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方法结晶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19
结晶过程观察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了解结晶过程,通过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了解结晶的原理和性质。
2. 实验原理结晶是一种物质由溶液中过饱和度升高而逐渐沉淀下来的过程。
在结晶过程中,溶质的分子逐渐凝聚成晶体,晶体的形态和晶体的性质与溶剂的性质、温度、溶解度等因素有关。
3. 实验步骤3.1 实验器材准备- 烧杯- 镊子- 玻璃杯- 纱布- 热水槽- 活性炭3.2 实验操作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质,如硫酸铜。
2. 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搅拌均匀。
3. 将溶液过滤得到纯净的溶液。
4. 将溶液倒入玻璃杯中,放入热水槽中升温。
5. 观察溶液在升温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晶体的形成情况。
6. 在晶体形成后,用镊子取出晶体,放在纱布上晾干。
7. 将晶体放在活性炭上加热燃烧,观察燃烧过程。
8. 记录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溶液在热水槽中升温过程中逐渐出现颗粒状物质悬浮在溶液中,并逐渐沉淀到底部,形成晶体。
晶体的形态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形状,具有固定的结构。
我们还观察到晶体具有一定的颜色,这是由于晶体中的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与晶体的化学成分相关。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因此它们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采用活性炭加热燃烧晶体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晶体在高温下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且火焰颜色也与晶体的化学成分相关。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晶体中的化学键断裂,发生燃烧反应而释放能量,形成明亮的火焰。
5.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结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结晶是一种物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形成晶体的过程,它与溶剂的性质、温度、溶解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观察晶体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发现晶体具有固定的结构和规律的几何形状,这是由于晶体中的物质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的。
此外,晶体的颜色也与其化学成分相关。
在实验中用活性炭加热燃烧晶体,我们观察到晶体燃烧释放能量,并形成明亮的火焰,火焰的颜色也与晶体的化学成分有关。
得到晶体的方法和晶体的类型晶体是一种具有规则排列的分子结构的固体物质,具有高度有序性和周期性。
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中,晶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得到晶体的方法和晶体的类型。
得到晶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溶液结晶法:将固体物质溶解在溶剂中,随着溶剂挥发,溶质逐渐过饱和,晶体在溶液中析出并沉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无机晶体的生长。
2. 熔融结晶法:将固体物质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逐渐冷却,使溶质在凝固的过程中结晶形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熔点物质的晶体制备。
3. 气相沉积法:将气体源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转化为固态物质,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晶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纯度和薄膜晶体的制备。
4. 溶剂挥发法:将溶质溶解在挥发性溶剂中,随着溶剂挥发,溶质逐渐过饱和,晶体在溶液中析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晶体的制备。
5. 水热合成法: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利用水的溶解性和热性质制备晶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特殊结构和形貌的晶体。
晶体的类型可以根据晶体结构、晶体形貌、晶体化学成分等多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晶体结构,晶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离子晶体: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离子,例如氯化钠晶体。
2. 共价晶体: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共价键,例如硅晶体。
3. 金属晶体: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金属原子,例如铜晶体。
4. 分子晶体: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分子,例如冰晶体。
此外,晶体还可以根据晶体的形貌进行分类,如立方晶体、四方晶体、六方晶体等。
晶体的种类繁多,每种晶体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价值,对晶体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得到晶体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晶体的性质和用途选择适合的方法。
晶体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晶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类,每种晶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晶体的研究和应用将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工业结晶方法的分类溶液结晶是指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对于工业结晶按照结晶过程中过饱和度形成的方式,可将溶液结晶分为两大类:移除局部溶剂的结晶和不移除溶剂的结晶。
(1) 不移除溶剂的结晶不移除溶剂的结晶称冷却结晶法,它根本上不去除溶剂,溶液的过饱和度系籍助冷却获得,故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下降的物系。
