文物和佛教经典,同时也带去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她在藏族地区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和尊敬,被誉为“松赞干布明妃”。
在文成公主的帮助下,松赞干布在藏族地区推行了佛教,建立了许多佛教寺庙,并亲自出家剃度,成为了佛教僧侣。
文成公主也信仰佛教,并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如在修建佛教寺庙、传授佛教教义、推广佛教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成公主在藏族地区的生活和贡献,成为了汉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为藏族人民所尊敬和崇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和纪念。
文成公主简介文成公主,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史书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
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道圣旨,将她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
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在吐蕃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及纺织技术。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1]史书记载折叠地位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
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
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文成公主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文成公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她以其智慧、胆识和贡献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本文将全面介绍文成公主的生平事迹以及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文成公主,原名李秀,是唐玄宗与武则天所生的女儿。
她出生在一个统治者的家庭,因此从小就接受着高贵的教育。
与其他女性一样,她也学习了诗词、书法和音乐等艺术。
但与此同时,她也接受了严格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训练。
这些丰富的教育经历为她成为一位杰出的女性领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成公主的第一次历史登场是在她16岁时,当时她应成为文献皇后的继后之位。
然而,她的父母在她出生之前便将她立为国丧皇后,以祈求天下太平。
文成公主对于这样的安排并不满意,因为她知道这意味着她将不能继承皇位,也不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
因此,在她的祈祷和请求中,她的父母同意了她的愿望,她成为了文成公主,而不是皇后。
作为文成公主,她被选中嫁给了吐蕃部落的统治者,以增进两国的友好关系。
她的婚姻并没有束缚住她的能力和志向,反而是她展示才华的平台。
她利用她在吐蕃的地位,大力促进了汉吐两族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她将汉族的文化带到吐蕃,并致力于推动吐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文成公主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使者。
她多次前往吐蕃和其他周边国家,传递了来自中国皇帝的礼物和信息。
她的外交使命不仅为两国关系提供了稳定,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她的智慧和机智使她赢得了吐蕃人的尊重和崇敬。
除了外交领域,文成公主还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将佛教带到了吐蕃,并修建了著名的释迦寺。
这对于推动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以及加强吐蕃和中国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成公主本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并在佛教事务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文成公主的贡献不仅限于外交和宗教领域,她还致力于改善吐蕃人民的生活条件。
她带去了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医学知识,并努力改善当地的洪涝治理和医疗设施。
她的努力改进生活条件帮助吐蕃人民摆脱了贫困和瘟疫的困扰,为吐蕃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西藏》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西藏》知识点
1、相关背景
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
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
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
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宁。
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
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2、主要内容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3、分段及段意
第一部分(1段):写松赞干布派大臣到唐朝国度去求婚。
第二部分(2~4段):写吐蕃时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唐朝皇帝的考验,完成使命。
第三部分(5~13段):写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途中用她的智慧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
第四部分(14段):总结了文成公主进西藏的意义。
文成公主简介
文成公主,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史书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
贞观14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道圣旨,将她封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
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在吐蕃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及纺织技术。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
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1]
史书记载折叠
地位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
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
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
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
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扩张,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松赞干布。
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时,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松赞干布,使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时,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使金城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根据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公元638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松赞干布遣使谢罪,请婚,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公元641年,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
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
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
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
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
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
又请儒者典书疏。
松赞干布使禄东赞上书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
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
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高宗即位,擢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松赞干布以书诒长孙无忌曰:“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
”并献金琲十五种以荐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