(2) 移除局部溶剂的结晶法按照具体操作的情况,此法又可分为蒸发结晶法和真空冷却结晶法。
蒸发结晶是使溶液在常压(沸点温度下)或减压(低于正常沸点)下蒸发,局部溶剂汽化,从而获得过饱和溶液。
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系,例如NaCl及无水硫酸钠等;真空冷却结晶是使溶液在较高真空度下绝热闪蒸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溶液经历的是绝热等焓过程,在局部溶剂被蒸发的同时,溶液亦被冷却。
因此,此法实质上兼有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共有的特点,适用于具有中等溶解度物系的结晶。
此外,也可按照操作连续与否,将结晶操作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或按有无搅拌分为搅拌式和无搅拌式等。
常见的工业结晶器一、冷却结晶器间接换热釜式冷却结晶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冷却结晶器。
冷却结晶器根据其冷却形式又分为循环冷却式和外循环冷却式结晶器。
空气冷却式结晶器是一种最简单的敞开型结晶器,靠顶部较大的敞开液面以及器壁与空气间的换热,以降低自身温度从而到达冷却析出结晶的目的,并不加晶种,也不搅拌,不用任何方法控制冷却速率及晶核的形成和晶体的生长。
冷却结晶过程所需冷量由夹套或外部换热器提供。
1、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循环式冷却结晶器其冷却剂与溶剂通过结晶器的夹套进展热交换。
这种设备由于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受结晶器的限制,其换热器量不大。
2、外循环冷却式结晶器外循环式冷却结晶器,其冷却剂与溶液通过结晶器外部的冷却器进展热交换。
这种设备的换热面积不受结晶器的限制,传热系数较大,易实现连续操作。
二、蒸发结晶器蒸发结晶器与用于溶液浓缩的普通蒸发器在设备构造及操作上完全一样。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二、填空题1、Cohn方程logS=β-KsI中,Ks越大,β值越小,盐析效果越好。
2、固液分离的主要方法有离心和过滤。
3、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加热法、调节PH值、凝聚和絮凝、使用惰性助助滤剂、加入反应剂。
4、根据过滤机理的不同,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两种类型5、盐析的操作方法有加入固体盐、加入饱和溶液法、透析平衡法。
6、核酸的沉淀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发、钙盐沉淀法、溶剂沉淀法。
7、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主要靠蛋白质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等因素稳定。
8、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惰性助滤剂。
9、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半框压滤机和真空转鼓过滤机。
10、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盐析、等电点和有机溶剂。
二、填空1、常用离心设备可分为离心沉降和离心过滤两大类;2、在一个转子中,将粒子沉降下来的效率可以用 K系数来描述。
3、超离心法是根据物质的沉降系数、质量和形状不同,应用强大的离心力,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浓缩、提纯的方法。
4、密度梯度离心中,制备密度梯度的常用方法有手工法、梯度混合仪法、离心形成法。
5、阳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基团分类,可分为强酸型、弱酸型和中等强度;其典型的活性基团分别有磺酸基团、羧基和磷酸基。
7、蛋白质分离常用的层析方法有凝胶层析、多糖基离子交换、亲和层析和疏水层析。
8、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梯度洗脱方法有 PH梯度和离子强度梯度。
10、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葡集团离子交换剂和离子交换纤维素两大类。
11、离子交换树脂由载体、活性基团和可交换离子组成。
12、DEAE Sepharose是阴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二乙基氨基乙基。
13、CM Sepharose是阳离子交换树脂,其活性基团是羧甲基。
14、离子交换操作一般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
15、利用薄层定量测定时,一般控制待测组分的Rf在 0.2-0.5 之间。
结晶方法化学常识告诉我们,使溶液形成适宜的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得以进行的首要条件。
结晶方法则是使溶液形成适宜的过饱和度的基本方法。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特点,使溶液形成适宜过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冷却法,即通过降温形成适宜过饱和度的方法。
二是蒸发法,即移去部分溶剂的方法。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晶方法,如反渗透法,渗析法等。
1.冷却法冷却法也称降温法,指通过冷却降温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下降的物质,如硼砂,硝酸钾、重铬酸钠、结晶硫酸钠等。
冷却的方式有自然冷却,间壁冷却和直接接触冷却。
自然冷却是使溶液在大气中冷却而结晶。
其设备与操作均较简单,但冷却缓慢,生产能力低,较大规模的生产已不再采用。
间壁冷却的原理和设备如同换热器,多用水做冷却介质,也有用其他冷却(如冷冻盐水)做介质的。
这种方式能耗少,应用较广泛,但冷却传热速率低,冷却面上常有晶体析出,黏附在器壁上形式晶垢或晶疤,影响冷却效果。
直接冷却一般采用空气与溶液直接接触,或采用与溶液不互溶的碳氢化合物作为冷却剂,这种方法克服了间壁冷却的缺点,传热效率较高,但设备体积庞大。
2.溶剂汽化法溶剂汽化法是使溶剂在常压或加压、减压状态下加热蒸发,溶液浓度增加而达到过饱和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当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变化不大或相逆转的物质,如氯化钠,其溶解度曲线已贴近水平线,当温度下降100K时溶解度只下降了4.1g/100gH2O。
把它的饱和溶液从363K冷却到293K,只能从每100Kg水是得到大约7Kg的NaCl。
所以用冷却的方法来获得较多的晶体是不可能的,必须改用蒸发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水蒸发出来,才能使产量增加。
但这种方法耗能较多,并且也存在着加热面容易结垢的问题。
为了节省热能,采用蒸发法时通常都建成多效蒸发装置。
3.真空冷却法这种方法是使溶剂在真空下闪急蒸发,一部分溶剂汽化并带走部分热量,其余溶液冷却降温达到饱和。
它实质上是将冷却法和移去部分溶剂法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溶液结晶的方法、结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根据析出固体的方式不同,可将结晶分为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和沉淀结晶等多种类型。
工业上使用上最为广泛的是溶液结晶,采用降温或移除溶剂的方法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溶质作为产品。
此外,也可按照操作是否连续,将结晶操作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或按有无搅拌装置分为搅拌式和无搅拌式等。
一、溶液结晶的方法溶液结晶是指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溶液结晶的基本条件是溶液的过饱和,一般经过以下过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晶核的形成、晶体生长。
1、冷却法冷却法也称降温法,它是通过冷却降温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的方法。
冷却结晶基本上不除去溶剂,靠移去溶液的热量以降低温度,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进行结晶。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下降的情况。
冷却又分为自然冷却、间壁冷却和直接接触冷却。
自然冷却法是使溶液在大气中冷却结晶,其设备结构和操作均最简单,但冷却速率慢、生产能力低且难于控制晶体质量。
间壁冷却法是工业上广为采用的结晶方法,靠夹套或管壁间接传热冷却结晶,这种方式消耗能量少,应用较广泛,但冷却传热速率较低,冷却壁面上常有晶体析出,在器壁上形成晶垢或晶疤,影响冷却效果。
直接接触冷却器以空气或制冷剂直接与溶液接触冷却。
这种方法克服了间壁冷却的缺点,传热效率高,没有结疤问题,但设备体积庞大;采用这种操作必须注意的是选用的冷却介质不能与结晶母液中的溶剂互溶或者虽互溶但应易于分离,而且对结晶产品无污染。
2、蒸发法蒸发法是靠去除部分溶剂来达到溶液过饱和状态而进行结晶的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
蒸发结晶消耗的能量较多,并且也存在着加热面容易结垢的问题,但对可以回收溶剂的结晶过程还是合算的。
蒸发结晶设备常在真空度不高的减压下操作,目的在于降低操作温度,以利于热敏性产品的稳定,并减少热能损耗。
3、真空冷却法真空冷却法又称闪蒸冷却结晶法。
它是溶剂在真空条件下闪蒸蒸发而使溶液绝热冷却的结晶法。
晶体结晶的基本过程
晶体结晶是物质从溶液、熔融状态或气体中由有序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形成的固体结构的过程。
以下是晶体结晶的基本过程:溶解或融化:结晶的起点通常是物质的溶液或熔融状态。
在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解态。
在熔融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高温下保持自由运动。
饱和: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称为饱和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溶液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产生了一个饱和溶液。
过饱和或过冷: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溶液的浓度或降低温度来产生过饱和状态或过冷状态。
这种状态下,实际上存在比正常饱和溶液更多的溶质。
核心形成:在过饱和或过冷状态下,物质开始形成微小的结晶核心。
这些核心是由一小部分溶质聚集而成。
结晶生长:一旦形成核心,结晶就会继续在溶液中生长。
溶质从溶液中沉积到结晶核心上,逐渐形成完整的晶体结构。
晶体形态:结晶的形态取决于物质的种类、结晶条件和结晶速率等因素。
晶体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包括立方体、六方柱、菱形等。
结晶结束:当溶液中的溶质耗尽或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时,结晶过程结束。
此时,形成的晶体可以从溶液中或熔融物质中分离出来。
这是一个基本的晶体结晶过程的概述。
在具体情况下,结晶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剂选择等。
结晶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结晶的原理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在化学中,结晶常用于分离、纯化和制备晶体。
它是一种物质从无序状态变为有序晶体的过程。
1.饱和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添加溶质,直到溶液中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所达到的溶液状态。
一般来说,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结晶速度就越快。
2.过饱和度过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的程度。
当溶液超过饱和溶解度时,会发生过饱和现象,此时结晶的速度会加快。
3.核心形成与晶体生长结晶的过程中,溶质分子首先聚集形成微小的团簇,即晶核。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晶核会逐渐增长,形成结晶。
结晶过程中的核心形成和晶体生长是结晶的两个关键步骤。
4.影响结晶的因素•温度:结晶的速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溶液浓度: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越高,结晶速度就越快。
•搅拌速度:适度的搅拌可以促进结晶的形成。
二、结晶的应用结晶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
1.药物纯化结晶是一种有效的药物纯化方法。
通过结晶,可以将混杂的杂质与纯净的药物分开,使药物品质提高,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2.化学品制备许多化学品的制备过程中都需要通过结晶来纯化和分离产物。
结晶可以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化学品,提高化学品的纯度和质量。
3.食品加工结晶在食品加工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糖果的制作离不开结晶过程。
通过结晶,可以使糖结晶成固体形态,为糖果的形成提供基础。
4.金属的提取与纯化在金属冶炼过程中,结晶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通过结晶,可以将杂质与金属分离,得到纯净的金属。
5.化学分离与分析在化学分离和分析中,结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结晶,可以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开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结晶教学示例概述本节课将介绍结晶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结晶的基本过程和相关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结晶的原理和过程。
2.掌握结晶在药物纯化、化学品制备、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